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经验交流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从学生管理角度看学风建设对策
一、抓教育,树学风
1、针对大一新生,抓好入学教育
开展理想信念和适应性教育,引导学生实现角色转换,顺利实现由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转变,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教育学生认识到大一课程的重要性并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2、深入进行校校情史教育。
校情校史是大学精神最生动最具体的诠释,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校情校史的了解,更好的学习和继承学校精神,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3、举行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
调查分析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抓住关键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组织开展学业经验交流(含考研经验交流)、优干工作艺术…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新生“赢在起跑线”活动的开展,规划大学生涯,启迪人生。以考研、考级为抓手,请高年级优秀学生,读研的学生以及落实就业好的学生组成宣讲团给同学们做讲座,介绍他们的大学学习及生活经历,给低年级同学传经送宝
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就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科研管理改革和科研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展开论述,以期为民办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科研改革;实践
1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员频繁调整
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组成主要有分管科研副院长、各系(部)科研负责人、团队负责人、教学秘书。科研副院长大多来源于项目多、科研经验丰富且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的团队负责人,但是,由于学院科研副院长经常轮岗,导致分管科研副院长很难长久从事科研管理工作。而学院团队负责人一般流动性比较大,分管科研的负责人流动性也很大,其结果就是管理人员频繁调整,工作周期短。
1.2科研过程管理不足
民办高校二级学院在科研管理过程中,涉及很多具体环节。近几年,民办高校主要集中力量,将项目申报作为重点,在项目申报时,学校层面缺少引导,科研人员通常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题,以致项目方向与市场需求不一致,成果转换率不高。二级学院层面,对管理过程缺乏认知,也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再加上科研管理人员的频繁变动以及被动应付的状态,造成学院科研项目普遍存在很多项目不能按时按期结题。1.3科研质量监控的不足科研质量监控是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由于部分企业不太适应高校的规范化科研管理,外加教师科研水平能力有限,学术经验交流的机会少,互动少。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科研质量保障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同层次的问题,监控不到位。
语言康复改善研究
言语语言治疗是指言语语言治疗师对各类言语语言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包括对各种言语语言障碍的评定、诊断、治疗和研究[1]。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2004万人,言语残疾127万人[2]。听力和言语残疾患者的康复都离不开言语语言治疗,因此言语语言治疗关系着众多患者的生存质量。言语语言治疗在发达国家已有半个多世纪[1],其体系较为完善,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实践操作还是理论研究都有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原名为“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为文献源,对2000~2010年间国内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搜索,并从发文时间、研究对象、期刊源、发文单位、文献体裁5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为改进言语语言治疗研究提供参考。1对象和方法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2000~2010年间有关言语语言治疗的文献进行搜索。为了保证搜索的全面性、准确性,搜索条件为关键词“语言治疗”“言语治疗”“语言康复”“言语障碍”“语言障碍”“构音障碍”,此外,再以主题“言语矫治”“语言矫治”“语言康复”进行二次搜索。去除不相关及重复文献,最终得到言语语言治疗方面的相关文献838篇,并对文献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发文单位分布、研究对象情况、文献体裁进行统计,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文献年量、研究对象等与年份之间进行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分析。 2结果 2.1论文时间分布 对每年发表的言语语言治疗文献数量进行统计,见图1,并对年文献数与年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年文献数与年份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945,P<0.01)。 