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构建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机制,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衔接机制构建的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考核模式、实践环节和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并总结衔接机制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及教师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遵循关怀学生未来发展的理念,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符合独立学院本身实际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独立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如何衔接,以实现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及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机制构建的意义
1、适应金融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对金融人才素质的要求
我国职业资格认证管理逐渐向行业协会转移,正是行业发展越来越规范的体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行业公信力将不断提高。金融行业的职业技能培养和知识训练如何体现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构建衔接机制的现实意义非常突出。
2、有利于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合、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接轨
金融学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不能停留于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形式上的结合,还要改革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模式,与企业需求相衔接。
3、有利于金融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金融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职业资格考试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方式革新、考核评价方法完善等方面,包括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及教师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二、衔接机制构建的内容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衔接
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既实现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又融合实用性强的职业教育,首先要规划的是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之中。作为前期工作,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调整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讨,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调整的子方向,应涵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模式以及教师能力要求等方面的关联。基础课程以支撑后期专业知识学习为准则做好理论梳理,把握好适当的深度和广度。专业课程以强化实用性为目标,增加技能培养项目,使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训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
2、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
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核心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是衔接机制的核心部分。例如,分析和整合金融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后,对货币金融学为代表的学科基础课程和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投资理财、期货市场为代表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和组织方式创新。相对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哪些教学内容是新增的,哪些内容只是突出强调,哪些内容是融合交叉的,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概念,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达到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水平,更顺利地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考核模式的衔接
金融学专业面对的是一个岗位群,专业课程体系体现出“厚基础、宽领域”的大学教育特征。因此,不能单纯用职业技能鉴定取代课程考核,需要研究两类考核的衔接。考核方法以过程考核为主,期终考核为辅;考核标准与职业资格考试标准进行一定程度对接;考试内容向资格证书考试内容靠拢,确保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积累一定的职业技能证书考点知识,而不必再组织全面的培训。
4、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课程实践环节、寒暑期实训环节的衔接
一方面,改进课程实践环节,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基于专业知识的单项实验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的综合实训。根据实践教学要求整合实验室,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另一方面,在寒暑期实训期间,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活动,包括:通过动员与宣传,全面系统介绍职业资格考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感;邀请金融企业管理者开展讲座,给学生讲授金融实务知识,为学生提供职业沟通机会;进行相关年级的系内从业资格证书模拟考试,加强技能训练;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教育培训会议,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考试,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
5、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衔接
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都是与时俱进、不断演变的。尤其近些年金融技术手段日新月异,金融创新活动繁荣,使得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交易手段和产品特点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促使金融行业职业资格要求这样的合规监管也不断完善。但是在课程教学中,教材和教学内容常常跟不上这些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同样要深化行业认识,提升专业技能,补充实务知识。这方面可以与相关金融企业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依托校企合作交流平台,采取合作培养的方式,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可以激励教师自身参加合适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切身体会考试要求和内容特点,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指导学生。
三、衔接机制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1、形成专业教学特色
第一,理论教学、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考取三个环节的连续性、系统性、相互协调性和衔接性,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一套完整的体系需要从金融学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核方式等方面形成规范文件,并监督执行。第二,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优化整合与教学过程的质量建设相互促进,既实现教学组织方式的特色化,又保证教学规范和效果。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衔接模式实现的关键。例如货币金融学作为学科基础课,知识覆盖面广泛,涵盖了证券、银行、期货等从业资格考试的很多基础科目考点。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投资理财、期货市场、衍生金融工具等专业课程,知识点针对性强,注重应用和操作,涵盖了理财规划师、期货投资分析等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点。在教学中需要组织好理论知识、考证知识、实操知识的层层递进关系,灵活采取案例式、讨论式、项目式教学方法,实现知识点的融合和运用。第三,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教师指导能力提高相互结合,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主动积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独立学院,其学生在具有基本理论功底的基础上,要通过多样化手段提升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学科竞赛和校企合作项目既增强了学生对金融业务及运营的认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作用的理解。教师在这些竞赛和项目中,既是指导者,也是学习者,要深入思考行业发展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2、加强机制创新
针对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和就业上的困境,探索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的“理论+实践”的常态化机制。第一,随着金融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完善,考试种类越来越贴合行业人才需求和金融监管需求,考试内容也越来越科学,不仅涵盖专业基础知识,还非常突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案例分析、时事热点等应用类考点在增加。因此,教学中加强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联系,让学生逐渐了解职业规范要求,加深对未来从事专业岗位的感性认识,能够突出实践应用性。第二,将职业资格证书考取过程中所涉及的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信息处理、理论应用、现行政策制度认知等能力要求融入到金融学专业的课堂教学、课程实验、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得人才培养定位更加精准,学生就业方向更加明确。
3、点线面的推进
不同课程与证书的联系程度不同,不同实验实训和竞赛活动对职业技能的需求不同,衔接机制的探索是从点到线再到面推进的过程。从内容上,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实习项目安排、学科竞赛组织、考证辅导是层层递进的。从环节上,培养方案、大纲和授课计划是紧密结合的。当这些点都连成了线,实现了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借助于这种职业能力训练模式,最终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和未来可持续发展,也使独立学院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落到实处,与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目标保持一致。
4、探索方法科学得当
首先,教学内容方面,通过金融企业实地调研,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把握金融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以金融企业岗位流程、工作模块为导向,将各具体工作项目所具备的能力分解到课程实践教学中,充分体现前沿性和务实性,服务和服从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教学手段方面,理论环节推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驱动式教学,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和模拟考试平台推进岗位对接、项目驱动式和体验式学习,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考证合一。再次,教学效果检测方面,通过调查问卷、校企座谈会、师生交流会、学生竞赛考证获取实施数据和效果数据。总之,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机制的实现,需要循序渐进地建立一套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模式、教师能力等都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的体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及组织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增强教师指导能力,最终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服务,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从业与转岗能力以及可支撑他们持续发展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宫清莲: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对策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
[2]李添煌、吴梅兰: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机制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J].经贸实践,2015(11).
作者:彭伶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