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数据下网络道德中经济行为教育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全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交往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网络空间领域的无限放大与网络对象的复杂流变,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伴随而来的时网络空间道德失范行为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对大数据视域下网络空间道德的特征引出道德失范问题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网络道德
1大数据视域下网络空间的特征
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面对的现实用数字取代,特征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网络空间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大学生与校园、社会、他人的交流在网络空间中以流量的形式表现。在校园课堂中,大学生利用网络空间内容的广博特征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自己的专业课知识添砖加瓦,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深度的培养自身的素养。其次,大学生的学习地域不断扩大。从原来的固定化、单一化、少量化学习转变为国际化的视野,不仅学习时间可以按照学生的计划安排随时随地学习,学习内容也由国内扩展到国外。学生在APP、网站、微博、小程序等网络软件中可以学习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图书馆、自习室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不仅学生的效率极大提高,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网络空间打破了地域性限制,为大学生的学术交流带来新的机遇。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通过沟通软件,可以随时向在校老师发起提问和讨论,既可以一对一,也可以群体讨论,节省了学生学术研究的时间,为学生的学术思考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大学生可以关注自己学习领域内其他学校或学生的研究,进行跨区域的学习,吸收借鉴优势成果,提供自己的学术竞争力。网络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学生的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征:首先,由于网络软件、网站、程序准入制度相对宽泛,网络监管体系对其的监督不够严密,这给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等特点,以各种方式向学生发起网络诈骗行为,给学生的财产、人身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其次,面对网络空间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流量,虚幻内容的炫目多变性,大学生很容易受虚假信息、广告的误导,不仅容易误入歧途,更容易丧失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出现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社会道德行为。最后,网络空间的迷乱丛象,导致现在很多大学生不自觉走向“低头族”,在课堂上用手机学习的同时,关注娱乐、视频、聊天等软件,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同时网络空间让大学生能够更自主的实现自我本性自由,导致大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中的虚幻世界不可自拔,甚至无法接受真实世界的社会现实,出现消极人生态度,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问题原因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信息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社会道德规范风气的培育带来了极大挑战,尤其是面对承担祖国未来发展命运的大学生,如何培育网络空间道德是时代之问。面的当下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凝思聚魂的起源地,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空间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素养,更要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个性发展上,有针对性地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学生的做人做事。但有的思政课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课堂纪律和教学成果,缺乏对大学生思想、精神、心灵的沟通,不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状态,导致学生课堂上不愿学,课下不愿问的现象愈演愈烈;直接导致学生道德素养出现滑坡,甚至出现背离国家发展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网络空间道德首要就是高校课程管理制度针对性地进行改革,这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齐抓共管、有的放矢。其次,网络空间道德的失范仅靠高校教育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利用法律法规的准绳进行制约。只有规范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程序、软件等进入网络空间的准入制度,严惩有违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行为的出现,才能从根源上制止网络空间的失范行为。最后,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活力的群体,对待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他人交往情感真挚及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是追求潮流、引领风尚、追求个性的新一代,他们极易接受新思想并特立独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网络的开放性空间为大学提供了发表言论、展现自我的平台,一方面为大学生的接受新事物提供了新的沟通方式,但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隐匿性使得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地发表言论,不用考虑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对道德素养的迷失,在自我人格得以释放的同时也造成了沉迷网络、陷入虚幻世界中不可自拔,容易在网络平台中发表不道德的言论和践行错误的网络行为。他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知识结构尚未完善,加之阅历尚浅、自控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容易在网络空间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迷失自我,造成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脱节。
3高校、社会、个体联动提升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素养
首先,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学生的专业课知识,更要把学生的道德素养纳入学期考核、优秀学生、党员学习的考核当中,切忌“一刀切”。定期对校园网络进行巡回审查,及时发现不文明网络道德行为和社会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正确引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也要加强教师队伍尤其是一线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是学生的直接老师,教师的道德素养影响着学生的网络空间道德素养的培育;高校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以学术会议、演讲、授课比赛等形式加强校园网络空间道德素养的培育。其次,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以及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及时推陈出新是提升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素养的重要方面。社会舆论要利用其影响力的优势,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网络空间道德素养,向社会宣传积极正能量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道德核心,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作为大家共同的“梦”在社会中宣传其历史与现实意义。同时相关政府要顺应时代潮流,及时应对网络空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肃清网络道德败坏的言论和视频,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对发布不利于社会良好风气形成的软件、程序、微博等媒体要定期巡查督促整改,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的特征,及时制定与现实相依托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内容的准入制度,为网络空间的净化系统保驾护航。最后,大学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群体,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抵制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做“低头族”,认清当下的主要任务不仅要增强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秉承总书记强调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优秀传统品格,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网络空间中履行肩负祖国复兴的使命,以学习为中心,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及时甄别不利于社会良好发展的负面社会影响,不发表有损社会风气、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或视频。在面对网络欺诈行为时,不盲目自信和轻信,以保护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前提,及时抵制和制止不法犯罪行为,为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付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孟佳琳.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0.
[2]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4-26(2).
[3]李向妃.论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04).
作者:姚晶晶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