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跨国公司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品牌译名跨国公司论文
一、跨国公司品牌在中国市场成功的译名
主要从汽车品牌领域、饮料品牌领域、以及日用品和化妆品品牌的译名来展开。
(一)汽车品牌
BMW(BavarianMotorWorks)宝马、Mazda马自达这些汽车品牌在译名成中文时都用了一个“马”字,在中国文化中马是奋进的象征,象征前程似锦。因此,很多汽车品牌在翻译成汉语时用“马”完全是为了融合中国文化,这样可以让人产生好感,同时,古今中国都把财富称为“宝”。这样将“宝”、“马”二字结合起来不但可体现中国交通工具的马,而且可寓意该车主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是一个较好的译名。LANDROVER(路虎)这个译名很好。虎被称为百兽之王,体现了该车的地位。古人认为,虎是“山兽之君”,是威猛勇武的象征,人们常借虎以助威和驱邪,保佑安宁。由此可见,翻译成“虎”完全可以融入中国的古代文化之中。实际上将ROVER翻译成“罗孚”才能体现这一品牌的真实含义。Rover是北欧的一个民族,由于罗孚民族是一个勇敢善战的海盗民族,所以罗孚汽车商标采用了一艘海盗船,张开红帆象征着公司乘风破浪、所向披靡的大无畏精神。但如果那样翻译就不能融于中国社会,因为很多中国人对罗孚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少。而将其翻译为“路虎”对中国人而言就一目了然了,同时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以上轿车品牌的翻译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即国际汽车品牌被翻译成汉语都是采用音译的同时在遣词方面进行考量,是完全融于中国古今文化之中的,同时也结合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体现中国的文化理念。
(二)饮料品牌
CocaCola这个品牌对于全世界人来说都不陌生。将CocaCola翻译为“可口可乐”,体现了这种饮料的口感,这与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完全吻合。中国数千年的饮食文化表现在色、香、味、形、滋、养。将Coca译为可口首先就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味。二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生活丰衣足食、幸福快乐的愿望。因此,可口可乐是一个完全融入中国文化的品牌译名。无独有偶,美国另一大饮料公司在进军中国市场时将其品牌Pepsi翻译为百事可乐。中国古汉语经常用“十”“百”“千”“万”等整数表示约数。其中尤其以“百”最值得一提,因为这个字不仅可以表示约一百,如:百团大战;而且可以表示很多,如:百姓、百万雄师;再者,还表示任意一个,如:百事大吉(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桃符获罪》:“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百事大吉即一切顺利、平安无事。因而将Pep-si翻译为“百事可乐”也是从数千年中国文化中提炼出来的,是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的。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品牌翻译中大家都可体会出这两个国际品牌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依赖中国深厚的文化积淀来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并由此为他们的经济利益服务。
(三)化妆品和日用品品牌
本土化跨国公司论文
一、中国不断变化的全新市场环境分析
1、跨国公司的SWOT分析
(1)优势。
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现代科技和创新机制,这极大的有利于扩大他们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对于那些具有较强规模和资产的跨国公司,他们可以利用其品牌竞争力来冲击中国市场。
(2)劣势。
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中国复杂多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使跨国公司的本土化发展战略面临不利因素。
(3)机会。
跨国公司资金管理论文
一、资金管理信息化相关概念
资金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整体业务和财务信息的集成和汇总,进而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和企业整体效益的一系列过程。可以说,先进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和重点是资金管理。
(一)资金管理的概念
跨国公司的资金管理是指将整个公司整体的资金流、资金结算、资金监控等资金运作方面的管理活动全部集中到公司总部,由公司统一实施系统、集中的管理活动。它是跨国公司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更是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内容,是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功能的深化与细化。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活动,跨国公司可以对公司内所有资金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全球的资金战略调配,有效降低资金风险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可以通过对资金链的统一管理,实现对公司内实物资源的管理和掌控。
(二)资金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公司资金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现各部门的互动性。计算机网络为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二是实现会计信息的集成化和一体化。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融为一体,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三是实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只要企业发生记录,信息一方面会在第一时间传送到信息需求者手中,会计信息需求者也会及时地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等质量加以控制;四是共享会计信息。即各个需求方可以无障碍地解读和利用同一信息的电子数据。
