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互联网金融趋势分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互联网+进入2.0时代,互联网与金融融合已经成为当前金融发展的新的趋势,人们也越来越感受到互联网融合金融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变化。作为金融的重要一部分,我国农村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也成为发展新方向,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切入点,以农村金融机构的互联网改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分析,充分立足农村金融的特点,结合互联网金融,提出了我国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路径策略,为推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农村;农村金融
互联网金融通俗的讲就是传统金融业务通过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使用户能够实现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支付、理财、投融资等活动,是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新兴金融发展模式。与办理传统金融业务相比,互联网金融模式新颖、操作便捷、省时省力,已经成为促进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其次,随着人们对互联网平台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接纳这一金融发展形式,借助网络获得更迅速更有品质的金融服务,不管是投资理财,还是网上支付或融资等,都成为金融发展的新业态新趋势,同时也对我国金融改革和监管提出新的思路。“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并“支持并规范移动互联支付、小额贷款等创新性、专业性、社区性金融业态发展”。因此,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改革也需要进行转变,要抓住互联网+与行业融合的改革趋势,对农村金融进行创新,并发展完善。但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在适应互联网背景下改革发展,对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有一定的要求,农村地区金融体系完善度、金融机构层级、人们普遍的信用观念和互联网观念等都是影响该地区能否顺利适应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因素,农村地区的产业机构、经济发展程度等都需要在适应互联网环境下得到充分重视。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正在进行,在适应互联网金融形势下,更应该加强金融监管,借助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转型是必然趋势
1、信息技术发展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技术可行性。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各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发展成为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相结合的新的发展业态,这得益于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也得益于技术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其次,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农村宽带入户和移动客户端网络建设不断加快,使得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越来越高,农村地区上网成本不断降低,农村地区网民也越来越多,这为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打下了群众基础,为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了重要条件。网络技术再农村地区的发展与应用,为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条件。不管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发展规划,都在政策上支持电商平台和普惠金融的发展,这也为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新机遇。
2、互联网金融发展是农村金融转型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金融简单来看是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深入来看的话,却是互联网思维在当前金融改革中的应用,是互联网思维市场化下的金融新领域。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经营方式造成了冲击,是对传统金融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在我国农村金融中,一切与农村信贷和货币流通有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传统金融的经营范围,农村金融通过调节农村资金供需缺口、为农村地区提供货币存贷结算等对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需求。互联网金融已经以其强大的便利性和扩散性影响着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已经在农村地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与电商平台的同步发展,电商业务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渗透,影响了农村地区金融形势。阿里等金融网上支付、理财、投资等同步发展;而以三农服务为宗旨的网上平台则借助其强大的线下资源发展快速,P2P、众筹等也在农村市场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占据了农村金融业务的市场份额。在此形势下,如果传统农村金融机构,例如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等,不能将传统业务与网上金融业务进行融合,必将对其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传统地位和影响力产生影响,甚至受到巨大冲击。
二、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转型原因分析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结束以往高速增长状态,进入由旧常态到新常态经济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的状态。由于以往高速增长时期给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还在,对金融领域的影响无法顺利消化,因此进入新常态后,我国金融业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常态时期对我国金融改革,特别是对农村金融改革涉及的农村中小型金融组织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金融机构未来的业务发展模式,业务种类创新等提出了挑战。
1、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在以往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我国金融市场需求量也产生了巨大的增长。但是经济下行的到来却对金融市场量、金融机构经营模式产生了消极影响。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明显力不从心,在传统经营中遭遇了发展困境。在宏观经济影响下,农村金融机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力不从心,如果不进行发展模式创新,未来发展预期并不乐观,只有在适应新的发展背景下创新发展业态,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2、市场竞争激烈。
