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知识经济下创新型人才课程创新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既能通过线上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并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发展,又能通过线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达到培养应用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作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其成果导向具体体现为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能够有效实现以上课程教学成果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实践模式。
1“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的涵义和研究背景
互联网环境下大量涌现的在线课程以及疫情对于线上教学的需求,高校已经把“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主要教学模式,由于混合式教学能够体现“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因而将成为高等教育中的常态化教学设计方式[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对传统线下教学和纯粹线上教学的改革,能够克服传统线下教学“一言堂”的弊端,也能够避免纯粹线上教学缺少师生互动的缺陷。为此,需要探索混合式教学的最佳设计和实践,以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即一方面通过线上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并提升学生高层次思维发展,另一方面提高混合式教学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最佳的教学设计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线上教学视频、制定线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讨论作业和课后作业,以及完成作业质量评价和课后学习效果评价等过程性测评的全过程。本文是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教学成果的要求,以及本人长期课程教学实践和对于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对于《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的创新性设计。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实现《组织与工作分析》成果导向的有效方式
OBE教育理念也称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强调以学生学习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2]。成果导向的专业课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设计课程教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与操作实践高度融合、集知识与能力为一体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组织与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多层次、多维度地阐述了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工作分析与组织、岗位设计的技术及其操作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对课程知识体系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掌握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进而指导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组织与工作分析实践。可见《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既强调理论性,又突出实践性,突出培养HR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该课程学习成果应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应用创新技能,专业知识体现为记忆知识和理解知识,应用创新技能体现为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理论性内容可以通过线上教学过程完成,实践性内容可通过线下教学方式实现,即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其一,线上视频教学进行知识点的系统讲解,同时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要有所侧重。线上教学生成的统计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学生学习的状况。用以实现记忆知识、理解知识等教学成果目标。其二,通过线下课堂讲解可对线上教学内容中学生理解难点进行答疑,通过线下多样化互动培养学生获取课程实践性所对应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实现《组织与工作分析》的学习成果目标。
3《组织与工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课程教学定位存在偏差。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其专业课程应以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核心,结合教学计划进行实践教学,但当前我国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定位仍以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为核心,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必修课,《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同样存在以理论教学定位为主的偏差。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把重心放在了理论教学,而轻视专业应用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致使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导致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二是教学内容脱离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教材普遍沿用多年的专业基础理论,理论创新性不足,同时教材中呈现的案例缺乏新环境下的企业最新实践案例、多为反复引用的陈旧案例。缺乏创新性的理论和案例严重影响学生获取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上分析可知,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市场需求,制约着于市场化应用人才的培养。三是教学方法单一。在当前我国本科院校《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教学中仍以课堂理论知识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以及实验实训等教学法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虽然增加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升了其认知能力,但实践教学的缺乏也导致学生缺乏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两一方面,虽然部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案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比较陈旧或者其中有些教师选取的案例相对陈旧、缺乏针对性,或者一些教师选取案例时忽视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以及分析能力不足的状况,致使案例教学滞后于市场需求或者由于学生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能力不足难以理解案例内容,更无法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制约了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提升。四是实践教学设施的缺乏。本科院校要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也需开展实践教学,在现实或者模拟现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沟通与组织能力,并全面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对应的方案设计技能和日常工作需要的技能,丰富其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但是当前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学校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如部分院校受传统教育思想制约或者经费的约束,未建设人力资源实训等仿真实验室、人力资源软件实验室,同时学校未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致使教师无法开展《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学生的校外实习多是自己或家长寻找的实习机会,多数学生更是参加非专业岗位完成实习,无法提高学生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此外,部分学校虽在校外开设了实训基地,但其空间跨度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指导与督查难度,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五是考核方式不全面。