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案例教学视角下金融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当代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金融产品、融资方式、风险管理方法、市场特点不断涌现,但一般《金融学》教材的内容是相对滞后的,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讲授,对学生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金融现象显然是不够的。要弥补这方面的问题,就要适时补充和讲授金融实践中的新问题和新知识。作为任课教师需要时刻关注金融市场的新问题和新现象。金融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每一个章节中都结合目前全球和国内的金融实践内容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最鲜活的案例教学素材,丰富充实了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以美国次货危机的案例教学为例进行说明。通过讲解次级贷款危机演变的过程,融会贯通讲解以下重要关键知识点:
1.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包括存款型金融机构性质的商业银行、美国抵押贷款协会;契约型金融机构性质的保险公司;投资型金融机构的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以及在金融体系中不同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特点。强调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及其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性。
2.资产证券化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一系列次级抵押贷款证券
由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出售给投资者。资产证券化是融合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特殊融资方式,其金融创新激发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活力。
3.过度金融创新而衍生的金融衍生工具———CDOs
使次贷危机演变成美国金融史乃至全球金融史上最深重的危机之一。重点讲解CDOs的金融工具的具体构造,金融危机演变的历程和产生的危机类型。这样的案例要求学生对《金融学》课程的各章节的理论知识点融会贯通,结合案例素材进行深入而全面地分析和思考,理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培养了学生金融学的思维方式和模式。
二、立足于彭博数据库,增加实验教学环节
我们商学院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引入了国际领先的彭博(bloomberg)数据库,这一终端将新闻、数据和数据分析于一体,涵盖各国(包括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以及金融(含银行、证券、保险、外汇)、商品市场、贸易、碳排放等诸多领域。《金融学》中涉及到金融市场的类型、交易流程和价格走势等与实务紧密联系的基本概念,课题讲授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的动态特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增加“金融市场”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彭博(bloomberg)终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学生直面全球股票、债券、期货、外汇交易市场实况。让学生看懂行情的报价方式,合约具体内容以及主要分析工具。此外,彭博数据库囊括了全球顶级投资银行研究报告和投资分析报告,具有领先的深度和广度。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至少阅读一篇英文投资分析报告,了解投资分析报告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其他课程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金融学课程增加体验式和分析性实验环节,学生不仅掌握和了解有关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原理,也能够熟悉并直接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实务,感同身受地理解全球金融资产配置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培养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投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立足网络构建课程教学平台,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华东理工大学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建立了课程中心教学平台,依托这一平台建设了“金融学课程网站”,汇集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课程录像、习题集、参考书目等教学资料上网,链接多个国内知名高校国家精品课程,网易公开课同类课程以及金融机构,为师生轻松获取信息提供了最齐全的教与学的个性化服务,也成为支持学生课外学习自主选择教学资源的重要平台。金融学课程中心打造成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非实时课堂。主要包括课程网上论坛、在线答疑等方式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关注财经新闻和评论性文章,定期发帖关注财经新闻并进行评价,让课程教学平台的讨论版块成为在线学习园地。教师通过查阅学生发帖内容,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和成果,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依据。在《金融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案例融会贯通知识体系结构;创设金融实验,通过彭博数据库,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构建课程教学平台实现非实时课堂。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在教学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更加富有成效,对于实现《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作者:钱丽霞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