2.2论文研究对象分布 在838篇文献中,研究对象分为4类:成人患者(438篇,占52.3%)、儿童患者(309篇,占36.9%)、未特指年龄患者(76篇,占9.1%)和普通人群(15篇,占1.8%);其中关于儿童患者的年文献数量随着年份呈增长趋势(r=0.945,P<0.01)。 成人患者中脑损伤患者占绝大多数,约占成人患者的85.7%,占所有研究对象的40.9%;其次是口吃患者和喉切除术后的患者,分别占所有研究对象的3.7%和2.4%;此外,还有4篇文献涉及帕金森患者,3篇涉及精神病患者。儿童患者主要涉及以下病种:听力障碍(122篇,占所有研究对象的13.2%),脑瘫(64篇,占6.9%),语言发育迟缓(42篇,占4.5%),口吃(41篇,占4.4%),自闭症(41篇,占4.4%),脑炎及脑外伤(24篇,占2.6%),唇腭裂(23篇,占2.5%),此外还有功能性构音障碍4篇,未特指语言障碍19篇。 2.3发文单位分布 如果文献多位作者来自不同性质单位,或者第一作者属于两个或以上单位,以文献第一作者所属第一单位为准。统计结果显示,医院发文601篇,占文献总量的71.7%;研究机构与高校发文126篇,占15.0%;公办康复中心发文47篇,占5.6%;特殊教育学校包括特殊教育幼儿园发文43篇,占5.1%;民办康复机构发文2篇,不足总数的0.1%;此外有19篇文献没有注明发文单位。 2.4期刊分布 对发表文献的期刊进行统计,刊物分为4种:非康复类医学刊物、康复类医学刊物、教育刊物、其他刊物(主要为心理、科技类刊物)。据统计,非康复类医学刊物登文476篇,占文献总量的56.8%,共涉及140种医学期刊,平均每种期刊每年登文0.3篇;康复类医学刊物登文255篇,占文献总量的30.4%,共涉及9种康复医学刊物,平均每种期刊每年登文2.6篇;教育刊物登文72篇,占8.6%,主要集中于《中国特殊教育》;还有35篇文献刊登于心理、科技类刊物等。 2.5文献体裁分布 根据体裁分类[3],医学论文可分为论著、经验交流、文献综述及技术革新4类。论著主要指科研论文;经验交流主要指临床病例分析、病例报告以及临床病例讨论等;文献综述指从一个方面围绕某个问题收集文献、资料,并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进行整理、分析、综合、提炼而形成的概述性、评述性的专题学术论文;技术革新指关于新技术的发明、应用及操作步骤的文章。据统计,在838篇文献中,经验交流类文献最多,共计470篇,占总量的56.1%;其次是论著类文献,共计283篇,占33.8%;综述类文献有74篇,占8.8%;技术革新类文献有11篇,占1.3%。 3讨论 3.1文献时间分布 从发文年份看,文献年发表量与年份存在正相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言语语言治疗的相关研究在逐渐增加。但与言语语言障碍的高发病率相比,文献量相对不足。以儿童言语语言障碍为例,我国的发病率为6%左右[4],而每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不到30篇。言语语言治疗研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必将影响治疗质量,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 3.2研究对象分布 上述统计数据说明我国言语语言治疗研究在对象分布上有如下两大特征。 3.2.1重成人轻儿童历年研究文献中,成人文献数始终多于儿童文献数,后者不到前者的四分之三,这与儿童言语语言治疗的难度高不无关系。儿童言语语言治疗的过程也是言语语言学习的过程,治疗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言语语言病理学知识,还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5,6]。 3.2.2涉及病种单一与美国言语语言听力 协会提出的服务对象[7]比较,我国言语语言治疗目前所涉及的病种较为单一,尤其是成人患者。脑损伤患者(包括脑卒中和脑外伤)占成人患者的绝大部分,其他类型的言语语言障碍,如认知退化引起的语言沟通障碍、言语失用症、发声障碍、构音障碍等还未获得重视。#p#分页标题#e# 研究对象分布不均会阻碍言语语言治疗事业的发展,因此医院、康复中心和特殊教育学校以及普通学校应该分工合作,将更多的病种纳入言语语言治疗的范围,建设一个综合且完善的言语语言治疗体系。同时,要提高言语语言治疗师的专业水平,从实际需要出发,培养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专门人才,满足成人和儿童言语治疗的需要。 3.3发文单位分布 发文单位集中于医院,与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相比,医院对言语语言治疗及其研究较为重视,言语语言治疗资源也主要集中于医院,而民办康复机构在言语语言治疗方面的投入最少。言语语言治疗是一项多边合作的系统工程,卫生、民政、残联以及教育等多系统都有所涉及。各个系统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如医院系统更注重成人言语语言治疗,民政、残联和教育系统更注重儿童言语语言治疗。只有各个系统统筹协调、有机合作,将资源和研究成果共享,才能让言语语言治疗事业协调健康发展,使更多的患者获得治疗。 3.4发表期刊分布 非康复类医学刊物发表言语语言治疗文献最多,但每种期刊的年文献量只有0.3篇,说明言语语言治疗处于被忽略位置,与其他医学方面的融合不够;康复类医学刊物刊登相关文献较为集中,但与康复医学其他方面(如物理治疗)相比,言语语言治疗的文献数量较少,每种期刊的年文献量只有2.6篇;再次是教育刊物,主要集中于《中国特殊教育》,普通教育类刊物对言语语言障碍儿童的关注非常少;其他刊物如心理、科技类刊物对言语语言治疗虽有所涉及,但给予的心理学及技术支持仍然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言语语言治疗是一个交叉学科,既需要医学学科的参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科的参与,还需要语音学等技术类学科的支持[8~10]。不同类别期刊对言语语言治疗文献的刊载折射出了不同学科对言语语言治疗学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统计数据显示,言语语言治疗学目前既没有得到医学界的重视,也没有获得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和科学技术界的支持,处于尴尬的发展境地。 