应试教育影响下,包括《组织与工作分析》的教师在内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考核方式,即以学生平时上课表现组成其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成绩,同时教师以理论知识为考核内容,通过试卷形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多数教师在考试前为学生划定重点内容,学生通过突击背诵重点知识及问题来应对考试,虽然提升了学生的考核成绩,但其人力资源业务能力却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导致毕业生拥有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增加了学生就业难度。以上分析可知,《组织与工作分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课程,同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一样,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无法满足市场对HR的用人需求,因此,现阶段开展《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教学创新尤为迫切。
4《组织与工作分析》“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
《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体现在教学中的预习、课堂、复习和考评等全过程。
4.1教学必备的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新课程教学之前进行的自学准备,可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准备,可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在前一节下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简单介绍下节课教学内容,并口头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即本节教学中主要知识点,例如“预习本节教学中工作分析信息收集方法中的访谈调查分析法与问卷调查分析法。”学生主要利用线上教学视频和线上参考资料、教材研习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时间由学生弹性选择,学生预习中可自觉地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并通过线上提出,作为课堂答疑和讨论的内容。
4.2“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堂教学实践
该课程课堂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包括线上理论教学;线下课堂对于难点的讲解和问题答疑;线下的案例教学以及软件实操教学、实训教学等。课堂教学中,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一是理论教授法,理论教学包括线上视频教学和线下答疑。学生进一步针对线上教学每一节课的作业及问题,积极思考进行线上回答或者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状况进行线下重难点答疑和深入讲解。二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通过课堂线下教学完成。结合案例深入剖析企业在工作分析与组织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对策等。三是软件实操法,软件操作部分是运用课程教学软件完成工作分析与组织设计的实务。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软件提供的企业实际案例,运用课程所学方法,采用分工合作或者独立方式完成工作分析与组织设计的实务。四是实训教学法,实训操作教学环节应在人力资源测评实训室进行。训练学生掌握仪器实验,并运用仪器实验进行自我以及他人测试,并且能够运用测试结果完成个人及他人的相关素质、技能、个性等评价。
4.3深入企业实际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内容侧重于巩固知识以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通常为应用题,要求学生在深入复习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完成作业并形成书面报告。如“结合具体企业,任意选取一个岗位进行工作分析信息收集的调查问卷设计;并采用问卷调研收集工作分析的相关信息形成书面材料。”
4.4五位一体的综合考评方式
运用“过程+结果”、“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具体包括线上教学视频的完成比例、线上作业的完成率以及质量、线下案例讨论和专业方案设计的完成比例及质量、线下实验、实训课程的过程及报告完成的质量、期末笔试等五位一体的全方位考核的课程考核方式。
5“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对应的教学成果表现
5.1课前预习达到初步“记忆+理解”的成果
通过课前预习达到初步“记忆+理解”课程理论、相关方法和工具的预习目标。提前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记忆和理解主要概念、理论和方法等,并识别学习重点和难点,促使学生带这个问题走进课堂。如:了解访谈调查法与问卷调查分析法的概念、内容和特点、对于工作分析的作用,以及实施步骤等。
5.2课堂多种教学方法促成“记忆+理解+分析+应用+评价”的成果
一是通过线上“课件+视频”教学,线上完成课堂作业以及线下点评、课后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可达到理解课程前沿动态、记忆和理解课程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学习目标。二是通过线下的课堂案例教学法达到初步培养“应用+分析+评价”能力的成果目标。小组讨论课堂案例能够使学生结合企业实践素材、运用课程理论知识深入分析企业在工作分析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依据所学理论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应用理论知识、分析企业实践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线下的软件实操法达到进一步“记忆+理解+应用”的成果目标。学生针对教学软件所提供的企业案例材料,完成组织与岗位设计、工作分析的相应任务。可使学生加深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应用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四是采用线下的实训教学法达到提升“应用+评价”能力的成果。实训教学法可在操作中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任职者评价能力。
5.3课后作业达到提升“评价+创造”能力的成果
课后作业通常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实际企业或者岗位进行分工合作调研完成。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以及小组内部的具体实施情况设计并调整方案,作业过程中的分工合作对于学生评价能力有一定要求,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对于培养学生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积极作用。
5.4“五位一体”的综合考评方式能够全面促进课程的教学成果
“五位一体”综合考评覆盖教学的全过程,能够全方位评价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专业实践技能,通过“以考促学”进而全面促进课程教学成果。其中线上教学视频的完成比例、线上作业的完成率以及质量的考评方式重点评价记忆知识和理解知识的教学成果;线下案例讨论和专业方案设计的完成比例及质量、线下实验、实训课程的过程及报告完成质量的考评方式侧重于评价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的教学成果;期末笔试则是对于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考核。
6结语
论文研究发现,当前国内普通高校《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教学普遍存在课程教学定位存在偏差、教学内容脱离市场需求、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设施缺乏、考核方式不全面等主要问题;《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教学成果应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应用创新技能,专业知识体现为记忆知识和理解知识,应用创新技能体现为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论文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实现《组织与工作分析》成果导向的有效方式的观点;创新性地设计能够实现课程教学成果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即同时关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知识性和实践性,从预习、课堂、课后作业和考核全环节着手,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软件教学和实训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实施“五位一体”的综合考评加权计算作为课程成绩,确保教学达到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以及创造等六个方面的成果,同时突出培养HR专业人员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作者:李文辉 单位:西安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