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调查报告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景区调查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景区调查报告

论旅游管理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一、旅游管理专业语文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尤其是语文教学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笔者于2012年5月对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一二年级在校生做了问卷调查,样本总量为94个。下面着重关注几个问题:一是语文重要性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非常重要的占39.4%,比较重要的占59.6%,总计占99%,可见语文的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的。90.4%的学生认为在高职开设语文课程是非常必要或必要的,其功能主要体现在(该题为多选题):40.4%的学生认为高职语文可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39.4%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语文学习了解更多人文精神,30.9%的学生认为可以增加阅读文学作品的机会,28.7%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提高汉语应用水平,55.3%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对旅游专业能力培养帮助很大,41.5%的学生认为有帮助。语文学科功能的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与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目标培养相契合,语文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二是能力培养问题。对于从事旅游管理最重要的能力,89.4%的学生认为是理解与交流能力;在“你认为自己目前哪项语文能力比较欠缺”一题中,54.3%的学生选择口头表达能力,45.7%的学生选择写作能力,只有16%的学生选择阅读能力。

从两者相较看来,旅游管理专业最重要的能力却是学生目前最欠缺的能力,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三是课程改革问题。有54.3%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强语文与专业的融合度,47.9%的学生赞同教学方法多样化,44.7%的学生认为教材的实用性应增强。在旅游管理专业语文课程内容方面,79.8%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旅游口语交流训练,54.3%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旅游文学常识。对于语文和专业教学,前者有61.7%的学生认为要增加训练机会,后者则有69.1%的学生认为专业学习要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这与麦可思调查报告提出的存在问题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不管语文还是专业教学,实践环节都是弱项,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实践环节必须大大加强。

二、高职语文和旅游管理专业的有机整合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与语文的联系最为紧密,很多核心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语文的支撑。但是,就高职语文的现状来说,通用型的教材、传统的教学模式、茫然低迷的语文教师等,把高职语文渐渐地推入了死胡同。要想改变尴尬的处境,在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主动融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以就业为导向,为专业服务是高职语文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趋势。基于麦可思的调查报告以及校内对旅游管理专业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与专业相融合;二是增加实践训练。本文拟从旅游管理专业入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就语文课程与专业整合提供一些思路。

(一)课程整合陶行知先生认为:“职业课程之配置,须以充分生利为标准。事之可附者附教之,事之可兼者兼教之,根据此旨以联络各课。是为充分生利之课程。”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充分生利”即要树立“生利”之理念,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改变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所学、所知、所能与社会环境尤其是岗位需求实现最大限度的对接。因此,高职语文和旅游管理专业整合的基本思路可以作如下概括:紧紧围绕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将语文教学和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与专业考证相结合,寓语文课程于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寓职业能力培养于语文课程教学之中,开发符合现代职教理念的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以行动为导向、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式课程,注重实践训练,强化旅游人文渗透,使语文课成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平台课程,发挥类似于专业基础课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材整合统观高职现用的语文教材,主要以经典文学作品选读为主,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人文熏陶、陶冶情操的作用,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一无针对性,二无实用性。本校旅游管理专业问卷调查中一项关于“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原因”,有31.9%的学生认为教材没有新意,52.1%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陈旧,18.1%的学生认为对专业没有帮助。再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以及导游考证实训等课程内容,其中涉及很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训练,这些可以成为教材整合的基础。

阅读全文

我国民族地区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一、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

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突出中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少数民族中职语文教育必须在重视学生职业教育为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以“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为目标的现有中职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养。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审美、创新素质培养,针对少数民族中职学生来说,还包括许多更重要的如重拾信心、积极的心态、自我制约能力、健康的个性等德育方面的内容。

(一)让学生重拾成功的信心,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由于少数民族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好,加之学生本身成绩不理想,经过中考的打击或者根本没有经过中考而被直接分流到中职学校,自身的价值长期以来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所以这些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与人沟通能力也较差,不爱学习,出现破罐子破摔混日子的情况。因而帮助这些学生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重拾成功的信心,树立成功的信念,以便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学会良好的生存技能,成为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与他们有相似家庭出身或有相似学历背景的成功人士的事迹,作为学生励志的榜样。还可以多安排学生动手写作、动口讲述的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发言,讲述自己喜欢的人、事、物等等,对学生的发言与写作采取多鼓励多赞扬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希望,被认可的态度,这样便于他们更快更好地找回信心,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培养较强的自我制约能力与健康合群的自我个性

