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县域经济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低碳背景下县域经济论文
1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1.1是县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县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致性。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县域内当代人相互之间以及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之间公平、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充分保障公民的环境权利和子孙后代的环境利益。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环境,这是因为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浪费源与自然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县域工业分布于县域内的各个角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县域工业要彻底摒弃先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低质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老路,改变仅依靠扩充生产要素来提高产出的传统方式,有利于从根本上遏制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符合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1.2是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减轻环境压力的需要
目前,县域社会总产值在全国社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60%,县域工业产值已占全国工业产值的50%,与此同时县域工业却消耗了全国73%的煤炭、64%的粗钢、61%的木材和55%的水泥,其单位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20%。一方面,县域工业的发展以高物耗、高能耗为代价;另一方面,县域资源、能源紧缺日益凸显。资源浪费与资源短缺同时存在,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也使县域环境持续恶化,污染加剧。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县域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对该地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构成了威胁,亟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传统粗放型经营手段,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为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组织好生产力配置,减轻县域环境压力,使县域经济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1.3是由具体县情所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县域企业完成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正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与资源较为丰富的县域相比,资源较稀缺的县域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更为迫切。这是因为随着竞争的升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县域工业依赖先前优势扩大生产规模的路径将不复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其唯一选择。另外,我国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处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周边的县域,在经过初期探索积累经验后,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集约型增长道路符合当前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而中西部县域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以粗放型增长为主,但走集约型增长道路,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并没有因此改变。
农村城镇化县域经济论文
一、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农村城镇化的内涵
农村城镇化,是在一定的集聚区域中,以小城镇和乡镇企业为依托,农村就业方向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型过渡,居住场所从传统的农村地域,向新型城镇地域迁移的过程。城镇化的标志是:在充分保证社会对农业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逐渐缩减农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例;同时,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政策的扶持,以助其比重稳步上涨。农村城镇化的理想效果,是双向互动的。既是包涵着农村的资源、资金、劳动力向城镇方向流动、集聚,也意味着城镇中先进的生产技术、信息和人才,向农村方向的渗透和扩散。
(二)农民和土地间的关系问题是核心
在农村城镇化发展道路中,必然会涉及到土地征用方面的问题。毋庸讳言,现下的土地征用制度,确实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国家性质,规定了土地的部分权利属于农民,而真正掌控土地这一最大资源要素的是我们的国家。当然,平等的占有土地资源要素,是土地利用合理化的必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有效保证了农民能够拥有自己的一份土地。土地的使用从高度集中到高度私有,有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问题。在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中,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警惕一些农民由于资金、农机设备等要素的缺乏,将手中的土地出售。避免在城镇进程中,出现像拉美国家的“贫民窟”现象。
(三)城镇产业的发展
工业化是对供给环节的保障,而城镇化则保证了需求,二者的有效互动,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必须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低耗、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中国的广大中小城镇,在承接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的同时,必须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创新发展,开创且善于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具体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确实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反之,农民增收为乡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带动了周边小城镇企业的繁荣和发展。
县域经济论文(共10篇)
第一篇
1、启东市科技创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技创新政策有较强的“考核性”,即制定创新政策时,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考核。例如为了上级“专利申请数量”的考核,通常制定奖励政策,造成代表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申请明显偏少。另一方面,对规模企业的优惠奖励措施有余而对在孵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帮助扶持不足。尤其体现在金融支持政策方面,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43.3%的企业认为没有享受到企业信用担保政策的原因是获得企业信用担保的条件苛刻。
