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在部分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金融学专业作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应该如何应对转型,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本文首先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分析了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金融学;培养模式

在全国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背景下,普通高等学校应该如何调整原有的专业培养模式,成为各高校重点关注的内容。近年来,金融学专业一直是各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在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背景下,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优化和调整这一模式,是本文关注的主要内容。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适应教育部对应用型大学的定位,适应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金融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掌握金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扎实金融实务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能够胜任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应用型

大多数国内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宏微观经济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金融经济学、金融计量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投资学等课程。上述课程主要涉及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应用型。另外,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其他授课形式运用较少。

(二)实践型课程较少

首先,学校、学院以及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过程中,较少考虑实践型课程的设置。即使部分课程有实验部分,也存在实验系统老旧,未能及时更新、实验流于形式等各种问题。其次,虽然本科生在大四期间,都有实习的任务和安排,但由于实习时间短,再加上金融机构业务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实习机构不可能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学生,学生也只能做一些“打杂”的工作,很难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

(三)授课教师较少具有实践经验

各高校的老师博士学位拥有率非常高,特别是年轻老师,接近百分之百拥有博士学位。但大多数老师都是本科、硕士和博士一直读上来,存在从学校到学校,缺少业界工作经验的问题。因此,虽然高校老师已经尽力在备课、搜集资料,但大多在授课时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缺少业界经验的传授和指导,因此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应用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为了更好地体现金融学专业的应用型,各高校应该对于原有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增加与当前金融行业适应的新兴课程,比如量化投资、PYTHON数据分析等课程。当前社会,拥有数据意味着拥有财富,因此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至关重要,尤其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因此,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至少需要掌握一种或两种数据处理软件。

(二)建设金融实训平台,适度增加实践课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各高校可以构建金融模拟实验室,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日常业务模拟平台、股票市场模拟交易平台、投资交易模拟平台、ERP金融仿真实习等平台。通过这些实训平台和实验室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呈现最真实的金融实训环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的顺利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一方面,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可以降低学位方面的要求,吸引一批有业界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由这些具有业界实践经验的老师负责学生的实验教学部分,能够更清晰、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在岗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挂职、交流,或者参加培训的方式,鼓励教师考取执业资格证书,更好地指导学生提升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陈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金融学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8):98-99.

[2]仇艺臻.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7(9):306.

[3]房德东.浅析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才智,2018:127-128.

作者:杨亭亭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