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学改革问题研究(共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金融学教学改革问题研究(共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金融学教学改革问题研究(共3篇)

第一篇:金融学实践教学探索

一、金融学专业完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安排。

目前金融学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是以四阶段集中实习为主,分别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这种分类是要求实习的综合性,但目前金融学专业实践安排缺乏综合性,更多的是单门课程实践的组合,也不利于安排任务,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分散性,主要是课程的拼凑;金融学实践教学的单一性,实习内容主要在校完成,缺乏社会实践,使教学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实践教学缺乏互动性,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单方面实习,而缺乏互动性。

(二)没有专门的实验人员。

目前金融学专业实践主要是由相应的任课教师指导,因此任课教师既要上好理论课程,又要系统转变实践教学内容,教师压力较大。由于学生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多,而专门实验人员较少,而且对金融学知识不是完全了解,因此金融学实践效果受影响。

(三)实践带队教师缺乏相关从业经验。

目前金融学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一般是从高校到高校,因此理论知识比较充足,但实践知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可能与实际相脱节。由于教师大多缺乏金融行业从业经验,导致实践资料和教材不完善甚至相对滞后。另外对金融行业最新的操作和实践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因此难免会形成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影响实践效果。

(四)大部分实践教学依赖教学软件。

大部分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主要有以下部分构成:案例教学、上机操作以及校外实习。但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特点,大部分实践还是依赖相应的教学软件,主要商业银行模拟软件、证券投资模拟软件、期货模拟软件等,但这些软件操作毕竟和现实有差距,甚至赶不上金融行业发展现实,从而导致实践课程与实际实践相脱节。

二、提高金融学实践教学质量的策略

金融学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对于金融学专业来说非常重要,实践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金融学专业的培养质量,因此要提高和改善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效果。

(一)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完善金融学教学内容是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学体系上,应构建案例、课内实习、综合实习、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开放性实验课以及假期社会调查的综合实习模式。单纯依赖某种或某几种模式都不够,要真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使学生全方面理解和掌握金融学课程内容,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完善实践教学内容,金融教研室可以组建案例库并定期更新,强化课内实践,设计好综合实践内容,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组建开放性实验课程,并组织学生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指导教师设计好这些环节教学内容,并有详尽的任务。

(二)强化实践带队教师实践经验。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学队伍是金融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先决条件。金融行业需要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实践性很强,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实践经验不足,因此需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采取双向交流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走出去,到金融行业进行参观或调研,甚至可以脱产到金融行业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行业实际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另一方面请进来,教研室可以请金融专业人士来学校兼职指导实践课或现场指导,这样可以培养一支实践教学水平强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三)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对金融学专业建设发展非常重要,金融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指导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必须加强同金融企业合作,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等联系,发展它们成为校外实践基地,形成长期稳定关系,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金融理论的重要性,也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学院周边有许多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因此金融学专业可以利用学院平台,充分利用学院周边金融机构,与它们达成实习基地协议,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另外金融行业本身是实际工作的场所,本身就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认知环境,提高学生对金融实践的兴趣。

(四)健全实践考核体系。

目前金融学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学生实习任务的考核上、教师指导文件的考核上以及学生实习成果的考核方面,这些方面考核不够具体,不能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因此要合理科学安排实践考核指标,要细化考核指标。教师指导文件的考核指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实践教学文件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饱满性以及新颖性。学生实习任务的考核方面主要表现在上课纪律、认真程度、团队合作性。学生实习成果考核指标主要表现在成果的实用性、饱满性以及可操作性。

作者:朱平安 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第二篇: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一、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呈现出来新的格局,就更显现出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国际金融危机频发,危机后效应的负面影响要经历长时间的消化,说明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市场运行更为繁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研究和总结。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在金融学课程方面也就迎来了新的挑战,金融学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模式应根据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并相应地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出通晓金融理论与实务,特别是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的人才。就三本院校学生而言,相对于一本、二本大学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在英语和数学方面尤为明显。但是这并不代表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相反,这部分学生思维更为活跃,调整好教学思路,运用事宜的教学模式,在金融学实践课程方面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二、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三本院校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关键就是要确定改革的目标。学生的学费一般比公办院校高一些,因此,学校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格局和当前经济形势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特征,确定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实验金融学教学体系为特色,培养出具有国际知识背景“适应国情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和复合型的卓越金融人才”。

