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证券投资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探讨“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有助于为金融市场培养更多专业人才,践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一线专任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文章根据目前“证券投资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措施:教学内容结合经典教材知识及真实的证券市场案例;运用多元教学法;完善多元课程考核体系。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资理财意识的增强,我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为了给市场培养更多更专业的金融人才,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金融学专业,且学生人数逐年增长,金融学专业招生十分火热。“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类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目前国内各高校的金融学类专业普遍设置了该门课程。“证券投资学”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进行实际的证券投资操作与分析,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一、“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金融市场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的金融市场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得到充分的发展,自1990年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至今,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30年的时间。金融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大量的金融岗位,急需一批具有金融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出具有扎实金融理论基础、掌握证券投资实践技能、具备专业投资分析能力的人才,是“证券投资学”课程体系构建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大学生也是未来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学习“证券投资学”,掌握投资技能,提高投资分析能力,能够减少投资决策中的盲从现象,对证券市场的规范起到一定的作用。只有更多更优秀、更专业、实践能力更强的金融人才不断输送至我国日益扩大的金融市场时,我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才能更规范、更好地发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型本科教学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热点,是我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实际需要提出的新型教学设想。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建设需要高校和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摆脱先前以理论教学为主,脱离社会实际,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教学要以理论够用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相关,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因此,高校通过开设“证券投资学”课程,学生能够掌握证券投资实践技能及提高投资分析能力,为我国金融市场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人才,同时该门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也进一步凸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目标。当教师能够积极主动探索并实践教学改革,以最优的方案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在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技能,这有助于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实现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履行为社会服务的高校职能。

(三)一线专任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需求。证券市场是日新月异的市场,其中不仅包括市场行情的不断更新,也包括市场规则的不断优化,因此对于证券市场的持续性跟踪了解、不断学习显得非常必要。因此,作为“证券投资学”的一线专任教师,要想把这门课上好,必须与时俱进,笔耕不辍。市场涌现的新行情、新案例、新思路也推动着教师不断思考如何将鲜活的证券市场更形象生动地搬到课堂上来。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于高校教师实战经验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升也有极大的帮助。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能够让一线教师增长更多市场知识,了解市场发展动态,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思路。

(四)大学生提高投资实践技能的需求。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834万,就业压力可想而知。“毕业等于失业”成为大学毕业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与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将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有一定关系。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就业。“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非常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接受专业教师的指导,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时下证券市场交易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交易品种日趋繁杂,对高校培养的人才在走出校门之后是否能迅速适应市场的需要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无论是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的角度,还是从践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亦或是提升一线专任教师教学水平的角度,以及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角度,探讨如何进行“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都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研究现状

目前众多高校均就“证券投资学”的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尤其集中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文献成果较多,且根据“证券投资学”的课程性质对课程的改革和实践做了一系列探讨。焦方义,杨其滨(2011)提出“证券投资学”课程可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但案例安排要详略得当、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具备实时性和趣味性[1]。吴成来(2018)提出要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双师型教师、构建多元考核方式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带得走,形成真正的应用能力[2]。刘春雨等(2017)认为可采用自主学习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3]。以上研究基本上都认可要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来实现教学目的,只是教学方法各有不同。黄春华(2015)认为高校可设置模拟炒股交易平台,与证券公司合作举办各类模拟炒股大赛、模拟理财竞赛等,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股市的认识[4]。

三、“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一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从教的一线专任教师,“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有多年的经验。就目前所在学校来看,该门课程的教学在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动下,已经走在实践性教学的前列。学校配备了专门的金融学实训室,增加了软硬件方面的支持,教学课时的设置也增加了实训课时,同时通过公开课等形式引导教师们加强实践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感觉存在不足。

(一)教学内容方面。1.过于看重教材。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很多中国特色。有些高校建议采用国外的“证券投资学”教材,不同国家证券市场区别较大,因此一味地推崇国外的教材不见得适合中国的高校教学。事实上,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速度过快,金融制度相应地作了许多调整,从而导致许多教科书从编写到印刷完成时,可能已经存在某些滞后性内容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唯教材是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是对教材内容作些调整、增减,往往会受到学生的质疑。2.内容的调整与增减不够合理。为适应日新月异的证券市场,教师往往会调整和增减教学内容,但是否合理研究不足。常常是根据市场的调整而进行随时随意地增减,部分内容设置缺乏逻辑性,因此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也常常一头雾水,跟不上内容的调整变化。3.证券分析内容繁多,学生不易把握。“证券投资学”的内容比较多,主要集中在:证券市场介绍、证券估值分析、证券基本面分析、证券技术分析和证券组合分析,不同的内容又涉及各种影响因素,各种分析工具又各有利弊,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迷茫,在实际的分析实践过程中,常常不知该从哪个方面着手,且不同的分析工具预测的结果可能有所区别,也进一步迷惑学生的判断。

