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实践教学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部分高校本科培养定位从应用研究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变,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分析目前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实践教学内容结构体系、资源配置体系、制度管理考核体系三方面,构建了符合社会需求的本科阶段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
一、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转型进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2014年,国务院开始了高校培养类型改革要求,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由应用研究型转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近年来,在教育部的倡导下,各高校纷纷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主要表现在整体压缩学分,尤其是压缩理论教学的学分,大大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但是,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不能仅仅是简单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量,而应该质、量并重,需要构建立体式,多元化、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金融学专业特性要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金融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操作技能要求,所以实践教学对该专业学生尤其重要。几十年来,国内高校金融学专业建设方向在发生变化,由传统的宏观金融向微观金融转变,由重视理论教学的“经济学院”模式向突出实践能力的“商学院”模式转变,课堂理论教学以及课内实验等教学活动不能满足该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辅之以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对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和社会实践教学资源的重新配置。
(三)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推升了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由于金融经济活动日益国际化,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有证券化、复杂化、微观化的发展趋势,不同需求方的业务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很强。本科阶段的培养方案,在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安排上,基本能够满足未来基本工作能力需要,但在实际业务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目前来看,各金融机构招聘到应届毕业生之后,都要花费数月到一年不等的时间进行业务培训,尤其是实际业务技能培训,因此,需要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弥补不足,满足社会需求。
二、当前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实践教学重视程度较低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而在教学工作中又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的内容,公共课程,占用了很高比例的学时和学分,实践教学依然附属于理论教学。在教育部要求的压缩课堂教学课时过程中,这一矛盾非常突出,砍掉曾经的任何一门课或者压缩课时,都会招致不同程度的反对和抵制。另外,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基本上也是形同虚设,利用假期或者临近毕业进行大量安排,缺乏保障机制,效果很差。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不合理
现有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课、独立实验课、社会实践、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归口管理五花八门,专业教师、实验室、学工办、教研室等,缺乏统一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碎片化、交叉性导致实践教学管理很难实施,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得不到保证。
(三)校内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足
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验设施不足,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很多,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例如建立符合要求的实验场所、购置和及时更新实验软件。金融领域业务发展很快,一套软件用十年不可能跟上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师资严重不足,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师资队伍,相关的实践教学任务安排给专业教师,但专业教师多数没有金融行业从业经历,实践教学基本是现学现卖,摸着石头过河,质量不高,更何况,当前普遍存在的实践教学工作量核定上政策倾斜不够,教师在理论教学和科研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不愿意从事实践教学。
(四)校外实习实践具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金融行业出于自身业务的技术性、安全性和维护社会声誉方面的考虑,不会大量接纳实习学生,即便是进入金融机构实习,由于业务不熟练,学生也不可能接触到实际业务,学生的毕业实习进入金融机构,也只能是做一些边缘性业务,如大堂经理、银行、证券营销等工作。所以,虽然几乎所有的高校金融学专业都建立了社会实习基地,挂牌了,但实际实习实践的效果不明显。
三、完善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对策
(一)构建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
1.教研室统筹管理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对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加强管理。课内实验由任课教师负责,教研室管理,落实课内实验的教学计划、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管理。2.增设系统性实验实训课程。建议设置不少于两门的独立实验课,在第七学期开设不少于两周的连续的金融投资综合实训课,对证券投资、理财规划、期货投资、外汇投资进行系统、集中实训。3.开展丰富的校内课外实践活动。建议组建学生专业社团,组织执业资格证书学习培训,金融学专业证书较多,对一些基础性的证书可以通过社团组织学习。指导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专业比赛,通过比赛促进学习实践。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让学生接触社会对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4.加强校外实践活动管理。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建设实习基地,建立实质性的实习计划,明确目标要求,鼓励实习基地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尤其是实践教学方面。尽量减少管理不严的分散实习,制定实习基地建设规章制度,保证校外实习效果。
(二)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体系建设
1.加大实验资源投入。建设专门的实验场所,购置更新实验软件和硬件设施,首先要保证经费投入,学校要重视,同时还要强化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室职能,协调资产部门,做好软硬件设备的购置于维护工作,资产招标过程可以邀请业内人士参与。2.建设专门的实验师资队伍。通过外部引进或内部培养,鼓励教师带实验课,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在工作量核定、酬金分配以及职称评聘上做到适当倾斜,管理人员要解放思想,摒弃实验课轻松、含金量低的错误思想。3.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高校教师多数没有企业从业经历,所以在实践教学方面缺少知识和技能储备,可以通过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或者去金融机构实习、挂职、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专业教师考执业资格证书,学校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或奖励。4.创造条件建立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建设专门的实践教学网站或者APP、小程序,鼓励教师全员参与,聘请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加入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增加实践教学的便利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考核体系建设
1.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建议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教务处下设实践教学管理科(强化其职能),二级学院设实践教学部(中心),从体制上理顺管理关系;严格实践教学材料管理,包括实验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等的归档整理;建立《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管理办法》以及实验师资建设规划等文件。2.加强实践教学考核管理。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还要对实践教学进行考核,考核工作建议从两个方面切入:一个是供给端,也就是教师层面,另一个是需求端,也就是学生层面。对教师层面的考核,除了日常的教学管理之外,学校教学督导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督查力度,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学生的评教分数也可以作为考核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对学生的考核层面,比较复杂,要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实习报告成绩、执业职格证书的获得、参加专业比赛的获奖证书、参与的实践活动次数、实习鉴定成绩、实习单位评价和走访实习单位等。这种多元化、多层次的考核评价机制,能较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综合表现,更科学地检验实践教学成效,促进实践教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黄素心,郭瑞.地方综合型大学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统计与管理,2016(02).
[2]房红.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
[3]汪俊鹏.应用技术型大学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J].知音励志,2015(5).
[4]房红,韦福雷.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03).
作者:房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