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金融学双语课程现状与对策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课程的建构性、丰富性和差异性。从当前的《金融学》双语课程实施现状看,其存在着英文配套教材缺乏;课程设置盲目随意;课程评价机制落后等问题,本文基于后现代课程观的相关特点,提出了丰富《金融学》教材资源,科学设置《金融学》课程和构建“学教结合”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后现代;《金融学》;双语教学;对策
后现代课程观是21世纪较为流行的,主要区别现代课程观的新探索。现代课程观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而后现代课程观强调目标产生于一切活动中,课程目标既是一种目标,同时又是一种手段。教学和课程是连续的,课程不能脱离于教学课程,边教学边设计边思考,这是后现代课程观的主要特色。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推进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尤其是在金融学、国际贸易、生物工程等专业实行双语教学。在中国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入,金融理论不断创新的背景下,探讨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的《金融学》双语课程教学,很有意义。
一、后现代课程观的主要理念
从美国后现代课程观的发展看,主要分成两种类型:即批判性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无论是哪种类型,其课程设置都主要具备一些特点:
1、课程具有建构性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应该是建构性的和非线性的,这种建构性体现在参与者和相互作用上,它是一种模体,没有严格的终点和起点,课程随着建构体系越来越丰富,交叉点也越来越多,意义也不断深化。课程与教学也是交叉融合的关系,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课程目标在一级意义上总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它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去寻求教学一方面进行着课程的实践,另一方面也是在解读和建构着什么是课程。
2、课程具有丰富性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具有丰富性,没有固定不变的课程,没有一层不变的标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具有不缺定性、不平衡性,强调课程的生成过程,强调生成过程的随机性和生动性。课程没有固定的起点与终点,课程的终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课程本身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新课程观强调对话、组织、解释和假设,课程的目的是启发学生运用某种事物的能力。完整的课程观强调反思,强调深度同时也强调需要让他人同伴、教师考察、批评并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应,对话是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关键,对于课程来说,做和做中的反思对于课程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的反思使得后现代主义的课程具有不确定性,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容。
3、课程具有差异性
从后现代主义的课程建构思想来看,其思想主张自我意识的提升和个性的解放。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关注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存在经验,重视每一个个体的学习经验,使其课程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为重要的意义体现在其探索知识。在个体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具体到每一个体的文化背景、知识积淀不同,因此个体对于课程的主张也不同,理解和思考的维度也不同。个体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意识性,从而有利于整个课程的长远发展,这是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重要意义。
二、后现代课程观下的《金融学》双语课程现状
从我国金融学双语课程培养现状看,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双语教学,将双语课程作为课程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从现有已经使用双语课程教学的学校看,目前很多高校的双语教学采用的模式参差不齐,在课程教学上,基本上都是使用混乱式和半外语式,学生和师资的授课模式往往难以调和,但是其教材难以“中西合璧”,部分教师的英文水平有限,授课方式与手段以及英文教材生词过多,教学思维与学生水平不适应,再加上高校大班教学,教材的选定和信息技术落后,这使得《金融学》双语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1、英文配套教材缺乏
从《金融学》双语课程培养实施现状看,目前部分高校使用的双语教材主要以英文原版教材为主,原版教材的使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国内课程教学大纲不相符合。从国外教材的编制特点看,国外的教材是根据自身国家的课程标准,在摸清相关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编制。这种情况下编制的教材,其编排上不符合中国学生的习得理念,也不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情况,原版的英文教材真要针对的是母语为英语学生,而中国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水平,很难达到第一语言为英语的国外学生水平,课程教材中的某些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中国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因此,对于国外的原版英语教材,很多都超出了广大学生对其所学内容的消化,从而使得相关的英语课程教学难以实施,其所学内容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最终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难以消化,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最终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双语课程教学的学习兴趣。在英文原版教材难以理解的情况下,很多高校苦于没有相关教材资料、没有教学参考书,这对于双语教学来说,无异于缘木求鱼。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很多高校在开设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时,不得不依靠各种渠道提供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配套教材的缺乏,这是当前《金融学》双语课程教学中的最大难题。
2、课程设置盲目随意
