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金融行业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最优化的资源配置,通过为国民经济提供创造性的创新服务,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同时面临着复杂的外部形势。因此,现阶段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由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竞争。由于金融行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实现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的联动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产业模式的全新升级。
一、金融行业支持全产业创新链发展的意义
创新活动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借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的有机结合,才能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活动涉及社会在生产的开发、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又包含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级各类组织,同时又与国家的政策、产业、资金、人才的综合利用密不可分。所以,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要走全产业创新链的系统发展道路。全产业创新链是围绕产业流程的创新主体,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通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将全产业链中各主体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产业全方位的创新。全产业创新链的发展涵盖产业发展的各环节,从产品研发、商业生产、营销推广最后到成本转化等,在此过程中,要借助知识支持和技术支持,有效实现技术转化和增值效果。因此,国家打造全产业创新链需要形成系统的发展思路,通盘考虑经济、政治、制度、社会、组织等多种因素,形成先进的联动体系。金融行业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国家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效服务,实现效益最大化。由于金融行业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金融行业要通过资源、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的高效转化,实现金融行业与产业相融合,与创新相融合,实现产业模式的全新升级,通过“链式跃升”来赋能未来发展。(金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关系见图1)
二、目前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体系僵化
从理论教学角度分析,首先,教学体系构建未能体现全产业创新链对于人才培养的指导性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虽然能够体现专业质量标准的要求,但是培养目标不能按照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对于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导致培养方案缺乏指导性,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其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行业发展脱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主体的多元化特色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要适应主体发展需求,目前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受教学资源、师资等方面的限制,仍然以传统的金融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为主导,没有结合全产业创新链的特色进行课程重置,无法满足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最后,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知识更新的速度也不断加快,特别是关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知识更需要学生及时掌握,但是目前的教学环境并不能保证前沿知识能够迅速纳入教材并为学生有效利用,导致学生进入社会时掌握的可能就已经是过时的知识。
(二)实践教学体系单一
从实践教学角度分析,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设计。目前高校金融学专业都十分重视创新创业工作,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但是并不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全产业创新链有机结合,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有效服务于行业发展实际,也不能服务于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的协同发展目标。其次,实践教学不能有效体现技术转化。目前,大部分高校针对金融学专业的特点,建立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指导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仿真训练,创设模拟工作场景以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但是由于仿真训练项目的设计不具备前瞻性和针对性,无法针对全产业创新链开展研究,也就不能实现技术转化,导致人力和资源的浪费。最后,缺乏实践教学的跨界合作。由于全产业创新链要求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高校有效合作,通过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最终实现成果转化以服务地方经济。但是目前高校的金融学专业仍然是学校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没有实现政、产、学、研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也无法实现有效的战略合作。
(三)质量管理体系缺失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两个组成部分。质量保障体系涉及到专业发展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馈等多个环节,是高校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金融专业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但是目前金融学专业并未以全产业创新链为基础,将专业发展的目标管理、资源管理、质量过程管理等方面相互协调与相互促进。第二,质量监控体系不够成熟。目前,各高校的质量监控主要针对教学环节开展,对于人才培养过程可以实现有效管理,但是从监控目标和监控指标上看并不能体现创新链的相关标准,特别是没有将网络时代金融行业的发展特点纳入监控体系,导致监控效果不够全面和准确。
三、基于全产业创新链的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对策
(一)理论教学体系
1.制度引领
全产业创新链的发展,要求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实现理论教学的与时俱进。首先,高校金融学专业要以新国标为基础,结合本校专业特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金融链对接创新链和产业链相关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金融人才培养的制度引领,指导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其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我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网络时代的金融服务发展最新新技术应用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同时,注重金融学专业与创新链相关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最终培养跨学科、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金融人才。
