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理论对金融学的影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学哲学理论对金融学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学哲学理论对金融学的影响

一、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基本来源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将这些理论应用到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当中,可以很好的把握住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从而可以为相关的投资机构和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和管理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具体来说,行为金融学中有关股票市场交易异象的主要理论包括前景理论、后悔理论以及过度自信理论、自我归因理论、心理账户理论等等。本文将重点介绍与行为金融学最为密切的前景理论、后悔理论和过度自信理论。

1、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由卡尼曼和沃特斯基(1979)提出,通过修正最大主观期望效用理论发展而来的。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在编辑阶段,个体凭借“框架”(frame)、参照点(referencepoint)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valuefunction)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weightingfunction)对信息予以判断。在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2、后悔理论

后悔理论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在大牛市背景下,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会后悔,过早卖出获利的股票也会后悔;在熊市背景下,没能及时止损出局会后悔,获点小利没能兑现,然后又被套牢也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而及时换股后悔;当下定决心,卖出手中不涨的股票,而买入专家推荐的股票,又发现自己原来持有的股票不断上涨,而专家推荐的股票不涨反跌时,更加后悔。

3、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的独断性的意志品质,是与自觉性品质相反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过度自信的决策者总是对自己的决定具有独断性,坚持己见,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实际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也不肯更改自己的目的和计划,盲目行动,一概拒绝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是缺乏自觉性和意志薄弱的表现。而过度自信在股市中的表现,就是投资者过分依赖于自身所掌握的私有信息,而忽视公司所公布的信息。

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现状

从目前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分为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和行为金融学的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研究对传统的金融理论和现实的交易现象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检验,丰富了金融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1、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方面除了在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来解释市场异象外,其本身最大的贡献在于将投资者的心理引入到金融资产的定价模型当中,从而在传统金融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之上,重新构建了基于投资者行为的资产定价模型。目前,在该方面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基于投资者心态的资产定价模型和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行为随机因子折现模型。其中,基于投资者心态的定价模型主要包括BSV模型(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1998)、BHS模型(Barberis,Huang和Santos,2001)、DHS模型(Dabiel,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1998)和HS模型(Hong和Stein,1999)。前两个模型基于均质市场,后两个模型基于非均质市场。BSV模型是从保守性偏差和代表性偏差出发,解释投资者决策模型如何导致市场价格变化偏离效率市场假说的;DHS模型从损失厌恶和私房钱效应出发,结合前景理论和前期结果影响理论,基于传统的消费模型,解释了股票市场的过度波动和股权溢价之谜;DHS模型从对私人信息精度的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偏差出发,认为投资者对私人信息过度反应,对公开信息反应不足,从而导致价格的短期惯性和长期反转;HS模型则从信息挖掘者的保守主义和惯性交易者的代表性偏差出发,假定市场由“消息观测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种有限理性投资者组成,这些投资者都只能“处理”所有公开信息中的一个子集,该模型认为,最初由于“观察消息者”对私人信息反应不足,使得“动量交易者”力图通过套期策略从中获利,然而,这种套利企图必然导致长期的价格过度反应。而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行为随机因子折现模型,认为只有将投资者情绪引入到传统金融的随机折现模型当中,才能正确反映投资者的个体回报率以及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因此该模型将对数随机贴现因子过程分为两个随机过程之和,其一是投资者情绪过程,其二是以总消费增长率为基础的基本过程。

2、行为金融学的经验研究行为金融学对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主要基于对投资者交易账户的研究以及对投资者进行调查问卷而获得的相关统计数据,或者是检验投资者针对上市公司所公布的数据所作出的反应等。从从现有文献来看,问卷调查基于第一手的市场数据,结果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目前采用问卷调查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传统金融理论基础的检验,个人投资者的心理特征,个人投资者的投资习惯等。从已有的研究文献可知,该方法主要是研究者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参与者进行作答,通过对参与者答案进行统计得出相应的实证结论。而利用账户信息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如处置效应、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个人投资者的性别差异,如男性与女性对风险的偏好程度等;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区别,如输赢关系、交易策略等;国内外投资者交易策略的区别,等等。利用公开数据进行的经验研究,其研究对象往往集中在机构投资者,因为机构投资者的公开数据相对而言较易获得,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利用公开数据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者结构的作用,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和功能,以及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差异等。

三、哲学理论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应用

行为金融学以往的研究是以心理学为基础大,但归根结底,它毕竟是一门经济学科,对它进行研究时所运用的方法论始终摆脱不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而经济学方法论具有一定的科学哲学性,相应的科学哲学理论为诸如行为金融学等新兴经济学科研究的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黄少安教授曾经指出,建立在哲学基础或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是最高和最抽象层次的经济学方法论,也就是基本方法论,是方法论的方法论。由此可见,科学哲学理论对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具体来说,从科学哲学角度定义经济学方法论,它是一门有关经济理论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的规律和规则的学问,是科学哲学运用于经济学的学问。它的主要内容是依据科学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探究经济学家的思维结构和分析形式,围绕经验归纳、抽象演绎、证实、证伪、范式、研究纲领等方法论观点展开。这种研究具有很强的哲学性和较高的抽象程度,从一般中解决方法论问题,很少涉及反映经济学本身特性的具体的方法论规则。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最大的不足是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体系,而科学哲学研究的就是对象就是科学,也就是一门学科是否具有科学性。从这个问题出发,便可以把行为金融学和科学哲学紧密的联系起来。