三、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以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为依托,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需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跟得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随着新形势下的国际金融市场格局的转变,人民币兑美元由近几年间的一路升值,变为逐渐贬值,但同时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却持续飙升。这一系列的金融大事件牵动着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心,既是新机遇又是新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对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已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交叉已经在所难免。那么,高等院校对于金融人才的培养思路,必须转变思路,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了解决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难题,高院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组合实验课程,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自由选择。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知识的学习是要为学生投入社会工作而服务的,因此在金融课程教授过程中,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多引导学生们关注国际国内经济时政要闻。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就要做些转变,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和理论,又要指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最新的金融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引导学生将金融理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其实践能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另外,高校也要重视金融实验室的建立与完善,相对理工科而言,虽然金融课程没有较多的实验项目,但是必要的实践课程还是不可缺少的。高校需要改变过去实验软件针对性不强的选购方式,要多进行比较,反复对各个实验软件进行运行测试,选择与教学结合紧密的、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软件。

(三)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那就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的窗口。1.授课模式的转变传统课堂都是以老师授课为主,而转变后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授课与学生讨论发言并重,尤其是要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参加,乐于参加课堂讨论。每次课堂上话题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阶段做大量的工作,搜集资料、筛选话题、找到课堂切入点,真正的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2.考察评估模式的转变在课程的考察评估环节,也要一定的转变。平时作业常常布置课后习题,然后以书面形式呈交给老师。这样的考察方式难以有效的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容易出现作业抄袭现象。因此,作业形式应有补充,可以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让学生从头自己寻找思路,设计作业(可以是不限题目的,课堂相关即可)。另外,口述完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课程设置上的转变

三本院校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相适宜的金融课程。金融理论知识粗略的可以分为银行、证券和保险这三个部分,但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上,普遍的偏重前两个部分,而保险相关知识是被忽略的。正是由于人们对保险行业的错误解读,才使得学生对相关课程的接纳度较低,另一方面,学校考虑到生源问题,就不积极的推进保险课程的建设。但实际上,保险行业更需要高校毕业生的加入,这部分人有了较为坚实的知识储备,也更容易取得客户的信任,有利于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三本院校金融课程的设置应该做出转变,加入保险课程,同时也要积极的宣传和引导学生,努力消除他们对保险类工作的成见。除了上述几点建议,三本院校还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积极建设校内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受到实践培训;努力寻求校企合作项目,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同时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作者:马路贤 陈彩营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第三篇: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

一、历史脉络法

1.教学背景。

任何制度或规则的出台都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对于金融学内的某些理论和制度也是如此。因此,通过叙述历史脉络的方式讲述理论或制度的诞生,为枯燥的理论配上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使理论更为形象具体,无疑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

2.实施过程。

历史脉络法要求教师课前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理论诞生的历史背景及重要人物,搜索一些相关图片,在讲授时进行多媒体放映。

3.教学案例。

在讲授货币与货币制度时,可提问“货币是怎么来的?为何需要货币?假如世界上没有货币会如何?”以此引入货币的发展历史。接着展示古代货币、各种币材(如盐等)、各国的货币版式等图片。在讲述国际货币体系时引入金本位、银本位、美元本位的发展历史,过渡到TheEconomist杂志关于“巨无霸汉堡包指数”的由来及可行性分析。可向学生讲述2009年由中本聪提出并风靡世界多个国家一段时日的比特币的诞生及发展。最后亦可以“世界货币是否会诞生,若是,该由谁来主导?”为结尾,引起学生对货币与货币制度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

4.教学总结。

在采用历史脉络法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而面带微笑倾听,时而双眉微皱思考,仿佛置身于整个货币发展历史的长河中。采用历史脉络法的目的在于让死气沉沉的理论知识生动具体起来。因此,要求教师在充分把握整个历史脉络以及背景的情况下梳理知识,使讲述更为连贯及易于理解。若是脉络理得不顺则可能出现断层,学生也不易接受。

