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金融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金融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21世纪金融行业及产品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我国对金融类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提出新的教育改革方向,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以及课程建设上有了新的要求。当前金融机构用人需求与高校人才输出之间的不和谐日益突出,为此,本文从本科院校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现存的问题入手分析,以SWOT模型为主要方法,分析无锡太湖学院金融系的内部优势与问题,外部机遇和挑战,通过解决矛盾来提高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关键词:金融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实践创新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事关学校教学工作稳定和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大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本科办学历史较短,教学基础相对薄弱,因此为了更好的突显学校的地方性优势,在人才培养上做到扬长避短,其培养目标的定位理当与研究型高校不同。笔者结合无锡太湖学院商学院这几年来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遵循SWOT模型的思路,从我校金融人才培养的内在优势、内在问题、外在机遇和外在挑战这四个角度进行以下分析。

一我校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现有的优势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清晰

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5A的5A2标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与高职类实用人才培养不同,应以学科为基础按行业分设专业,培养从事和适应高科技行业要求的行业专门人才,而非岗位操作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划分中的工程型、技术型人[1]。无锡太湖学院在金融系人才培养规格中明确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为培养金融学专业领域具有“本科水平、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金融系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金融学专业的投资、银行及保险等理论知识和投资分析、理财规划的应用能力,在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工商企业等领域从事经纪、投资分析、理财规划、企业融资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无锡太湖学院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课程本身特点来设计的。金融学专业有的课程侧重理论及宏观,如金融学、投资经济学、国际金融。而有的课程侧重实务和应用,如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这些课程其教学目标主要围绕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结合证券和银行的操作实务。对于应用性较强的理论课,我系在教学中增设了与其相辅相成的实验课,强化了模拟操作等实践环节。

(三)国际合作与时俱进

我校金融系将与计算机系联合创建互联网金融研究基地,在注重教师学术创新的同时,增设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课程,使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走势,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学院非常重视与国际人才的接轨。增设了CFA(金融注册分析师)的课程班级,同时积极需求与海外学校的合作。其中和英国的PlymouthUniversity商学院进行了研究生项目的分享,以及和美国的NewYorkInstituteofTechnology达成了0.5+1.5+1项目合作。

二我校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和结构模式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无锡太湖学院金融学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是“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保险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其他各门课程均作为上述核心课程的附属课程。这样模式化的课程结构偏重于宏观金融的教学,而微观金融课程开设不足,由于课程的理论较多,使得人才培养方式仍然以教师单向授课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2]。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金融专业理论课程较多,因此大多数教学采用传统方式,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点,学生相对被动地听课,很少主动参与提问和互动。案例分析,分组辩论,模拟情景,话题讨论等方式能增加学生活跃性和创新性,但目前在专业教学中较少使用。学生因此在课堂中常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抬头听课率”不高。而金融工程、固定收益资产以及投资组合等课程又侧重计算,内容难度的增加没有配合上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效率低下,学生吸收掌握程度不足,毕业后难以在工作岗位竞争中胜出。

(三)实践教学体系、方法和条件的不足

太湖学院实践类课程主要采用上机操作和模拟交易结合,但实验教学仍和理论教学方式类似,以知识传授为主,辅之以模拟操作。考核方式是实验报告和小组论文,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校内经管实验基地的建设有待提高,软件和硬件设备更新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例如股票外汇交易软件版本较低。同时,金融专业校企合作的建设滞后,学生学年实习和毕业实习的环节只能考自主能力,专业能提供的校外实践机会较少。

(四)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我校金融专业的师资在近两年引入了大量海归青年教师,原专业教师流动性较高,因此主体队伍年轻化。然而教学改革和创新无论方式如何,教师队伍总是核心和关键。只有经验丰富,素质综合,技能过关的队伍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优秀,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和全面发展的本科人才。而太湖学院受其发展的历史影响,金融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很少,外聘教师在师生沟通和实践指导等环节有一定的限制。青年教师大多直接在硕博毕业后走入讲台,缺乏相关行业的经历,不利于行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我校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外在机遇与挑战

(一)外在的机遇

我校“应用型”本科的定位与社会需求契合。无锡市正在推进“十三五”规划,2017年将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创新经济、分享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发展,建设新兴产业区。新一批的地区就业岗位随之释放。我校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苏南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的建设将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作用。

(二)外在的挑战

从对金融人才的供求角度看,无锡太湖学院金融系毕业生在近几年的就业岗位与专业的对口程度不高,部分学生更多地选择销售岗位。因此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制订出与就业向匹配的教学计划,并加强校企间的合作,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我系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金融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我系也面临就如何继续做好行业专家深入课堂的挑战。

四完善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与措施

结合SWOT表格的分析,我校应当发扬自身的优势,坚持已有的培养目标,结合实践课程,拓宽国际合作项目,抓住地区发展经济的大势,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还应当规避自身存在的问题,解决需要面对的挑战,可以从以下几点措施考虑:

(一)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及较高科研素质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3]。专业核心课程不宜多于10门,基本涵盖金融学科的主要分支领域。另外,设置20门左右的基础必修课,既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又要包括一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实现知识体系的简约化和系统化,提高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引入最新的典型案例,补充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具有前瞻性的课题。

(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授课模式。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需要进一步改进我们的考试制度。在推进考试内容标准化、规范化的同时,应适当增加能够反映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及对专业问题的深入理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4]。

(三)加强实践教学,拓展校企合作

积极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目前我校金融系已与会计等其他院系共同建设了苏南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下设三个实际的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资本市场的会计及财务研究,以及资本市场与PPP。教师在开展研究项目的同时,要与学生的相关课程尤其是实验实训课相结合,共同完善实践环节。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证书,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扩大“双师型”师资队伍[5]。同时积极引入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来校开展讲座,指导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获取并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加强对金融学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和创新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总而言之,科学并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离不开准确的目标定位和行之有效的改革手段。学校可以从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改革考试考核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些方面开展改革,帮助大学生能顺利的完成毕业和就业两个阶段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姚吉祥,汪本强.国外院校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5):59-62.

[2]张瑞彬.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项目申请[R].贵州财经学院,2010,(03).

[3]马赞军.金融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8,6(3):45-47+50.

[4]王宇鹏.互联网金融下高校金融教育的思考[J].高等教育,2016(7):100-101.

[5]马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14-115.

作者:顾俊祺 单位:无锡太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