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职责,经过多年的探索,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专业未来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自从193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丁馨伯先生编译的《市场学》教材开始,市场营销在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发展已走过了82年的历史。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活动在我国各行各业均展现了其巨大的魅力,也因此催生了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强烈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等院校有近800所,市场营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才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缓解了营销人才严重缺乏的局面,适应了经济的发展需要。然而由于经济、社会、教育体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高职教育市场营销学生的素质、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社会、企业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分析其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取得的成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职教育改革的进程,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体表现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更为面向职业发展需要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起源于以前的中专、大专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主要沿袭学历教育,以传承文化、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然而社会发展既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也需要从事具体职业的人才,作为职业教育,肩负的应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高职院校的设定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职业的、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面向的工作为营销第一线,例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番禹职业技术学院等。
(二)课程体系设置更为注重社会需要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多地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1.实践课时比例不断提高
众所周知,经济管理类专业表面看起来较虚,学不到实用性的东西,这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然而,既然高职教育是面向社会需求第一线,必然要打破这种桎梏。市场营销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调整时要不断提高实践课时的比例,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时比例达到甚至超过了50%,例如邯郸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了更好地实现提高实践课时的作用,同时要求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例如项目式教学,策划案、调研报告式的毕业答辩等。
2.课程设置更为灵活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展现了多样性。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以及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在不断调整。考虑到网络营销以及服务业的发展,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增加了网络营销、服务营销两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就业能力。
(三)注重校企合作,提高社会适应力
职业教育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实现一个双赢的效果。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达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高度,能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理念,是目前职业教育普遍采取的一种模式。高职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目前也在采用这种合作模式,主要有开设实训基地、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开设校企合作班等。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市场营销专业未来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人才培养忽视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区域经济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要担负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这是由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因此,如果将职业教育从区域经济社会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所固有的地位和性能,其本身也无法存在。然而,目前一些职业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忽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目标定位过高,或者人才培养具有普适性缺乏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比如,在一些人才培养方案中常见到“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营销技能的,从事营销业务与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等目标设定,其实这样的目标高大空,是没有目标的,缺乏操作性与检验标准。反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跨国经营和我省承接国外制造业转移的国际经营性的高技能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外资(合资、独资)企业和对外贸易领域中胜任推销、企业策划和营销管理工作。同时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为学生的进一步海外学习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具有更好的就业导向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人才培养缺乏层次性
人的能力有不同,未来在职业领域中的发展也会走出不一样的道路。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大多采取省事的“大锅烩”方式,对不同能力、要求的学生的教育不加以区分,缺乏层次性教育。从学校角度来说,应该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教师的教育能力,为学生设计几个具有前后发展关系的职位,只有达到较低职位能力考核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校企合作的作用不突出,流于形式
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和方向,校企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尤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着实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发展的双赢效果。然而从大部分校企合作的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甚至无沟通现象,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或者是为了应付国家的硬性要求,很难达到实际效果。
(四)欠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服务行业对于员工的职业道德有着严格的要求。但从目前来看,学校普遍不重视对学生有关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由于目前普遍的成长环境较好,造成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不浓,要求较高。
三、总结
总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应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社会经济、学校与学生的协调发展。
作者:王义龙 刘文静 单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玲.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对外经贸,2012(10).
[2]崔茂森,李明国.基于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改革的若干思考[J].农村教育研究,2008(16):58.
[3]郭燕,饶曦,王祥翠.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137.
[4]景栋林.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