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内容摘要】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引下,各地民办高校均在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平台等等,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在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我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发展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一、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金融创新对行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十分明显。金融学专业属于热门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办高校的金融学专业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金融学专业可以结合专业发展特色,构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环境,打造涵盖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业务技能的教育课堂,优化创新创业发展方向,推动学生形成对专业发展的深刻认知,努力发挥自身价值,开拓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创新创业之路。

(二)提升高校素质教育培育效果。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民办高校要实现培养有创新基本素质和创业开拓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校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创新创业理论,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才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与政府、行业、企业有效合作的基础上,提升素质教育培育成果。因此,民办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人才库与资源库,只有认真发挥自身职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各阶段学习任务有机结合,才能完成育人的重要任务。

(三)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通常要以地区经济发展为基础,依托地方经济,利用地方资源。目前,我国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正在逐步形成,工商业、金融业、教育业等行业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突破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实现创新创业发展的新高度。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突破地区内在学科、行业系统、部门之间的体制限制与要素壁垒,形成适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模式,借助当今互联网环境的发展,实现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资源与要素的充分流动。

二、国外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经验借鉴

(一)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目前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涵盖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在于:第一,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高。政府不仅对创新创业体系进行顶层设计,而且还出台了多项相关的政策与法律,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美国创新战略转向精准医疗、智慧城市、清洁能源等九大优势先进领域。第二,形成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美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由高校提供项目支持和咨询指导,由公司提供技术和经费,共同推动企业生产流程改造和产品研发。

(二)德国。德国通过其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大学生,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德国通过结合高校教育特色逐步形成了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德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在于:第一,针对性强。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学校选择,从职业中专到大专再到综合性大学均有配套的培养计划。第二,模式先进。高校在政府的支持下,设计了科学合理,由社会组织、高校、社会企业跨界共同完成的创业教育模式。通过项目研发、技能竞赛、创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三)日本。日本为了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近年来从环境、教育、制度等方面均作出了积极地推进。日本政府侧重培养应用型高科技人才及技能型技术人才,高校与企业开展了多样化的产学合作教育。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优势主要体现在形式比较多样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创业家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经验,学生不但能够发表高水平的论文,还要能够将其创业理念真正地付诸实施。二是经营技能综合演习模式,通过专门的知识学习培养有关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如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三是辅助模式,将创业教育作为学生的辅助课程,该模式的主要对象是工科类或者医学类的学生。四是企业家培养学习模式,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

三、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对策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平台构建。1.培养环境构建。一是民办高校务必提升教育意识,要将自身发展与互联网金融环境有机结合。金融学专业的教育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培养传统型的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人才,而是需要复合创新型人才。教师需要运用创新发展理念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以适应新金融的发展与变革。二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保障,从经费使用、竞赛训练、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等方面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三是实现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涯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科学合理地纳入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不同课程的交叉渗透,综合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2.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构建要实现立体化、多元化、网络化。一是立体化,高校要做好金融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顶层设计,形成由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网络资源利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够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获得系统的培养。二是多元化,针对学生群体的不同要求,提供各具特色的课程群,形成“课程超市”。对于全体学生做好通识教育,形成对创新创业的基本认识;对于在创新创业方面具备强烈意愿的学生予以针对性指导,保证学生做好选修课及实训课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针对性需求。三是网络化,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便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化教育资源,结合学生需求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服务。3.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复合型教师团队,以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创新创业指导。第一,内部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组织实践学习、经验交流、教学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金融学专业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第二,外部引进。民办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作为学校的专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创新项目和创业过程进行系统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具备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创业过程中的风险,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平台构建。1.仿真环境。第一,创新创业活动要结合金融行业的市场环境,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在技术、管理、政务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借助虚拟环境感受现实环境。第二,借助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分析能力,了解金融行业发展需求,通过虚拟操作体验行业发展,借助金融行业案例的分析提升学生的风险预警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第三,借助创新创业案例数据资源库,训练学生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处理能力,学生要做到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才能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增强学生的创业自信,便于学生设计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创业之路。2.孵化基地。金融学专业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金融学专业的特色。要实现创业竞赛与成果转化有机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本科教育全过程,形成递进式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利用大创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择优选择重点项目入驻孵化基地,进一步实现项目推进和成果转化。高校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典型并形成成功案例,同时要对孵化基地的项目提供法律咨询、外文翻译、物流通讯等方面的便利条件。3.实训平台。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实现校政行企的深度合作,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实训平台。其中,政府负责提供优惠政策,完善支持金融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配套制度,制定能够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完善的制度体系。金融行业负责提供合作保障,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的联动效应,推动高校与金融企业的密切合作。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专项培训、项目指导、投资决策,并为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功能完备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校负责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会,搭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过程、举办专题讲座等,同时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联系适合的校企合作基地。

【参考文献】

[1]孙国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读书文摘,2016,14:43~44

[2]潘丽霞.浅谈应用型本科金融财会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措施[J].财会学习,2017,21:210~211

[3]郜锐.“双创”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04~105

[4]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24~126

作者:曹伊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