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突出县域经济特色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环节,要把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作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保证的重要抓手。“特色”是贫困县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根据,把改善民生作为充分发挥县域优势,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目标。要问计于民,首先要取信于民,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把问计于民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方法。要经过实践不断地完善规划,使之更加切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贫困地区的县委书记、领导班子及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面对困难和矛盾,善于在发展中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要不断地提高县域内各主体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科技创新把特色优势变成造福一方的成效。
[关键词]
县域经济;特色优势;发展质量;实际效益
全面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县域经济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因素,要推进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创新思想理念、工作思路和实践方法。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1]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1号文件)也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2]着眼县域特点,实行差异竞争,是实现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就此作出许多重要指示,本文结合学习中共中央文件和总书记重要讲话,探讨在改革中突出县域经济特色,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体会。
一、突出县域经济特色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环节
“特色”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我国县域经济多呈现出动态发展的鲜明特点,准确地把握这种特点,突出县域经济特色,更好地发挥优势,既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发展的愿望和情感,又符合国家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协调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一个县就是一个基本完整的社会,‘麻雀虽小,五藏俱全。’”[3]2-3“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古人讲‘郡县治,天下安’,今天仍然如此。我国有二千八百多个县市区旗,如果每个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广大干部都能坚持党的宗旨,都能密切联系群众,都能带领群众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落实好,不论什么风浪来了,我们就都可以稳坐钓鱼船。”[3]36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第一年,社会各界都对本地区的发展关注度很高,怎样才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呢?指出:“要坚决扭住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后劲。一个地方发展要有一定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其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是关键。特色就是优势,就是潜力。”[3]28我们在理解总书记这些讲话时应注意:第一,我国二千八百多个县市区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作为保证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乏百强县,这些县在发挥县域经济优势方面率先突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着如何突出特色、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谋求新的发展问题;当然其中也有为数不少的贫困县,摆在这些贫困县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实施脱贫攻坚。盯住本县县域经济特色,充分发掘潜力、实现差异竞争,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第二,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潜力动力,要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增强发展后劲。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志就指出,我们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指导规律就是,“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4]173。同志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发展县域经济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要着眼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特殊地域,着眼县域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反对经济社会发展上的机械论。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我国目前的一些经济百强县,也面临着如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发展的问题;至于贫困县,在未来发展上受到制约的因素不少。常言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怎么发现和运用这些办法呢?就要把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紧盯在县域经济的特色上。我国幅员辽阔,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昔日造成县域贫困的因素,在今日经过县委和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努力可以变成脱贫的重要手段。第三,要把突出特色和优势同坚持和发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起来。明确发挥特色和优势的目标要求,把发挥县域经济特色同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准确把握发展的正确方向,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为发挥特色优势的根本标准。
二、“特色”是贫困县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根据
“特色”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路径和方法,要准确把握县域经济的特色,就要把发展理念创新置于具体的地域中去理解,这种创新是县域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发展的重要先导。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1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地区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家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16。总书记还指出:“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经济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只要立足有利条件和优势,用好国家扶贫开发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树立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苦干实干,就一定能改变面貌。”[3]17我们在学习和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这些指示精神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贫困地区农村脱贫更是重中之中,要根据本地区的特色优势实现错位发展。总书记的这些讲话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农民致富奔小康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二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是重中之重;三是立足特色优势、积极努力是实现贫困地区农民脱贫的可靠保证。