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场营销分析(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市场营销分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市场营销分析(4篇)

第一篇: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一、湘南承接产业转移与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自从2011年10月“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获批以来,在不到4年时间,湖南承接产业转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共153个,总投资2059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35个。2013年11月首届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郴州举行,投洽会上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共计签约项目49个,项目总投资614.8亿元,引进资金602.6亿元。其中,郴州市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352.6亿元,引进资金352.6亿元。2015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郴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区政策,定名为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郴州高新区集聚企业有470多家,形成了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拥有郴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多个创新创业平台和孵化器。2014年,郴州高新区完成技工贸收入1081.8亿元,同比增长32.6%;实现工业总产值596.65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18.28亿元,同比增长35.6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6.5%。2015年,郴州高新区将实施以创新为主线的“第三次创业”,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效益、更高质量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建设成为在全国有影响、湖南省一流、引领郴州新型工业发展的现代化园区。据测算,未来5年,湘南三市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达15万人,每年新增需求量在5万左右。目前湘南三市承担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中职学校也只能满足1/8的需求,人才缺口大。同时,中、高职院校发展不协调,中职学校基数大、高职院校数量少,影响职业教育整体实力,难以满足转移产业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地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湘南地区高职教育除了数量难以满足转移产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外,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目标定位、教学理念、师资要求等诸多质量方面,也不能适应“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要求。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专业定位上,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郴州经济结构变化发展需要为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导向不明确。

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地方高职院校还未完全摆脱高职教育的旧观念,与企业主动合作意识差;企业也很少在技术管理支持、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向学校提出实际要求。例如,郴州虽然有10多家大型企业和70多家中型企业,却很少有企业与本地高职院校实质开展订单培养技术技能营销人才。未来5年,郴州技术技能营销人才预计每年新增需求量在4千左右。至2014年底,郴州承担技术技能营销人才培养的4所地方高校(1所应用型本科、1所高职院校、1所技师学院和1所电大)每年的毕业生却不足400人,即使100%就业,也只能满足1/10的需求。除了数量上的缺口,示范区建设还非常需要地方高职院校培养输送大量合格的技术技能营销人才。

2、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满足承接产业转移所需人才知识创新不够、专业能力不强。

能说、会写、善策划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了适应“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需要,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当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技能水平,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开阔的国内国际视野,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等。但目前湘南的地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传统陈旧,课程体系老套乏新,专业教材理论远远落后于市场营销的实际发展。

3、在产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上,密切度不够甚至流于形式。

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应不低于50%的比重。但是由于产学结合度不够,校企合作开展得不充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数量少、条件差,实践类课程学时少,专业教学实训内容安排少,学生实践能力差。

4、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缺乏市场营销实践经验是专业课老师的通病。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教学需要有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专业理论背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不强。

三、服务“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市场营销专业“技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结合郴州高职教育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建筑楼宇和旅游酒店管理、财务金融、商贸物流管理等教学资源实力,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机械与汽车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分别开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网络营销等专业和专业方向,尝试跨专业实行“技术课程和营销课程融合”(简称“技术+营销”或“营销+技术”)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旨在培养具有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突出市场营销与工程技术相融合,课程设置强调双专业的双基础课程和双核心课程,学生在修读通识类课程、市场营销和工程技术专业基本或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志向选择在工程技术或市场营销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目前这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主要有两个版本。

1、T2M模式。

此模式采取“技术+营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技术人才的营销能力。在工科专业(如汽车维修)开设“1.5+1.5”复合型营销专业(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在高职三年学制期内,一年半的工科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后,后一年半在市场营销专业进行营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使得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既懂技术,同时又具备营销管理能力和素养。

2、M2T模式。

此模式采取“营销+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营销人才的技术能力。在市场营销专业开设“1.5+1.5”融合相关工科课程的复合型营销专业,在高职三年学制期内,前一年半在市场营销专业接受营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后一年半进行工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使得复合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不仅具备应有的营销管理能力和素养,同时还有较强的工科技术背景。