很多少数民族中职生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等特殊原因,父母长期无暇管教或疏于管理子女,使他们养成贪玩、自控能力差等不良习惯,有的学生甚至自我封闭,性格孤独怪僻。而自我约束力欠缺,生活散漫,意志力比较薄弱,学业上不思进取,责任心不强正是影响其无法学会职业技能,形成良好生存能力的致命因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教育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内容,可以多选取古今中外杰出人物通过对自身长期以来要求严格,不懈地努力不断追求才获得成功的例子来感染学生,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多设计学生之间协作完成的任务,培养学生沟通交际的能力,还应对学生的课堂考勤、作业、纪律做严格的要求与记载,以督促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锐意进取的生命活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永不停息的拼搏精神和跳出现状的批判创造精神,为其将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

阅读全文

发展性高中地理学习评价初探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习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有些教师对学习评价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导致没有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发展性高中地理学习评价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发展性;学习评价

从现有情况来看,高中地理的学习评价,要从长远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在评价体系上、学习激励上获得提升。发展性高中地理学习评价的操作,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按照合理的方式来学习。

一、高中地理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地理是比较重要的科目。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做一个有效的评价,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身达到清晰的认知,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高中地理学习评价做一定的了解,能更好地掌握教学的不足。

(一)评价形式单一

高中地理学习评价情况目前并不乐观,在优化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完成。其中评价形式单一是比较普遍的问题。第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学习评价的过程中,仅仅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评价,并没有对学生的能力做出评价。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高中生的成长和进步,不可能完全依靠成绩来做出判定。高中生在现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拥有自己的喜好和学习方向,教师强硬地通过成绩来评价学生,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同时在很多方面都无法做出合理的纠正。第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完全以个人的经验来完成,并没有对学生的个体情况作深入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评价的形式逐步走向单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逐步拉开,无法获得深入的沟通交流。

阅读全文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方案

为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乡品位、增进居民福祉为核心,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认真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努力实现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岸景观化、庭院花园化,力争在2020年把我镇建设成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国家森林城市。

二、总体目标

从2019年起,通过2年努力,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各项任务,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组织管理五大类44项46个指标全面达标。

1.构建完备的森林网络体系。全镇林业用地面积保持在3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9.82%以上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0%以上;公路、铁路等适宜绿化的道路林木绿化率达85%以上;江、河、湖、库等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5%以上,适宜绿化的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5%以上;新建立的高标准农田按照《生态公益林技术规程》建设农田林网,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80%以上。

2.构建优质的森林健康体系。城市森林树种丰富多样,单个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建成区、农村居民点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0%以上;绿化使用全冠苗木,严禁移植胸径20公分以上的天然大树;

阅读全文

旅游文化与时尚产业融合发展

一、把握自身优势,抢抓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新机遇

哈尔滨不仅旅游资源富集,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品位时尚高雅,加快推进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大有可为。一是融合发展基础坚实,条件优越。哈尔滨有历史,是金、清两代的发祥地,一千多年前女真人的兴起,八百年前金代统治者的征战厮杀,北宋徽钦二帝“坐井观天”,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哈尔滨有文化,是中西文化的交界点,在国内城市中个性鲜明、独树一帜,是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物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支交响乐团、第一个音乐学校、第一家啤酒厂等都诞生在哈尔滨。哈尔滨有灵气,冬有冰雪,夏有湿地,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宜人,世界公认的四大旅游资源森林、冰雪、湿地、海洋,哈尔滨就占了3个,是一座百临不厌的“冰城夏都”。哈尔滨更时尚,拥有影视动漫、音乐艺术、时装美女等众多时尚元素,是享誉世界的“音乐之城”。同时,哈尔滨也正以更加靓丽的风采、更加开放的姿态备受世界瞩目,刚刚的《旅游舆情调查报告》显示,哈尔滨在亚洲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知名度和来哈意愿快速增长,位次大幅前移,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为发展旅游文化时尚产业提供了外部条件。二是融合发展需求旺盛,前景广阔。旅游文化时尚产业作为新兴业态、注意力经济,正孕育着强大的需求空间,特别对正在实现新跨越的哈尔滨来说,是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引擎。近几年,通过重点打造冰雪节、湿地节、啤酒节、五花山赏秋节等节庆活动,哈尔滨旅游人数屡创新高,旅游收入年均增速20%以上,“冰城夏都”正成为一个四季皆热的旅游城市,形成了旺盛的市场需求,连续多年冬季接待游客排在国内城市前列。2014年,哈尔滨入境游客大幅增加,仅韩国游客就达到5万人,实现同比倍增。哈铁国旅接到全国各地来哈旅游专列26列,中央大街每天接待游客高达70万人次。暑运期间,哈尔滨铁路日均发送旅客37.9万人次,机场进出港旅客增长15.3%。三是融合发展机遇难得,千载难逢。当前,国家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制定实施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对哈尔滨更是紧盯不放,在政策资金上大力支持,制定实施的《黑龙江省促进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意见》,包含很多对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省文化厅、省旅游局制定出台了为哈尔滨量身打造的发展政策。在宣传推广上,省委、省政府把争取来的“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全国百强旅行社龙江行”等活动先后放在哈尔滨举办,省领导亲自参加活动并进行推介,极大地提升了哈尔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难得的发展环境和大好机遇为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加快改革创新,探索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新途径