第二,要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县委书记带领县委一班人在认识和科学把握县域特色时,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相结合的方法,既要承认贫困地区经济落后的事实,更要充分认识本地“特色”优势的价值,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积极发掘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力量。强调,一个县的特殊的资源禀赋和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产业基础就是特色,就是实现差异竞争和错位发展的条件。大自然赋予了一个县域内什么样的资源禀赋,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长期建设和积累,在本地区形成了哪些产业基础,县委一班人都心理有数,要立足本地区资源、市场、人文旅游等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积极推动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第三,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充分发挥县域优势,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目标。要紧紧扭住包括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住房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基本保障,编制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坚决守住底线。
三、问计于民,准确把握县域经济特色,找对发展路子
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长期的锻炼,广大农民已经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建设者,他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快速更新,对于自己熟悉的本县县域经济最具有发言权。只要县委书记带领县委、县政府及广大干部多对农民群众的鲜活的实践经验进行搜集归纳升华,就一定能够准确把握县域经济的特色。指出:“市县承上启下,位置重要,责任重大。市委书记、县委书记担负着领班子、带队伍、抓发展、保稳定的重任。大家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党性锻炼。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做到有追求、有境界。要勤奋工作,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带头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3]3“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3]7总书记还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3]20只要我们抱着问计于民的初衷密切联系群众,“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3]8,就能够“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5]165。我们在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这些指示精神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县委书记要履行好一线总指挥的职责,要问计于民,首先要取信于民。指出,县委书记担负着领班子、带队伍、抓发展、保稳定的重任,就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不断地加强党性锻炼。县委书记只有带领县委一班人不断地加强党性锻炼,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才能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才能求真务实,才能在当前推动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真正把本县的优势发挥出来。第二,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把问计于民作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基本方法。县委书记既要培养睿智的理性思维,又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本功不断地培养强化,要善于带领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干部接近群众,联系群众,具备对于群众实践活动的敏锐的洞察力,热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只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坚持科学理念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思想上、情感上与人民群众达成实在的沟通交流默契,就能获得符合县域经济特点的好的发展思路。
四、要从贫困地区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时应注意,与上一代人相比,这一代建设者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更为深厚,既要看到当前本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也要看到经过长期的发展积蓄起来的人才优势。当前,我国县域经济与国家经济全局的关联性很大:经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全局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贫困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对于消除贫困,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谈到贫困地区发展县域经济时,对县委书记寄予厚望,指出:“要做明白人。要思考我们这个地方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自力更生可以完成?哪些需要依靠上面帮助和支持才能完成?要搞好规划,扬长避短。”[3]21总书记还指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3]17总书记举例说,比如,阜平有三百多万亩山场,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比较高,这就是优势,适合发展林果业、种植业、畜牧业;有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和天生桥瀑布群这样的景区,离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也不算远,又北靠五台山、南邻西柏坡,发展旅游业大有潜力。“要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3]17“重要决策方案,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能嫌麻烦,图省事。”[3]8我们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指示精神时要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第一,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和脱贫规划时,要认真查找贫困的根源,同时要明确县域经济的优势。在扬长避短、谋求发展时,要在发挥县域经济优势的方式方法上、在利用县域经济的各种现有条件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努力使规划成为凝结各方智慧、充分利用各种现有条件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件。第二,要经过实践不断地修改完善规划,使之更加切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规划制定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规划在付诸实施、不断增强现实指导性和取得突破性成效的过程。第三,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方案,要广泛听取一线群众的意见。这样,有利于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补齐短板,便于统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行动。第四,对于符合实际、看准了的事情,要大胆地干。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克服畏首畏尾的陈旧思想观念,保持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对于符合实际、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大胆地干,对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要勇于试,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
