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知识经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知识经济的摇篮。信息产业是高知识含量行业,是知识经济的引领者和代表。研究公共图书馆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的关系,实质上是在探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正式进入国家法治层面。作为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的法治化和制度化建设将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知识经济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加大,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层次也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力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将助推知识经济强国战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信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引领产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基础。笔者以信息产业为例,分析公共图书馆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的关系,目的是研究我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知识经济的促进作用。公共图书馆建设在提高人们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将有助于提高信息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平稳发展。2010年至2015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从2,884个增加到3,139个,年均增长率为1.71%;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从6.17亿册增加到8.38亿册,年均增长率为6.32%;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终端数从8.31万台增加到12.7万台,年均增长率为8.43%。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对电子图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公共图书馆根据大众阅读方式和需求的变化,积极增加了电子阅览室及其终端的数量。有关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共图书馆建设与知识经济的关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应与时俱进,拓展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模式,有效提升服务效能。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保障体系的支柱之一,是知识管理的中心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加速器,公共图书馆通过知识服务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能够极大地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二是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城市化、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公共图书馆的状况和服务能力与城市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公共图书馆对于提升城市和地区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城市和区域文化的角度看,公共图书馆是城市和地区功能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和地区的相关产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倍速器,应充分发挥资源、技术及人员等优势,提升城市和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及竞争力,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有些研究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体现,对经济增长的“反哺”现象也没有出现。综上所述,一方面,上述研究的理论性分析偏多,量化分析较少,且已有的量化分析由于存在考察时间周期、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另一方面,现有研究成果的总体性概述分析偏多,细化的行业性分析较少。因此,笔者从信息产业竞争力角度出发,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公共图书馆建设与知识经济的关系,对于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不同省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差异性

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在不同省市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看,2015年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较多的五个省分别为四川、河北、河南、山东、云南,其机构数量分别为203个、172个、158个、154个、151个;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较少的五个省市、自治区分别为海南、北京、上海、宁夏、天津,这些省市拥有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分别为21个、24个、25个、26个、31个。虽然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反映一个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真实情况,但可作为考察地区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从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量看,2015年藏书量较多的五个省市分别是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藏书量在4,727.38~7,568.18万册之间;藏书量较少的五个省、自治区分别是西藏、青海、海南、宁夏、贵州,藏书量在162.09~1,220.58万册之间。从公共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终端数量看,2015年电子阅览室终端数量较多的五个省分别为广东、山东、四川、浙江、河南,拥有的电子阅览室终端分别为9,034台、7,364台、6,936台、6,599台、6,204台;电子阅览室终端数量较少的省市、自治区分别为西藏、海南、青海、宁夏、北京,拥有的电子阅览室终端分别为1,005台、1,047台、1,424台、1,515台、1,748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不同省市公共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终端数量差距较大,排前五位的省市公共图书馆拥有的电子阅览室终端数量占全国的28.60%,排前十位的省市公共图书馆拥有的电子阅览室终端数量占全国的49.18%。

3公共图书馆建设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经验检验

笔者选取信息产业竞争力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指标,设计计量方程对公共图书馆建设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3.1被解释变量

我国各省市信息产业竞争力是计量方程的被解释变量,代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状况,该指标的计算方法使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标。该公式在表达信息产业竞争力方面的含义是:某地区信息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该地区所有产业的增加值比例,如果大于我国各省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所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就表示该地区的信息产业在全国有竞争力;反之,如果小于我国各省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所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就表示该地区的信息产业在全国缺乏竞争力。RCA指标数值越大,表示产业竞争力越强。笔者以2012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为数据源,计算信息产业的增加值。

3.2解释变量

计量方程的解释变量包括公共图书馆建设状况、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本三个指标。公共图书馆建设状况以各省市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终端数量为变量。电子阅览室终端数量是衡量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各地区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越好,对当地的知识供给越丰富,企业就越容易获取高质量的文化资源,对各种产业的发展就越有利,尤其是知识密集型信息产业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更大。如果一个地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越好,就越容易促进该地区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预期该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是正相关关系。研究与开发指标以各省市一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为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前期研究与开发的投入要求较高,既需要较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又需要较高技术水平的科研人员。如果前期研究与开发较为成功,当其成果应用于生产并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时,该产业就会获取较高的增加值,其竞争力也能得以提升,预期研究与开发指标与信息产业竞争力是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指标以各省市的平均工资为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对于高技术水平的信息产业来说,较高的平均工资水平虽然从表面上看提高了该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较高的平均工资水平意味着相应的劳动力技能也较高。这些高技能劳动力能够为其所在的企业和产业带来更高的增加值,从而提高相应产业的竞争力。因此,预期人力资本指标与信息产业竞争力也是正相关关系。

3.3检验结果及其解释

检验结果与前述预期结果基本相符,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优度判定系数R2为0.7076,调整的R2为0.6751。各变量的t检验值除公共图书馆建设指标较小外,其他均符合要求。公共图书馆指标与信息产业竞争力为正相关关系,只是显著性较弱,说明我国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有助于知识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其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研发投入指标正向促进了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各省市重视研发基础性投入的作用。我国加大投入力度,对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本指标也显著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平均工资水平较高意味着地区劳动力的技能较高,高技能劳动力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知识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各地区重视高技能劳动力的培育有助于推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4结语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呈现出平稳发展的趋势,无论是公共图书馆的机构数量,还是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量和电子阅览室终端数量都有所增长。相关数据显示,公共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终端数量的年均增长速度相对更快,这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公众对电子资源需求的增长是相符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在我国各省市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对各省市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国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对信息产业竞争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我国公共图书馆有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各省市要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人民群众免费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提升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为地区产业发展储备高技能劳动力,进而促进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

作者:张艳华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