(二)教学方法方面。1.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增添了实训课时,但实训课时往往比较少,该门课程主要还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由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因此,学习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长时间集中,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2.教学工具单一,缺乏生动性。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仅采用PPT教学工具,偶尔增添一些视频教学,但极少。由于“证券投资学”的时效性太强,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教学视频。3.实训教学课堂秩序较难管理。目前的高校金融类专业由于招生人数较多,基本上以50-60人为一个教学班级,导致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师难以兼顾所有的学生。讲授实训原理和步骤时,可以通过控制学生的电脑来进行管理,但也难以避免学生低头玩手机。在由学生自己进行实操时,更难做到秩序井然。4.模拟炒股比赛学生积极性不足。为增强学生体验性及实践能力,教师创建了模拟炒股比赛,设置了一定金额的资金及交易时间,并要求学生加入比赛进行实操。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积极性较差,就算在强制之下参与了比赛,但是依然存在空仓现象,多次的提醒也无效。有些学生加入比赛后在教师的督促下购买了某只股票,但是一直持有至比赛结束,比赛期间不曾操作过,主动性不强。也有些学生前期积极性很高,但几次亏损后会感觉沮丧挫败,影响积极性。且该部分学生经常会将亏损的原因归于运气不好,缺乏进一步的专业分析反思。以上种种现象都导致模拟炒股比赛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教师在比赛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也有限,难以做到人人兼顾,时时引导。

(三)课程考核方式方面。1.考核结构设置不够合理。目前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上存在两个极端:重理论轻实践或重实践轻理论。这两种考核结构的设置都存在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将导致教师不重视实训教学,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培养出“会考会答不会操作”的学生,这明显不符合“证券投资学”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也无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金融人才。重实践轻理论的考核方式则将导致学生对理论教学兴趣不足,教师也会出现不重视理论教学,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但是分析能力较差、逻辑性缺乏、引经据典不足、举一反三能力较差的古板型学生。2.考核方式与教学方法联系不够紧密。高校在探索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上提出了不少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比如模拟炒股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但是这些教学方法的顺利操作必须有配套的考核方式。成绩是调动学生参与创新性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没有考核方式匹配的教学方法改革只能流于形式。比如在模拟炒股比赛中,学生积极性不强,主要原因在于该比赛的考核方式不足或不够合理。

四、“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探索

(一)优化授课内容。教材中经典理论部分建议结合中国证券市场中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同时由于教材的时效性较差,而证券市场变动较大,因此还应该从现实市场中搜寻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改革实践进行介绍。任课教师需要经常关注证券市场的变化,及时增减并整理可供教学的内容,应将教材和市场两部分构筑具有结构性和逻辑性的框架安排教学。“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可分为: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组合管理、投资策略、专题研究六个部分。

(二)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目前已有众多高校教师在一线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开发“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少成功的实践案例。“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可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并符合本校教学要求、教学设施的教学方法,也可充分结合目前互联网的现状,探索更多可能的教学工具。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听取学生的建议,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对于实践教学上理清实训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解决措施及可供替换的备用方案。下面将结合“证券投资学”的课程内容提出建议:基础知识部分可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分析法;基本分析部分可采用学生财经资讯演讲+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分析法;技术分析部分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法+演示教学法+学生实操演练;组合管理部分可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分析法+模拟炒股;投资策略部分可采用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法+学生实操演练+模拟炒股;专题研究部分可由教师结合真实的证券市场设定具体的专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并撰写专题研究报告进行展示。

(三)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结合本校学生的水平及理解能力,合理设置理论与实践部分的比例。对于应用性要求较高的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实践部分的成绩占比,同时考核方式应该跟所设计的教学方法紧密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设定不同的分值权重。基础知识部分,可采用考试形式;基本分析部分,可让学生撰写行业分析报告或股票分析报告;技术分析部分,可采用实训报告;组合管理和投资策略部分,可采用模拟炒股收益率和回撤率等指标进行排名并获得对应的分值,还可让排名靠前和靠后的学生进行经验分享;专题研究部分,可根据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报告进行考核。总之,应创建多元考核体系。

五、结论

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结合,教学内容上建议基础知识结合现实证券市场,教学方法上建议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方法,考核方法上建议紧密联系教学方法,创建多元考核体系。“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也是目前互联网信息时代下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证券市场。

参考文献:

[1]焦方义,杨其滨.实践教学环节之案例教学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应用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4).

[2]曾贵,徐运保.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的问题与优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2).

[3]刘春雨,刘家鹏,易荣华.《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6).

[4]黄春华.大学生炒股热的原因分析[J].品牌,2015,(7).

作者:黄春华 单位:广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