二、构建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跨国公司环境污染论文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产业分布及污染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国内投资环境也日益完善,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从实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流入导致了生产活动的增加,这就直接带来更多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行业结构来看,污染排放水平较高的制造业是外资流入的首选行业。1999—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制造业投资中的比重都超过了50%,其中2004年和2005年投资制造业比重高达70%以上。从每年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的具体数据也可以发现,自1999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中国的主要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资产占该行业总资产的比重,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利用FDI的国别来源分布、在华投资的区域分布、产业分布等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模式。其具体表现为: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1世纪初期,FDI的来源国(地区)主要是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中香港地区所占比重最大。根据2002年数据,当年香港在中国大陆地区直接投资占亚洲总量的54.84%,占中国全年利用FDI的33.86%,远超过其他发达国家在华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在华地区空间分布体现在东部地区数量多、中西部数量少。形成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地区)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旧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和制约,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或限制或制裁,这一阶段外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地区。由于利益驱动和技术限制,早期进入中国大陆地区的FDI主要投向了一些污染密集型产业。中国从1992年开始明确向市场化方向改革迈进,发达的欧美日等国家对中国的投资额开始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和阶段,其国内产业也不断处于调整和升级阶段,发达国家也就抓住发展中国家市场开放的机会,将其国内的部分“夕阳产业”向国外转移,其中中国就成为一个主要的转移地,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形成了中国所谓的“产业承接”。然而,这种所谓的产业转移模式给中国国内带来大量的资源环境保护问题,主要的资本输出国家或地区利用直接投资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疯狂地大肆掠夺中国的一些耗竭性资源,或者掠夺中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如开采矿石等),或者基于保护其国内环境而其国内又需要某些高污染产品,将投资主要集中于污染密集型产业,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当前中国地域空间上的FDI进入的“二元结构”格局,其主要原因不仅由FDI来源国的国别差异而造成,也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差距关联,还与中国对不同地区实施的差异对外开放政策有关。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环境污染直接受到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技术的影响,污染排放与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重污染化同向变化,污染排放与环境技术反向变化。FDI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某种程度上的重污染化,因为外商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一般以污染度较高的工业为主。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低,接受外商投资一般也就定位在包括大量重污染型产业的工业上,对于环境保护还没有提到重要的位置。发达资本输出国或地区利用FDI疯狂从中国大量掠夺一些耗竭性资源(如开采矿石等),或者集中投资于污染密集型产业,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一些外商将在本国已经淘汰的高污染环境的技术和设备想方设法转移到中国境内,造成了中国的环境日趋恶化。由于跨国公司的最终目的是获得高额收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污染产品生产上的国际比较优势也是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一个重要诱因。尽管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强化环境治理,十八大报告首次专门论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理念,首次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但是人们担心的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污染转移”问题并没有解决,有的行业还很严重。
如我国工业主要污染排放指标(工业废水、工业废气以及工业二氧化硫)从1992年至今基本上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其中,工业废气持续增长,在1992—2010年间增长高达479%;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在1992—2006年间快速提高,增幅达到69%,随后出现缓慢下降,相对于1992年依然增长41%。工业废水在有效控制之后,排放基本保持不变,这凸显了政策选择对污染排放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沿海地区是中国加工贸易的重镇,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其环境也日趋恶化。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的《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报告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于“严重”超标。全国范围内,遭受工业固体废物危害与生活垃圾危害的耕地已经达到1000万公顷,每年损失的粮食已经达到120亿公斤。全国13亿亩草原严重退化和沙化。全国七大水系均遭受污染,全国90%以上城市水域严重污染,有50%城市缺水。2014年4月17日,国土资源部和环保部联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结果表明,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达16.1%,其中污染点位轻微为11.2%、轻度为2.3%、中度为1.5%、重度为1.