3.5文献体裁分布 从言语语言治疗的文献体裁来看,经验交流和论著类文献最多,由此可以看出言语语言治疗已经在我国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向着理论总结迈进。然而这些文献大多只是方法的简单罗列,缺乏对原理、实施步骤等方面具体的描述,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较小。在论著类文献中缺乏对长期疗效的跟踪研究。此外,技术革新类文献寥寥无几,说明我国对言语语言治疗的技术研究较少,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远远不够。 4小结 本研究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言语语言治疗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相关研究数量虽然较少,但处于发展阶段,研究数量在不断增长;第二,患者分布存在种类单一、分布不均的现象,尤其是成人患者;第三,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公办康复中心、普通学校、民办康复中心发展不协调,缺乏统筹;第四,言语语言治疗在医学界,甚至康复医学界没有得到重视,与教育学、心理学及科学技术的结合也不足以支持其健康发展;第五,缺乏对长期效果、具体方法手段的研究,融合学科的研究也较少。言语语言治疗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多种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但目前存在多个方面的不平衡,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从而使言语语言治疗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农科期刊和学会合作出版专刊的优势
科技期刊专刊是用整期版面登载某一学科领域专题,或某组专业内容相同稿件的特刊。相比通常出版的期刊,专刊主题集中、鲜明,容易征集到高水平的稿件,便于同领域科技人员系统了解专业进展,从而提高传播与交流效果,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许多科技期刊有过出版专辑的实践,有的还尝试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出版专辑,均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浙江农业科学》1960年创刊,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浙江大学主办的农科期刊。针对自由来稿主题分散、稿件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自2008年以来,《浙江农业科学》根据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技工作者的需求,主动与有关单位、部门合作,积极向专家约稿,从创办特色专栏入手,逐步探索出版专刊的新模式。2015年成功与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合作出版种子产业专刊,2016年又成功与浙江省水生蔬菜专业协会合作出版水生蔬菜专刊。借助学会(协会)力量出版专刊,不仅提高了《浙江农业科学》的质量,而且累积了一批专家、作者和广告客户,这为刊物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浙江农业科学》为例,总结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刊的优势与体会。
1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辑的优势
学会通常是由相同专业的多个单位会员组成,具有一定学术性和影响力的非营利社会团体。经浙江省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涉农学会有一二十家,无一不把本专业的宣传培训、科技协作、经验交流、信息传递和理论研究纳入办会宗旨。学会的专业特性与专刊的专题特点吻合,担当社会责任,促进信息传播和交流,与编辑部组织出版专刊的初衷吻合。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2002年成立后,常采用举办会议、评比会员优秀论文、不定期出版论文集的方式来促进会员间的交流。与学会论文集相比,期刊专刊时效性强、主题突出[9-10],借助编辑力量,可提高出版策划和编辑校对的水平;借助编辑出版平台资源,增加信息传播渠道,更方便读者系统了解和相互交流。涉农学会需要一个既有影响又相对集中的学术交流平台,来传递“三农”政策,传播农业科学新技术,促进会员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这也是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刊能够成功的前提。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会员单位分布广而散,100多家会员单位分布于种子科研、生产、经营的企事业单位,以及部分管理和教学单位,地域遍及浙江各地。会员单位一般是当地有影响的农业科研院校、推广组织、生产部门或经济实体,拥有大量农业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这是专刊渴求的潜在论文资源。理事会由30位代表构成,会员都是各单位的专家和领导———这是专刊盼望的资深作者和审稿专家资源。学会需要展示会员的科技成果,也需要显示学会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因此,2期合办专刊一列入学会计划,即得到学会会员的大力支持,审稿专家、作者以及论文的资源得到充分挖掘。编辑部借助他们的力量,办刊能力增强,组稿、约稿、审稿顺畅,事半功倍。据统计,种子产业专刊、水生蔬菜专刊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正高级职称占比分别为24.2%和36.1%,副高级职称占比分别为35.5%和52.5%。他们有的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等单位,也有的来自市县区乡镇基层单位,还有特约的农业部种子管理局专家、中国种子协会领导及中国园艺学会水生蔬菜分会领导。