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的改进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的改进,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经济普查是产业资源优化调配的主要渠道,具有系统性、时代性、科学性、评估性等特征。基于此,文章结合经济普查的基本理论,着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改进要点进行探究,以达到明晰实践条件、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普查;经济普查联动机制

市场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迈向更高态势的主导动力,它适应了区域经济开发、文化进步等方面的需要。为了更精准地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就必须定期进行发展情况整合分析。因此,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的改进研究,将为我国社会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经济普查概述

经济普查,是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辖区内普查的组织实施标准,对大陆地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用户,进行生产情况的调查与统计。[1]经济普查的内容包括:基本属性、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从业人员等40余个方面,调查指标上千个,它是国内产业结构分析数据的主要来源。

2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情况

2.1经济普查成绩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是结合市场开发的具体情况,进行社会经济状态的反馈,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普查的实践成绩,就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分析的主要方面。依据相关经济普查研究资料可知:当前经济普查已经涉及国内99%的第二、第三产业注册企业,经济普查数据准确率高达90%,经济普查在产业结构规划中所占有的百分比呈现增长趋势。本部分所叙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普查成绩,说明经济普查对于国内产业经济综合开发与发展,起到了承接、促进的作用,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依据,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成绩最好的证明。

2.2经济普查中的不足

虽然国内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普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受到国家经济阶段性发展特征的影响,经济普查战略实践中依旧存在着诸多不足,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五点。

2.2.1经济普查受限

经济普查受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首个问题。一方面,经济普查受到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的限制。即经济普查结果与地方政绩考察结果相互关联,部分思想认知觉悟较低的地方官员容易为了个人工作政绩,出现谎报经济普查结果的情况;另一方面,经济普查受到普查方法的限制。即国内中小型企业在经营数据记录上明确度不够,普查人员进行一线数据收集时,业主容易在这种状态下直接进行推算或者估算结果反馈,而不是对实际生产中盈亏情况的统计,经济普查统计而来的数据准确度较低,继而造成经济普查中各个部分数据衔接不当。

2.2.2普查联动机制混乱

经济普查并不是对社会中某一单个领域进行信息统计,而是一个联动性经济统计过程,它包含了交通、金融、商品等多个领域。但从当前经济普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70%~80%的地区均存在普查部门之间的资料信息统计混乱、各个部门工作配合协调度差以及普查资料汇报不及时等问题;同时,社会各个行业中诸多领域信息存在着地址、数据,以及指标等内容不一致的问题,甚至经常发生一家企业多个信息的情况。该种混乱的经济普查联动状态,不仅会减缓工作效率,还会对普查结果造成干扰。

2.2.3技术、人员应用价值不突出

经济普查工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践期间,充分借助数字技术手段进行经济核查,但从社会经济普查的设计情况来说,花费大量资金建立的经济普查电子渠道,实际应用中只起到了电子化数据存储的作用,其他电子程序开发手段并未开发出来;同时,80%一线普查人员对新型经济普查PAD操作灵活,但社会企业分布情况的了解甚少,实际进行普查期间,依旧无法将经济普查队伍年轻化的特征展示出来。

2.2.4经济普查信息质量管理难度大

市场经济与传统的框架式经济模式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企业经营活动的灵活度较大,而后者活跃度相对较低。但也正是市场经济的这一特征,致使当前国家经济普查活动期间,出现了经济普查信息形态多样,企业信息普查的核查稳定性不够,经济普查质量管理信息保障性较低的情况;同时,社会中被普查企业存在着普查认知高度不够的干扰因素。如企业对普查人员的信任度不够、不敢将真实的经济情况坦白告知、担心普查机构出现乱收费等心理,这些都是当前经济普查工作实践中工作人员的阻碍。

2.2.5经济普查工作安排不够协调

经济普查是一个社会性经济信息整合过程,它需要上级管理部门和下级产业经营部门之间协调进行。但从当前企业经济普查的具体情况而言,国内50%~60%地区存在经济普查信息普查程序安排不够协调的问题;同时,经济普查工作开展期间,管理层为了尽快获得区域经济普查的具体情况,往往要提前进行前期准备。虽然该种经济普查工作开展方式,可确保各地区管理层信息迅速快速整合,但预留给基层经济普查人员的工作时间则相对不够充足,经济普查基层工作开展过于匆忙,普查信息中准确性无保障,[3]这部分所叙述的内容,均是由于经济普查工作安排不到位所诱发的不足表现。

3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的改进研究

3.1突破经济普查限制条件

3.1.1突破限制条件

经济普查是国家工业、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参考数据,它与市场经济发展活力、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均有关联。为了充分发挥经济普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首要环节就是突破当前经济普查实践中的限制条件。其一,经济普查与行政管理工作“区别性对待”。所谓“区别性对待”,是指地区经济普查数据,不能完全依靠地方政府提供政绩信息作为凭证,也应通过区域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条件、发展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估,将原有的“政绩”=“经济普查”转变为“经济普查”=“政绩+”的客观性分析方法;其二,经济普查方法的选择上,尽量突破“一刀切”的考察方法,结合普查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企业发展经营数据统计误差最小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

