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策略(共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策略(共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策略(共3篇)

第一篇:高职市场营销问题研究

一、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竞赛体系还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的高职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相应的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的开展还不到十年时间,而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更是不足五年,所以尚未能够形成一个由校级、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相结合的立体竞赛体系。例如,安徽省目前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只有一年一度的省级和国家级竞赛。

(二)竞赛项目少,设置随意性大,且缺乏连续性

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竞赛来考察学生对于各种职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市场营销专业对于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是相当全面的,但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到底应该设置什么样的竞赛项目,重点考察哪些技能以及采取何种形式加以考察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机制,竞赛项目的设置比较随意且缺乏连续性。例如:安徽省2011年首次把市场营销策划纳入省级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考察的是市场营销策划书的写作能力和现场展示;2013年设置了1个汽车营销(交通运输类)项目重点考察汽车专业知识和推销技巧;2014年在2013年的基础上新增了1个市场营销技能(财经类)项目,采用的是软件模拟对抗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营销综合能力。由此可见,项目设置的太少,竞赛频率也太低,因而所能考查的技能面也就比较窄。

(三)商业化倾向明显

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要想能够体现专业性就必须紧密贴合企业的营销工作实际,因而有一定的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竞赛的组织和评审工作也是相当必要的。但从近两年的市场营销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形式来看商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些大赛合作商对学校的教学改革不太关注,却更加热衷于对企业的宣传和实训设备、软件的推销以及人才的争夺。例如,现在很多市场营销软件公司在推销过程中都以技能大赛软件自居或者是承诺能够提供大赛培训的相关服务或者是能够帮助获奖事项的内部运作。除此之外,还有些地方的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呈现出获奖面太宽,参赛费用过高等问题。

(四)评审制度不够完善

例如,安徽省的高职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是由几所省属示范性高职院校具体承办,评委由相关系部主任或专业带头人、部分企业或行业专家以及大赛合作商的管理人员共同构成。因此,承办院校的参赛队就在竞赛中占据着明显的主场优势,竞赛的评审结果受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较大。此外,竞赛软件和设备的选用对竞赛结果也有着莫大的影响。职业技能竞赛的结果的公正性受到一定的质疑。以上问题的存在已经开始影响到职业技能大赛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也极大的打击了部分高职院校(尤其是地方性高职院校)参与竞赛的热情。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开展的不足

职业技能竞赛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各院校在具体的竞赛工作开展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在那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少或者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地方性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一)对职业技能竞赛功能认识错位,重功利轻投入

部分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功能认识方面重奖牌和名次,片面地给老师定任务下指标,而在相关投入方面却做的很不到位。比如:对老师只下任务不提报酬,只关注学生的培训不关注教师的培养,对专业实训条件改善和实践基地建设关注和投入不够等。此外,还有部分指导教师仅仅把指导技能竞赛作为积攒职称评审条件的手段,更有部分学生只是把参加技能竞赛作为换取“考试不挂科”“评优评先”的砝码,在这种功利认知指导下的技能竞赛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职业技能竞赛相关工作机制不完善

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方面的主动性不够,尚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例如,对参赛选手遴选机制不完善,对参赛教师和学生的激励制度不明确,对竞赛工作的考核制度缺失等,很难带动指导教师和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积极性。

(三)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职业技能竞赛靠“应试”性培训

部分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极不完善,缺乏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营销实践指导教师,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严重不足,那些地处商业不发达地区院校的校外实践更是难以实现。所以,他们的营销技能竞赛培训工作就必须等到“竞赛规程”出台后才能展开,为了取得理想的名次学校不惜让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停课集训,甚至对参赛学生做出“考试不挂科”“评优评先”的许诺。这种培训机制下学生和教师都是仓促上阵,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容易造成职业技能竞赛和常规教学的冲突。

(四)技能竞赛训练重个别轻全面,遴选机制不完善

出于组织方面的考虑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往往严格限制参赛(队)名额。因而。目前的技能竞赛还只能面向一小部分“优秀”分子。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尚未能形成一套成熟的遴选机制,参加集训和竞赛的往往都是学生干部或者是部分教师或领导的关系户。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同学会以“参加大赛”为借口逃课、违反校规校纪,在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目前的职业技能竞赛并没有能够真正带动学生的全面参与和训练,这与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初衷是相悖的。