可见,2期合办专刊稿件质量普遍较高,在各自层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社会影响方面,种子产业专刊紧密围绕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良种选育、种子经营和大田生产主线,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推介良种良法。水生蔬菜专刊集中报道茭白、莲藕、荸荠等无公害生产技术,特色区域的生产经验。不仅特色明显,而且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如推荐的浙粳、钱优、甬优系列水稻品种,浙大系列水生蔬菜品种,报道的双季茭孕茭障碍问题与解决措施,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茭白鞘叶青贮综合利用技术,茭白套养鱼鸭技术,高山双季茭白生产技术,都是近年推广或即将推广的研究成果。浙江是水生蔬菜的重要产区,2015年种植面积4.2万hm2,总产量105.85万t,总产值35亿元,也是提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总产量的省份。随着纸质版期刊、网络平台的传播,学会和作者的宣传,这些技术对引导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作物种植效益,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蔬菜绿色生产和周年供应,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一提的是,专刊出版后,《浙江农业科学》有关专刊主题内容的来稿量明显增加,有多个专刊广告新客户(学会推荐会员单位在专刊做广告的客户)愿意继续合作,在《浙江农业科学》品牌和产品广告信息,成了《浙江农业科学》的长期客户。从表1可以看出,种子产业专刊彩页广告总量16页,其中广告新客户11页,水生蔬菜专刊彩页广告总量8页,其中广告新客户7页。数家种子产业专刊广告新客户陆续在2015年6~12期,2016年1~9期、11~12期彩页广告15、14和2页。此外,2016年期刊编辑出版中心被主管单位评为“工人先锋号”团队,2015—2016年《浙江农业科学》被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授予二等奖,对编辑工作的认可,专刊编辑出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辑的体会
选题是出版专刊的重要环节。配合“三农”大政方针选题是农技工作者共同的话题和难题,是农科期刊与农口学会合作的契合点。近些年来,浙江倡导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信息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五水共治等均是较为热门的选题对象。策划、出版种子产业专刊和水生蔬菜专刊,就是要响应省委省政府“三农”大政方针建立效益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号召,确保粮食安全和餐桌安全。“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2期专刊的出版,展示了浙江农业良种、良法的成果,突显了《浙江农业科学》的刊物特色,得到了农技工作者的肯定与赞赏。编辑部在市场调查、定位,了解学会基本情况,挖掘相关数据,框定大概设想后,与学会负责人(秘书长)共同商讨合作出版计划,包括专刊主题、具体栏目、征稿方法、交稿方式、审稿安排、编辑加工、退修校对、广告策划、出版寄送、信息反馈及预期效果,确定重点约稿对象。形成文字初稿,经学会、编辑部讨论后,双方签订周密合作出版计划。学会负责人一般对本会情况比较熟悉,共同制定的合作计划更能彰显专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特色。选题和计划确定后,双方借助各自优势,根据工作侧重,确定专人全面负责宣传和落实。除负责人外,学会和编辑部都要明确一位协助负责人的具体联系人。学会主要负责组织稿源、审稿,编辑部主要负责写作规范指导和稿件流程把控。充分利用双方平台进行宣传,利用学会会议进行写作辅导和交流。通过学会推荐,争取会员单位在专刊上刊登广告。双方分头落实、有序配合、定期交流,遇到具体问题共同协商解决。专刊出版过程中会接触一批专家和广告客户,以及他们为刊办事提出的一些有益的建议,编辑均认真记录、归纳整理,用以指导改进工作。编辑部对照合作出版计划,做好专刊总结工作,明确今后需要改进之处,并将有关结果通报给学会。有针对性地多与专家和广告客户联系,一旦有专刊传播信息反馈,及时传达,争取与他们的再次合作。农科期刊与学会合作出版专刊,具有目标一致、优势互补、效果良好的特点。配合“三农”大政方针选题是农科期刊与学会共同的目标,是双方良好合作的契合点。制订周密合作出版计划,分头落实、定期交流是提高专刊出版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面。注意专家和重点广告客户的维护,争取他们的再次合作,利于期刊的持续、稳定发展。
探索高校图书馆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
1加强信息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科研能力的培训是图书情报工作健康发展的长远之举
现阶段因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加深、各种检索手段的快捷多样等诸要素的影响,各高校对新时期馆员的科研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能部门,是全校师生学习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更好地为教科研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为师生服务的最大潜能的需要,均要求馆员积极加入图书馆资料科学研究的行列.高校图书馆员的科研、服务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其业务素质和个人素质的高低.展开科研能力的培训应遵循如下的原则:首先是以业务培训为先行的原则.业务是从事科研的基础,先夯实业务,才能更好从事科研活动.其次是动手动笔原则,鼓励馆员针对工作的切身感受和见解,能形成书面报告或心得的文本形式.第三是以外部推动提高科研意识的原则.可聘请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引导馆员提高科研意识.