四、服务“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市场营销专业“技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为了满足承接产业转移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湘南职业教育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办学导向,以产业调整、发展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依据。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在探索实践的市场营销专业“技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措施放在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和重构课程内容,拓宽学生专业能力本位,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1、确立“技术+营销”市场营销专业定位,服务湘南承接产业转移人才需要。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企业从事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商品经营、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等岗位工作。营销知识要与所在产业销售的产品技术特点相结合,营销人才既要懂营销,又要了解营销产品的基本生产技术。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应增设与湘南地区支柱产业、重点承接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方向,如房地产营销方向、汽车营销方向、旅游酒店营销方向、网络营销方向等。

2、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

根据“技术”与“营销”融合的人才培养思路,不减少通识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按培养不同产业营销人才的要求,增设相应的工科(技术)课程,拓宽营销核心课程,开发新业态营销课程,强化专业实训实习实践,使学生知识结构逐渐趋于文理渗透、兼容并蓄,从而实现营销理论与方法适应产业产品属性,真正培养出“技术”与“营销”相融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构建能力本位教学体系,注重营销专业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围绕能力本位,在融合相关产业产品营销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完善高职学分制,鼓励跨专业选修课程获得学分,设立实践学分;倡导讨论式学习,注重案例分析,培养创新思维;尝试文工课程交融,形成技术与营销相结合的宽口径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创业创新需要。

4、完善实践能力培育体系,探索校企合作实践育人。

利用实验实训手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重建新建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室(如“商务谈判实训室”“、营销策划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等)。改进实训课教学方式方法,重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加强实训实习基地教学,为能力培养提供新的实践环境。带领学生开展市场调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横向科研课题研究,提高理论运用与实践能力。

5、改革专业教师引进和培养方式,提高教师“技术”、“营销”综合素质。

“技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能否获得社会认可,取得顺利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加大从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教师的力度,把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营销专家请进课堂,用优秀企业营销专家的经验和能力支持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强化在职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挂职锻炼、技术服务、业余兼职等,并形成培养考核制度。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方法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视校企营销技术研究合作,成立营销技术研发所,加强应用成果转化。

作者:谢平楼 单位: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市场营销课程设计

一、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市场营销课程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核心课程,也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建立在经济学、行为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和规律。课程涉及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服务。同时,《市场营销》课程为后续《营销策划》、《商务谈判》、《促销管理》、《网络营销》等课程的开设打下良好基础。并且对高职学生考取市场营销师证书起到指导作用。通过《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策略技巧,能够根据经营的实际环境和条件加以运用,不断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发展。从就业市场上来看,近年来,市场营销专业始终名列各地招聘职位数量的前十位,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是在工商企业、服务行业以及相关行业和部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从事市场调研开发、营销策划管理、销售管理、广告、公关宣传、品牌管理等工作。此外,全国每年约有1%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老板。高职教育需要培养满足社会相应岗位的需求。但目前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培养出的学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能力差,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相应岗位。为了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创新思维,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管理技巧及广泛知识视野,具备市场营销职业技能,满足市场营销岗位需求的学生,必须对《市场营销》课程进行改革。

二、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教学模式守旧

目前,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系统地传授书本知识,沿用经典的市场营销内容框架:市场营销的相关概念、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支持课程内容的案例很多也只是停留在世界五百强的一些知名企业的典型案例上。学生无法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市场营销岗位真正的运转情况,特别对于高职学生,其就业的方向主要是一线工作岗位,而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获得一线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2、学生缺乏实战操作,实践能力差

《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停留在理论层次,使学生无法真实感受市场营销环境,没有实操机会,缺乏实战操作,无法锻炼实践能力。一旦应聘市场营销岗位,没有任何市场营销工作经验,甚至对工作岗位没有基本认知,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3、考核方式单一

由于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因此,市场营销的考核方法多以笔试为主。题目设置也多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等主要考核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案例分析题的设置有利于考查学生对市场营销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也多是停留在理论层次。这样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三、基于工作流程对《市场营销》课程进行设计