(五)生源素质低且参差不齐,参赛积极性不高

最近年随着高职生源的逐步减少,部分院校(尤其是地方性民办高职院校)开始面临生源紧缺的问题。为了获得充足的生源,他们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诸如:自主招生、免试入学、校长实名推荐等等)开发生源。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生源素质低下、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对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更是漠不关心。此外,相当一部分高职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他人和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这些都与市场营销技能竞赛小组合作、较强的学生能力和高度自信的要求相去甚远。

三、促进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健康发展的对策

面对高职市场营销技能竞赛工作的诸多问题,作为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参与方的高职院校都应该做出努力,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此项赛事的健康发展,进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一)竞赛组织方面

为了确保职业技能竞赛的权威性和导向性,使得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沿着正确方向前行,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本人认为其必须履行好两个方面的职责:

1.紧扣岗位需求,完善竞赛体系

由于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刚刚起步,相应的竞赛体系还不够完善,作为主办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当务之急就是要密切联系行业和企业紧扣岗位能力需求,做好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竞赛体系。根据市场营销的岗位能力需求,分别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竞赛项目,尽快推动形成地市级竞赛体系,增加竞赛层次,提高竞赛的频率,丰富竞赛内容,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覆盖面。

2.做好组织保障,确保公平公正

职业技能竞赛权威性取决于其结果是否公平公正,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在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中必须做好组织保障。在竞赛方式及软件设备的选择、承办方的确定、竞赛规则的制定,评委的构成和选择、成绩的公布、申诉和仲裁程序的设立等方面都要把好关,杜绝竞赛中的歪风邪气。

(二)竞赛参与方面

作为职业技能竞赛参与方的高职院校必须正确认识大赛,积极的发动和组织学生参与大赛,才能推动大赛的健康发展,进而带动学生技能培养工作的推进。

1.正确认识职业技能竞赛,树立正确的竞赛观

要想开展好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工作,首先要对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竞赛理念和活动观念。要看到职业技能竞赛在参赛选手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以及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方面的作用,也认识到它并不能包治百病,解决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所有问题。因而,一切为了竞赛,为了竞赛抛弃一切的做法也不可取。应该树立通过大赛“显质量、找差距、促发展”的竞赛观念。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技能竞赛融入人才培养计划

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竞赛的根本目是促进学生营销技能的培养,但这个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保障,只有把技能竞赛工作融入到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去,使同学们真正掌握了职业技能,他们才会有信心积极的参与职业技能竞赛。

3.完善校内竞赛机制,带动全面参与

为了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各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宣传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内职业技能竞赛机制。首先,可以根据市场营销岗位能力需求在校内或校际间设置专业性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例如,营销策划大赛、推销技巧大赛,广告策划大赛,沙盘模拟大赛等等),增加大家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机会;其次,完善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技能竞赛激励机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技能竞赛,例如,对专业课教师指导技能竞赛计算工作量,并作为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学生的竞赛成绩赋予学分或记入学籍档案等。第三,对校内的职业技能竞赛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常态化。第四,通过校内竞赛的形式公开遴选省级以上赛事的参赛选手,增强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作者:何云春 单位: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一、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不同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尽管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应用型高校,往往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够明晰,不少高职院校受传统的高等教育重理论学习价值取向的影响,模仿普通本科高校的人才模仿模式,甚至办成纯学历教育。高职教育应以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有别于普通本科偏重理论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以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其专业设置也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来设置并适时加以调整。根据国家法律政策的规定,其专业的设置与调整,由承办学校自行确定,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针对本校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

(二)人才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尽管本世纪起始我国便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成倍地扩招,但是,人才市场依然延续着上世纪末出现的“两头难”现象。一方面是就业市场形势严峻,大学生找工作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难,指的是技术工缺乏,出现“用工荒”。对此,高职院校要履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天职,就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加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力度,而这种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无论是对大学本身的就业还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专业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本专业准确地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脉搏,有利于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指明方向,而且能够抓住机遇、赢得先机、彰显优势,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紧扣市场脉搏,站稳根基,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专业特色,目前招生、就业两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该专业2007年被立项为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2010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专业目前的发展任务是以市场营销专业为核心,带动本系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专业群建设。这就对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二、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受制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指导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修正。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市场调研、商品推销、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终端营销等五大专业技能,能够胜任中小企业、事业单位专业营销及其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营销人才。这是宏观的目标定位,各高职院校还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应围绕这些具体目标。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营销专业作为广东省示范性专业,其职业面向与岗位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就业行业(企业):主要包括消费品行业、工业品行业、现代服务业;二是就业部门,主要包括销售部、市场部、客户服务部;三是工作岗位,主要包括市场调研、商品推销、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终端营销。