围绕省市战略部署,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探索提升城市品质的新途径,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初显。一是产业项目牵动,城市核心吸引物集聚。以项目为龙头,牵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成立由主管市长担任组长的旅游文化产业推进组。2014年重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项目43个,完成投资87.9亿元,一批旅游、文化高度契合的大项目建设和开发进展顺利。投资20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建设世界最大室外主题乐园和室内滑雪场,投资100亿元的波塞冬海洋王国建设大型嬉水游乐项目,推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海宁皮草城、华南城等购物场所的兴起,提高了城市的时尚品位,增强了哈尔滨的吸引力和向往度。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西城广场等文化产品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彰显出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产业项目的落地建设,推动了哈尔滨旅游业与文化、经贸、地产、会展等多领域的融合,突破了哈尔滨市旅游文化时尚产品的季节性壁垒,为引入无限的外部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深挖资源底蕴,城市休闲氛围日益浓厚。对415处历史老建筑进行梳理归集、界定分类和定向招商,重建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推出犹太老会堂音乐表演,恢复亚细亚电影院原貌,在保护浓郁历史气息的同时,彰显现代都市的时尚特色。将教育书店辟建成国际水准的游客服务中心,中央书店改建为全省唯一的多功能休闲书店,不仅迅速成为旅游新亮点,更成为展示全省丰富旅游文化资源的全新平台。加快推进中央大街商业业态调整和音乐艺术氛围营造,提高整体业态深度,使发展更符合城市鲜明特点。原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老建筑摄影和故事大赛、“哈埠菜”评选、夜游松花江等活动,使旅游要素不断丰富。探索以文化促旅游、以时尚提品质的创新发展之路,2014“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成效显著,品牌效应全面彰显,哈尔滨居全国60个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首位。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整合时尚传统,哈尔滨变得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有意思,融合发展聚变出前所未有的磁吸力。三是丰富产品内涵,城市品牌走向世界。按照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哈尔滨市对城市资源进行了重新分类,最大限度地发掘城市鲜明而独特的气质,推出了更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时尚、冰雪、生态、美食等八个哈尔滨的全新旅游产品,并针对境外游客、国内游客和本地游客的不同需求组合连线,使旅游文化时尚产品更加清晰有序,指向性更加明确。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境内境外全方位营销,八个哈尔滨旅游产品迅速成为新热点,进一步彰显了城市魅力,哈尔滨已跻身世界旅游文化名城行列,被评为“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城市”,荣登2014旅游业最美中国榜,荣膺“2014构建美丽中国先锋单位”。