3.1.2案例分析

国内某地区进行经济普查期间,一线普查人员就结合新时期经济普查数据统计与分析内容,目标性进行经济普查工作。工作人员本次的实践要点可归纳为:一是工作人员按照上次经济普查统计资料,先到当地政府进行区域经济普查宏观情况核查。本次核查统计数据中包括:当地近三年来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经营利润数据,近三年来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各个商户纳税总值等;二是按照地区内大、中、小三类商户的顺序,实行针对性经济普查信息填写。普查内容包括:企业属性、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以及能源消耗等方面;三是大企业采用账目数据统计和档案信息查询方式,直接进行普查信息收集。中小企业在缺少产业经营统计数据的情况下,实行季度性经营额度收据核查方法,建立模拟数据普查分析模型,尽量压缩国内中、小型企业经济普查数据信息的误差范围;四是普查数据采取差值记录法,对本阶段的经营数据与上阶段的统计数据进行联合分析。本小节中描述的,关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普查的探究,一方面是进行普查结构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产业结构灵活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迎合了我国中、小企业增多的市场产业发展趋向的需要,由此,该种经济普查方式统计信息准确度较高。

3.2梳理经济普查联动机制

3.2.1联动机制梳理

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经济联动统计与管理,不仅需要从企业发展的市场份额上进行统计,还要对企业基本发展情况、发展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管理。一方面,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普查期间,需要尽量统一区域内第二、第三领域信息统计的资源整合标准,并将大规模联动体系切分为多个小部分;另一方面,采取普查信息的汇总核查,缩小企业普查信息混剪范围。

3.2.2案例分析

国内某地区进行经济普查工作期间,一线工作管理人员为了规避原有联动机制信息混乱的问题,转变了本次经济普查的信息联动管理战略。本次工作的开展要点可归纳为:一是按照区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先从发展速率较快的第三产业入手进行经济普查;二是第三产业经济普查时,金融、教育、交通、民政四个部分为核心数据普查来源,而旅游、保险、医疗等10余个部分为辅助数据部分;三是将所有存在地址、联系人、通信方式等方面信息混剪的企业,采取信息重合取多分析方式,压缩经济普查混剪信息范围,最后再逐一对应查找;四是将各个部分的经济普查信息资料,均由数据提供方进行信息标准参数性过滤。即经济普查人员向社会公布普查信息统计标准,由信息提供部门内部进行信息初步整理,普查人员收取数据后,再进行普查结果二次核对。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工作的实践过程,一方面是从社会普查信息的具体情况层面入手,实行经济普查信息的综合测定,并采取整体与部分合理切分的方式,实现了经济普查资源的合理统筹;另一方面,本次经济普查实践过程,也从普查信息混剪问题的层面上,进行了普查数据统计渠道的科学性调整,为后续经济普查信息准确定位提供了保障。

3.3彰显经济普查中技术、人员价值

3.3.1技术、人员价值定位

经济普查是我国当前阶段经济发展高度、发展态势的主要探索窗口。为了充分发挥经济普查在国家经济结构调节中的作用,就必须将新时期经济普查的优势特点彰显出来。[4]其一,经济普查中新技术手段的应用,除了作为电子信息存储渠道,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模拟模型、普查工作表中信息转换与分析、产业发展行情评估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彰显技术经济普查中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其二,经济普查一线工作队伍要向着年轻化的态势转变,但也要发挥有经验经济普查老员工的优势,构建综合操作、社会信息熟悉的经济普查队伍。

3.3.2案例分析

国内某地区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工作改进期间,就主要从普查技术和普查人员两个层面进行了探究要点的研究讨论。本次经济普查方法变革的要点可总结为:一是在国家经济普查专用程序PAD中,创建地区性经济普查文件管理窗口,并分为普查数据统计、电子地图绘制、虚拟模型统计、数据信息整合以及账目报表信息归纳五个部分。经济普查中信息资源统计期间,普查人员可利用数据统计程序进行信息收集,运用电子地图规划普查范围,运用虚拟模式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经营情况评估,运用信息整合、账目报表等进行统计数据管理;二是按照区域普查在职人员分布表,采取“2个年轻普查人员1个普查经验员工”的标准,构建15支区域经济普查队伍,随时做好普查工作电子系统应用以及普查企业社会信息的综合分析。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的改进研究,一方面是从经济普查的基本情况层面,进行市场环境下动态普查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是从经济普查人员特征的层面上,寻求更协调、更适合多样化进行经济普查工作队伍改革方法,彰显了新普查队伍优势,由此,该种经济普查实践策略,更适应了国内经济阶段性发展的趋向。