为了改变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满足市场营销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对《市场营销》进行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设计。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设计是指以工作为核心,按照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内容,内容要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包括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利用情境设置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1、总结市场营销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市场调研,获得市场营销岗位主要有:市场调研、市场开发、营销策划、销售代表、产品管理、广告策划、公关策划、促销策划、渠道管理、店面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等。通过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描述,总结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以销售代表岗位为例。销售代表岗位描述岗位:销售代表任务描述:(1)市场渠道开拓、销售工作,完成销售计划。(2)控制成本,把握市场价格,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3)客户良好沟通,把握客户需求。(4)根据产品、价格及市场策略,独立处置询盘、报价、合同条款的协商及合同签订等事宜。协调并监督公司各职能部门操作。(5)填写有关销售表格,提交市场分析及预测报告、销售分析和总结报告。(6)维护和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和新客户,自主开发及拓展上下游用户,尤其是终端用户。(7)收集一线营销信息和用户意见,对公司营销策略、售后服务、等提出参考意见。(8)认真贯彻执行公司销售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典型工作任务:销售计划、收集信息、渠道开拓和维护、控制成本,把握价格、客户沟通,维护客户、签订合同、销售相关报告。

2、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要点分类总结出各课程内容

根据上述销售代表的典型工作任务,总结出每项工作任务需要掌握的学习要点。如:销售计划,需掌握的学习要点有确定销售目标、销售预测、分配销售配额和编制销售预算等。收集信息,需掌握的学习要点有制作调查问卷,制作调查报告等。将所有学习要点进行分类,形成市场营销专业各课程教学的内容。

3、根据学习要点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根据《市场营销》课程总结出来的学习要点和典型工作任务,将市场营销的整个工作流程设计到学习情境之中。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设立营销项目,形成团队,确定小组名称、营销项目名称。

四、基于工作流程的市场营销课程的保障措施

对《市场营销》课程进行基于工作流程的改革,需要对课程进行非常大的调整,为了保证课程按照预想进行改革,需要实施一些保障措施,确保课程改革顺利。

1、设置更多、更灵活的课时安排

《市场营销》课程以往安排课时大部分是72课时,这样的学时安排,对于专业基础课,要介绍整个市场营销的全部构架来说,是不足的。特别是如果需要加入实践课时,将学习情境与真正的工作流程相结合,需要大量的课时。与此同时,由于课程的教学不再是以往的传统理论教学,而是以工作流程为主线,安排诸多情境,因此,在课时的安排上,可以打破以往每次教学2学时,每周4学时的传统课时安排方法。以学习情境的实习需要来安排课时,必要时安排每次教学4课时或者6课时。

2、加强对师资能力的培养

按照工作流程对《市场营销》课程进行教学,就要求教师对市场营销相关工作流程非常熟悉,特别是高职教育,更应当凸显这方面,因此,应配备更多的有市场营销工作经验的教师,或者对教师进行培养,多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社会兼职,使教师在教授基于工作流程的《市场营销》课程时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教授给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

3、利用营销软件和沙盘等解决实操场地、设备的不足

由于场地和设备的不足,很多高职院校迫于无奈,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授《市场营销》课程。为此,可以多利用营销软件和沙盘,利用这些工具模拟工作流程。高职院校还可以将这些方法与职业技能竞赛相联系,既达到学习的目的,又可以通过参加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等

以往《市场营销》课程以笔试为主,大部分考核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受到很多诟病。《市场营销》课程应该学的灵活、丰富,考试也应当等同。因此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应当设置更多基于工作流程的考核方式,如对学习情境的模拟,通过模拟工作流程中的各个角色,对学生进行评分。通过对基于工作流程的《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实践,不断调整以上方法,将学生打造成真正为社会工作岗位所需要,就业后可以直接为企业所用的人才。

作者:乔雪 单位: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中小企业市场营销问题及对策

一、市场营销行为对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必要性

在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虽然能够通过正常的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的竞争,但是企业本身规模不大,加之产品的同质性等问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很难获得比较明显的优势。因此,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采取非常多的措施来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其整个市场营销行为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存在着显著的必要性。

