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导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经济学导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经济学导论

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商务英语全英文授课方式对于普通高校一年级新生尚存一定难度。本文以建构主义为视角,以《经济学导论》课程为例,探讨普通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新模式。研究发现:(1)英语专业(商务模块)学生商务基础知识较为薄弱;(2)学生对从基础课程转为专业课程适应能力不够强;(3)完善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经济学导论;教学改革

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经济学导论》课程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缺乏师生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兴趣不高。这种教学方式如果运用到商务英语学生,那么,问题则更加凸显。英语专业(商务模块)学生缺乏经济类相关知识的前期导入,教师要教好该课程较为困难。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从建构主义角度出发分析外语学院《经济学导论(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英语专业(商务模块)学生的经济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建构主义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是最初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基于儿童认知世界的过程发展起来,他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与顺应(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发展。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个体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或发现),自己主动形成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类似于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因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主观能动选择、主动建构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借助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建构知识。通过反复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探索问题,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激活他们的求知欲。

二、《经济学导论(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及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前期研究,本研究将着重分析《经济学导论(英语)》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相关举措。对于英语专业(商务模块)学生来说,《经济学导论(英语)》是商务模块的基础课,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因课程理论性较强,有些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多困难,此外,几乎全英文的授课方式更是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所以,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师生间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经济思维一直是该课程需思考的问题,它不仅对学生是一种挑战,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地要求。总结近几年《经济学导论(英语)》课程的教学反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英语专业(商务模块)学生刚从基础阶段(以提高英语语言基本功为主)过渡到专业课阶段(以传授商务专业知识为主,语言作为辅助工具),还未能真正适应专业课程授课的教学模式;2.大多数学生没有储备经济学术语及相关理论的基础知识,因而概念比较模糊;3.学语言的大多为文科生,存在数学基础薄弱,理科思维能力不强的问题,反映在对经济学的图像,计算等方面理解较慢;4.全英文的授课方式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部分学生语言基础较为薄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听课效率,学习积极性也大打折扣;5.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未能很好地调动,课前与课后准备工作不够充分;6.从某种程度上说,大班授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对组织研讨教学有一定的困难,且大部分学生发言机会不多。针对上述问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从根本上完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阅读全文

政治经济学教学革新讨论

作者:裴健华 单位:长治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政治经济学课程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学生们在学了这门课之后,普遍反映这门课理论抽象、复杂、分散,学起来很吃力;有些内容在高中已经学过了,再学一遍没什么新意,是在浪费时间;目前流行的是西方的理论,马克思的理论太陈旧了;学了以后也不很实用甚至是根本不实用,学和不学没什么两样。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大部分人都是近视功利、心浮气躁的,对纯理论的东西都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有考试的压力,很多学生就不会去上这门课,给这门课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教师在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应有的基本态度

要适应大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总的来说应该是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大家的想象,鼓励学生自由思辨的,以此为学生提供一种观察认识社会经济问题的视角和方法。[1]

(一)教师要能够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要使学生能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博大精深之处,体会到其创见性和意义,需要教师在传授理论时要辨别良莠,把握精髓,挖掘马克思体系中真正对学生有所启发的东西。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

(二)教师要崇尚自由思辨的学风要使学生愿意学,愿意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思辨,不打击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对学生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讨论、引导,而不是坚决地给予否定。著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建校时间不长,校园风景也不很壮丽,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办学成就,在经济学领域产生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与它一直坚持自由兼容的办学理念是分不开的。它的教学主要不是教授知识和方法,而是引导学生会读书、会学习、会研究,培养能够进行理性思考的人。[3]笔者认为这是我国教育界普遍要努力的方面。

阅读全文

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分析(4篇)

第一篇:商务英语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

一、商务英语专业《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导论》课程的教授对象是缺乏经济相关经验的在校大学生,这些学生在《经济学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环境下,表现出明显的背景知识不足。学生的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对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术语、解释等存在偏差理解,甚至混淆一些原理规律等。虽然《经济学导论》只是一门导论类初级课程,涉及计算相对不复杂,但文科类学生仍较为头疼,学生也会频繁出现细小错误。这些问题看似细小,但如果教师教学中未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引导干预,很可能在初期理论研究过程中学生便失去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今后的学习出现更大的问题。