2.课程改革
高校要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配套课程改革。首先,课程体系设置要充分体现全产业创新链的要求,在遵守新国标对于课程设置要求的基础上,调整“5+X”、专业选修课程等模块的内容设置,丰富会计、营销、电子商务、计算机类的课程比例,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网络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知识,以确保所掌握的知识能够满足未来工作需要。其次,课程教学方式要进行全面改革,专业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主的传统线下授课方式,综合利用线上线下资源,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翻转课堂、慕课等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提升学生对于前沿专业信息的掌握程度。
3.知识更新
在互联网时代,金融服务不断改造升级,金融产品的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面对瞬息万变的发展态势,金融学专业的知识传授也必须实现及时更新。以适应全产业创新链的发展要求。首先,要将互联网教育、区块链、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等信息资源全面应用于专业教学,以拓展学生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搭建以金融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兼具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的均衡知识体系。其次,高校金融学专业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势,与国内外高校金融学专业密切合作,开发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不同领域、不通国域的知识融会贯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指导,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
1.创新创业
全产业创新链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与创业活动,因此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要与创新创业教育密切联系,借助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校部分毕业生在大学毕业时,会选择自主创业,因此高校金融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将“互联网+”背景、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形成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使学生能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将金融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迅速融入行业发展。同时,高校要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全产业创新链相结合,使项目运行符合市场需求。高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项目指导和分析,推动项目落地。学校要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工商、税收、信贷方面的便利条件,实现金融专业与全产业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2.技术转化
高校是目前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推动力,是连接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中技术、信息、资金、人员的中枢,是全产业创新链的重要环节。首先,高校要以科技创新园区、产业孵化园区为依托,与地方政府、行业联盟、龙头企业形成创新共同体,以金融学专业为核心,综合利用知识流、技术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要求,在政策、理论、产品、服务等方面开展系统研发,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良性互动。其次,以高校金融学专业为主导,将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进行交流和传递。由高校负责资源整合与产品研发,由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技术指导,最后有政府主导推动成果转化,使全产业创新链融合成果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3.跨界合作
由于全产业创新链的发展,需要从业者掌握金融、会计、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实现有效的跨界合作。首先,要组织相关专业的负责人和任课教师召开专项实践教学研讨会,确定结合全产业创新链的实践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要求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使实践课程与实践学期的教学内容均围绕全产业创新链展开。其次,要由相关专业根据全产业创新链的要求对专业实验室进行更新,使学生的实践仿真训练能够满足产业链、创新链和金融链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三)质量管理体系
1.质量保障体系
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要以全产业创新链作为评价基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要与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有机结合。首先,要成立专门的质量保障体系组织机构,由组织机构负责结合全产业创新链的专业教育评价与质量监督工作,在组织上进行统一安排,做到权责明确、责任清晰。组织机构成员要具备专家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对金融学专业发展与全产业创新链的契合度进行客观评价与指导。其次,要针对专业发展结合全产业创新链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等内容,做好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设计,使专业教学工作能够有效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服务。
2.质量监控体系
全产业创新链发展背景下的金融学专业教育,要在质量监控范围内运行,以保证教育效果的科学合理。首先,要建立质量监控工作领导小组,对专业教学的开展进行实时监控。工作考核重点包括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是否围绕全产业创新链的人才需求展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是否能够按照职责分工严格履行工作职责,按照人才培养标准开展工作,是否将全产业创新链的标准纳入教育各流程各环节的评价范围。其次,质量监控要设计科学的检测指标体系,结合学生专业及课程的特色、个人成长规划及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共性及个性监测,形成全面的教育质量监控。检测过程中要注意注意数据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大数据便利,实现全流程的评价与监测,确保提升教学管理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刘茂平.新科技革命冲击下金融学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为例[J].海峡科学,2019,10:85-88.
[2]张岭、张胜.金融体系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5:15-19.
[3]李若羚.“双创”及“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专业职业教育与课程实践创新[J].时代金融,2019,23:133-135.
[4]钟嘉毅.数字金融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改革探讨——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J].太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8:165-166.
作者:曹伊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