充分发挥县域特色优势,推动县域经济向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重大举措,要求县委书记率领县委、县政府及全县党员干部不断地培育和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并使之成为思想深处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在着眼县域经济的特点优势、推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指出:“过去一说加快发展,往往扩规模、上项目、比速度的热情很高、冲劲很强,而对质量和效益重视不够,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搞活流通,无论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发展新兴产业,都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摆在突出位置。凡是不符合技术质量和环保要求、效益不好的项目,坚决不能上,已有的这样项目要调整升级。”[3]29“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3]30我们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这些指示精神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在突出位置。县委书记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特色优势、提高发展质量,真正实现发展方式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就要注重实现特色、优势向质量、向效益转化,对项目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密切跟踪监测,随时随地发现问题,用改革的方法解决面临的问题;还要不断地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使创新成为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直接动力。第二,对正在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佳的项目要坚决实行调整升级,使之符合我们党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事实上,对已经上马的项目进行调整升级,肯定存在着各种阻力。一旦作出调整升级的决定,要坚决执行,质量和效益重于泰山,更重于人情,县委书记带领县委、县政府要横下一条心,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科学施策,不留死角,以质量和效益是否提高了、提高的幅度如何作为衡量调整升级成效的标准。第三,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改善民生紧密地结合起来。县委在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特色,实施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过程中,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多办顺民心解民忧、为民谋利的事情。勤劳和富于创业精神是当代中国农民的共同特点和崭新风尚,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将劳动视为生活的源泉,他们普遍认为勤劳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既要依靠发展理念创新和科技创新,又要依靠广大农民的劳动投入。广大农民群众都懂得,有所劳才能有所得,多一分劳动,多一分收获,当代中国农民所彰显的这些优秀品质是提高县域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基础,也为县委书记率领县委、县政府及全县干部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改善民生密切结合起来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只要县委、县政府发挥县域特色优势的举措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希望改善民生的愿望,一定会获得他们的热烈拥护和全力支持,汇聚成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巨大力量。
六、发扬接力赛精神,把特色变成惠及一方民众的福祉
县委书记带领县委、县政府、全县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发挥县域经济特色优势,必须使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密切结合起来,合力推进发展质量和效益取得突破性进展,造福一方人民群众。指出:“我们不缺豪言壮语,也不缺运动式的东西,关键是看有没有找对路子,有没有锲而不舍干下去”[3]24,“对于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3]9,“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3]9。总书记举例说,在山西有个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开始治沙造林,六十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县委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干,使绿化率由当年的百分之零点三上升到现在的百分之五十三,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这些讲话时应作好以下工作。第一,县委书记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要发挥县域特色优势,不仅要找对路子,更重要的是要锲而不舍地干下去。要科学地认识本地区特色,着眼特点着眼发展,就要防止只发豪言壮语,防止用搞运动的方式走过场、刮阵风。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这种境界实际上是对大公无私、埋头苦干的长期接力实践过程的绝佳诠释,是为民务实清廉在持之以恒干事业上的具体表现。第二,贫困地区的县委书记、领导班子及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面对困难和矛盾,善于在发展中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从表明上看,贫困地区最大的特点是“穷”,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是这样了,穷只是目前人们的一种生活状况,导致人们穷的环境因素在满足了特定条件之后是可以转化的,总书记讲的“沙漠变成了绿洲”就是明证。要矢志不渝地遵循发挥优势、久久为攻的错位发展战略思想,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像运动员跑接力赛那样,把接力棒一棒一棒地传下去,以长期艰苦努力追求得来不易的“功成”。第三,要不断地提高县域内各主体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科技创新把特色优势变成造福一方的实实在在的成效。的上述讲话包含着这样的深意: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科技含量正在不断地提高,人的本质力量在探索新规律、积累新知识、创造新方法和成效等方面日益增强,县委书记及县委一班人在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发挥县域经济特色,提高治理能力、实现科技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过程中,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着自己对本县域经济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要带领全县各类社会实践主体,超越传统的经验思维模式和依靠自然的被动生活方式,通过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取得各种实践成果,实现由自在自发走向自为自觉,在全面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县域百姓的历史贡献,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概言之,“特色”实际上是人类文明因素与自然禀赋相结合的产物,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令人瞩目的标识;“特色”也是县域经济潜在的比较优势,从“特色”到“优势”到“价值创造”的过程,是县域经济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基本依据。我们党提出的突出县域经济特色、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大战略,是党凝聚人心和力量、领导亿万农民奔向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伴随着充分发挥县域特色优势,是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的全面丰富和增强。只要全国每个县都能够实事求是地着眼县域经济特色,发挥优势,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就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扎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历史规定的前提下续写未来的辉煌。
作者:李新市 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政工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R].北京:新华社,2016-01-27.
[3].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4]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