2.《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阶段《经济学导论》教材中有些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需求无关,难以与学生未来的实际商务活动相联系。这也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虽然经济学知识掌握还不错,却很难在实际应用中完成一个简单的商务沟通电话或销售演示的原因。其次,教学中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状。一些教师习惯于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留给学生更多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减少了课堂上思考或提问的机会,无法提出个人有效的知识困惑。再次,现阶段的《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活动很难与实践机构有更多关联。由于教师很难与时俱进地了解最新、第一手的经济学需求动态,在课程安排上主要以课本为依托,难以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所教授的内容过于老旧,讲授原理及规律只适应传统经济,无法应用于现有的经济环境。

二、商务英语专业《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探讨

阅读全文

职院技术经济教学开展思路

本文作者:刘淑萍 王湘芹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一、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学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是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技术是它的基础,经济是其起因和归宿,所以它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技术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经济学导论、经济性评价要素、经济性评价方法、可行性研究、可持续发展、价值工程、设备更新与租赁决策、项目评价、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等问题。

技术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技术和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使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和节约。现在技术经济学的社会作用日益明显价值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的产品技术要先进、价格要合理、服务要周到。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企业产品开发的技术经济性,开始研究技术经济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工程技术教育和经济管理教育是相互分离的,学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不学经济,这样就造成了大量毕业生只懂技术不懂经济。许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技术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经济头脑,在生产流程和工艺制作过程中不考虑成本,或者不会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在技术投资和技术转化方面更是缺乏必备的技术经济知识,因而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经济环境。所以,应将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渗透于高职教育之中。

二、高职生应具备的技术经济能力和素质

1.学习使用价值工程管理技术

价值工程是既能保障产品功能,又能降低产品费用的一种管理技术。运用价值工程在保证必要功能的基础上,排除产品的不必要功能,事先确定必要功能的最低费用和设计的目标成本,然后再进行策划。可以在生产制造、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在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基础上,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由于价值工程运用了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把提高产品必要功能和降低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竞争力。

阅读全文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

摘要: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具象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教学目的,文章首先阐述了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对多元化教辅材料的迫切需求,然后提出了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目的与路径,包括紧扣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扩展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具体路径,最后论述了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实践。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现代教育技术

在大学本科教学中,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离不开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讲授与学习,这就使政治经济学课程在经济学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也凸显出其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围绕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版了诸多版本的教材,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指导下,出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在这些教材建设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较好基础的同时,围绕这些教材的教辅材料建设还存在很大的挖潜空间。特别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化和广化,以及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运用,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辅材料也应得到更大力度的系统升级,并融合传统教辅形式和新技术新媒体形式的优势,使其充分发挥出教辅效能,更好地促进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对多元化教辅材料的迫切需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这无疑加大了政治经济学课程教与学的双重难度,进而导致在政治经济学本科教学环节中出现了教师教学自信不强、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与师生使用的教材用书相区别,教辅材料是指除教材之外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各类辅助性教学材料,其作用是辅助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效果。相较完整成型的教材而言,教辅材料的建设更能够为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舞台,也是发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称的教学过程中“技巧”和“艺术”两大源泉的重要发力点[3]。破解政治经济学本科教学环节中的现有问题,提升政治经济学课程教与学的双重质量,都需要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加强多元化教辅材料的建设和运用。同时,促进政治经济学授课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多元化教辅材料的灵活运用,也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本科阶段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工作,根本上是要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具象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然后将理论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在实践中,授课教师不仅要熟悉运用教材本身,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教辅材料进行辅助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学生在大学课程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一旦处于这种被动学习状态,必然陷入只求学分、死记硬背的低层次学习方式,面对政治经济学课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并与现实相联系的知识点,也就难以发挥自身在理论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不合理学习状态的形成,既有学生对过去学习方式形成路径依赖的原因,又有大学课程自身教学方式和内容方面的原因。对于政治经济学课程而言,后一种原因恰恰体现出当前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对多元化教辅材料的迫切需求。