三、坚持突出重点,开创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长远发展的大计,更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只有常抓常新,才能撬动冰城经济的后发优势,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一是加强规划设计。通过规划引领,突出抓好旅游文化时尚产业重点区域、重点景区、重点项目布局,促进产业相互间的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二是实施品牌战略。彰显优势,叫响“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旅游文化时尚品牌,提高太阳岛风景区、平房动漫游戏、松雷原创音乐剧等国家级旅游文化示范基地的发展质量,展示旅游文化时尚产业发展新成效。着力提高吊水壶、金龙山、松峰山等景区的文化内涵,打造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发展新景区。挖掘资源,培育道外中华巴洛克、南岗“花园街黄房子”等大型历史保护街区融合发展新业态,把历史街区打造成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发展的新名片。开发产品,加快促进以油画为代表的艺术品展销市场开发建设,利用丰富的温泉资源和医药优势,积极申请建设中医药养生健康旅游基地,促进旅游业向多个领域渗透,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集聚产业群。三是营造发展氛围。以哈尔滨交响乐、犹太老会堂弦乐、松雷音乐剧等高雅艺术为依托,着力打造交响乐团、音乐剧团等高端艺术团体,不断提升演出档次和水平。力争佛朗哥•德贡创作的大型秀场实现驻场演出,大力营造哈尔滨“音乐之城”氛围。依托哈尔滨时尚传统优势,深入挖掘建筑、艺术、生活、娱乐等领域的时尚亮点,通过啤酒节、时装周、电影节、艺术展等国际时尚节事活动,做大做强群力文化艺术、松北科技金融、道里南岗时尚商圈等新业态,进一步引领时尚潮流,扩大时尚消费。四是做好营销推广。营销宣传是加速旅游文化时尚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围绕“冰城夏都”城市品牌,建立旅游文化时尚产业项目库,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册,以项目合作带动融合发展。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城市旅游形象宣传,集中资金、组合出拳,形成立体宣传阵势。依托旅游文化时尚产业特色产品,以俄罗斯、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制定入境旅游发展计划,建立市场促进体系,通过扩大开放、国际合作、招商参展、踏线采风等方式,不断引入境外需求。

单位:哈尔滨市旅游局

阅读全文

智慧旅游网络营销体系研究

摘要:智慧旅游是全新的旅游态势,由大数据驱动下的旅游业变革正在发生。本文对基于长尾理论的广西智慧旅游营销体系进行研究,指出广西智慧旅游网络营销体系的架构在包含广西旅游信息的大数据的基础上实现,系统分为政府和企业模块,并从价格管理、营销渠道、旅游产品策略三个方面对广西智慧旅游营销体系策略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智慧旅游;长尾理论;旅游大数据;网络营销

一、建立基于长尾理论的广西智慧旅游网络营销体系的意义

智慧旅游能够积极推进旅游服务智慧化、管理智慧化、营销验智慧化,满足旅游者需求。以云计算、物联网、通信网络、大数据等技术的智慧旅游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目的地资源和各种相关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并服务于旅游者、旅游相关企业、各级政府管理机构,是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全新的旅游形态。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是指,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长尾”实现的是许许多多小市场的总和,这些看似需求极低和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与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大都是以服务为主。目前很多旅游者,特别是自由行的旅游者,出行前都通过网络查看旅游攻略,预订酒店、景区门票,规划出行路线。世界青年学生与交易旅游联合会(WYSE)的《新视野第四辑》调查报告发现,2017年超过80%的30岁以下游客通过在线完成预定,年青一代的消费者明显偏向于在线预定方式。在如今的强调自我,个性化、自助式、在线式消费的时代,消费者更容易通过网络销售渠道获得自己在乎、自己满意,可能市场销量不大的定制化的“长尾”产品。广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最能充分利用广西优质资源的产业。广西智慧旅游营销体系体现的不只是网络技术与旅游目的地相关资讯的简单结合,包括了旅游者、政府、企业的参与,蕴含技术、相关管理规定,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统筹,企业与政府之间亦需要沟通协调,这样才能确保网络营销系统的效果和功能。基于长尾理论的广西智慧旅游营销体系是以全方位、一体化的旅游行业信息管理服务活动为基础,融合最新科技成果,将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广大的中小旅游企业、旅游项目相结合,以旅游者自主体验为核心,服务于旅游者、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的智慧旅游营销体系,不仅满足80%的旅游市场需求,还要满足另外20%的“长尾”市场需求。

二、广西智慧旅游网络营销体系的架构

基于长尾理论的广西智慧旅游营销体系能够为旅游政府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挖掘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热点,引导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根据广西特色、当前旅游者的热点来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使旅游企业由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创新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产品和营销方式,为旅游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营销平台和广阔的客源市场,同时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智慧化监测调度管理手段提升,提升旅游产品的供给质量,推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广西旅游业发展。