多组织图书馆业务骨干和科研骨干参加区域性和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使科研水平上水平能够依托外部的专业权威团队的支持.第四可采取激励机制的原则,对取得学术成果的馆员进行阶段性表奖或给予人财物上的扶持.鼓励有专业特长的馆员积极参与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第五重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原则.主动与教学口的立项教师结对子,进行全程课题跟踪服务.第六是坚持计划性原则,每年可制定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馆年度科研工作计划,力求科研培训的前瞻性和可行性.第七是遵行方便馆员投稿的原则,馆培训部门可负责制作投稿指南,为其提供方便.第八应注重学术交流的原则.每年举办图书学术研讨会.就论文写作展开经验交流,探讨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论文作者写作体会、选派部分馆员参加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和论文交流会.总之,运作科研能力培训工作应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2加强信息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读者“关于图书馆认知度”的培训仍为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高读者对新时期图书馆认知度确刻不容缓.除对教师读者进行新数据库利用的培训外,应把占多数的学生读者的培训作为重点,侧重现代信息利用能力的培养.首先,应抓住新生入馆教育环节,让其熟悉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多媒体和数字资源丰富的特点.应重视针对读者举办的数据库讲座,使其充分了解并使用馆内电子资源益处:使用户以较低成本获得海量图书资源,帮助图书馆扩大馆藏,提高图书馆藏书的保障率,降低藏书的拒借率.让学生读者充分了解大学图书馆与普通上网搜集资料的区别及自身信息利用优势.在书库没借到书,可通过数据库,在网上先睹为快,通过网上多媒体课堂、资料库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这方面的培训可制定图书馆数据资源使用培训计划,并切实进行面对面培训,可通过每周例行答疑分别对馆员和读者及学生培训.
其次,利用文检课教学提高读者的关注度.文检课教学提供了直接面对学生宣传图书馆的契机,在关注信息化的新图书馆的教学中,文检课侧重点离不开以下方面:辅导读者掌握检索信息的基本技能;充分做好馆藏电子资源的宣传工作;侧重计算机检索方法、网络数据库的利用、搜索引擎等现代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学生的实际文献检索能力和科研及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学时带领学生到多媒体阅览室实习计算机检索等.其中让学生读者熟悉掌握计算机检索常用方法应为培训的重点;授课方式改变传统,以计算机为媒介,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如课件),通过讲解、演示、提问、模拟操作等形式,实现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3结语
期刊编辑能力提升方法
在信息数量巨增且来源过于广泛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每天需要通过信息终端浏览大量网页、图片、文字、视频等海量信息。并且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群体获取知识方式的转变,他们对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海量信息面前找到读者所需的信息,如果仅靠读者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庞大信息的筛选,所以读者仍将依赖于专业人士的推荐或选择来获取优质的信息资源。因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期刊编辑仍将获得生存空间,并且其把关人职责将会更加凸显[11]。
一顺应时代要求,提升学术期刊编辑信息化能力
信息化能力是“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必备的重要能力,是“互联网+”环境下编辑从事学术期刊出版活动的核心能力。信息化能力以提高期刊质量与传播效率为目的,成为决定学术期刊出版质量、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关键因素,是推动期刊创新发展的新型编辑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理应顺应时展要求,提升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化能力。具体而言,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信息化编辑能力:一是信息甄别能力。大数据时代,网络上充斥着海量信息,编辑需要具备信息甄别能力,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利用大数据预测学术研究方向、分析期刊和各项评刊指标的变化趋势,为期刊的短期以及中长期的政策、战略制定提供参考。二是信息挖掘能力。学术出版效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因而,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就应时刻保持对学术前沿、热点问题,包括重大国家政策的关注。这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正规渠道搜索学术信息来源,特别是参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学习与相关培训,借助大数据技术甄别有效的学术信息,真正获取有价值的学术出版信息。三是信息技术能力。如上所述,学术期刊编辑需要积极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和分析工具进行信息的甄别与挖掘。同理,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也需要利用数字化学术数据库,提升学术期刊编辑运用数字化出版技术的能力。通过数字化文献资料获取学科研究趋势和国内外研究动向,为学术期刊读者真正提供有价值、有质量、有新意的学术论文。此外,学术期刊编辑除了需要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学习,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外,与编辑部相关的行业组织更应营造学术期刊编辑学习信息技术的环境。比如普及推广编辑工作流程的现代化,运用现代化的编辑出版软件,组织开展编辑信息化技术培训,开办编辑数字化技术交流活动等。
二拓宽工作渠道,提升学术期刊编辑实践能力