1、科学哲学方法特征对行为金融学的影响科学哲学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实证科学方法和哲学方法。前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主要特征包括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和可检验性;后者在认识论方面的主要特征包括抽象性与思辨性、丰富性或歧义性以及难以检验性。科学哲学的这些特征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过程当中,均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具体性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相对具体的,一般只提到和设法解决现实对象的有限问题;比如,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其解决的主要问题便是投资者心理对其交易行为所带来何种影响,具有一定的具体性。经验性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研究起于经验(由观察、实验而来),迄于经验(用实验对所得到的科学认识进行检验),力求不超过经验;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最初便是通过观察市场交易活动中所出现的大量异象才引起关注的,后来国外大批学者通过实验金融的方法对各种市场异象进行了各种检验得出与现实世界一致的结果,最终促进了行为金融学的蓬勃发展。精确性是指所得到的结论是具体而明晰的,一般都能用公式、数据、图形来表示,其误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行为金融学在这方面做了比较多的工作,比如前景理论对传统的效用曲线进行了改造等等。可检验性要求最终的结果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普遍性规范,而是个别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经验的检验;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中,各种行为实验室的建立正是在不断的检验所假设的由投资者心理所导致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而从哲学方法的特征来看,抽象性与思辨性是对经验研究的成果以及这种研究本身进行反思和反观;这在行为金融研究中所体现的是通过对实验场景以及受验对象的变化来实现的,力求使其结论在不同环境下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丰富性或歧义性是指面对具体问题的研究,结论常常显现出不确定性和歧义性;而行为金融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的,人的心理千差万别,从而会导致结果会出现不确定性或歧义性,这一点正好可与思辨性结合起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控制各种情形,力图使的研究结论准确可靠。难以检验性,不是说,哲学命题根本不可能检验,但它确实不能像实证科学那样,在可控制的实验条件下对具体结论进行直接检验。对哲学命题的检验需要通过大量的、长期的实践活动之总和才能够奏效;行为金融学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实验过程中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如果这一硬件设施不能保证的话,很难通过实验对其进行研究,但是不通过实验研究,行为金融学的结论将会有所偏颇,导致结果出现上文所说的歧义性。

2、科学哲学为行为金融研究所提供的主要研究视角科学哲学理论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比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归纳、演绎和溯因,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等等。由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在以股票市场为主的证券市场是由众多投资者所组成的,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千差万别,但是个体投资者的共同作用却会变现出一定的诸如羊群效应之类的集体性,因此本文主要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角度来讨论科学哲学理论在行为金融学研究中的运用。按照沃伦•萨缪尔斯(Samuels,Warren)的说法,所谓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是指最恰当或最有效的社会科学认识来自对个体现象或过程的研究;而方法论集体主义是指最恰当或最有效的社会科学认识来自对群体现象或过程的研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vonMises)在1949年的《人类行为》中,提出了构成方法论个人主义的三项内容:第一,任何行为都是由一些个人做出来的。一个集体之有所作为,总是经由一个人或多个人的行动而表现出来,并且一个行为的性质,决定于行为的个人和受该行为影响的各个个人对于这一行为所赋予的意义。第二,人生来就是个社会动物,但这个过程是发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个人行为的变动不拘,就是这个过程的进展。若除掉了个人,也就没有这样的过程和任何社会基础,因此,各种分工下的社会合作,只有在某些个人的行为中才能看得出来。第三,集体是无法被具体化的。集体被认识,总是由于那些行为的个人赋予它的意义。从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论述当中可以看出,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人是社会动物,对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将更能把握住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便突出了以研究人为目的的行为金融学的重要性,只有从投资者个体的角度出发,掌握他们在不同环境下的投资策略和交易心理,这为相关机构制定和执行投资策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集体主义是和个人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个人主义是组成集体主义的基础,为了了解投资者个体的交易行为,我们必须把它放在其群体所处的投资环境中来加以研究;而为了了解投资者群体,我们又必须考察投资者个体交易行为,因为正是投资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联行为组成了投资者群体,从而为了促进行为金融学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站在集体主义的高度,来研究投资者个体的交易行为,从而更加准确的把握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律,并对这些规律交易利用,为投资者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四、结论

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体系难免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本文通过将科学哲学的理论引入到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为该学科的未来发展指明了一定的方向。总的来说,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第一,科学哲学所具有的诸如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和可检验性以及抽象性与思辨性、丰富性或歧义性、难以检验性等特征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哲学基础,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哲学意义,从而提高了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科学性。第二,科学哲学所论述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更加丰富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为该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从而加快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步伐。总之,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行为金融学目前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由于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的经济活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行为金融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未来必将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作者:倪明军 单位:浦发银行济南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