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发展水平养老保险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乡居民发展水平养老保险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城乡居民发展水平养老保险论文

1不同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的测算

1.1城乡居民保险水平指标评价体系的建构

若测算中国不同省市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展水平,就必需建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选取一些能够全面、精准反映不同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的指标来全面的指出影响不同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因子。在此基础之上,对选取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可以得出各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的得分值。在易掌握、合理及简单等特征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各个省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各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内容相异的指标变量12个。这12个指标变量分别是:VAR1—居民养老保险年末参保总人数、VAR2—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参保人数、VAR3—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VAR4—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VAR5—总人口、VAR6—居民年末存款、VAR7—财政收入、VAR8—财政支出、VAR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VAR1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VAR1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VAR1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结合构建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统计数据库中选取相关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

1.2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矩阵及显著性检验

从原始评价指标相关矩阵中可以看出一些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是接近1的,可见其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值是小于0.05的,这表明原始指标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笔者有依据通过分析因子将其表示成独立并且相异的指标变量。

1.3因子分析检验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中的KMO检验与Bartlett检验2种方法在对各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进行因子分析前验证在因子分析能否适用于该数据。结果表明KMO值为0.790,大于0.7,适合因子分析。另外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接近0,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此数据相关阵不是单位阵,适合于因子分析。因而,数据的选择符合因子分析要求。

1.4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及解释总方差

首先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使各个评价指标的性质、计量等方面不存在差异。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个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矩阵。初始变量的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有2个是大于1的,分别是9.083、1.754,所以应提取特征值所对应的2个因子,这2个因子解释的方差分别为75.694%、14.617%,累积方差达到90.311%,也就是说可以解释原始变量的90.311%的方差。在旋转平方和载入中可以发现,基于旋转的2个因子方差产生了变化,不过能轻易发现它们的方差累积和并没有发生变化,仍是90.311%。因此,选择这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作为公因子。

1.5公因子的选择及名称

因子的旋转成分矩阵是为了说明主成分在指标上的载荷程度,也就是变量在因子上的载荷大小。基于SPSS19.0软件因子旋转矩阵的分析结果,我们采取因子矩阵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让列变量在因子矩阵遵循它的平方数朝着1、02个极端变化,进而得到因子旋转矩阵。这样,笔者可以通过变量在因子上的载荷值来解释各个公因子的定义并确定其名称。第1个公因子W1在评价指标居民年末存款(VAR6)、财政收入(VAR7)、财政支出(VAR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VAR9)、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VAR1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VAR1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VAR12)上的载荷较大,这7项指标反映了各省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发展水平情况,因此W1可以称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水平发展因子。第2个公因子W2在居民养老保险年末参保总人数(VAR1)、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参保人数(VAR2)、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VAR3)、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VAR4)、总人口(VAR5)上的载荷较大,这5项指标反映了居民养老保险发展情况,因此,W2可以称为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发展因子。

1.6构建全面指标计算公式

通过成分得分系数矩阵没有改变的数据以及因子系数详细分数,从而可以得出各观测值的因子数值。旋转后的因子分值式见式(1)~(2)。

2各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体性分析

结合在2个公因子上省份的得分与排名,可以综合评价各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在W1方面,广东、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浙江是分值最高的6个省市,其中广东的分值最高为2.960331,远高于其他省市。假定以W1>0为区别条件,那么位于第1至第10的省市属于第1类,第2类则是位于第11到第31位的省市。第2类与第1类有较大差距的,这说明在W1上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差异性较大,这也表明职工养老保险发展公因子对于各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公因子W2方面,河南的排名是第1位的,这与河南省的人口多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山东、四川、安徽、湖南的分值也是比较高的,排名在前14的省公因子W2>0。在公因子W1排名靠前的广东、上海、辽宁、北京,在公因子W2上的排名是靠后的。从W1与W2综合起来的排名来看,广东、江苏、上海、辽宁、浙江、山东的排名靠前,表明这些省市城乡居民保险发展水平是高于其他省市。

3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地区之间和谐发展的建议

基于整体变量指标的解读,中国内地各省市可以根据其在公因子上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展深化,进一步改善中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和谐性。

3.1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参保缴费能力

社会保障的均衡发展,必须要以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社会保障关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一项政府实施的积极政策,在任何条件下都与经济相互依存而不能摆脱其发展。简言之,经济基础的雄厚与否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高低。第一,经济的增长越快,社会保障的基础就越雄厚,水平也就越高,就会干扰到养老保险的收支情况等,进而会影响养老保险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集体补助及国家补贴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若经济不能很好地发展就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养老金水平。因而,各省市的经济水平影响社会养老保险的水平。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各个省市提高社会养老保险水平所必须要做的。只有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收入、需求也就提高了,养老保险的水平才会有所发展,最终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才会实现。

3.2改革养老保险的制度实施方式

由于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需要结合各个省市的不同特点,对各省市的养老保险发展采取相异的方案。在保障养老保险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允许一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用较长的时间实现与发达地区养老保险水平相当的程度,最终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支持西部养老保险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尽快实现全国养老保险的统筹,优化社会保险基金使用,避免经济发达地区有结余,而欠发达地区有缺口的不均衡性,以此来提高各省市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水平。

作者:高元新 张文政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