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的制度分析结构

在县域治理制度层次中,每一个层次的具体操作功能与地位均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以纵向层次划分,县域治理的制度可以分为制度的策划与制度的实施环境。制度的实施环境是外在影响因素,而制度的策划则是其内在影响条件。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与治理而言,较高层的制度体系为国家层次的宏观法律规定,中等层次的制度层面则包括省级、县级的规则标准,这些较为宏观层面的制度层次在广义上将其定义为制度环境。在县域治理的范畴中,其中组织内部设置的规则、程序及其他治理措施则是属于制度策划的内容。外在的制度环境从宏观上确定了县域经济活动治理的方向与范围,其结构体系则决定了其实施结构,它为县域治理的活动提供了规则制约基础。制度环境是决定其县域治理结构实施的可靠性与效率的关键。

2、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动力因素分析

人的实际工作动力,行为准备均与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制度安排的不同同样也会产生不同的激励与约束效果,影响着人的行为活动。就县域治理而言,县域内部政府的管理措施的制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安排、个人的消费规划等活动按照具体制度执行是决定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整个社会市场内部人们的活动行为安排是否符合制度规则的标准,对制度是否存在价值认同感,是创造县域内部良好制度规范的基础。一个良好的制度导向是决定广泛社会群体生产、生活具体价值的关键。若社会组成的广泛民众能够对制度产生依赖,预见遵照及维护制度秩序的光明未来,便能与其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将个人行为活动的作用扩大到社会层面,便能够成为县域内部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因此,制度是实现个人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另外,县域内部制度的制定还必须与其实际情况做到和谐统一,与其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达到整体一致。制度具有其相对的实效性,然而社会是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若相关的社会制度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则必然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阻碍。因此,必须深化对制度的创新与改革。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角度来说,制度的创新与变革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假定各县域内部的资源量是一定的,其经济发展的动力则主要是决定于其社会制度的更新及其区域内部整体结构系统的调整。然而制度的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大部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群体,社会群众具有强大的创造性。将其与结构治理动力比较而言,制度创新的动力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动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能够刺激县域内部的经济活动,从而实现其经济的发展,是其强大的动力。从我国制度创新的具体实践而言,现已有部分地区在制度更新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其价值观念的更新、规则章程的变革安排、整体操作机制的调整与创新等。制度的床戏能够为县域内部经济的发展创造有效的制度媒介,为社会市场上广泛的竞争主体与人员活动提供相应的限制及激励条例,能够优化县域资源的配置,进而提高其竞争能力,推动经济的发展。然而,针对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而言,目前的制度环境虽然出现了较大的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已深入确立,然而传统的计划经济理念依然对其制度的规划产生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新的制度环境下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从而导致传统的制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动力层次包括三个因素,其中价值观念是其核心影响因素,它是影响整个制度体系制定与落实的关键。因此,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转变传统计划经济的观念体系,将当前经济发展的体制及其他机制的革新与变化作为其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跟随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重视发挥市场内部经济主体的竞争积极性,促成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对管理体制实施整治与更新,关注其服务作用,从而有效发挥制度创新的动力作用,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3、结束语

总之,制度的变化是影响制度安排的重点,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要实现县域经济的有效发展,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传统的旧制度、旧体系进行革新,将制度结构与经济环境的关系结合起来,遵循观念的重要性及体系与机制转换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的动力作用,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提供强大的激励与约束基础。

作者:张晓砚 单位:延寿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