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农村经济发展与优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供给侧改革下农村经济发展与优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供给侧改革下农村经济发展与优化

摘要:2017年,中央经济领导小组发出中央1号文件,专门对我国农业供给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作出进一步解读,文件中希望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能够取得长足进步,基于供给侧视角为农业生产条件优化、机械化程度提高创造良好契机。在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如此之大的现实发展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围绕聚焦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该文以陕西省咸阳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为背景,探讨所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农村经济发展优化策略。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供给侧视角;陕西咸阳;问题;优化

0引言

目前,我国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以农村经济为例,“三农”问题与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影响下,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发展更新、土地流转等方面都存在巨大问题,现代农业及现代农业人才发展培养步履维艰。为此,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基于供给侧视角重新审视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及做法,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繁荣。

1农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基于供给侧视角,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改革优化是对农村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核心内容是通过农村经济的自主调整,保证农村所生产农产品在质量与数量上均能满足消费者要求,实现农产品产地与消费市场的无缝对接。农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有效把握自身农业生产产量与质量,健康扩大农业生产发展规模。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多变,但其根本要从供给侧入手,即保证农产品供给侧的优先改革,而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基于国家宏观调控,配合农民农业经济发展意识转变来实现对农产品种植结构的整体调整,全面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提升农业发展经济效益[1]。

2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2.1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对陕西省咸阳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调查,目的是了解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咸阳农村经济总收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农产品产量与贸易量也在逐年升高,机械化生产程度不断优化改良,已经形成了以种植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但是,咸阳的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偏小,延缓了地方现代农业的规模产业化发展速度,从咸阳地区统计局获得的过去17年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看,咸阳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整体表现为低开高走,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存在明显弊端,而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欠缺。以咸阳农村地区的单独家庭为例,该户在2017年的整体收入结构情况为:全家共获得农业先进补贴合计为1000元(5口家庭),粮食收入为2万元,另外有外出打工收入为6万元,该户全年度总收入为8.1万元,在咸阳地区农村家庭中已经属于富裕水平。但从该收入结构来看,农村家庭的农业性收入所占比例及增幅均不大,收入贡献最大的来自于非农务工。从整个咸阳地区外出务工人口来看,目前已经有200万农户赴外地打工,打工收入支撑了他们的家庭及个人基本开支。从农村个体家庭的收入情况可见一斑,如上文所述,咸阳农村地区在农业经济产业发展方面极不平衡,存在协调性偏差的问题,农业经济收入低,打工收入高,不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当前咸阳地区的宅基地来源主要围绕“一户一宅”制度展开,大部分宅基地都是祖辈继承得来的,且其宅基地制度几十年未发生过任何改变,但农村人口数量与构成结构发生着变化,让宅基地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更出现了一户多宅或者有户无宅的极端情况。客观讲,复杂的宅基地来源及宅基地建设的无序化影响了当地经济改革,导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不畅。

2.2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咸阳地区近年来也在发展特色产业,如生态旅游产业,旨在希望通过该产业发展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拓展乡村产业发展途径,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可能性。目前像咸阳地区的袁家村就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生态旅游旗帜,过去10年间,它已经引导村中70余户农民家庭参与到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经营中,合作社数量也已经接近30家,直接帮助300余户农户家庭脱贫致富,生态旅游项目年营业额超过20亿元。为此,咸阳地区荣获了“中国十大美丽生态旅游地区”的光荣称号。可见,咸阳地区真正将自身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发展扩大生态农业规模,大量的有机蔬菜、散养家畜被推广,生产养殖规模随之扩大,基本实现了农产品、生态和乡村旅游全域化的三位一体闭环结构,但三者在经营组织开放性方面也做得相当到位,基本解决了当地农户贫困以及农业产业中的“三农”问题,保证了咸阳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富裕[2]。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咸阳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还存在农村消费模式单调,投资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导致当前咸阳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极度薄弱,不能形成良好的产业利益链条,难以实现对农业供给侧的有效结构性改革。当前咸阳地区村庄布局散乱,整体农业建设缺乏个性特色,虽然陕西省已经提出了“统一规划、城乡互动、区域协调”的基本要求,但整体来看地方农村经济建设依然未能实现联点成片和点线面结合,咸阳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化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3.1城乡分工二元体制严重

