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少数民族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仍较为滞后,与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本文立足于当前少数民族县域经济的发展实际,并针对其存在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改善少数民族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县域经济 发展战略
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少数民族的县域经济发展仍较为落后,这不仅导致少数民族地区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和政府应尽快采取有效促使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进而加快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进程。
一、县域经济的相关概念
1.县域经济的内涵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县域经济是我国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县域经济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农村性。县域经济与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紧密相联,要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就必须要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2)地域性。地域性主要是指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行政界限,只存在于一定范围内。
(3)层次性。指在某个县域范围内,全体经济的总和不仅包含产业的总和,也有经济所有制的总和。
(4)差异性。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各县域经济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
3.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
所谓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是指以少数民族的劳动力为主体,以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县域为范围,以不断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目标的区域经济。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1)民族性。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以少数民族人口为主,因此少数民族劳动力是促进该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同时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环境等差异而形成的民族特色也赋予了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不少独特性。
(2)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性。由于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大多较为封闭,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长期落后于其他地区,因此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落后的特点。
(3)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其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例如生活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就较为发达,以市场经济为主;而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就较为落后,依然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
二、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
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或河谷地区,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因此,水、电、网络、公路等基础设施极不完善,例如分布在新疆的一些游牧少数民族,由于经济建设成本高,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的限制,至今还没通电,也没有公路。除此之外,许多少数民族还存在着饮水困难、灌溉困难等各种问题。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的落后限制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导致其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
2.经济结构不合理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产业大多为畜牧业和种植业,经济模式仍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收入水平低。同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农牧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普遍较低;再加上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农牧产品的销售也面临着极大地困境。这也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低下,地方财政收不抵支,矛盾突出。
3.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滞后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自给能力低,政府投资少,所以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十分落后。虽然有国家财政拨款,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全面改善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教学环境和简陋的医疗设施。因此“看病难、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等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极为常见。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有效措施
1.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区域化合理布局
在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性产业。首先,各县域政府应根据地区的发展实际制定长远的经济发展战略,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经济建设,从而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推动产业化经营;其次,要找准定位,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产量和质量的提升,进行专门化生产;最后,还可以依靠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或者农牧业。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要想促进少数民族县域地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当然,也不能盲目地调整产业结构,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随后,还要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和市场要求,建立起支柱性产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形成支柱性产业、主导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此外,还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改革,以小城镇为依托发展农产品经营,加强对运输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建设,改善当前的交通条件,促进物流贸易的流通,使城镇成为市场的集散地和经济辐射源。
3.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一些沿海小城镇加强联合,密切经济合作,形成了密集城镇群,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推动了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县域经济时,也可以借鉴其发展经验,推动城镇化建设,从而促进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带动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显著提升。同时,不断推进以发展县域经济为目标的城镇建设,不仅能有效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环境,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能为当地二、三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能缩小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发展,提升综合国力,使中华人民能以更加伟岸的身姿,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姚远征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赵仁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民族论坛,2010(01).
[2]龙祖坤.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选择[J].生产力研究,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