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林地为10.0%、草地为10.4%。从污染类型看,无机型污染占比大,有机型相对次之,复合型污染占比较小。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工矿业生产活动和农业生产等活动。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污染事件频发,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根据《2012跨国公司中国报告》:2006年6月33家在华知名跨国公司因环保违规违法而被国家环保总局曝光,主要有超标准排放废水的上海松下电池公司、超标排放污染废水的长春百事可乐公司、主体设施未验收私自投产的上海雀巢公司,还有3M上海公司、德国诺尔起重机设备等公司。上述案例仅是在华跨国公司涉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冰山一角。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以来,大部分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基本由中国企业来生产,然后跨国公司进行内部贸易或者出口,而将污染留在中国,造成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1.外商投资过度进入制造业是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FDI与引进制造业投资同步进行,外商对制造业的投资从1999年开始就不断增加,在2004年和2005年时,制造业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之后,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处于下降状态,到2012年降到43.7%。从FDI在华的产业分布看,引进外资中大约有60%进入制造业,给外商带来的88%的FDI工业增加值来源于污染密集型的产业,其中30%属于高度污染密集型的产业。从“三废”排放量来看,制造业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其废水排放量已经占到工业排放量的79%;废气排放量占到63.7%;废弃固体物排放量占42.1%。从国际竞争态势看,由于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制造业生产扩张不可避免地造成污染的转移。这也说明外商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并没有整体上改善环境污染,或者技术外溢不足或者是技术吸收不足。当然,制造业利用外资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量的比重自2006年不断下降,到2012年比重已经降到43.7%。这也反映出中国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与升级,第三产业处于上升态势,对环境污染程度的降低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2.环境标准的国际差异性导致发达国家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跨国公司论文
一、跨国公司与市场支配地位概述
(一)跨国公司定义特点
跨国企业的发展给东道主国带来新技术、新设备,大大促进并推动了东道主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会给东道主国带来不良影响:与东道主国企业存在冲突、恶性竞争、钻该国法律与税收的空子;采用限制性的手法限制市场经济的正常竞争,达到垄断市场以及牟利的目的,最终损害东道主国的经济利益。为此,东道主国应该通过现有的法律手段及时采取措施对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给予有效管制,努力完善本国的各项经济政策制度,促进国内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
(二)市场支配地位概论
1.市场支配地位的定义。
我国的《反垄断法》把市场支配的地位概念表述为:各经营者在有关市场内可以控制商品的数量、价格等交易的条件、或者能够影响、阻碍其他的经营者进入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此外,市场支配地位俗称控制市场的经济优势地位或者是垄断、独占市场优势地位。
2.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标准。
企业物流成本跨国公司论文
1ABC公司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订单服务流程设置不合理
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产品的价格、性能、质量的竞争外,优质的客户服务也是决定竞争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客户的服务水平又直接影响着物流成本。ABC公司一贯注重客户服务水平,注重维持品牌优势,在物流管理中有完善和严格的客户服务考核指标。但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快速增长,服务成本也随之增长,产品定位不再是以前的高端产品,价格已经本土化,但没有建立与之配套的物流服务方案,物流服务水平定位太高,导致物流成本太高,产品利润得不到保障。
1.2物流成本统计核算账目设置简单
仅ABC工业大型驱动业务集团就有近10种产品大类,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应用。由于企业过于庞大,尤其中国近10年来一直以2位数的增幅在发展,而多个业务集团又共用一个物流中心,加之一直以来重产品轻流通的管理,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结构太过简单,如:由于传统惯性思维,认为工业产品重量重,空运成本高,在SAP系统中统一设定运输方式———海运;仓储和运输成本采用简单的根据金额分摊给业务部门,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没有建立数据交换平台,没有在订单级别的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虽然对产品线有细致分类和详细的业务报告,但物流成本记录和核算没有根据产品细分,没有各项产品单独的物流成本的记录和报告,也不做分析和研究;虽然都是重量较重的机电产品,但产品价格差异很大,导致物流成本和价格比例不协调。
2服务物流水平和物流总成本的关系
客户服务是物流的活动之一,服务水平决定了产出水平和物流系统反应的能力。物流客户服务水平就是设定的物流活动水平的结果,每一客户服务水平有相应的成本水平。事实上,根据特定的物流活动组合,对应一服务水平都有许多不同的物流系统成本方案。随着物流活动水平的提高,企业为达到更高的客户服务水平,成本则会加速增长。在大多数经济活动中,只要活动水平超出其效益最大化的点,人们就能观察到这种一般现象。销售-服务关系中的边际收入递减和成本-服务曲线的递增将导致利润曲线。不同服务水平下收入与成本之差就决定了利润曲线。因为利润曲线上有1个利润最大化的点,所以这就是平衡服务水平和成本控制的关键点。该点一般在服务水平最低和最高的2个端点之间。
腐败行为下跨国公司论文
一、跨国公司在华腐败现状