(一)广西智慧旅游网络营销体系是在包含广西旅游信息的大数据的基础上实现的。广西旅游信息大数据包括两方面的信息:一是为旅游者提供咨询服务信息,包括目的地景点、天气,公共交通实时情况,景区的活动,景区人流,甚至公厕,停车场位置等,为旅游者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合;二是政府、企业各自拥有的旅游者信息,包括旅游者的出入境,消费,入住,游览等信息,通过对消费者的旅游爱好,购买方式等行为分析为政府和企业开展后续营销活动提供依据,使得旅游企业能对旅游者实施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这两方面的信息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相互协调、合作,才能真正实现。

阅读全文

市政办全年旅游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和目标:年,全市旅游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和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掀起“六个高潮”的总体部署,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战略平台,坚持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发展,加快推进“六个转变”,全面打响“天地之美、美在,人生有梦、梦圆”城市形象主题口号,深入开展“欢乐健康游”活动,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0亿元、旅游创汇4.8亿美元。重点抓好以下十二项工作:   一、掀起全市旅游营销高潮   1、“把寄给全世界”。组织全市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创作万张特制明信片,统一邮寄国内外知名人士,诚邀共享世界、人类家园。   2、国际手机摄影大赛。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手机摄影作品,举办手机摄影大赛;选择优秀作品,举办国际手机摄影展。   3、人游。在开展“人游”专题巡回促销,重点推广游、泡温泉、看《韵》、品菜、赏民俗、游江等。   4、媒体宣传。在央视、卫视、首都国际机场、日报、市场报、中国旅游报投放“天地之美美在人生有梦梦圆”形象广告和软文形象宣传,重点宣传水旅游区、《韵》、花山谜窟“激光秀”、高尔夫、老街、黄梅戏会馆等新业态旅游产品。策划市主要领导走进央视。   5、节庆赛事。举办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旅游节暨文化节、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环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油菜花摄影节等16项节庆赛事活动。   6、境外市场。主攻韩国、台湾市场:分别与台湾2家、韩国4家重点旅行商签署旅游宣传输客合作协议;分别在台湾、韩国开展电视直销活动;组织旅游企业分别赴台湾、韩国开展小分队点对点促销;分别邀请韩国KBS来我市开展旅游专题宣传,台湾旅行商、媒体来我市采风踩线。拓展香港、日本等市场:组织促销小分队,赴香港、新马泰、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开展点对点上门促销活动;与日本1家、美国2家旅行商签署旅游宣传输客合作协议。   7、旅游专列、百辆大巴游。组织“专列游”活动,力争全年发送50趟旅游专列;开展“百城千店”宣传推广和“万名老人游暨中华不老城全国中老年文化欢乐节”系列活动。开展春季看繁花、夏季避酷暑、秋季赏红叶、冬季泡温泉系列主题大巴游活动。   8、会议会展旅游。全年力争完成3000个会议(30人以上)、60万人天次。对接省内会议会展市场。组织市内骨干旅游企业参加境内外8个大型旅游会展,对接客商、推介旅游招商项目。   9、完善保障措施。对组织游客来我市旅游的旅游企业,制定旅游专列奖、航空奖、旅游直通车奖、会议旅游奖、特别推广奖、深度游产品开发奖、宣传促销奖、概念性线路推广奖等8个方面奖励政策;对来我市旅游的游客,分时、分季、分目标人群实施优惠政策。建立完善考评机制,将旅游营销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广泛实施“全员营销”,形成全市旅游营销“一盘棋”的整体合力。   二、提升精品旅游信息化水平   10、建设“智慧”旅游调度指挥中心。建成“智慧”精品旅游——旅游调度指挥中心,完成景区监控、LED大屏、电子门禁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市内精品景区景点的网络终端建设。完善旅游团队电子化管理系统,发挥旅游团队网上管理功能,加强旅游团队动态管理。实现对全市旅游运行状况动态监控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开发游客实时统计分析和旅游短信服务软件,对游客客源地归属、客源结构、景区承载力、游客实时流量进行动态分析,对进入我市的游客,提供问候短信、服务短信和疏导短信等短信服务。   11、加快旅游政务网升级改版。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局“智慧旅游城市”试点支持;升级政务网功能,强化信息、服务、管理、营销等元素。升级完善旅游行业网上旅游统计功能,不断拓展旅游统计信息采集范围,提高准确性、时效性、科学性。力争在预防旅游安全事故,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信息化监测方面实现突破。   12、完善智慧旅游网综合功能。完善旅游资讯网外文版功能,进一步完善以游客为中心、以旅游企业为主体、以体验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资讯网;做好全市三大类379个点的“精品节点360度全景展示”工作;加强与国际著名搜索引擎、旅游网站的链接和信息交流,扩大网站的国际知名度,增加入境游客访问量。   三、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13、扎实推进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计划建设项目67个(新开工项目24个,续建项目43个),完成年度投资66.66亿元(新开工项目14.72亿元,续建项目51.94亿元)。其中,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1个、5—10亿元3个、1—5亿元10个;建成或基本建成大峡谷地轨缆车、湖度假村、湖皇冠假日酒店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湖直升机基地、中国户外运动基地等一批续建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新开工卢村悦榕庄彩虹城、雨润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   14、提升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水平。规划建设市中心城区旅游停车场;加快自驾车营地建设,形成网络化布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重点加强景区停车场整体调整提升;积极推动旅游公交线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选择机场、码头、高速公路下道口、城市商业及交通中心等游客集散地、人员流动密集地规划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扩面提质、完善功能、延伸服务。 #p#分页标题#e#   四、积极发展文化旅游   15、加快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围绕“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20个古村落和265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整合编排古民居体验游系列产品线路,策划包装并推出农家乐、文化客栈、农事体验、民风民俗等一批旅游新业态产品;系列开发“百村千幢古民居”、“百佳摄影点”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推广“韵”,确保花山谜窟“激光秀”、“宏村阿菊”和“元一”全景影院“三台大戏”全部推出;大力发展摄影、写生、文博、影视等文化体验旅游,做好影视村、区呈坎影视写生基地、老街生态博物馆、墨文房博物馆、秀摄影城、画家村、休宁美术家基地、摄影家国际俱乐部等项目产品推广工作。   16、加快非遗展示和旅游体验基地建设。重点打造老街、文化长廊“百师宫”、家园文化一条街、、工艺品市场、老街、影视村民俗文化休闲街、中国红茶博物馆等非遗旅游体验区;建设老街等8处乡村民俗旅游体验基地。   17、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发展城市休闲(酒吧街、购物街、餐饮街、娱乐街、艺术主题街区等),乡村休闲(乡村会所、休闲小镇),山地休闲(户外运动、生态旅游,摄影基地15条概念性精品线路。),温泉休闲(新天地醉温泉、风景区温泉),夜间休闲等类型的休闲度假产品;重点推广世界遗产精品游、山水风光游、文化品质游、高尔夫温泉休闲游、乡村民俗体验游等   五、着力打造精品景区景点   18、全面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风景区、西递、宏村3个5A级旅游景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广风景区管理工作先进经验,探索景区管理服务规律,整体提升景区服务质量;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四军军部旧址、大峡谷景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对照国家A级景区标准,加快A级景区(点)票房、停车场、游步道、标识标牌、旅游公厕、水口改造、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保障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   19、全力推广“水旅游区”。大力推广水旅游区(江中心城区延伸段工程),通过市场主体、政策激励、活动拉动、节庆组织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市场影响力;组合风景区、老街、温泉等旅游线路产品,实行景区联动、捆绑式营销,推广流光溢彩游(14个点,夜晚游)、山水风光游(12个点,白天游或夜晚游)、世界遗产精品游(14个点,白天游)三条线路,形成旅游新亮点。   20、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加快古城、古街、老街的整体开发,丰富旅游休闲业态;依托府衙修复工程,加快中和街、斗山街、渔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及业态功能调整,把古城打造成文化独具特色、业态功能齐全的立体的文化展示中心,重振历史名城雄风;加快推进道教文化、区佛文化景区综合开发、区万佛园宗教旅游开发;加快风景区建设国际精品旅游景区进程,推进诗意“道”主题酒店、中国养生之都大酒店等项目建设,完善生态文化旅游区配套设施。   六、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21、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加大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推进旅游村镇硬化、绿化和亮化及旅游标识牌统一设置工作;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村清洁等支农工程项目向发展乡村旅游的村镇倾斜,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重点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建设,实现“三通”(路、上下水、网络)、“三改”(厕所、水和厨)、“三保”(环境卫生、风貌和文化)、“三建”(停车场、购物场所、游客中心)。   22、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品牌”的发展路径,加快旅游强县、旅游乡镇、旅游专业村、特色乡村酒店、“星级”农家乐整体提升;组建乡村旅游协会;加强对镇、村、户三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乡村旅游服务规范标准培训,提高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   23、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和传统民俗节目,打造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做好乡村旅游产品策划包装,将农耕、农时、农俗、农产品特色与旅游季节主题营销相结合,精心策划一批乡村旅游专题活动、节庆活动。   24、打造乡村旅游国际品牌。推进《中法省(市)乡村旅游合作示范项目》实施,引进旅游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营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强双方在旅游文化交流、水资源环境保护管理、自行车游览设施开发、乡村旅馆建设等方面合作,打造国际化乡村旅游精品。   七、主动策应旅游区域联动   25、不断加强“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合作。围绕“示范区”建设,强化市中心地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旅游市场繁荣发展;以京沪高铁贯通为契机,加强与皖江、皖中、皖北的区域旅游合作,打通北方旅游客源市场陆地通道。   26、深度推进长三角旅游区域合作。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加强与“长三角旅游城市合作组织”战略合作,联合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投放区域产品宣传广告、相互输送客源,深化旅游质监协作。在国际客源市场共同推广“名城名湖名山”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共同建设“无障碍旅游区”。   27、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合作网络建设。拓宽旅游宣传区域合作渠道。积极与泛长三角区域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商洽,争取在双方集散中心互置发放旅游宣传品、互相推介旅游城市形象等方面达成一致。   八、扩大旅游市场对外开放   28、加强旅游国际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18个驻外办事处、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内驻外机构以及友好景区的合作与交流;加快推进“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观测区”建设;与瑞典瓦拉市缔结友城关系,争取与南非开普敦结好,努力推进与意大利罗马、瑞士洛桑、加拿大班芙以及美国夏威夷和黄石公园的友好交流。#p#分页标题#e#   29、大力发展航空旅游。