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但如果仅仅停留于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意义上,缺乏一定的实践灵活性,只是被动地适应外部形势发展趋势进行工作的方式就不能很好地凸显学术期刊编辑的实践能力。学术期刊编辑的实践能力不仅仅是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经验性问题,而且也能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提升编辑工作效率。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伴随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平台。因而,学术期刊编辑就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好这些新的工作媒介和平台。比如建立微信社群,分别建立学术期刊审稿专家、作者、读者群,及时在不同微信群更新学术期刊最新动态,期刊文献。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期刊文献推送,如在专家学者群及时期刊近期文献和选题,积极向有关专家组稿约稿。在作者群及时更新和期刊出版情况,提升期刊审稿效率。在读者群及时推送期刊最新文章目录、摘要等信息,根据读者需求进行精准推送。学术期刊编辑通过与专家学者、作者、读者的微信群联系,可以就学术论文和期刊文献等信息随时随地进行沟通。比如以往作者通常是通过学术期刊网站进行投稿,在有关审稿专家提出修改建议后,作者需要将修改稿上传至网站。但是,这一过程无形中拉长了审稿周期和的时长,有时候非常有新意的论文就会因这一漫长的发表流程而有所延误。而学术期刊编辑此时就可以借助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好这一媒介工具,在论文进行修改的阶段可以通过截图、录制语音等方式及时提醒作者修改论文,特别是需要修改很少的文章,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周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术期刊的出版效率。学术期刊编辑此时更应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比如将期刊的高被引论文和获奖情况及时在自己的朋友圈、微博页面进行推广宣传,在这一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受到有关作者与读者的关注,提升期刊影响力。
三转变职业理念,提升学术期刊编辑沟通交往能力
随着现代化逐渐嵌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不再简单停留在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沟通方式,而是可以借助于社交网络等平台进行互动。学术期刊编辑也不例外,也需要在这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下,转变职业理念,提升学术期刊编辑的沟通交往能力。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学术期刊编辑已不再固守学院式的出版发表流程,专注于学校内部老师、学生等群体的。相反,在现代社会,学术期刊编辑沟通交往的对象已经不再限于学院圈,而是需要学术期刊编辑主动走出去,与外界“接轨”。这意味着,学术期刊编辑必须保持实践性姿态,提升其实践能力,将编辑工作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把编辑工作内容职业化、生活化。比如在参加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时,编辑就需要主动与与会专家学者进行沟通,既可以向他们介绍其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情况,也可以就其期刊近期的专栏热点向与会专家进行组稿约稿。同时,在学术会议中,如有特别出色的稿件,学术期刊编辑就应及时与稿件作者取得联系,特别是有关学科最前沿和社会热点的创新性论文,就应第一时间与作者进行约稿投稿,争取能以较快的速度发表出该稿件,提升期刊文献的转载率和被引率。此外,学术期刊编辑也需要积极参加同行活动,特别是能够通过活动与其他期刊进行经验交流的学术活动。学术期刊编辑应主动与影响力较高的期刊取得联系,向其咨询办刊经验。而与自己期刊影响力相似的期刊互相分享办刊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帮助,争取实现双方期刊的“共赢”。总之,在现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要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职业理想和生活方式。“在日常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应该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不忘初心,以严谨不苟的职业态度、耐心执著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投入到编辑工作中,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期刊办成学术水平高、出版质量优、作者读者都满意的精品期刊。”而这不仅构成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的核心理念,也成为了提升学术期刊编辑能力的关键所在。
高校行政管理论文(共2篇)
(一)
一、论文选题目标多重性应立足学生多方面需要
目前的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面临着和其他专业研究生一样重理论轻实践,很难学以致用,就业压力大等残酷现实。从事纯行政工作和纯行政管理教学研究的只是一部分,绝大部分要到其他领域就业,未必都适合做纯学术型选题。明智做法是从行政管理专业现实针对性出发,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通过目标多重性选题模式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论文选题是在构思初始阶段选取一个主题或者明确一种立意。选题“既可从实践和社会需要中选取,也可以研究本专业的研究空白或前沿方向,还可以对发生争议的话题进行讨论,或者对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以及针对学科交叉的空白区的研究等等”。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目标多重性论文选题模式在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政治素养的提高。行政管理论文大都涉及政治理论和大政方针,确立这些方面的选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二是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入手。行政管理论文面向实际的特点非常突出,从政治、经济、文化到教育、医疗、住房无所不包,都是学生关心的问题,针对学生所需确定相应选题,就可带动学生对相关问题的了解和处理,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三是培养初步的工作能力。