城乡分工二元体制是咸阳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历史因素,当前城市经济多以现代工业生产为核心,而这也让农村农业生产及小农经济发展模式相形见绌。面对陕西省全省煤炭生产的重工业发展现状,咸阳地区的小农经济已经无法跟上城市发展节奏,且诸多稀缺自然资源均优先配置给大城市,如咸阳地区的大量农副产品均以优惠价格提供给城市居民,这导致农村地区农业产业服务过度,农民收入持续走低。另外,这一历史原因也导致了当前咸阳地区农户流动率的加大,许多农民为谋求高收入进城务工,地方农业经济被荒废,上文所提到的“五口之家”就是这样的农村农户家庭经济结构,这对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3]。

3.2现代农业发展增速缓慢

咸阳地区目前依然走传统农业生产路线,虽然近年来已经逐渐实现了传统农业及现代农业生产的融合发展方式,但长期积累下来的小农经济难以实现与大工业、大企业的相融并轨,使得咸阳地区的农村经济结构分界依然明显,即二、三产业比例偏小,第一产业比例偏大,这种头重脚轻的发展模式容易导致咸阳地区土地流转与农村经济组织发展滞后,难以吸引外来投资与返乡创业投资,这是当前咸阳地区农业经济增值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

4农村宅基地权属不明确

当前咸阳地区的农村宅基地权属并不明确,这导致地区内的许多农户房屋及建筑物都没有确切的产权证明,导致了咸阳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的薄弱,包括配套设施体系的不完善。虽然目前中央已经提出了城乡协同发展的基本政策要求,但对咸阳地区而言,由于其宅基地权属不明确,导致农村建设进程中房屋宅基地建设只是房屋本身,而实质权属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整体来看咸阳地区的生产发展、观念更新、技术推广与群众组织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难题,诸多农村经济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城乡一体化和未来美好农村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咸阳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利都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日益匮乏。许多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而老弱病残者则留守农村待业,不但不能实现地方农业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为农村的养老、教育等问题增加了极大负担。严格来讲,咸阳农村的农业发展是没有扎根农村基础的,基层组织战斗力的严重流失让地方农业发展步履维艰。

5优化方式

咸阳地区农村要跟随我国政府所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大力发展优化农村经济体系,走未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从以下内容满足农业管理体制层面的深化改革,全面促进农业资本、劳动力与土地等要素的全面有机组合,为农村经济发展优化更上一层楼。

5.1转换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与农民身份

咸阳地区在供给侧视角下应该重新统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赋予农民身份更大转变,实施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换言之,就是要帮助咸阳地区农村走出长期徘徊的农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局面。咸阳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基于体制机制转换与身份转换。第一,实现农民市民化,为农民提供与城市同样的生活福利及务工待遇,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积极性。第二,做到就近城镇化,像咸阳地区应该与就近的西安市接轨,共同发展城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综合化发展进程,保证农民务工有的放矢。第三,满足农村新规划要求,允许农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进入城市或进入社区成为市民或社区居民,或者依然留守新农村成为新农民。这样自由的选择性制度条件有利于让农民主动出让承包土地和宅基地权益,对农村经济加快发展非常有好处。

5.2加速农村土地流转进程

咸阳地区必须加速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满足农业现代化、智慧化发展要求,保证农业产业走规模经济经营路线。目前,咸阳地区的农村流转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整体上未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根本要求,所以地方政府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必须做到对农民权益的依法保障。如此操作可有效提高农村土地的基本利用效率,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也能为咸阳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供条件。

6投资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咸阳地区农村必须深度挖掘自身所特有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全力投资打造生态旅游产业,这也是当地实现农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之一。目前,咸阳地区已经建设了秦都区华夏现代农业园区,集苗木培养、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以及休闲度假于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样的还包括了渭城区西咸国际农庄,张裕瑞那城堡酒庄、三原县金源山庄等。咸阳地区已经在2015年10月底开始对整个地区的涉林农业生态观光园基本建设及运营情况进行了调查,梳理了相关资源内容,目前,需要更多企业对当地生态旅游农业产业的投资,基于供给侧视角完成对自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优化[5]。

7结束语

咸阳地区农村还应该致力于对农民民生福利工程的有效打造,希望以此来降低甚至消除社会治理风险,为地方农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基础条件。综上所述,要创新发展地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机制,实现新农村土地的快速流转,以此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更多农民主动参与到未来智慧农业发展进程中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牟秋菊.浅析我国农村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农业经济,2018(1):80-82.

[2]刘凯琛,王丹阳.供给侧视角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调查及优化策略: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J].现代商业,2017(27):152-153.

[3]金永杰.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J].吉林农业,2017(16):49.

[4]薛玉飞,苏欣,赵群玲.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法的耦合: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分析为例[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6):56-63

作者:张珺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