1.2科技创新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一是启东市对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运用不够充分、存在享受政策的企业总数偏少、金额偏低等问题。比如,《关于实施产业人才发展1233行动计划的意见》于2013年4月作了调整,但后续的实施细则至今还未出台,给在孵企业申报领取奖励资金带来困难。二是相关部门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宣传形式也较为单一,各部门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也缺少必要的整合,政策信息的综合性、配套性还不够强。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例,接受访问的企业中有36.7%的企业表示未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原因是企业还不知道有这项政策。
1.3企业创新的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研发成本高、风险大、时间长、见效慢。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存在重设备轻研发、重引进轻创新、重眼前轻长远、重制造轻创造的现象。不少企业家安于现状,小富即满,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不强,对建设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不够、信心不足,新产品开发仅仅停留在跟随和模仿上,强调“短、平、快”,束缚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4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平台建设不够到位。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偏小,各孵化器的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区域性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基本空白,尚未形成有效的创新要素整合机制,高新技术产业群发展缺乏技术支撑。二是服务配套相对滞后。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科技咨询和信息服务等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还较为落后。三是产学研合作成效不高。启东市的产学研活动成果不少,但也有一些企业反映,产学研活动中高校专业与企业需求不对口,活动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四是知识产权保护难度较大。一些生产仿冒产品的企业违法成本较低,而政府查处又耗时费力,导致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难以有效遏制,严重挫伤了被仿冒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1.5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是政府引导投入不够。2013年,启东市科技部门管理科技经费2200万元,列南通第三,但远低于如皋的3700万元。此外,省以上科技项目配套资金大多采取了“打进打出”过账的做法,而且在有限资金的使用上还存在撒“胡椒面”的问题,使用绩效不明显。二是全社会研发投入不足。2013年,启东市研发投入总量和占比仅列南通地区第四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1.1%。三是科技金融发展缓慢。启东市持有执照的担保公司共10家,目前正在运作的只有少数几家。1000万的财政科技金融引导基金尚未真正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科技保险等方面缺少政策支持。
邮政营销中的县域经济论文
一、发展个性邮票是依托县域经济,做活邮政营销的重点
邮票是邮政行业中最传统业务之一,在目前通讯高度发达的新会里,邮票所承担的传递信息的功能日益缩减,但这并不代表着邮票业务将走向末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追求也逐步从物质享受向精神享受转变,设计精美或具有纪念意义的邮票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争相收藏和赏析的对象。这给邮票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为此,发展个性化邮票已成为邮票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发展个性化邮票主要依托
邮票之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主要是其内容的独特性以及内容所表现出来的纪念和收藏价值,因此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各地个性化邮票发展的依托。要做好个性化邮票的营销工作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订单式个性华邮票服务,为需要的县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提供所需要的个性化邮票。二是以县域民族风情等具有当地民族特点的文化制作成邮票、贺卡、集邮珍藏品等商品,并根据生日、寿诞等主题形式灵活组合形成套装作为礼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三是将个性邮票作为旅游纪念品,制作成套纪念册,为外地游客、来宾提供了精美的纪念品,以满足外地旅客的纪念和收藏需求。
(二)创新的营销思路是个性化邮票发展的基本条件
创新是营销工作永恒的主题,个性化邮票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因此,邮政营销部门要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走积极、健康的发展道路,努力借助难得的市场机遇进一步做大规模,大胆创新思路,结合经济开发特点,对市场进行细分,力求邮票个性化服务有重大突破。一是要在做好个人专题个性化邮票营销活动的同时,以个性化邮票为主的邮政礼仪服务转变业务发展思路,大胆创新,将服务礼品范围拓展到邮政的各项业务中,使邮政产品优化组合营销。二是要对过去的邮政营销模式进行大胆的修改,制定出一套符合地方市场经济,满足市场需求的营销方案。三是要抓住个性化邮票的收藏、鉴赏、保值等特性,为客户量身定做,比较灵活,对宣传地方政府、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形象,扩大知名度,突显个性有积极作用的特点,制作邮票套装纪念品,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由被动变为主动。
(三)以本土“文化节”为契机,发展个性化邮票
山区县域经济论文
一、高州县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高州地处热带与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全年气候温和,适合发展以种植荔枝、龙眼和反季蔬菜等蔬果业为龙头的“三高农业”。境内蕴藏高岭土、磷矿等资源,其中高岭土藏量达7000多万吨,磷矿储量达2亿吨。河流干系较多,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78公里。作为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冼夫人庙、宝光塔、古城遗址和根子贡园等景点,有利于发展商贸旅游业。属于珠三角五小时经济圈范围,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临近三茂铁路,距湛江港和湛江机场不到100公里,有利于对外经贸往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高州设立高职分院,辖区建有三所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
(二)劣势(Weaknesses)
高州的三次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关联性弱。目前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暂未形成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农产品仍以鲜活销售为主,荔枝、龙眼等水果市场竞争激烈,价低与滞销并存,果农增收遇瓶颈。工业体系仍以劳动密集型加工的中小型工业为主,缺乏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分布较散,未能发挥集群效应。微小金融服务、信息技术咨询等生产服务业发展落后,乡镇多但规模小,经济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未能充分发挥城乡经济聚集效应。
