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物联网技术家庭农场品牌营销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家庭农场实施品牌营销策略的必要性
家庭农场作为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新兴主体,面临着农产品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竞争。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渠道是我国各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共同依赖,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科学种田意识的不足,以及利益驱动下的滥施农药、化肥行为,使农产品的安全性成为了严重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农场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就非常必要。
1.1家庭农场在农产品营销市场处于弱势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营销主体由千千万万个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外资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组成。不仅内部市场竞争激烈,同时还要面对国外农产品的冲击。除了龙头企业、外资企业具有较强的内部组织营销优势外,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不足,主要依靠传统的营销方法营销农产品,缺乏品牌依赖,难以克服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不高。尤其是家庭农场作为新兴的农业经营主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在市场竞争中还没有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大多数仍然是通过传统的营销渠道营销农产品,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可。
1.2传统营销渠道信息不对称不利于塑造品牌
农产品本身的信息包括产地、品质、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及其残留,以及环境污染对农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等。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主要沿着生产者—产地批发商—仓储—消费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方向流通。在农产品营销渠道上,各环节经营主体为了将农产品快速地转移出去,只会更多地考虑农产品的价格和减少损耗率,而不会过多地关注农产品本身的品质。生产者对于自己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优劣、化肥与农药的使用程度、种养殖的方法、疾病的防治用药等基本信息最清楚,但不知或者不会去说。中间商不会关心农产品生产的真实信息,只会凭借自己所掌握的大量商业信息低买高卖。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偏好和购买能力选择购买,即使想关心农产品的具体信息,也无从获取,只能被动地消费。这样,农产品经过层层转移,从产地源头到消费者手中时,农产品生产信息基本丢失。在此背景下,无论是何种农产品经营主体,都难以建立起品牌。
1.3农产品经营主体建设和维护品牌的意识薄弱
农产品品牌的创建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从种苗的培育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撑。任何优质的农产品生产环境,既依赖天然的自然资源,也有后天人为的改造。后天的改造主要依靠现代科技力量。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根据市场的需要培育优质品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生产出具有优秀品质的农产品,创建农产品品牌。虽然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民也具有了市场意识,由于创建和维护品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主体对品牌认识还处在被动接受的阶段,缺乏主动创建和维护品牌的精神。在此种情况下,农产品市场上大量假冒品牌农产品的行为屡禁不止,不仅新的农产品品牌建立不起来,而且传统的农产品品牌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1.4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农产品品牌的美誉度
河流、表层地下水被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等一系列与农产品生产相关的负面事件充斥着舆论界,而且越是享有品牌美誉的农产品越容易出事。湖南省是我国传统的鱼米之乡,但在2013年广州的农产品市场上查出了湖南大米“镉”严重超标,给湖南的农产品良好声誉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其失去了市场。造成这一质量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工业污染了耕地。此外,像乳业界的三聚氰胺,养殖界的瘦肉精、避孕药,种植业的剧毒生姜,采摘环节用福尔马林保鲜等滥施农药、化肥、激素等违规事件层出不穷,造成了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恐惧心理,打击了农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与此同时,随着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不断加大农产品安全检查力度,对产地源头的追溯肯定会成为常态,形成机制。这就意味着,未来谁能够主动安全生产,谁就能获得市场的主动权。
1.5流通链上的物流环节难以适应塑造农产品品牌的需求
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是一个物流过程,涉及到仓储、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包装、加工、分销等多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一定的滞留时间。滞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对于对温度、湿度等要求较高的鲜活农产品来说,物流设施和设备的匹配有利于保持农产品的品质。目前我国参与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呈现多元性,物流设备设施条件参差不齐,甚至有相当多的物流主体在自然环境中运输农产品,造成运输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大,不能满足品牌农产品快捷、保质、保鲜运抵目的地的需求。不仅导致农产品销售半径小,而且也抬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使得区域性的农产品品牌难以成为全国性的品牌。
我国信息化基本上与世界同步发展,传统产业逐渐被信息业改造或者替代,物联网更是将过去联系不紧密甚至是完全没有联系的物体联系在了一起,其在农业、物流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此,家庭农场运用物联网技术塑造品牌具有了充分的条件。
2.1发展农业物联网成为国家战略
中央政府将发展农业物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构成了家庭农场实现品牌化营销的宏观环境。2010年10月,在中共第十五届三中全会上,“十二五”计划通过,明确提出我国已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2012年的“中央1号文件”特别强调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首次提出了研究农产品电子标识以及物流网络构建技术及应用,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建立相关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等与现代农业技术相关的政策。
2.2物联网技术在农村应用的环境基本具备
物联网技术应用所需要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经过长期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20世纪90年代末,中央几个部委开展了一些涉农的信息工程和项目。如广电总局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998),文化部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2002),中组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3),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村村通电话工程”(2005),商务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5),科技部在一些省市实施“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项目(2011)。这些工程和项目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了物联网所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搭建了农业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
2.3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人才环境已成规模