(一)市场营销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知名度,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中小企业要想能够在市场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或者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往往需要以各种手段来提高自己在相关领域的知名度,进而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因此,企业在投入到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地通过市场营销的手段,来进行企业的宣传与推广,则企业的知名度将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例如部分的中小企业通过邀请娱乐明星代言的方式来进行区域范围内的广告营销,以使得企业品牌的档次以及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得到提升,通过娱乐明星的带动效应,企业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品牌文化、经营理念、主打产品等内容进行推广宣传,而消费者在明星影响力的感染下,也会不断的提升对于企业的认可程度。

(二)通过市场营销推广产品,消耗企业产品库存

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也获得了大大的提高,因此企业对产品生产的任务要求已经完全可以达标,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如何在强大的市场竞争中得以销售,则还需要企业长时间的努力。通过市场营销的手段,企业可以利用广告、展会、促销等多中形式来进行产品的推广,虽然整个市场行业内,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产品繁多、产品同质性强,但是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消费者在品种繁杂的产品中会凭借自己的印象优先选择推广企业的产品。以企业促销形式为例,在食品行业,企业通过合理的市场营销方法,以价格或者是产品数量为推广手段,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会被这些正在促销的产品所吸引,进而企业的产品库存得以消耗,企业资金能够回笼,其再生产和持续经营得到了必要的保障。

(三)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份额

虽然中小企业本身的规模小,在行业内占据的市场份额微不足道,但是,企业经营中持续经营的目标往往会要求企业不断努力,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市场的份额,来为企业永续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同样会因为市场份额的提升而进行市场营销行为。我国的服装纺织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内已经形成非常庞大的规模,由于服装纺织行业技术要求和资金要求不高,企业进入的门槛低,因此,这一行业内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而在企业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企业之间的互相竞争,不少竞争力薄弱、市场份额不足的企业,由于订单达不到生存标准而逐渐的被淘汰出局或者是被别的企业吞并,因此,在服装纺织企业发展兴盛的地区,企业往往会通过媒体宣传、企业活动、价格比拼等形式来不断的提升其在区域内的市场份额,以为企业生产生存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

二、中小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行为可以有效的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知名度、消耗企业产品库存、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因此对于企业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必要性。而现阶段,通过实际的市场信息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行为中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因此其营销行为带来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营销的促进下仍然无法获得提升。

(一)市场营销观念落后,导致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行为的落后

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市场信息的搜集工作以及市场营销管理工作都相对的落后,企业没有足够的人才或者是时间及资金来展开管理技能方面的提升工作,因此其市场营销的观念无法与时俱进。在实际的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仍然奉行质量决定一切的理念,只是进行传统的流水线生产,附加一些自我夸耀认可的产品质量宣传,因此其营销行为很多时候无法获得消费者的信赖,整个市场营销行为的效果也不能得到提升。

(二)市场营销工作没有重点性,营销效果不突出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行为的开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在实际的营销工作中却很难把握住营销的重点,只是单纯地在营销的环节中投入一定的资金,通过媒体广告的形式进行宣传。因此,很多消费者即使能够接触到企业的推广材料,也很难知道这些广告实际的宣传内容,整个营销的效果很难实现。

(三)企业市场营销目标不明确,营销工作开展效率低下

中小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推广活动往往是希望达到提升企业自身的知名度、消耗产品库存、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目的,而在实际的企业市场营销行为中,企业却很难做到目标明确,很多企业希望通过一次的宣传来达到三个目标,而其他的中小企业连营销的目标都不能明确。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市场营销工作时没有明确的前提条件,营销工作的设计、组织等工作都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估,因此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效率非常低下。例如很多的中小企业会设立市场营销部,让部门经理带领整个团队负责起企业产品销售和推广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市场营销部往往会转变成为企业客户接待部门或者是单纯的客服部门,市场营销人员在提成的驱使下单纯的做着销售以及客户接待的工作,企业的品牌形象无法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无法得到保持。

