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金融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金融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以教育信息化计划为政策指引,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为技术依托,以合肥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为实践案例,布局应用型高校《金融学》课程翻转课堂的总体目标,并从课程开发、课前学习、课堂内化、考核评价、总结反思五个维度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金融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速了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网络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国内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革新,出现了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学形态。其中慕课和微课利用了互联网开放和共享的特点,为大学生搭建了不受时空限制的自主学习平台。但是单纯的线上学习对学生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根据对合肥师范学院近三年经济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71%的学生表示不能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自学任务,22%的学生表示可以部分完成学习计划,只有7%的学生表示可以独立完成线上自学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依然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线上教学对课堂教学起到互补的作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融合了线上和线下两种学习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缺陷,又有效化解了单一开放式网络课程缺乏有效监管、学习效果难以保证的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课程中的探索和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应用型高校《金融学》课程翻转课堂的总体布局

以教育信息化计划为政策指引,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为技术依托,以TED和网易公开课等大型线上学习课程的成功案例为经验参考,渐进式地改革应用型高校《金融学》教学模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金融学》翻转课堂的目标设定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基本可以满足学生学习基础金融理论的知识目标,翻转课堂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将传统《金融学》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贯穿到翻转课堂的全过程,分解为课前自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借鉴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的翻转课堂教育目标分类方法,《金融学》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目标应为低阶目标,即自主完成金融基本范畴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课堂学习则应该实现知识内化的高阶目标,即培养学生对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开放、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金融风险防范等热点问题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满足金融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金融学》翻转课堂的课时与内容设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课时设置和内容选择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翻转课堂的实际效果,切忌盲目求新求变,而忽视了教学效果和学生体验。以合肥师范学院的教学实际为例,《金融学》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翻转课堂设置4-8不等的弹性课时,首次已尝试4课时,后期拟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后最终调整至8课时。在翻转课堂内容选择方面,尽量避免选取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应以生活中常见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移动支付、P2P平台、住房按揭贷款等金融现象为切入点,以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3、《金融学》翻转课堂的教师定位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金融学》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和定位变化显著,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领路人和引导者。教师的引导功能更多的体现在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任务的统筹、学习资料的制作以及课堂互动的掌控等方面。表面上看教师的功能在弱化,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实则是教师功能的强化和教师地位的凸显,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综合素质。

二、应用型高校《金融学》课程翻转课堂的具体思路

结合《金融学》课程特点和合肥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学生实际,将翻转课堂分解为如下五个环节:课程开发、线上学习、课堂学习、考核评价和总结反思五个环节。

1、课程开发

翻转课堂把传统的教师授课环节移至课前,教师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学习资料供学生学习。《金融学》翻转课堂的课程开发涉及章节选择、资料制作与搜集、问题引导等内容。第一,章节选择应避免过于理论化。教师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金融现象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以日常化和生活化的内容为宜,如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和股票交易等章节,防止学生知难而退。第二,学习资料应短小精悍。教师借助移动设备录制学习视频供学生提前观看,一般需要提前2-3天。教学视频不能过长,否则又会重走满堂灌的老路。微视频的时长相对灵活,无需以一个课时为单位,而是以一个个知识模块为单位,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第三,引导问题应紧扣主题。借助思考题引导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点,提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设置引导问题时,教师应注意逻辑性,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第四,渠道应公开便捷。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建立专门的学习平台,以供教师教学资料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合肥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的《金融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为例,翻转课堂网络教学的官方渠道为微信公众号“金融学知识共享平台”,设置了知识导入、章节要点、PPT资料、微视频、小测验、知识共享等模块,学生可以随时在后台给教师留言提问和交流。

2、课前学习

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起到了关键作用。鉴于课前学习的重要性和教师的被动性,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课前学习效果,避免流于形式。第一,分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视频观看活动,实行组长负责制,各组组员在小组组长的督促下完成课前学习。分组学习既可以保证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又方便学生的对课程内容的探论,为后续的课堂展示做充分的准备。第二,奖惩分明。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可以直接在课堂展示环节体现,对于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观点不明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扣分,而对态度主动、观点明确、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予以加分激励。

3、课堂内化

《金融学》翻转课堂教学是将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有机结合的复杂过程,课堂的知识内化是最重要的环节,起到点睛之效。根据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课堂内化可以渐进式地由浅层逐步深化。在初级环节,选取《金融学》中实践性较强的案例或者计算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掌握基本知识点,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计算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帮助学生理解利率的分类,通过计算住房按揭贷款的月还款额加深学生对贷款种类和还款方式的掌握,通过角色扮演的情景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熟悉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的流程化和风险性。本环节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对基本金融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对容易把控和实施。《金融学》翻转课堂高级环节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教师起到思路引导和掌控全局的作用。现实金融问题比书本的理论复杂得多,很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一环节便是将学生从书本引到现实,构建理论逻辑框架,解决现实金融问题。教师需要提前设置讨论议题,引入具有争议性和开放性的话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关于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的探讨,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眼界。教师则需要全程掌控学生的节奏,把握讨论的话题方向,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客观精准的点评。教师还应控制好课堂局面,避免讨论失控或者冷场的尴尬情形。

4、考核评价

《金融学》翻转课堂的考核评价方案应区别于传统评价方式,构建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考核过程的全程化和考核内容的能力化的全新评价体系。为了实现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可以由专家、老师、同学和学习者自身共同打分。教师的考核侧重于对学生适应程度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以自主学习的完成情况、小组学习成果展示的质量、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为具体的考核对象。同时,增加学生之间相互打分的环节,既可以提高考核方案的公平性又可以保证课堂展示的有序性。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效果,思考自身的学习态度、方法、策略、效果等,实现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5、总结反思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金融学》教学改革领域的初步尝试和探索,其长期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有待观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深入的反思,对课程的教学方案、内容选择和课时安排等进行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2]邱波,朱一鸿.“翻转课堂”模式下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设计[J].宁波大学学报(教学科学版),2017(07).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

[4]周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1).

作者:毕诗琪 范敏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