物联网技术应用离不开发达的网络环境。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同时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成为了网络应用大国。国家统计局于2014年2月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1696万户,年末达到122911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40161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6.18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农民上网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使用移动网络人群规模的扩大,为农产品网络化营销提供了广泛的目标市场,也是家庭农场借助物联网实施品牌营销策略的机遇。
2.4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已经应用
我国是在农业领域探索物联网技术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农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农产品二维码身份体系的识别与追溯、动物养殖生长环境远程监控等。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感知技术“RFID”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应用于不停车收费、路桥管理、铁路机车识别管理及电子证照身份识别等方面。2004年,RFID被应用于农业领域的生猪、肉牛的饲养及食品加工的实时动态和可追溯管理。2011年“瘦肉精”事件被央视“3.15”晚会曝光以后,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中,强调应用RFID技术对牲畜源头、养殖、收购贩运、屠宰、加工、流通餐饮和进出口等7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有些地方的家庭农场已经开始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田间管理。浙江省丽水市一个叫做“一品鲜”的家庭农场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所经营的100亩大棚葡萄进行智能化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2.5土地确权有利于家庭农场投资发展物联网技术
农民贷款难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瓶颈,导致贷款难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民贷款缺少值钱的抵押物。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确权是为了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确认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便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首次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以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这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一方面使家庭农场对流转过来的土地获得较长时期的使用权,有利于其在土地上进行投资;另一方面也使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土地抵押贷款解决物联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3家庭农场运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品牌的策略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换言之,就是让经营主体通过良好的产品形象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家庭农场借助物联网技术实施品牌营销策略,让消费者认识自己,首先要从登记注册商标开始塑造品牌,通过建设流通渠道扩散品牌,最终以安全、绿色和高品质的形象赢得目标消费者,获得与品牌相匹配的价值。
3.1塑造家庭农场品牌从注册登记自己的商标开始
家庭农场品牌与农产品品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同时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农产品具有区域性,同一区域的农产品可以使用同一个品牌,主要是为和其他区域所生产的同类或类似农产品进行区别的。家庭农场品牌是以企业法人的形式登记注册的,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具有唯一性,是同一区域内众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之一,以自己所生产的农产品为市场提供服务。二者的联系在于家庭农场是通过自己所生产的农产品让消费者记住自己的。其所生产的农产品品质越高,家庭农场的知名度就越大,品牌也就越鲜明。从这个角度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实行的是以注册登记兴办家庭农场的制度。家庭农场在注册登记时起个名副其实、好听、容易记住的名字对于塑造品牌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运用物联网的二维码技术将自己家庭农场的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组成一个信息图标,将自己的农产品特色记录在案,使消费者用手机方便地“扫一扫”追溯产品的生产者,记住家庭农场的名字。注册商标的另一个好处是,针对目前假冒品牌农产品的事件层出不穷的现实,可以对假冒家庭农场品牌的行为进行法律追责。
3.2运用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环节上培育品牌
农产品生产环节是塑造品牌的根本。现代农业生产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运用物联网技术的家庭农场可以运用物联网的实时传感设备,采集和存储种养殖农产品的历史数据,采用RFID电子标签和EPC身份卡实时记录农产品信息,即记录从种植(养殖)、施肥、采摘到加工环节的主要质量安全信息,通过GPRS、3G以及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将质量监管信息实时传送到农产品质量监管物联网平台的数据库中,并将该信息录入RFID电子标签中,最终与产品个体关联起来;然后通过智能分析与联动控制功能为所种养殖的农产品生长提供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饲料、土壤等环境条件。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采样,检测动植物病虫害的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射频热处理杀虫法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塑造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形象。
3.3和具有物联网技术资质的第三方物流合作
农产品收获之后贴上RFID标签进入流通环节,经过运输、仓储、加工、分销等环节进入消费者的餐桌上。农产品的保质期短,易腐性特点决定了物流运输工具必须快捷、恒温。而鲜活农产品更要使用冷链技术进行配送。为了保证鲜活农产品的鲜活性,控制物流时间至关重要。选择那些具备物联网技术的第三方物流合作,要求运输车辆配备RFID标签、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时掌控车辆的运行状态,保证快捷及时地抵达目的地。在农产品仓储环节,也要选择具有物联网条件的仓库,对农产品的入库、保管、出库所有作业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以便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和追溯。
3.4瞄准高端目标人群,线上线下交易同时进行
城市中的高端人群收入高,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一般来讲对农产品的新鲜感、无公害、品相等内外品质要求高,对价格不敏感,习惯通过网络购物。家庭农场瞄准这部分高端消费者进行营销,取得他们的信任,就可以通过他们引领消费趋势,扩大对家庭农场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家庭农场可以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营销策略来降低交易成本。线上营销主要依靠电子商务,通过在网页上展示自己的产品,供消费者选购。线下策略有两种。一种是在城市中靠近高端人群居民区的零售菜市场、蔬菜果蔬店、粮油店选择加盟店专营家庭农场的农产品,并依靠这些加盟店将线上消费者所订购的农产品就近送到消费者的家中。另外一种是通过第三方物流将农产品汇集到消费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那里通过专业经营高端农产品的批发商集中批发。以上两种方式需要多个家庭农场联合,甚至是不同区域家庭农场合作向加盟店提供农产品。为了保证加盟店不断货,可以采用物联网平台监测产品的流量,实现农产品信息流、工作流、货物流的同步和信息共享,根据记录随时调整农产品的营销品种和数量。这样做可以集中配货、集中运输,实现产销两端直接见面,降低流通费用。
3.5政府运用物联网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控
家庭农场进行品牌化营销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建设品牌农产品的首要条件。在自己所经营的耕地上,家庭农场可以做到保护小生态环境。但是,对于自己耕地所在的外围环境力所不逮,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出于建设和维护农产品品牌的目的,采取多种手段防止环境污染,运用物联网技术监测影响农产品健康生产的各种指标,及时地在互联网上让公众知晓,提升家庭农场农产品的信誉竞争力,让家庭农场所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与生态安全相匹配的价值,为社会生产安全、可靠的农产品。
作者:张雪峰 张斐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