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改革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养老保险改革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至今,养老保险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全国已基本实现了统一制度的目标,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也已基本形成。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养老保险制度更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这不仅有利于社会保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而且还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有效缓解和避免人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

关键词:

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发展历程;改革成果;问题;建议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到固定时间衍生的,是全民需求的产物。养老保险是维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体系,在加速经济进程、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且影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党与政府利用相关的体系排除群众对养老有顾虑的想法的保险,是年轻时的劳动者为将来自己老年时缴纳的一份保险。方法是给予一定的资金收入,主要目的是解决老年风险问题,提高群众抵抗老年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逐渐扩大的老年风险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在1951年2月26日颁发了《劳动保险条例》,至此公司员工养老保险体系初具雏形。自1966年至1976年,中国发生了“”,1976年底,党和政府相关部门拟定初稿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与《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自1978年6月2日开始实施,养老保险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20世纪后期,改革开放的思想提出,政府把一些区域与公司当做养老金社会统筹的实验对象。20世纪末,政府根据相关地区的结论,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议构建多角度的养老保险体制,基础养老保险支出由政府、公司与自身承担,实施自身交纳养老保险费,基础养老保险资金开展社会筹集与部分积攒的集资形式,同时要求原劳动部与当地劳动部门担任公司员工养老保险体制工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建议养老保险实施社会筹资与个人账户融合的体系,推广到每个城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政府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深入肯定了整体公司员工养老保险体系的需求、原则与具体手段。1997年到当前,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逐渐完善,当前的养老保险系统是资金来源广泛、保障手段多样化、管理服务社会化。

二、改革取得的成果

1.社会筹资和个人账户融合的养老保险体系是第一次出现在世界上的、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基础养老保险体系,解决了单位核算存在的问题,拥有收获多、风险低、高保障的优点,个人账户和自身收益有着直接关系,是公司员工基础养老保险里,用来填写员工个人交纳基础养老保险支出与单位交纳资金变入员工个人名下的账户,是核算员工退休的基础养老金里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主要依据。

2.共同体系前,依照所有城镇公司员工核算,覆盖的百分比是78.4%,外企、个人独资的公司部分员工未加入养老保险,利益未得到足够的保障。共同体系之后,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变革覆盖率逐渐变大,享用保险的利益是一致的,保证保险内容、保险酬劳与投保要求一致,符合地区内所有公司的员工与个体户,慢慢发展社会化养老保险,保障投保者利益。

三、养老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农业发展较为发达,但是农民并不在主要的养老保险范围之内。伴随经济发展进程加快,群众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已不同往日,土地不再束缚人们,更多来自农村的青壮年出去找工作,而生活在农村的多数是年老体迈的孤寡老人,这一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农民的养老保障,以前的传统文化“养儿防老”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国情。

2.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除《劳动法》的部分条款外,主要依靠《国务院关于统一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与《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来调节与制定样板,因为行政法规、规章与通知、地方条例等约束力比不上法律,因此当处理养老保险时没有法律作用大。

3.目前老龄化危机正在不断扩大,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量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高于60岁的居民总数有一亿多,占据全部居民总数的1/10,估计到21世纪中期时,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人数大约四亿多,占据全部人数的26%,但是中国的GDP只有世界的4%,却有地球上的25%的老人。根据调查,20世纪末中国有保险的员工有八千多万人,接近退休的职工有1700万人,抚养比例是5∶1,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抚养比例变成3:1,估计到20世纪20年代,抚养比例会降得更低,退休费用是工资的38%,比世界认可的26%多出12%。

四、建议

1.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将养老保险覆盖到农村中去,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民建立个人账户,让农民为自己投一份养老保险,资金来源可由集体、个人和国家三方负担,因地制宜,分步实施,自助互济,不但能够弥补农村养老问题的不足,并且当农民没有劳动能力时,在垂暮之年,养老保险可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而且当子女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时,他们的生活会更加富裕。

2.《养老保险法》在1890年左右发展于欧洲,历史悠久,当前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符合自身国情的养老保险体系。最近几年,尽管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日趋完善,逐渐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不过,养老保险的问题更加明显。所以,推进养老保险立法速度,使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更加完整,是当前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主要难题。与此同时,保证法律法规的实行有作用,养老保险体系的制定要求需要和其余的法律内容相互影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大到小、从简到繁,慢慢推进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规范。

3.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也不断变大,人口老龄化这一现象也逐渐显著。对此,我们生动的描述是“银色浪潮”。这一巨波不仅让发达国家面临着挑战,而且也在威胁着发展中国家。所以,我国在此趋势下能否稳定健康发展也承担着较大的压力。随着大家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从防止浪费资源的角度来说,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是值得考虑的。其实延长退休年龄,并不是什么新的做法,发达国家早就实行过,实践证明,这的确可以缓解老龄化的压力,但需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一刀切”,要根据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退休年龄标准,在不同地区先行试点,分步骤推行。其实很多行业在将退休年龄推迟这一方面是行不通的。例如,那些常常与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化学物质打交道的化工冶炼人员,还有多年客居在外、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的地质人员等,他们都不适合延长退休年龄。

4.把个人账户的“名义账户制”逐渐过渡到真正的实账积累,通过明确责任,共同分担原则,采取加大财政支付力度、提高公民私人账户的获益、改善相关政策等措施使空账得以补充,努力实现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跨越,达到公民资金数额真正落实的目的,使得个人缴费以未来获益为前提,有利于增加公民投保的动力和参保力度,来弥补由于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养老金的缺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公有制地位的有效调整,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全面改善社会保障这一需要也迫在眉睫。如今,面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工作的冲击以及养老保险自身发展的需要,养老保险急需保持与市场经济和企业改革的同速度,以实现共同发展。

作者:姜丽 单位:河北唐津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