三、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构建

机制,指的是事物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反映了事物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客观规律。就人才培养评价机制而言,主要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构成要素,各要素各有其评价功能。结合本校营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如下:

(一)人才培养评价的多元主体

早在2006年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就曾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010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更加清晰地提出“加快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从2011年起,各地和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在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面,为了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成立了专门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并在该委员会下设置了由学校、学生实习企业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评价机构。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评价工作主要由学生处、教务处以及各系执行。学生处主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日常行为、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教务处主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而系部则对学生进行包括学业成绩、思想品德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实习的企业,则主要就学生在该企业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于教育主管部门和被评估院校之外的第三方研究机构,如,有些院校成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该评价主体主要对专业的建设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的设置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

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各有特色,同一院校不同的评价主体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三合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可用下表做一概览。

1.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学分制、综合素质测评、评先及奖学金三方面。学分累计达到所在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学分要求是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以学为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学校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作为第二项评价指标。为了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督促学生遵章守纪,激励先进,弘扬正气,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学校建立了相应的评先奖学金机制。

2.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要分为在校生学期顶岗实习评价和毕业生毕业顶岗实习评价两个方面。对在校生学期顶岗实习评价主要结合具体实习项目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对毕业生毕业顶岗实习的评价则包含知识、技能、职业态度和发展潜力等多方面的考评。

3.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三方人才评价机构将主要就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涉及找到就业岗位的时间、工作对口度、工作稳定性、晋升发展机会、薪酬收入竞争力、毕业学生对母校满意度、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等。具体内容见表3。

(三)人才培养评价方法

在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按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要分为学期评价、学年评价、毕业顶岗实习评价和毕业后跟踪评价,各方评价主体分别采用各自的评价方法。

1.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方法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如下三种:(1)考试考核学分的取得以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考核为准,理论课、实训课等分别采用不同的考试考核方式。(2)综合素质测评综合素质测评分为思想道德素质、学业素质、文体素质三项测评内容,测评分数的计算办法为:综合素质测评分=思想道德素质分×25%+学业素质分×60%+文体素质分×15%。(3)评先及奖学金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设立的荣誉称号与奖项有文明先进班、文明宿舍、优秀三好学生、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系三好学生、社会工作积极分子、学习进步奖、优秀毕业生。

2.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方法

企业对每个在校学生或者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均采取360度评价方法,具体为:(1)对个人成绩评定采取自评、同行评价、主管评价和老师评价四者相结合的方式,四者各占10%、20%、50%和20%的分值。同行主要是指实习单位处于相关岗位上的员工,或实习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主管是指实习单位管理实习任务的工作人员或实习团队的其他成员领导。(2)评分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两个等级之间的分数,如8.5分、9分和9.5分等。

3.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法

第三方评价机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最后撰写成独立、客观的第三方评价报告。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各高职院校在人才评价机制构建方面必将取长补短、日臻完善。高职院校人才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及其考评工作的实施,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才,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严琳 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探索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跟踪营销业态发展建立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建立相对独立,既有别于其他专业,又有别于普通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把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重要评价部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应以“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进行体系构建,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都要围绕评价核心指标来进行。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中,对教师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都需要体现行业特点、专业特色,要创新理念,以营销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为依据,尽可能使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始终贴近现代营销实际,体现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思想。

(二)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建立评价标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推行“双证书”制度,人才培养过程必须与营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高职院校可以直接引用国家营销职业技能鉴定中的考试大纲制定专业人才方案,优化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并创新教学组织,加大营销实践训练。要积极推进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促成产学结合培养,力争营销职业技能鉴定与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融合。

(三)注重对人才培养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针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指标缺陷、培养过程不足进行分析与反馈,确保评价能有效促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流程得到完善,并以此确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的声誉和权威性。只有从日常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制度建设、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手段上确保评价标准得以执行,才能促进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障。营销业态发展需要专业素质高、知识面宽、拥有人格魅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说,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主要是综合素质的评价,以及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分项评价。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对人才培养准备的评价