从《金融学》双语课程设置看,存在着盲目行为,往往学生还不具备条件,就盲目开设了课程。有的学校在大一刚进入学校时,学生还不具备专业基础学习能力,只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对相关知识还比较模糊,尤其是对于专业英语中特殊的构词、术语、句法、语篇等还相当陌生,就直接进行双语课程教学。事实上,如果在学生刚进入大一时,先开设一个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使得学生对于《金融学》的课程内容紧密关联,使得学生在掌握一定程度的专业英语词汇后,再根据金融学专业特定的术语、句法及语篇有一定的了解和运用,此时再对学生进行双语授课则水到渠成,学生很容易掌握。因此,在这个课程设置上,第一要考虑金融学双语教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性和连贯性,第二要考虑金融学的学科内容和学科性质,第三要顾及学生现有基础英语水平。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原则上,需要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而不仅仅是考虑对课程的熟悉程度,教师本身的开课能力,学生的外语基础,如果仅仅是为了课程开设的形式和课程设置的容易度,那么金融学的双语课程选择不当,课程体系设置盲目,课程选择随意必将导致双语教学方向的迷失,使得双语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与实施双语教学的初衷背道而弛。
3、课程评价机制落后
双语教学不同于大学现有的课程评价制度,需要有符合双语教学的评价系统。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学》双语课程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根据双语课程的目标,对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有利于金融学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学课程的开设应该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建立自信,金融学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得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感觉。金融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不断强化能够使得双语教师及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这样才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进行反思和创新,教师才能够逐步认清自身的教学行为。只有对于金融学双语教学的过程监控,才能够知晓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保证金融学双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金融学课程评价体系是一个监控系统,评价机制能够不仅能够清楚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学校学校准确了解双语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而采取必要措施,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双语教学效果,促使整个金融学双语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三、完善后现代课程观下《金融学》双语课程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后现代课程教学理念,结合后现代课程相关理念的特点,在金融学双语课程设置上,需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建构性、丰富性和差异性,结合金融学双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金融学双语课程的对策与建议。
1、丰富《金融学》教材资源
后现代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课程设置的建构性,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课程具有建构性。在金融学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上,需要保证教材资源的丰富性。一方面,可以在现有的原版英文教材上,对其进行修改,在没有合适的外文原版教材或实际条件不允许大量引进外文原版教材时,也可以通过请教学经验丰富且英文水平高的资深专业教师通过中西结合改编来进行弥补。《金融学》课程讲究建构性,教师可以选取适合我国双语教学的章节并对关键知识进行汉语注释,组织编写成语言规范、针对性强的双语教材。一方面,其能够丰富《金融学》教材资源,另一方面,又能够彰显课程设置的建构性。
2、科学设置《金融学》课程
双语课程的顺利进行不仅对教师的专业功底和外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金融学双语课程时间选择上,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可以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双语课程细分为难易等级不同的类别,在学习《金融学》双语课程时,首先开设相关的一个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使得学生对于《金融学》专业特定的术语、句法及语篇有一定了解,奠定相应的专业基础。在金融学双语课程设置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级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尊重学生个性,符合后现代课程教学理念中的差异性原则。
3、构建“学教结合”评价体系
后现代课程论强调课程过程中的对话与互助,强调教学的监考与管理,注重课程的评价反馈体系。《金融学》双语课程需要建立透明的评价体系,第一是要加强学生自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第二是要注重教师评价,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量规表,课程评价需要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时地调整双语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在评价方式上,将课前、课中及课后评价相结合,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学校也可以根据课程设置特点及学生、教师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内容,促进学校《金融学》双语教学课程水平的提高。
作者:文婕 单位:红河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静.张进明,试论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J].高教探索,2007(1).
[2]赵林海.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中英文双语教学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3).
[3]郭洋生.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7.
[4]曹东云.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5]李文丽.双语教学效果分析与改善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14(1).
[6]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