(四)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方式不恰当,营销行为反变成企业累赘

由于实际理念和能力的差距,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往往无法采取最适合自己或者是市场上最先进的营销方式,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只会通过媒体广告、销售员个人推广、价格促销等形式进行,其行为只是在表面上表现的如同市场营销行为一样,但实际却不能给企业带来营销应有的效果。以价格促销为例,很多的企业寄希望于价格来排挤竞争对手,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小,对市场影响力不够,因此其价格营销只会带来短期内少量订单的增多,而这些订单大多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反而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成本负担。因此这种行为下,由于企业自身营销行为的不当,企业经济利润反而下降,企业品牌形象也因为价格过低而受到影响,进而企业的发展反而受到营销活动阻碍而停滞。

三、中小企业提升市场营销水平的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其工作效果无法得到很好的提升。而市场营销行为对于企业品牌形象、产品库存消耗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优化都有着显著的必要性,因此,中小企业不能单纯的放弃或者是减少市场营销的行为,而是应当根据整个市场营销行为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对策,完善市场营销活动,以获得其带来的真正的效果。

(一)明确市场定位,设定好市场营销的前提

市场定位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由于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因此,企业做好市场定位工作可以为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设定科学前提,进而为营销工作的高效率展开提供保障。以服装纺织行业为例,中小企业要明确自己在整个行业中的内容分工,以及自己的产品属于高端领域还是中低端领域,如果处于高端领域,则其市场营销行为进行过程中,应当追求品牌价值的提升以及产品形象的维持,而处于低端市场领域,则企业应当更加注重产品性价比的宣传,以使得整个营销行为符合自身企业的实际,进而促进市场营销发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功能。

(二)细分市场目标,明确企业市场营销行为的目的

市场营销活动只有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的措施。中小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往往是为了提升自身品牌的影响力、促进产品的销售或者是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因此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之前应当先细分好整个营销活动的目标,如果是为了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企业整体形象以及品牌的宣传,以提升知名度为主要工作。而如果是为了产品的销售,则企业要对自身产品本身的特色进行宣传,注重产品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以及使用质量的保证,并抓住销售旺季的契机,作为营销活动开展的时机,有效的开展好整个市场营销工作。如果企业进行营销活动是为了提升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则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要进行长远的规划,不能只是局限于一个销售旺季,同时应当避开强势的竞争对手,做好长期营销的准备,来逐步的扩展自身产品的影响力以及在市场中的份额,必要时可以牺牲短期的利益,通过利润退让的方式先让自己的产品进入市场,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同感。

四、结语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经常会开展相关的营销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实际的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往往会存在市场营销观念落后、市场营销工作没有重点性、企业市场营销目标不明确、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方式不恰当等问题,造成营销效果的不明显。因此,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应当明确市场定位,设定好市场营销的前提;细分市场目标,明确企业市场营销行为的目的;优化市场营销的手段,提升市场营销效果;加强人才的吸引,为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保障。在多种手段的促进下,中小企业一定能够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做好市场营销工作,以此来不断的提升企业自身形象,促进产品的销售,提升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进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作者:侯捷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第四篇:高职学院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措施

(一)积极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颁发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与《校企合作考核与奖励办法》等,使校企合作有章可循。与省茶业有限公司、省银华棉麻产业集团股份公司等四家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了经营面积800多平方米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农产品营销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中厂”的合作形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建立了稳定的涉农校外实训基地43个,涉农顶岗实习单位100多家。各专业均大力推行订单培养,近5年共与30余家涉农单位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涉农订单培养人数与比例逐年递增。

(二)构建与具体产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合作区域大类农产品流通企业(行业),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结合具体产品(如茶叶、食用菌),改革课程体系与内容,培养学生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对专业培养目标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构建“与具体产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措施为:在第一、二学年,开设的是大类营销课程和通用能力培养课程,第三学年开始则实行基于职业岗位导向的课程选修体系,学生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进行课程选择。根据农业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及热点情况,目前开设了茶叶方向营销课程,水果、蔬菜方向营销课程,食用菌、蜂产品方向营销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进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强化训练。

(三)“四加法”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采用深化“校内+校外、自发+安排、学校+企业、单一企业+企业资源平台”的“四加法”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学习与课堂外的实践深度融合、交替进行。