主要包括培养理念、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培养制度以及培养条件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要适时更新培养观念,探讨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积极创新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瞄准营销模式创新,完善专业办学条件,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并优化课程设计,由商贸流通行业、贸易类企业代表以及学校营销专业教师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科学评议、论证和审核。高职院校教务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可针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有差别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如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条件评价,应该包括师资队伍、实训设施、实习基地建设等,其中师资队伍主要从专兼职教师数量、结构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评价,而企业兼职教师兼课数量与水平应作为评价的重点。

(二)对人才培养过程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评价的重点,包括日常教学督导、专业教师互相评课、领导与学生评教以及营销专家评教等,主要对营销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状态做出综合评价。专业实践是营销人才培养评价的关键,包括实践教学比例是否达标,专业能力标准是否明确,专业实践教学是否符合人才培养要求,适时对营销实践教学情况、学生营销能力、毕业实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成绩评定等纳入评价环节之中。

(三)对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定期与毕业生联系,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意见。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如“麦可思”进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并依此与学校其他专业或其他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比较中肯的结论。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

(一)积极拓展评价主体

评价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主要是了解毕业生受欢迎程度、用人单位认可度以及社会贡献率和影响率等。依靠社会资源评价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包括用人企业、中介机构、毕业生及其家长。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来自于企业,毕业生需要接受企业检验,所以企业评价最为重要。用人企业根据营销专业毕业生表现出来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质和道德表现等给出综合的评判,一般不带感情色彩,能够较大程度上反映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中介组织独立于政府和学校,作为第三方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更加公正、客观也更加准确,较少受到政府和办学方影响,权威性逐步上升。毕业生评价是社会评价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家长通过比较子女培养前后所增加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等,包括就业水平如薪酬、职位和升职状况等,能从侧面反映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二)进一步优化评价内容

依靠社会资源评价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不能局限于就业率,而要根据营销岗位所需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并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介机构层面主要提供毕业生协议就业率、就业对口率等信息,进而了解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以及受用人单位欢迎的程度,以及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岗位之间的吻合度,进而反映市场营销专业设置同市场需求之间的对应度。用人企业层面主要提供毕业生满意度、职业稳定率、岗位晋升率等数据,反映用人企业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水平的总体评价。营销专业毕业生职业稳定率能说明营销专业学生技能水平、职业素养水平,岗位晋升率将反映出与同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对比水平,包括学生职业素质、发展潜力与竞争能力。毕业生层面主要展示满意度、薪酬水平等信息。毕业生通过比较工作场所与学习场所衔接度,特别是与其他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毕业生比较,能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进行准确判断。

(三)大胆创新评价方法

依托社会资源评价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可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实习阶段、毕业生成长阶段、毕业生成熟阶段。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相关企业进行毕业实习,需要实习单位对其实习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专业能力在具体岗位中的体现以及实习态度、职业道德水平等素养,评估形式分为定性、定量两种,实习结束时开具企业鉴定书。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后,将进入企业继续成长,在毕业生成长阶段,要跟踪其表现。毕业生在适应营销岗位后将逐步进入职业成熟阶段,其工作责任心与主动性、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等,特别是为企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能较全面地反映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

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创新策略

(一)要遵循市场营销专业特点注重科学性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要针对所在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结合所在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着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既注重培养条件建设与优化,又注重培养流程评价,更强调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条件、营销课程体系、社会营销人才需求、专业生源环境都随着社会积极发展而不断变化,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要注重动态发展并不断优化,及时调整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二)充分发挥学校、系部和教研室评价作用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既有学校领导、营销专业教师与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人员方面的因素,还有办学条件、实训条件、培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必须统筹安排综合评价。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学系部和营销教研室三级评价作用,积极组织教学督导和评价工作。高职院校、系部和营销教研室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如专业与课程建设制度、人才培养运行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听课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实践教学检查制度、毕业生信息管理制度等,确保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有章可循。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信息化在教育领域正在积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发展将有助于人才培养评价科学化和现代化。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将因此有越来越广阔的空间,无论是评价主体还是评价客体规模都有所扩大,评价范围增大,评价项目增多,评价衔接将变得越来越容易,评价过程越来越透明,评价结果越来越公开。同时,有助于建立系统且共享的评价信息数据库、评估和服务平台以及可持续的信息采集与共享机制;有助于充分吸纳企业评价资源,扩大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应用范围,提高高职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助于丰富评价手段,提升评价准确度;有助于评价主体的广泛参与,提高评价结果认同度。

作者:王运宏 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