二、案例教学法

1.教学背景。

金融学课程有着抽象性、实践性等特征,传统的纯理论、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乏味,走上社会后,面对具体的金融问题无所适从,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改变这一现状,可在金融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2.实施过程。

讲述完基础理论后,教师可将选定的金融案例通过口述、PPT或打印分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提炼出来进行讨论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讨论结束后,教师汇总评价学生的发言。

3.教学案例。

讲解信用时,以目前我国的住房和汽车按揭贷款为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消费者贷款的操作方法;讲解汇率相关章节时,让学生看外汇牌价表,同时结合人民币的升值和贬值,分析其成因及效应;讲解衍生金融资产时,以“327”国债期货事件、中航油期货交易等案例,使学生了解期货与期权的功能。

4.教学总结。

在讲述案例时,学生听讲认真,同时在讨论环节畅所欲言。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案例与理论并重,案例的引申是为更好地阐述理论,因此,所选取的案例需与理论相关。二是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和时效性,陈旧的案例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注意把握过程,教师在点评过程中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

三、引导式辩论法

1.教学背景。

笔者观察到大多数高校都会定期开展一些辩论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相关命题进行资料的查找并辩证。多数学生对辩论赛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即使熬夜查找资料,也乐此不疲。经分析,这是因为命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方法也可以被引入传统的教学中。

2.实施过程。

讲授完理论知识后,教师择取时下金融界的争议,由学生就这些争议自由组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反两方各四名辩手,辩论过程中,教师应重在观察和倾听,根据辩手的表现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辩论结束后,让旁观的学生发表看法。这样既能让辩手们因为同学的关注而乐在其中,又能让观看的学生不因旁观者的身份而心不在焉。教师在辩论结束后也应适当进行总结性点评。当然,对于教学辩论法的开展,教师要进行适当地引导,以使学生更为明确方向,不至于在资料查找和辩论时出现偏题或人身攻击的现象。

3.教学案例。

在讲授存款保险制度时,可提出辩题:中国现阶段是否应该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存款状况,存款保险制度的利弊分析等方面进行辩论。在讲述利率这一章节时,可引入辩题:目前中国利率是否应该市场化?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利率的作用,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的风险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好处等。

4.教学总结。

引入引导式辩论的教学方法,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致,课间没有休息,结束后大家仍觉得意犹未尽。教师在组织引导式辩论时要精心布局,否则可能事倍功半。尤其要注意四点:(1)选题一定要紧跟时势;(2)要设置适当的激励机制,将辩论中学生的表现公平地记下,避免搭便车;(3)教师自己要对论题有充分的把握,层层深入,控制好节奏;(4)教师在辩论中要充分相信学生,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在激辩中,学生们的思维得到锤炼,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加强。

四、分组调查法

1.教学背景。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需要学会集合思维,适应与人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小组实践调查和讨论的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巩固于头脑中。

2.实施过程。

将班上学生进行分组,再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展,设置论题,引导学生带着论题去网上了解或实地调查,获取知识,最后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分享讲解。

3.教学案例。

如在讲到存款货币银行时,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料或实地勘查的形式,选取我国一至两个商业银行的历史及目前发展状况进行了解。

4.教学总结。

这种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去探寻知识的做法,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不少学生反映通过调查分析,巩固了课内所学,且学到了不少课外知识。教师应尽力减少分组调查实施中“搭便车”的行为,可让他们各自给同组的其他学生匿名打分,教师再根据这些评分,对该学生在本组的表现予以评判。另外对于论题的设置也要适合学生的能力,题目太难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太易则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

五、实验模拟法

金融学作为一门实操性极强的学科,金融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单纯的课堂讲授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借助现代化实验教学。现在众多高校均建立起金融实验室,使学生得以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式金融业务操作。笔者所在学院也为此设立了“金融实验室”、“模拟银行实验室”等相关配套设施及引入了“同花顺”教学软件。在讲解资本市场时,重点指导学生在模拟平台上进行证券模拟交易和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模拟。实验模拟法对学生认识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市场以及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另外,学院每年举办“模拟炒股大赛”,为学生展现金融技能提供了平台。除此之外,高校还可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观摩见习、寒暑假实习等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也可定期邀请业内知名人士到校为学生开展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专业知识。

作者:黄春华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