(四)“三、三、四”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式。

“三、三、四”是指“三个双、三结合、四共同”,“三双”是指实践管理“双主体”,实习指导“双导师”,顶岗实习“双身份制”;“三结合”是指专业知识学习任务与顶岗实习项目结合,毕业设计与顶岗任务相结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四共同”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评价标准、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教育学生、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共同评价学习实习成效,学校与企业共同保障学生实习中合法权益。

二、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

为了反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效果,我们对改革前的2010届市场营销毕业生和改革后的2013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座谈等方法对改革后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一)毕业生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不断提升。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得到提升,初次就业率从2011届的90%,2012届时达到92%,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了99%。对口就业率从2010届的88%提升到2013届的96%,特别是订单班2013届湘茶班,毕业生专业对口率98%,不对口所占比率只有2%。2013届毕业生大部分进入了省内农产品生产及销售企业,如茶叶、食用菌、蜂产品、水果、蔬菜等大类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一线,从事农产品销售业务、市场部门等岗位业务操作。其中进入茶叶企业的比例达到26%,菌类企业占21%,蜂类企业占20%。

(二)就业稳定性不断增强。

通过调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一年内的工作稳定性情况,发现2010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跳槽现象比较频繁,有76%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经历。2013届毕业生跳槽现象有了较大降低,大约有35%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经历。毕业生较低的流动率一方面有利于毕业生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很积极的作用。

(三)毕业生就业待遇持续增长。

2010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工作收入基本达到1,800元以上。其中,2,000~3,000元的比例最大,达到39%,其次为1,200~2,000元占34%。2013届市场营销毕业生工作收入整体有所上升,起薪也从1,000元上升到1,500元以上,其中2,000~3,000元的比例增长到40%,3,000~4,000元也达到25%。特别是订单式培养的2013届湘茶班毕业生,工作起薪基本达到2,000元以上,高收入者的比例也明显增加,月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的达到10%以上。

(四)就业保障指数与职业发展指数不断提高。

除了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相对足够的收入外,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具有职业发展前景是就业质量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2013届毕业生就业一年内,有35%左右的同学拥有单位的培训、学习等机会,10%的同学拥有单位晋升的机会。2013届毕业生享受企业提供的福利和保障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在工作中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部分学生毕业后较快地成为企业的区域经理、营销主管、客户经理、店长、招商经理等,而且上岗起薪点明显高于一般专业及省内其他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水平。

(五)用人企业满意度高。

在对2013届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调查中,我们调查组通过与15家用人单位的调查与座谈,搜集到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数据汇总如表1所示。从以上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数据汇总图示来看,用人单位对农产品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予以充分肯定,对学生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也有良好评价,对毕业生满意率全部在良好以上,即本专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称职率为100.00%,说明农产品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还是令人满意的。根据市场营销毕业生2次社会评价调查结论表明,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也在提高。2013届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明显高于2010届毕业生,时间跨度越大,差异越显著。

三、调查结果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改革的启发

(一)构建农字特色课程体系。

从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来看,目前市场营销毕业生仍面临就业较难的境况,就业层次偏低,收入偏少。用人单位大多反映这些毕业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特色不强。因此,探索建立具有农类高职教育特色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农业企业输送“适销对路”的农业市场营销人才,促进现代农业及我国“三农”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

(二)完善“多渠道开放式”工学交替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学校渠道与企业渠道并存、课堂内渠道与课堂外实践渠道兼容、教师指导式的培养渠道与学生主动实践体验渠道共享。专业建设以及学生培养过程是无障碍、敞开式的,专业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企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以及教材的开发,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的特征选择与调整课程内容,企业兼职教师介入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企业专家参与对学生评价等。进一步营造“企业专家进校园、专业教师入企业、学生游走在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氛围。

(三)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培养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要转变以知识为中心,以培养少数英才为目的的传统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目标的现代教育理念。当前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生产第一线,只要掌握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即可,但要满足高职学生就业后择业及后续发展问题,在培养他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四)重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培养。

市场营销专业领域对学生的组织、协调、人际关系及文档管理等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在课程设置及实践环节中加以重视。一方面建议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人文方面的课程,比如管理学、经济学、法律、人际关系学以及心理学等课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的社团活动,通过实践提高认识、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作者:张丽莉 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