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模块教学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际金融学模块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学院2017级采用“2+2”的大类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应用性的要求。《国际金融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模块教学改革来适应2+2的培养模式,主要从模块设计、模块教学方面进行构思,同时考虑模块教学面临的首个模块难度大、教师教学水平要提高以及学生难适应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2+2培养模式;《国际金融学》;模块教学;应用型金融人才

一、2+2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影响

(一)2+2培养模式的特点

2017年融智学院金融学院人才培养计划采用2+2的大类培养方案,前两个学年主要学习金融学模块相关课程和知识,后两学年开始细分专业,包括银行、证券与期货、信用管理和保险以及投资学,分专业学习各专业模块相关课程和知识,主要通过全方位的实验实训培养实践能力。2+2的大类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类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金融学类一个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相关职业应用技能,能够满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实现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2+2培养模式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2+2培养模式重视学科基础;第二,2+2培养模式注重开阔学生视野,强调应用能力;第三,2+2培养模式注重学生个性的成长;第四,2+2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二)采用2+2培养模式所产生的影响

人才培养的改革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教学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求学校各专业重新做出严谨、有效、可行性的培养方案,重新设置课程体系以适应培养目标;其次需要学校同时配套相应的教学设施,尤其是实验实践教学上不仅要有充分可用的实验室和设备,还要有校外的实验实训基地以及实习场所;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应用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以教改来推动教学的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而课程又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适应2+2培养模式对《国际金融学》教学进行改革非常重要。

二、2+2培养模式下《国际金融学》模块教学的思考

(一)《国际金融学》模块教学的重要性

《国际金融学》是金融学院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是银行、证券与期货、投资、信用以及保险专业课的前行基础课程。应用型金融人才对国际金融形势的把握和分析的要求较高,因此无论是从厚基础还是重应用的角度,《国际金融学》都是非常重要的课程。2+2培养模式下,《国际金融学》安排在第四学期,起到承接各专业实践实训模块学习的作用。因此,《国际金融学》既要体现厚基础又要体现重应用。那么在进入各专业模块教学的前一个学期,通过这种模块教学将基础和实践进行衔接变得很有必要。每一个模块由理论知识加案例应用和实践教学构成,通过模块学习可以以点带面,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应用和实践教学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达到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目标。

(二)《国际金融学》模块设计

从《国际金融学》的课程体系和知识框架来看,国际金融是以国际收支和汇率为核心和基础来展开和延伸的,国际金融学研究的就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实现内外均衡即币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从货币到外汇、本币再到汇率,从汇率延伸出去有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外汇市场和国际收支,而国际收支又包括官方储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三个部分,经常项目又受到汇率波动以及外汇管制方面的影响,资本项目与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机构相关联,官方储备主要涉及到储备货币和国际货币体系,而国际货币体系又包括储备货币、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由于汇率和国际收支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且联系紧密,因此将《国际金融学》划分为国际收支平衡、汇率波动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其中,国际金融危机模块更多是一种综合性的体现,作为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模块能将所有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应用。同时,在每一个模块的设计中将由理论知识加实践教学构成(如附表1)。理论知识将以模块主题为中心展开,向外延伸到国际金融学相关知识点,在具体的教学和讲授过程中还会涉及到金融学和经济学相关的内容,实践部分会以经典案例和国际金融时事为主,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应用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国际金融学》模块教学方法

《国际金融学》模块教学的目的是厚基础的同时也要强能力、重应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获得和成长。在理论教学方面,打乱教材的章节,以模块的方式,从一个中心发散到各个知识点,因此教学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更强,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也不一定要严格地区分开来,可以通过同步或交叉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也可通过翻转课堂、小组讨论、专题讲座、外汇模拟实验等多种方式展开一个模块的教学,并在一个模块内进行考核,可以随堂考试,也可以通过小论文考察等方式来检验学习效果,并利用考核结果来调整下一个模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具体思路是:每一个模块都采用“课堂内+课堂外”的方式,课堂内通过经典案例或者新闻时事导入,然后提出问题,通过理解问题提出相关知识点,配合课堂外解决问题,然后课堂内汇报表达解决思路和方法,同时再配合专题讲座和模拟交易来体现该模块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这样学生既能开阔视野自主学习知识,又能锻炼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2+2培养模式下《国际金融学》模块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知识点交叉导致首个模块难度最大。《国际金融学》三个模块知识点之间紧密联系,尤其是先行模块可能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点会比较多,学生学习和应用起来会比较吃力,但后行模块因为有了更多的基础,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容易和轻松。但是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畏难的情绪,不利于模块教学的开展和效果的实现。因此,在第一个模块的导入案例、教学方法以及重难点设计上要“简单化”。“国际收支平衡”模块涉及内容比较广,在知识解释和案例分析时必须要浅显易懂,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开阔学生知识面为主,先弄清楚模块框架,比如通过专题讲座、时事搜集的方式先让学生了解该模块和本门课程的逻辑和体系。有了浓厚的兴趣,后面的模块教学相对开展就会更顺利。

(二)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都需要改进。无论是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汇报表达”还是专题讲座或是模拟交易,对教师的能力有较大的挑战,需要教师有深厚而广阔的经济金融学专业功底,同时还对国际金融的发展有前瞻性的眼光以及外汇交易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开课之前和行课过程中,教师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课程组应该集体谈论和备课,从模块设计、课堂PPT以及讲义还有教学方法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提前准备好,课中再通过课程组活动不断地发现问题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最终尽可能地实现教学目的。

(三)学生的素质和适应能力会影响模块教学的进度和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接受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因此,需要提前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并将所有学生的情况以及学生的人数考虑进去因材施教地设计模块教学的全过程。总之,《国际金融学》模块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应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真正地实现2+2培养模式下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有所成长,最终成为基础知识牢、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实践操作准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芳.“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5):154-155.

[2]袁,许强,王晓峰,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4):56-60.

作者:赵朝霞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