行政管理论文选题都关涉行政能力和职场知识,为此,研究生入学就应该确定导师和选题大致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从事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并将其与选题结合起来,也可在工作中完善选题或发现新的选题,这样的论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就强,对学生初步工作能力是很好的训练。四是提供就业指导。现行入职考试都有行政管理方面的大量内容,而且行政活动还与其他领域工作联系紧密,导师可以结合学生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确定相应题目,在撰写论文同时也兼顾着备考和了解所关心领域的知识。五是多方面才能的积累和训练。其一,针对行政管理专业跨学科特点使学生了解多学科知识,便于毕业后什么工作都能胜任。其二,针对行政管理论文大多涉及行政活动中复杂问题处理的特点,有意识地使学生掌握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其三,针对驾驭目标多重性选题难度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训练。其四,针对行政管理论文都关涉行政伦理问题的特点,带动学生对伦理道德问题的了解,学会怎么更好地做人和处事。通过上述多方面才能的积累和训练,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掌握了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既懂得了为人的道理,也受到了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处事训练。学位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选题的确定就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从目标多重性出发确定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选题源于学生多方面需要,是对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训练,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带着问题写作论文,避免了空洞乏味和拼凑应付,学位就会保值甚至增值,为解决当下研究生就业难也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高质量目标多重性论文可作为咨询报告提交有关部门
行政管理论文政策对策性非常强,具有政策咨询功能,师生都应把自己当作外脑和智囊,将联系现实的论文视为政策咨询报告来对待,答辩实际上也是政策辩论。一是师生都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工作,有一定实际工作经历更好,学院也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际工作部门实习或调研。二是侧重对策性研究,包括对问题及原因的实证分析,国内外经验介绍及启示,对策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三是充分发挥理论对现实政策的指导作用,站在为相关部门出谋划策角度,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进行研究。四是可聘请与选题相关的实际工作部门人员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帮助解决论文中师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也能从论文和论文答辩中获得启发,更好地推动本部门工作。这项工作从确定选题后就应该开始,学生可到相关部门调研,请有关人员指点,还可聘其为副导师,或吸收到答辩委员会中,既可全程跟踪,也可只在某个环节排忧解难。当然,这种副导师制是随机的,前提是师生都非常困惑或选题对这些单位有重要参考价值。五是一些实际工作部门也可以把一些疑难问题交给学校作为论文选题,高校行政管理研究机构作为智囊和外脑承揽的一些相关项目,也可吸收有这方面选题的研究生参与,其参与部分可同论文结合起来,也可分出一个或若干个子课题作为论文选题。高质量论文可推荐到相关部门作报告或咨询,由此可知,这种教学、科研、实际工作三位一体的选题模式,使学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互通有无,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真正结合。
三、系统规划目标多重性论文选题模式
行政管理研究生论文目标多重性选题模式运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纯是学生和导师的个体行为,学校、学院、答辩委员会都要协同配合,总体设计,周密部署。
机械专业教学模式下工程教育论文
1面向“ASIIN”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ASIIN”工程教育评估要求,结合本专业目前的教学体系以及各门课程的课程大纲,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10类课程模块。分别为:语言类、数理类、信息技术类、非工程类通识课、专业基础类、机械设计类、制造技术类、企业实习类、工程类专业选修模块、本科毕业设计。语言类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外语———英语,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备专业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和应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跨文化交流、国际合作交流能力。数理类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拥有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加深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在科学和技术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并求解,为后续专业知识学习打好基础。信息技术类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科学和工程问题。非工程类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交能力及团队精神。企业实习类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机械制造企业设计制造规范与流程、产品生产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专业基础类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拥有宽泛的专业基础知识。机械设计类课程要求学生拥有机械设计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已有知识,借助科学工具,解决工程实际中的机械设计问题。制造技术类课程要求使学生拥有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已有知识,借助科学工具,解决工程实际中的机械制造问题。工程类专业选修模块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特长选择相应课程学习,具体实施采取自由选择方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本科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及获取必要的新知识,编制解决方案,借助计算机等辅助工具,独立完成编程、计算、制图、实验、制作、学位论文撰写等各项工作,通过中期检查及学位论文答辩。