3.4综合调整经济普查条件

3.4.1普查条件调整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实行经济普查工作的开展,是国家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也是国家进行经济发展态势定位的主要方式,它为国内经济资源的整合运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5]由此,综合进行经济普查质量管理条件分析时,不仅要从把握市场经济流动态势中,信息结构的形态上进行分析定位,还要加强经济普查工作的社会宣传,逐步增加社会、企业对国家经济普查人员的信任,彰显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改进战略的实践价值。

3.4.2案例分析

国内某地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经济普查工作改进期间,主要是从综合调整经济普查质量管理条件层面进行方法研究。本次工作实践的具体方法为:一是区域经济普查人员在当地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经济普查工作过程中,先对当地工商管理部门在册企业进行电子版经济情况核查,对那些常年无经济变化的企业进行初步数据调查信息排查;二是实际进行走访调研期间,先进行市场经济条件核查,并对未发生大规模变动企业进行经营情况统计,建立持续性信息统计体系;三是对信息变动较大的企业,实行整合与数据结构统计,并对应在电子档案上标注“待定”等特殊管理字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后,构建具体而有效的信息处理规划模式;四是通过网络新媒体、平面广告、电视广播、社会动态信息等渠道,进行系统性沟通模式,加强对经济普查工作性质、工作流程、工作价值等方面进行信息传播。关于经济普查质量综合管理战略的探究,不仅从经济普查经济结构层面进行了经营数据情况的审核,还从经济普查的社会宣传视角进行了探究方法的综合论述,由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的改进战略,自然是较有效的改进方法。

3.5协调安排经济普查工作

3.5.1工作安排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工作得以在社会中发挥其存在的价值,与工作人员协调、合理的经济信息普查安排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具体而言,当前经济普查工作的有序性安排,在于上级管理部门与基层经济普查走访人员工作安排上应结合个人工作的具体情况,实行具体工作范围、时间的调整,避免出现人员工作繁重、工作结构安排不协调的问题;同时,经济普查工作的协调安排,也应在打好提前量的前期下,为基层普查走访人员预留充足的信息普查空间,真正实现基层信息普查的针对性、系统性整合的目的。

3.5.2案例分析

国内某地区进行经济普查工作期间,当地工作人员就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实行经济普查工作的协调性安排,本次工作调控的要点主要是从工作体系和工作模式整合层面进行规范性调整。其实践的要点可归纳为:一是按照当地企业分布情况,分别设定了70个经济普查工作一线普查小组,其中10个小组为一个数据汇报汇总单位,建立7个本次经济普查工作管理体系;二是本次经济普查工作为期1个月。为确保区域经济普查工作顺利进行,一线管理人员在工作正式开始前2周,就对当地在册企业进行电子资料统计,初步对已注销企业、新注册企业等特殊类群体进行初步排查,尽量“压缩”经济普查集中性数据统计的范围,并整合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阶段性资料。经济普查工作实际情况探究战略,一方面是从经济普查工作战略实践整体规划的视角上进行要点把握,另一方面是从基层与管理层工作的协调层面进行因素剖析。

3.6构建持续经济普查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的改进过程,也是国内经济结构从“逐步发展”向着“完善成熟”的趋向转变,由此,社会每进行一次经济普查,社会产业结构就会随之发生一次大调整。为了确保经济普查的数据与时展保持协调,也需要建立持续性经济普查体系。更具体来说,是指以电子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社会企业信息更新平台。如企业在经济普查电子窗口进行账户注册,并定期提交企业经营账目数据文件等;同时,经济普查持续性结构的建立,在于打造阶段性经济普查综合管理渠道。如2019年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要以2016年各地区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而未来的经济普查又要以2019年的普查资料为引导,进一步结合时展情况进行数据普查。

4结论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普查的改进研究,是社会经济资源整合与分析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突破经济普查限制条件,梳理经济普查联动机制,彰显经济普查中技术、人员价值,综合调整经济普查条件,协调安排经济普查工作五方面,明晰新阶段经济普查的改进要点。因此,文章研究结果将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新视角。

参考文献:

[1]王思彤.经济普查,难啃的硬骨头[J].统计与咨询,2019(2):48.

[2]孙峰.SQL数据库在经济普查系统中的应用[J].环渤海经济?望,2019(4):200.

[3]曾全红,赵倩倩.就这样被你感动———采访成都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员[J].四川省情,2019(4):23-24.

[4]熊勇,叶婷.经济普查怎么干———成都龙泉驿用实际行动向您汇报[J].四川省情,2019(3):27-28.

[5]林瑞振.新常态下经济普查的数据挖掘方法探析[J].纳税,2019,13(5):190,193.

[6]刘宇,马海静.中国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的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48-57.

作者:薛克光 单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