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规避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我国养老问题,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老有所养”社会保障目标的实现。从社会信任的角度,识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风险,并且从宏观制度和微观个人两个层面分析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政府公信力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优化社会舆论环境等规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发生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信任风险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自建立以来,经过多阶段的发展与完善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通过制度性的规定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确保了劳动力群体的正常更替,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促进了就业结构的合理化,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注入一剂强劲动力。但是目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就是其中一大顽疾。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的发生背离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的初衷,不利于实现“老有所养”社会保障目标,影响了养老保险互济功能的发挥,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造成冲击。当前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的研究主要从经济角度入手,集中探讨企业效率和个人利益以及逃费的关系,并未探究该现象发生的深层社会因素,忽视了社会信任对制度的实施与执行的重要作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入不敷出,职工待遇差等现实情况导致了民众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质疑,使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陷入信任危机,进而引发缴费主体产生行为上的抗争—逃费,因此,从信任风险的角度研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减少该现象发生的可行措施,对于促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效运行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与信任风险概述
(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概述
1.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是指符合政府法律规定参加养老保险条件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及劳动者,没有正当理由而不缴纳、少缴纳和长期拖欠养老保险费的行为[1]。即缴费主体为了自身利益,在没有合理正当理由的条件下,采取各种手段如隐瞒、抵制,从而不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2.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的形式。(1)拒缴。拒缴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单位按照规定扣除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但是并没有上缴到相应的社保部门,而是用作单位其他开销。二是以员工工作年限为由,只为老员工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业务,而忽略新员工。三是单位通过改变用工结构来逃避缴费义务,采用增加临时工,招聘兼职人员的方式来获得劳动力资源,以减少应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数量。(2)少缴。少报缴费工资基数以及利用政策漏洞减少缴费比例是单位常常用到的逃费手段。一方面,社会保险费是以单位在职职工的工资总额为基准提取的,但单位为了少缴费从而在办理职工社会保险手续的时候通过各种方式减少申报职工基本工资总额,如把职工工资与其他工作津贴福利分开以及只算职工基本工资而不算提成。另一方面,利用政策规定的不同工作性质缴费方式的差异,鼓励职工以自由职业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而通过高福利高津贴的方式给予职工补偿。(3)欠缴。欠缴主要是单位拖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一种情况是单位一直并未给职工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另一种情况是单位在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一段时间后中断缴费,造成拖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
(二)信任风险概述
1.信任。信任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劳工局强调“公众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信任程度,是制度成败的关键所在”[2]。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良好的社会信任是现代生活的重要基础。社会学家卢曼将信任分为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人际信任是建立在熟悉度及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系基础上的,它表达的是人际间的信任关系;制度信任体现在人对群体、组织机构以及社会制度的信任,包括非人际的组织信任[3]。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连接政府、单位、职工的制度性设置,获得公众的信任,是保持制度活力的重要保障。2.信任风险。风险指在某一环境下,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的具体表现与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信任风险是指人们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制度由于某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使得人们呈现质疑与怀疑的心理和行为。信任风险在制度层面上表现为质疑以及不配合制度的实施与执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正面临一系列的信任风险:首先,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现状方面,缴费率偏高、空账运行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实际信任风险;其次,不同职工待遇差距显著,福利攀比现象明显,公众对于制度的公平性以及可持续性持怀疑态度,这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实施效果风险;再次,财务收支不平衡,基金保值增值手段单一,基金管理方式不完善等方面影响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长效运行以及政府公信力,这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资金信任风险。最后,从发放方式和审计过程来看,冒领养老保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道德信任风险。
二、信任风险视角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成因
(一)宏观层面的原因