2面向模块化课程的工程教育创新实验平台建设
将科研内容转化为实验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实验内容,根据教学的特点对科研设备和装置进行改造,使之可以开展教学,丰富实验教学平台;结合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在实验课程中,提出和设计更多既能满足课程新要求,又有一定方法创新的好实验,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通过丰富的实验内容和良好的指导力量保证学生对各类实验中的工程问题与动手解决能力能够按照“ASI-IN”工程教育认证所要求的培养目标进行培养。利用学院继续加大对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的投入和建设,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项目的质量,同时加强实验内容改革。针对我学院自有平面精密磨削实验室、刀具精密磨削实验室、外圆精密磨削实验室、数控功能模块实验区、数控、磨削加工中心实验区、快速成型、伺服电机性能实验区、机械制造工艺实验区、机械部件拆装实验室、液压实验室、现代工程测控实验室、数控机电产品检测中心等各类专业实验室,一方面围绕学院学科总体发展规划,在智能制造、超精密加工及检测等方向进一步加强实验平台的搭建,另一方面依托学院教师科研项目,将已完成的科研装备,尽可能地添加到本科实验教学中去。在原有建设基础上,建立工程设计实践平台、工程分析实践平台、先进制造实践平台、工程试验实践平台等创新实践平台;将上述各实践平台进行优化集成,构建代表国内外主流先进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与创新实践平台”,建立面向“ASIIN”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基于该平台进行典型机电产品案例驱动的学生自主创新设计、自主分析、自主制造、自主试验的目标。实施全程质量监督与过程控制,按照建设目标,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建设等任务,培养符合德国“ASIIN”工程教育评估标准的本科毕业生。
3工程教育认证导向下的教辅支持平台建设
围绕“ASIIN”评估标准,不断完善面向工程教育的辅导员体系。每一个专业每个年级设置3名全职本科生辅导员,负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生活指导、心理咨询,搭建学校与学生家庭沟通的桥梁,组织学生举行各种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和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环境。辅导员通过向新生介绍本专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就业方向,帮助新生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更早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而对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辅导员会帮助他们合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改进就业目标,为提高未来职场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大四的毕业生,辅导员会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指导他们提高面试技巧,并为学生的生活和社区活动等相关事务提供全面指导和服务。围绕学生较为关心的话题,辅导员定期组织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经验交流会,使得低年级学生有机会获得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为了配合本科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辅导员还不定期组织专项技能培训讲座,如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各类专业工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开发技巧。学院以班级为单位设立班导师,由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担任,负责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相关咨询与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专业兴趣,结合班导师的建议,进行相关课程选择以及参加各类课程学习方法与经验交流活动。围绕“ASIIN”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在内的课程网站。广泛使用网络教学,所有课程在学校校园网上都设有课程网页,对于课程背景、授课内容、课程大纲、教学计划、习题和解答、教师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各个学院都建立了相应的实验教学网站,学生可以查找有关教学的相关资料,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授课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任课教师每周专门为本科生进行课程答疑,也可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探索新型的本科生导师制。学校实行本科生创新创业计划,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创新项目或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形式,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包括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术导师由科研一线的教授、副教授担任,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与兴趣,自主选择自己的学术导师,并最终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在学习中,学术导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工作,为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企业导师在学生企业实习阶段,负责指导学生的企业实习,并与学术导师保持沟通,协同进行教学工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