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城镇农村经济建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我国小城镇建设现状分析
社会学领域认为,小城镇是高于农村社区层次而低于现代城市的社会实体,是二者之间的过渡性社区,该社会实体的构成主体以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也有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将小城镇这一概念具体化为集镇、建制镇和县城的镇区。目前,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模式主要有四种:政府建镇、产业兴镇、市场优先建镇、历史文化城镇。政府建镇指的是通过政府的规划、投资来进行小城镇建设,该模式是最基本的小城镇建设模式,具有资金到位、主体明确和建设速度快等优点。产业兴镇指的是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来建设小城镇,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资金充足、聚集效应强,同时促进了市场繁荣。市场优先建镇指的是优先根据市场规律来选择小城镇建设重点。历史文化城镇指的是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历史资源来进行小城镇建设,该模式具有影响范围大、基本条件好等优点。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弊端。
(一)取得的成绩
小城镇建设水平现阶段已经成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小城镇建设不仅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的改善水平。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始终秉承高标准规划引领发展原则,获得了良好的小城镇空间布局,同时重点发展小城镇特色文化,让小城镇的文化底蕴与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在小城镇建设中,始终坚持与产业培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小城镇建设来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以实现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二)存在的不足
我国小城镇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随着小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农田征用面积也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二是小城镇建设导致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加快了城市工业建设,城市生活用水量及工业用水量自然也会随之增加,这对于日益短缺的水资源无疑是雪上加霜;三是小城镇建设的人才缺口巨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吸引到城市建设中去,导致农村人口锐减,从而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经济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
小城镇实际上也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所以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小城镇建设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农村经济发展也能促进小城镇建设。
(一)与农村工业发展的关系
农村工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面,小城镇建设能够为农村工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农村工业发展也能促进小城镇建设。农村工业发展必须依靠外部力量,小城镇建设正好能够为农村工业发展提供外部力量,为其提供发展动力,同时小城镇建设涵盖了法制、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这也为农村工业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小城镇建设还能够吸引大量的农村人口、外来人口,其能为农村工业建设提供充分的劳动力保障。农村工业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大量工业产品的产出,这些工业产品又是小城镇建设中所必需的物质保障,所以农村工业发展能够为小城镇建设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农村工业建设也是促进小城镇建设的中坚力量,农村工业发展水平越高,则小城镇建设越好,反之,农村工业发展不顺畅,则小城镇建设水平必然不高。此外,经济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而经济建设又具体体现为农村工业建设,所以农村工业发展也是小城镇建设水平的客观体现。
(二)与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
我国的第三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大有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目前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焦点。在第三产业发展中,小城镇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余姚市为例,该市近年来大力开展小城镇建设,政府在乡镇建设中投入的资金已超过了50亿元,完成和未完成的建设项目超过400个。小城镇建设的开展,加快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城乡经济发展,尤其是对第三产业的推动更为明显。该市2014年的第三产业劳动力人数已达到24万,比2004年的16万人增加了8万人,而第三产业增加值也从2004年的55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226亿元。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着密切联系,上述数据无不显示出小城镇建设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及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三)与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关系
在小城镇建设中,龙头企业是发展重点,而龙头企业的发展又能有效带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可见小城镇建设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指引新方向,促进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发展。传统的农产品种植凭借的是经验,盲目性较大,并且产出的农产品不一定有相应的销路,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都不高,这也使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经济收入受到了严重影响。小城镇建设让农业服务信息传播更为全面、及时,逐步让市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更加明确、理性。另一方面,在小城镇建设中,各类乡镇企业的加入,也能带动农产品再加工,从而打开农产品销路。由于乡镇企业对原材料价格、市场规律等情况更为了解,其能将各种最新的市场信息实时传递给负责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从而让生产出的农产品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农产品经企业加工、升级,更能将普通农产品打造成具有竞争优势的适销产品。
三、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对农村人口转移的影响。
小城镇作为农村与城市的连接桥梁,既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国家经济拉动农村经济的杠杆。在小城镇建设中,扶持的大量的乡镇企业,这为转移的农村人口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对于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具有重大作用,并且小城镇建设也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农村人口转移也会增加小城镇的劳动力数量,而农村劳动力较城市劳动力更廉价,故其有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和小城镇建设的共同发展。
2.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在小城镇建设中,各类中小型企业的劳动力缺口较大,这样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平台,乡镇企业中第一产业劳动力的增加,也能让其他劳动力接受更多的专业培训,从而使企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以利于乡镇企业的持续发展。另外,小城镇建设也能让农村地区成为乡镇企业的原料供应市场,并且小城镇建设的持续推进,会让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小城镇的消费需求也会随之增长,这些都有助于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在小城镇建设中,鼓励各类乡镇中小企业发展,这些企业的发展,不仅能拉动小城镇经济建设,也能增加地方政府的税收,扩大政府的财政收入,进而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良好的财政支持。
3.对农村循环经济的影响。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水资源开发过度等)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会对城镇化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在新农村建设中,水资源、土地资源浪费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所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让小城镇建设的资源利用符合生态发展要求,是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城镇建设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而农村人口转移至小城镇,也有助于实现规模化、机械化耕种,从而有效提高土地使用率。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的实施能有效提升农村种植业的现代化水平,有助于减轻植被破坏程度,现代化灌溉设备的使用又有助于减少水资源浪费。总体来看,小城镇建设对于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对企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中,乡镇企业集群是重要一环,乡镇企业集群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本产业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经济建设作为城镇建设的重心,城镇建设能够为乡镇企业集群发展提供所需的劳动力、原材料、基础设施等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企业集聚的原动力。在企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扶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扶持作用,尤其需要来自政府的财政保障,若缺少政府参与,将很难实现企业的集聚。与此同时,企业集群发展也能为地方政府创收,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又能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建设,并且企业集群发展还能增加产品的多样性,让城镇化建设的各种产品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可见乡镇企业集群发展也能对小城镇建设产生有益影响。
(二)对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
1.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口的迁移需要高额的成本,比如农民工就业前需要支付一定的生活开销、信息成本,农民工在城镇生活需要支付更高的生活成本,农民工往返城乡两地需要支付较高的交通成本,农民外出务工就难以照顾到家庭,与家人聚少离多容易影响家庭稳定,等等。这些代价较高的成本支付,会弱化农民工的异地就业意识,影响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同时也不利于城镇化建设持续、快速地开展。
2.随着我国关于劳动就业、城镇住房、户籍等相关制度的不断改革、深化,让很大一部分农民日渐脱离农村而在城市扎下根来,而这些农民通常都是农村中的致富典型,在转移到城镇后,无疑是农村地区财富资源、财富生产能力等相关资源的损失,从而导致农村资金非农化,给农村地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小城镇建设一直都采用的“内部繁殖”策略会导致城乡两地经济发展模式的迥异,不利于消除城乡差异,同时还会加重农村地区经济衰退。
四、结论
小城镇建设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村收入水平,同时还有助于改善农村风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小城镇建设能有效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小城镇建设的持续深化。但在小城镇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规划滞后、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各地应当采取发展特色经济、完善综合配套设施、重视农村与小城镇的集中发展、建立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有效措施,让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
作者:刘丽 闫碧玮 单位:河套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