(三)机会(Opportunities)
当前广东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珠三角部分产业逐渐向外转移,高州可以利用毗邻沿海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加强与珠三角工贸企业合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政策吸引区外转移的企业、资金和技术。粤桂黔高铁正在建设中,计划将于2014底完工通行,作为地处这条高铁沿线的城市,将有利于当地农副产品对外流通,促进对外商业贸易发展。
生态旅游圈县域经济论文
1灞陵河生态文化旅游圈概况
1.1区域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滇黔锁钥,黔西门户。关岭位于贵州西南部,东北、西北与镇宁、六枝特区毗邻,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望。灞陵河大桥把黄果树景区和关岭自治县连为一体。(2)交通区位优越-四通八达,陆航快捷。航空、高速铁路,在建沪昆高铁、G60沪昆高速、国道、关兴公路、省道。随着沪昆高铁的通车,同时依托与周边区域交通的联系,以及关岭目前已具有的良好道路系统,为各地游客的进入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1.2机遇优势。
(1)国家层面———观光旅游持续火热,休闲度假快速升温。世界度假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国民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休闲度假需求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国民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旅游形态开始进入成熟的度假经济阶段。(2)省域层面———3万亿投资,贵州旅游迈入“大干快进”全速时期。a.国发二号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贵州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一项重点任务和支柱产业来发展,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旅游强省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b.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将贵州省定位为国家公园省,将在10年内通过投资数百个项目打造旅游强省,投资总额约3万亿元。
1.3区域层面———划时代机遇,“可遇也可求”。
(1)一条路打开关岭旅游新通道。沪昆高铁开通,将使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昆明等旅游消费力强劲、出游率高的城市游客能快速、便捷地到达关岭旅游。(2)一座城(顶云新城)助推关岭成为黔西南旅游集散大本营。以高铁开通为契机,以顶云新城建设为助力,新城建设将助推、保障并快速实现关岭作为贵州西南旅游集散大本营的地位。
镇规划县域经济论文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县域经济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与完备功能的行政区划型的区域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中观的区域经济性质的经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HectorSeaman,1958)提出了“核心区———边缘区”理论;他认为在县域经济的产业布局上,县域存在某种很强的地域特征,产业布局的位置分布有一种吸引力,它的引力强度与区位特征有关,而产业发展的最佳位置则应在区位特征最为明显的方向上。而在区域和城市的研究中,主要是讨论的就是这种城镇群体空间的组合,这种系统理论已成为城市群空间研究的重要模式。相对于国外的这些理论研究而言,对于小城镇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更多的是以发达的国家为研究对象,对于我国这种发展中的国家并没有系统专门的研究。
1.2国内研究现状
我们国家对县域经济的研究大多都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区域经济学对县域经济作研究分析。我国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是从1980年开始的,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学者们在研究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提出了“小城镇,大问题”的思想,提出了小城镇的发展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一观点,把小城镇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依次为基理在我国涌现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在小城镇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对深入研究其发展的相关机理、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等方面问题还不够完善,对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策略方面的研究不足,应该深入去研究。
2.红格镇现状及优势
2.1城镇现状
水资源管理中的县域经济论文
1基本情况
1.1水资源现状
该县地处黑龙港流域,东依漳卫运河,水资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漳卫运河蓄水补给,多年平均降雨量530毫米。根据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我县水资源拥有量为6229.9万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5606.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64.5万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为418立方米,地下水为5765.4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为5188.9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05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8.2%,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2.2%。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限,水资源具有“总量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等特点。目前,该县正处于一个连续的枯水期内。自1999年以来,全县仅有2001年、2003年和2005年三年的降水量略高于多年平均值,因此地下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补充,同时因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用水量逐年增加,超采地下水现象比较普遍,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供需形势非常严峻。
1.2县城水资源现状及供需形势
1.2.1县城区自来水目前用水结构分为:居民用水、非居民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三种。
近几年的城区用水量分别为:2009年总用水量132.3393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是109.8865万吨;非居民生活用水是21.9970万吨;特种行业用水量是0.4558万吨。2010年总用水量142.3847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是117.8942万吨;非居民生活用水是23.9010万吨;特种行业用水量是0.5895万吨。2011年总用水量156.2347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是128.6998万吨;非居民生活用水是26.4275万吨;特种行业用水量是1.1074万吨。从数据上看,用水量都是逐年增长的局势。
1.2.2县城区域内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