1.政府公信力下降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产生的关键原因。服务与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效发展不仅需要管理主体实行良性服务,更要求管理主体良性管理。然而,民生领域腐败现象的滋生降低了政府公信力,使得公众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产生信任危机。挤占、挪用养老保险费等违规操作不时发生,挑战着公众的信任底线,山东省滕州市姜屯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所长刘某,在2013年—2015年间,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该镇居民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共计915.7万元。无独有偶,福建省宁化县一位干部张某挪用公众缴纳的养老保险用于赌博和偿还债务。公众对政府的资金管理效果存在质疑,产生“资金与其给干部贪污,不如留给单位增值”的想法,于是基于对政府的信任危机选择逃费。2.法律法规不完善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养老保险统筹账户,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单位和员工的法定义务,然而法律的执行效果却有所欠缺。另外,相关的惩罚措施也处于失灵状态,致使逃费行为有增无减。3.代际负担重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养老负担,政府与社会各方都在积极应对这一挑战。从制度层面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通过现收现付制与个人账户积累制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然而现实情况的矛盾是老年人持续增加,劳动人口衰退,年轻人不仅需要供养当代的老年人,还需要供养自己家里的老人以及考虑将来自己的养老问题,养老代际负担重,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是增加年轻一代的供款,来保证当代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要么是降低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以减轻年轻一代人的养老负担,但无论何种情况,都会出现代际分配不均衡。另外,我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受到熟人文化的影响,人们天生对陌生人就具有一种排斥心理,所以,缴费给其他老年人养老受到一部分人的质疑,甚至产生“现在我缴费给当代老年人养老,那我老了后没人给我养老怎么办”“我家里的老人又该由谁来养呢?”等疑问,养老代际负担重以及对人际关系信任的缺乏使得公众倾向于逃费。
(二)微观层面的原因
1.固守传统家庭保障功能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在社会信任普遍建立的前提下,养老风险的增加会促使人们自觉加入养老保险,然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社会信任没有完全建立,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也并未达到从制度层次给老年人提供所有保障。另一方面,文化的力量是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以地养老”“邻里互助”等传统文化观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人们仍然相信并依赖家庭的保障功能,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与意识有所欠缺,认为“老了有后代养”,于是只注重当前收益,发生单位与职工共谋逃费的行为。2.未来收入的不可预知性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外部环境的随机性以及科技发展与人们能力的限制性使得人们无法预知风险,对于风险的惧怕使得人们时刻保持警惕。这种对风险的担忧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领域表现为:首先,从纵向看,人们会对当前缴纳的养老保险与未来可能领取的养老保险进行对比和分析,人们难以预测当前的支出是否与未来收入呈正相关关系,这种难以预测的风险加大了参保主体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担忧。其次,从横向看,人们会对相似产品进行比较和选择,由于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人们时刻都在担忧养老保险回报率的问题,于是容易产生不如将养老保险费用于投资理财产品的想法。
三、信任风险视角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的规避
社会信任是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和运行的基石[4]。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实际上是正式制度,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作为社会资本参与社会信任增进的过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如果缺乏民众的信任,得不到社会大众的支持,即使再合理、再精算平衡,也只是纸上谈兵,难以实现为参保主体提供未来养老保障的社会责任。因此,增进公民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信任,从而规避逃费现象的发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获得公众信任是政府有效执政的重要保证,规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第一,坚持政府信息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有必要向公众公布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去向,确保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第二,创新和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理手续和制度,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第三,加强行政人员总体素质,搭实政府建设的每块砖。政府公信力是通过行政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来体现的,基层行政人员直接与公众接触,公众对基层行政人员的印象和评价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必须对行政人员进行道德教化,培养一批诚实守信的行政人员,加大对贪污养老保险金人员的惩治力度,从源头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第四,加强养老保险部门的责任与管理,建立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养老保险约束机制。其次,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第一,加强法律执行,从实际情况看,某些地方存在着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社会保障的情况,把免除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做招商引资的条件,这与我国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与企业需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背离,这就需要加强法律的执行与实施,要求地方需和中央保持一致,和法律法规保持一致。第二,明确逃费惩治的法律规章,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黑名单,实行用人单位缴费信用红黑榜,给予按规定缴纳的单位一定的奖励,以激励用人单位按规定缴费。最后,优化舆论环境。社会舆论环境的营造对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执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正向的舆论环境会培养公众对制度的信任从而推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而负向的舆论环境则会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与改革造成阻碍。第一,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进行正确的解读与宣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促进代际之间相互理解,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危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公众不应该从短期收益理解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而应该从国家、社会以及长期效果等多方面理解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在制度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公众对制度的信任,还要注意维护公众对制度的信任,不仅从舆论方向宣扬,更要在实际层面做实事,维护好政府的公信力,这样才能构建起公众对制度的信任,规避信任危机。
参考文献:
[]田家官.论我国养老保险逃费的危害、原因和治理[J].社会保障研究,2014(01).
[2]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新共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EB/OL].
[4]王璐航.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基于社会信任视角的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5(06).
作者:全丽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