进入21世纪,世界市场格局的变动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使全球的跨国公司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纷纷将投资目光转向中国。许多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均已进驻中国市场。仅2014年,全国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就有23778家,同比增长4.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1195.6亿美元(折合736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①。当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视为跨国投资主战场时,其投资行为就很容易因要符合本土化需求而发生改变。当前,中国尚未达到完全的市场化和法治化,许多跨国公司为了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往往选择采用不同于其在母国行为方式的“非常”手段———进行商业贿赂。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跨国公司在华腐败。2003年,跨国公司在华腐败案首次曝光。国际著名连锁企业沃尔玛为了加快其昆明公司成立的官方审批速度,向当地政府高官的家人行贿10万元,最终导致受贿官员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之久。2013年,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为了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增加药品市场份额等目的,向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官员、知名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葛兰素史克“行贿门”丑闻的爆出在中国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最终被中国司法机关处以30亿元人民币的高额罚款。沃尔玛、朗讯、百事可乐、西门子、德普、UT斯达康、摩根斯丹利、家乐福、强生……十年间,几乎每年都有跨国公司的商业腐败案件在我国发生。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形成了一套驾轻就熟的“经营策略”,其腐败行为也渐渐形成了固有的特征。对于跨国公司在华腐败问题的治理,也已经由只惩处国内官员发展到东道国直接对跨国公司开出罚单。
二、跨国公司在华腐败行为特征
跨国公司在华腐败行为屡屡曝光,通过比对分析,跨国公司在华腐败行为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腐败行为的主体大都来源于发达经济体,并且很多都是世界知名跨国公司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2012年之后,全球经济进入艰难复苏和深刻调整时期,但中国经济却一直保持在比较稳定的增速水平,这也使得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热潮不减。2003年以来,跨国公司在华腐败案件呈爆发式增长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得不令人深思。纵观历年曝光的案件,不难发现,在华腐败的跨国公司大多来源于发达经济体。201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首次《海外行贿报告》,指出海外行贿主体大多为发达国家经济体的大公司。该组织对包括263件个人行贿以及164件企业行贿的案件进行分析后发现,60%的海外贿赂案件是由大公司做出的,涉及海外行贿的中小企业仅占4%。这与中国市场跨国公司腐败现状是一致的。
2.腐败行为对象趋于高端化
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理论下跨国公司论文
一、有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传统理论
(一)发达国家的成本论
内部化理论:1976年Buckley,Casson在借鉴Coase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市场内部化理论,在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下,跨国公司内部化可以规避市场不完全而造成的交易成本偏高的问题,其内部化理论也涉及到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问题:跨国公司倾向于选择在内部化成本低于市场成本的地区开展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本质是企业管理、控制权的扩张,通过跨国公司的内部机制代替不完善的外部市场机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克鲁格曼、赫尔普曼认为,到东道国开展直接投资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减少直接贸易带来的运输成本,绕开当地的贸易保护。Friedman等也认为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大小直接影响到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绩效,跨国公司倾向于就近投资,以降低运输成本、搜寻成本。
(二)发达国家的优势论
1.垄断优势理论
1960年美国学者Stepsen Hymer首先提出“垄断优势”理论,70年代后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inderburger做了补充和发展。在东道国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自身的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获得超额利润。他们认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是跨国公司利用垄断优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指出“不完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产品市场不完全,主要是商品性能、商标、市场技能存在差异;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性,各种生产要素的性能存在差异;由于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还有由政府关税等政策造成的市场不完全。他们认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体现在: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规模经济优势,通过一体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信息网络技术优势。垄断优势论解释了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所具有的垄断优势,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跨国公司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所在。跨国公司要根据自身的垄断优势决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应选择在能发挥自身的生产、市场、规模经济等垄断优势的区位。
2.相对优势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