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学生专利意识现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学生专利意识现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学生专利意识现状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十分庞大,但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创新意识培养体系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高校学生专利意识现状,针对高校学生在专利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希望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学生的专利意识,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学生;专利意识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其中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更是让世界各国趋之若鹜,纷纷推进本国的“科技强国”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计划等,以期实现本国经济的腾飞和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在此过程中,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人才流入社会的最后一道关口,如何让高校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挥主人翁意识,是高校教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校学生为对象展开专利意识现状的问卷调查,主要情况如下。

一、高校学生专利意识现状

(一)认知模棱两可,创新意识亟待提高

由于多数高校学生接触专利渠道狭窄,对专利知识的掌握和认知存在一定偏差,直接导致高校学生在调查中对基本的专利概念给出了模棱两可的答案。填写问卷的高校学生在回答“我国的常见专利有哪些”时,92.43%的高校学生选择了发明专利,78.55%的高校学生选择了实用新型专利,除此之外还有49.72%的高校学生选择了外观设计专利和植物发明专利。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对专利种类一知半解,在脑海里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同时,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73.19%的大学生对专利完全不了解或只了解一点点,他们的专利意识还处于“听说过专利”或“发明=专利”的初级阶段。而表示了解专利的大学生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6.81%。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而言,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举例:在我们的调查中,仅有29.65%大学生有将自己的灵感和创新点子记录下来的习惯,6.31%的学生有过申请专利的经历,最终申请专利成功的大学生占比仅为1.26%。提及没有申请专利的原因,52.37%的大学生竟认为是没有专利可申请,35.18%的大学生认为申请专利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联系,不必浪费时间在专利申请上面。一串串的数据表明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十分的匮乏,缺乏主动去探寻新事物和发挥创造力的动力。

(二)申请动机多元,转化意识严重缺失

专利因其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申请和审批条件都极其严苛,多被视为衡量一个学生综合能力和一所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调查中,25.55%的在校大学生申请专利是为了证明自己足够优秀,45.21%的大学生则是为了获取保研(推免)资格,其他的原因还包括评奖评优,赚钱以及就业需要等。高校学生在这些动机的驱使下,拼命地申请一些没有价值的专利,仅2010年—2017年,高等院校专利申请数量同比增加7%,但专利质量却参差不齐。许多高校拥有的众多专利成果沦为一串串“漂亮的”数字,却极少成功转换成实际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缺乏专利转化的经验和无人支持,高校学生并没有将自己的专利成果进行转化的意识。

(三)专利侵权频发,维权意识差距明显

在法律上对专利权给予确认和保护,是有效保障发明人和设计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但在遭遇专利侵权纠纷时,仅有31%的大学生选择聘请专门的律师打官司,34%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向有关部门举报,调查中还有大学生会选择直接找侵权者理论,私下解决或向老师寻求建议和隐忍不发等方式来处理专利侵权纠纷,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高校学生的专利维权意识还有所欠缺,为不法分子借助他们的智力成果谋取暴利创造了条件,直接导致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专利侵权案件频发,而多数学生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专利爆冷,社会意识面临转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专利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中城市,专利人的规模也随之扩大,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远高于一般白领。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6%的高校学生表示了解这一职业,并希望在毕业后从事有关专利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大学生认为,只有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才能从事专利人的职业,能够成功通过专利人的资格考试。但其实并不然:根据《专利条例》的有关规定,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连参加专利申请人资格考试的机会都没有,因为高校学生参加专利人资格考试的首要门槛是高等院校理工科毕业。但多数高校学生受“术业有专攻”的社会意识影响,希望毕业后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直接导致了专利人在高校学生就业市场中受到冷遇。

二、高校学生专利意识提升策略研究

针对我国现阶段高校学生的专利意识现状,不仅要加强对专利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同时也需要解决大学生专利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明确受众,精准定位

由于高校建设层次和学科特色不同,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学生群体中,理工科类学生是需要进行专利意识提升的主要群体。应针对高校理工科类学生,设置与其专业学习紧密相关的专利知识教育课程,并纳入学科培养课程,逐步寻找高校学生提升专利意识的最佳切入点,精准培养出优秀的专利复合型人才。同时,对于其他在本科阶段对于专利申请和知识学习不是很强烈的高校学生,应增开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和定期开展有关专利知识的法制宣传。

(二)创新教学,实践为先

调查中,高校学生表示对专利申请和学习的兴趣不浓,主要是因为觉得老师上课纯讲理论过于枯燥,举的专利侵权案例不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课程教学时间短等。加强与完善高校学生专利意识培养体系的根本在于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创新教学和专利实践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需求,展开与创新型企业的实践合作,聘请专业的专利人成为高校学生的社会导师。用真实生动的专利案例激发高校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教育的统一。

(三)学科互补,加强管理

虽然不同学科的大学生专利意识差异明显,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们认为,增加不同学科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本科教育阶段尽可能的让高校学生多接触不同的知识领域,拓展视野和知识面,才能源源不断为我国高校的专利创新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的关键,首先应改变在专利知识教育课堂上法学专业学生占据半壁江山,而其余专业学生懈怠消极的现状。在专利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健全沟通机制,优化不同学科之间的组合。既发挥了每个学科的学科优势,同时也增强了高校学生对于专利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另外一方面,高校加强对专利工作的管理,对学生申请专利进行。

三、结语

我国现阶段的专利教育和专利人才培养体系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提升大学生的专利意识,让大学生们能“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才能使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占据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高永军,冷树伟.论大学生专利意识教育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3(04):64-65.

[2]郭艳杰,袁杰力,唐立,刘银辉,李明,李华军,文姝.大学生专利意识的培养与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99-100.

[3]邓建志.知识产权专业本科教育问题研究[J].知识产权,2017(11):77-83.

作者:毕芬 黄雕 田从易 孙建强 蔡政英 单位: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