二、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目的与路径

(一)守初衷:紧扣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辅材料多元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阅读全文

论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培育建议

一、专业“准人—准出”与多元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

1.准人方案设置

在完成所有全校通选课的学习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准人课程可以设置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管理导论、社会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政策基础、国际政治学。准人标准为:在第二学期结束时,完成全校面向本科生开设的所有通识通修类课程。本院学生第二学期结束时须完成上述6J’丁专业准人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外院系申请准人的学生在第二学期结束时至少取得4个准人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2.准出方案设置

准出标准为:首先必须修完下列基础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宪法学、中国政治制度史、公共行政学、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方法论、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公务员制度、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制度、中外政治文化比较。其次,完成全校通识通修类课程、准人课程、专业准出课程,并取得所有学分。

3.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办学目标,应严格按照专业学术类、跨专业复合类以及就业创业类这三种类型的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运作和施教。首先,认真培养从事本专业学习和深造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为他们将来能成长为本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做好准备。该类学生除了要认真学习该专业的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之外,推荐选学本专业的选修课程,并且鼓励选学一级学科选修课。其次,积极支持学生们从事跨学科的、跨专业的学习和深造,在他们完成该专业的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外,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学其他学科、专业的课程。在选学过程中,系里将提供一定的专业咨询和指导。

阅读全文

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革新

一、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缺乏特色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是由专科院校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其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生源层次等各方面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存在较大差距,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目标却缺乏特色,和教学研究型、研究型大学基本没有什么差别;而且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经济金融的发展,金融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再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笼统地定位为高级金融人才是适应不了我国经济金融迅速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基本沿用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和实验室教学以及实践实习等设置课程体系,主要注重宏观金融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论文撰写的训练,新型微观金融理论和数理知识传授以及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相对不足。虽然宏观金融部分教学可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金融政策,但如果缺乏微观金融基础使学生难以深入理解金融的内在本质与运行机制;数理知识的不足使得学生对现代微观金融三大核心理论CAPM模型、MM定理和B-S欧式期权定价模型的学习都可能感到困难,更不用说深刻理解和运用了[1]。虽开设了与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相对应的《会计原理》、《证券投资学》等课程,但对加深学生对金融市场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开设相对不足;只开设了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实时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实验课程,还缺乏外汇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期货模拟交易与行情分析及保险实务模拟等方面的实验课程。

(三)实践性教学相对不足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虽然专门安排了实践性教学,但由于与本地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缺乏深入的合作关系,有的学生找不到金融机构进行各种实习,即使到金融机构的各种实习业大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深化对金融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强化技术技能培训。

阅读全文

计量经济学教学对策初探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典案例的分析讲授数量不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合适经典的教学案例,或者结合实际案例来分析和应用所讲授的理论较少。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或者即使有也很弱。虽然有的学生依靠自己的记忆记住了所学的知识,但也只是一些空洞、枯燥的纯理论,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罢了,很难实现素质教育所期望的效果,结果使得这样的教育很失败。据问卷调查,您对《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设中,大约有68%的学生认为应该多增加经典案例来教学。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使用过当

很多老师为了省时,省力,干净,一整堂课完全依靠多媒体来教学,结果表面上课讲得很精彩,实际上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知识一时的,原因是一方面信息传递速度太快,记忆是暂时的,根据心理学中所谓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特征即先快后慢可知如果课下学生不及时复习巩固,很快就会把当天所学知识忘掉;可见,多媒体使用必须与其他教学设备有机结合起来,例如黑板,投影仪等,才能弥补多媒体的缺点,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计量经济相关软件实践操作缺乏

各种计量经济学常用软件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Eviews,SPSS,SAS,GAUSS,Stata等等,可以使计算简便,快捷,准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没有上微机课的条件,而仅仅通过理论讲授一下,各种主要软件的基本操作程序,学生很少能够亲自动手就某个具体的经济问题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来分析处理并且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