实现与台北直航,利用—台湾直航,开展系列促销活动,在机场举办首航仪式;巩固至韩国首尔国际航线;力争新开至台北、长沙、沈阳、福州、太原、昆明6条航线;加密至北京、广州、上海、深圳、首尔5条航线;巩固至、成都、重庆、西安、厦门、天津6条航线;争取开通(或包机)至大连、青岛、韩国釜山、香港等航线,确保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0万人次。深化航空口岸扩大开放,力争实现口岸签证。   九、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30、加大特色旅游产品的研发力度。依托四雕、派盆景、墨、歙砚、万安罗盘、漆器、名茶制作等传统工艺,推动传统文化工艺升级,提高旅游商品制作水平和文化品位;鼓励企业申请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培育地方优势品牌和国家级强势品牌;加快知铭、竹艺轩、小石雕、竹溪堂、松神、源、谢裕大、祁红、牯牛降酿造等骨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升级;通过举办旅游商品大赛,搭建旅游商品的培育发展平台,完善旅游商品目录、企业档案和能工巧匠人才库。   31、培育旅游商品要素市场。重点打造韵工艺品厂(墨),聚墨堂(墨),“歙砚一条街”等10处旅游商品生产展示销售区,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   十、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32、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市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加强市、区县旅游联合执法队伍建设。组织旅游、工商、公安、物价、交通、卫生、药监、质监、文化、体育、水利等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治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损害旅游者权益的不法行为。   3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和企业经营主体责任,明确行业监管责任,将安全生产责任延伸到乡镇、村;出台涉旅项目审批办法,进一步规范漂流、攀岩、滑索、拓展训练、户外探险、机动游船等特种涉旅项目的行政许可审批,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审批主体,落实监管责任;突出安全生产的重点领域,重点抓好空中:滑索、缆车、电梯;水上:漂流、涉水旅游;地面:车辆交通、游乐设施;山地:攀岩、户外拓展、探险、地质灾害点等重点险点的安全管理;启动风景区旅游安全应急救援基地项目建设,组建“立足、覆盖全省、辐射华东、服务旅游”的国家旅游应急救援队,建立旅游安全预警预报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联合处置机制,切实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34、深化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建设成果,认真贯彻实施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完善旅游、交通标识标牌,重点推行饭店、景区等相关行业的服务标准和质量认证;大力开展诚信旅行社、诚信旅游饭店评选活动,建立旅游企业诚信公示和社会监督机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引导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规范服务、诚信经营。   35、建立满意度信息制度。以游客满意度作为检验旅游行业行风形象和服务质量的标准,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定期满意度调查报告,公布服务领域游客满意度情况,形成良性竞争的激励机制。   十一、切实加强旅游人才建设   36、继续开展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在窗口行业开展“满意在岗位、满意在”系列评比和开展“五比五看”(比服务,看谁服务水平高,比作风,看谁工作作风实,比风貌,看谁精神面貌佳 ,比业绩,看谁工作成果多,比纪律,看谁廉政守纪好)为主题的行业创建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树立行业标杆,弘扬廉政文化,完善激励机制,推动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大力倡导游客至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引导从业人员诚信经营、文明服务、遵纪守法、规范执业,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良好氛围。   37、加强导游员队伍建设。按照“把导游员队伍当成一支特殊队伍来打造”的要求,实施“金牌导游”培养工程,建立金牌导游员选拔、培训、管理、激励等机制,发挥骨干导游员引领示范作用。探索实行特聘讲解员制度,推出鼓励退休干部、专业教师、外语人才等相关专家进入讲解员队伍的措施和实施办法,积极吸纳园林、风景、文化等方面人员从事特定景区(点)的专业讲解工作。   38、实施“行业全员轮训计划”。围绕旅游六要素,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一线员工服务水平;以市旅游教育培训基地为平台,强化对旅游行业一线员工的日常培训,实现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重点提升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旅游行业基层员工素质,着力培养金牌导游员、景点讲解员、行政管理等专业人员。   十二、深入开展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39、加强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研究。以全省旅游业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强对事关旅游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游研究机构的合作,重点开展《旅游综合带动效益分析》、《旅游营销效果评估》等课题研究;加强涉旅行业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危机评估,掌握互联网舆论舆情,切实增强旅游行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舆论引导能力。   40、吸收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经验。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分期分批派遣旅游系统干部、旅游企业负责人到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地区挂职学习;组织旅游行业、涉旅部门赴旅游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产业发展经验,提升旅游产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41、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扶持鼓励政策。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旅游营销、航空旅游、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向国家、省争取相关旅游用地、旅游投资、旅游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地域视觉品牌形象设计实践教学探究

