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加快转变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加快转变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式

一、中部地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所在

(二)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统筹建设程度不高。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各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各县域经济总量和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县域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中转为市辖区。2010年中部地区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73.3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73.5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9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20元,其分别比2009年增长0.46%、13.61%、21.12%、13.16%、11.69%、9.85%。目前中部地区县域经济与城镇化的统筹不够,二元经济结构严重,特别是与大城市圈相隔距离较远的城镇,政策没能波及到,大城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出现更大的两极分化。

(三)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县域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中部地区的很多县(市),工业化初期的任务尚未完成,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水平明显落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佳,经济增长效益不高。很多数据表明:依靠大量的物质要素的投入,包括资本要素、土地资源要素、劳动要素等而产生的经济增长是粗放的、低资金效率的。工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一个没有产业支撑的县域,容易带来各种各样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之时,要充分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实现城镇产业化,合理布局城镇产业,在突出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还要协调其它产业的发展,提高城镇产业的质量。当前中部地区面临着城镇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较粗放,没有主打产业、产业单一和品牌意识不强等现象,城镇产业化发展被忽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有着非常紧密的互动关系,工业化的加快发展即能促进农产品的加工与保藏;加快城镇化进程,又能使相关产业合理聚集,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得到了提高。目前中部地区这三者的互动关系还不够,没能形成一个较好的循环与相互促进的机制。

二、坚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中部地区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一)建立不同功能区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部地区各个县域之间差异较大,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应根据资源环境的特点分别指导,从而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性。对优化开发的中部地区县域绩效考核时,强化对经济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科技的创新和对外来人口、公共服务等指标的评价。对重点开发的地区,以实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优先的绩效考核评价。对于限制开发的中部地区县域的农产品主产区,要强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考核;对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是强化它对于生态功能的保护和对提供生态产品能力的考核。而对于禁止开发的中部地区县域,主要是强化对自然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的考核。

(二)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中部地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部地区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并不是使经济总量在城乡和各县平均分布,并不是简单地缩小县域生产总值的差距,而是要从“人人享有小康社会幸福生活”出发,使生活在中部地区不同县域的人们都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坚持互相依存、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优化县域土地、资金、劳动力、服务等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更广范围内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均衡配置、自由流通,努力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会拉大中部地区的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的差距。中部地区各地政府要缩小的差距主要是公共服务方面、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以及基础设施之间的差距。不管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差异性有多大,不管县域处在主体功能区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还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活在每块国土上的公民应该享受到均等化的富裕程度和社会文明。为此,中部地区各省财政应该增加了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帮助这些地区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要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谋求经济合理布局的角度,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推动中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三)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积极践行为民宗旨。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是中部地区县域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在促进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加要注重改善民生,更加要注重社会建设。加大对教育、养老、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的投入,完善教育、养老保险、医疗及户籍体系建设,更加适应农村人口的流动,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让更多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商业、服务业和制造业中就业。促进城镇居民及农民工增收,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幸福指数,提高城镇化水平。

三、结语

深入推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福利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这样中部地区县域范围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就能在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满足。

作者:罗勇 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