摘要:主要对地域领域的相关话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将其中的精髓内涵运用于品牌形象设计课程中,进行专题课程的开拓和延伸,旨在帮助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在授课时能够丰富课堂环境,更好地设计视觉传达课程。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重视实践课程的研究和深入,积极为学生创设出多角度的探究型设计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学生还能够因此实现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自行设计探究项目时能够运用到更多的专业性语汇,搜集资料时也能够拥有更为丰富的经验,并将自己搜集到的内容进行加工和整理,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形象设计课程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深化学生对社会实际问题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地区地域文化的精髓之处,并将这种感悟应用于视觉设计中。

关键词:地域视觉形象;实践教学;教学探究;品牌设计

品牌形象是一个地区展现自身文化色彩的重要标志,相关课程的设置能够使地域形象的树立及宣传工作进展得更为顺利,切实增强该地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社会整体的经济建设事业也能够因此得到长足进步。相关专业的教师应该深感肩上的重责大任,在进行授课时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述,还需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让每个学生能够在动手实操之中切实领悟到品牌形象设计工作的重要价值,学生也能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身的潜在能力,并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艺术欣赏素质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发展前景因此得到有效拓展,拥有更为璀璨的发展前途。

1地域视觉领域品牌形象设计相关课程的起源

1.1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中国在长久的发展中拥有诸多灿烂的文明,每个区域都拥有能够彰显自身特色的独特文化。品牌形象设计工作能够将该地区的风土人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名山大川也能够因此拥有更具影响力的名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各地的文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充分融合,也为中国文明宣传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人们更加注重文明的追根溯源,并逐渐意识到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才能够给予世界更加强烈的震撼,国家也开始注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想要将民族的璀璨文化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天地。扩大各个地区民族文化的影响力,首先要做的便是深度挖掘该地区的文明特征,据此来打造出具有感染力和创新型的品牌形象。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关注的焦点再次集中于传统文化之中。

1.2课程设置的深刻含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