在近些年的农村金融改革中,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适应金融改革需要相继出现,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在农村市场开展业务,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同时,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出现也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开始活跃,各金融机构在金融战略、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开始展开竞争,并对经营区域、经营网点开设、客户资源以及资金等资源的划分和争夺也异常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金融机构只有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在新时展背景下另辟蹊径,开拓创新满足消费者金融需求,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3、利率市场化改革。
农村金融业务主要以储蓄放贷为主,其他方面的金融业务类别占比并不高。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继续深入和利率完全市场化,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存贷款利差将不断缩小,这也就意味着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经营的利润被大幅挤压;而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政府金融监管也会发生变化,金融机构在风险规避中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些都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在积极应对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积极改变市场策略,进行产品和业务创新,否则只能在改革中被市场淹没。
4、农村金融需求趋于多样化。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村金融环境同样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农村区域划分、农村客户自身、农村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形势的改变,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也随着发生改变,有着农村金融需求的特殊性,同时对理财、投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金融结算、互联网融资等专业需求增长,不仅需要传统金融服务,还需要发展性的新兴金融业务,需求多元化发展。如果农村金融机构无法快速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改变,进行服务业务重心调整,那么只能一步步丧失市场。
三、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与不足
1、主要优势
第一,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网点遍及农村城乡各地,甚至较大的自然村也设有服务网点,对农村金融需求比较了解,信息对称性较好,特别是金融信息的传播方面具有优势;另一方面,我国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地区已久,对市场的敏感度和把控度较好,农民也普遍比较信任这些机构推出的新业务,竞争优势明显。实践证明,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试水互联网线上业务,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第二,政策扶持,市场适应性好。作为我国金融业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政府政策对中小农村金融组织在经营范围、存款准备金率、税收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倾斜,这也就无形中给予了农村金融机构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在信贷审批方面具有更好的市场适应性;另外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金融需求同质化程度高,规模大,有利于市场开拓。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如果想要适应互联网背景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具有更大的政策优势和市场适应力。第三,客户量大,市场潜力无限。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长期服务农村客户,因此与客户建立了深刻的信任关系,具有较高的客户忠诚度和认可度。这部分客户将成为农村金融机构试水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潜在客户。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客户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这些潜在客户是农村金融机构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农村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存在的不足
第一,信息系统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机构由于资金实力有限,在信息系统更新和全国金融机构联网上相对滞后,特别是涉及到跨区域跨行的金融业务时,影响了客户体验,不利于跨区域发展。另一方面,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机构线上业务所需的系统平台开发落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软件开发不足,严重影响了客户体验性。互联网金融主要依靠信息技术和金融工具融合进行,因此信息系统开发与更新的相对滞后,不利于在大数据时代下金融机构的资源分析与整合,这是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不利之处。第二,客户层次相对较低。受制于受教育水平,农村金融机构广大的客户群体整体上文化程度较低,对互联网业务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不足,相较于操作繁杂功能强大的线上金融业务,他们更加信任操作简单功能单一的存折,以及钱货交易的感官性。因此,农村金融机构虽然客户量巨大,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客户无法接受或认可互联网金融业务,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开发线上业务。第三,创新不足。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形式单一,业务种类较少,在业务经营管理上相对刻板,灵活性不足,影响了金融管理模式和金融产品创新。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在线金融产品要求根据客户需求偏好特点设置操作体验,操作便利。虽然农村金融机构已经随着市场变化推出了各类创新性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占比较少,在与互联网结合方面,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无法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具有一定创新水平的金融产品。第四,各类人才储备不足。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农村金融机构工作环境、薪酬福利待遇、未来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加上金融机构工作压力大,无法吸引高素质的综合性金融人才,导致人才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等呈现不合理局面。而互联网金融要求金融机构具有较高的数据分析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这些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贡献,因此农村金融机构人才储备无法满足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发展需求。
四、“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转型的路径探索
1、创新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加快“触网”进程。
互联网已经触及到各行各业,随着农村金融机构互联网经营意识的强化,大量新型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开拓广大的农村市场,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开始发展巨大变革,创新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为了提高金融机构核心竞争优势,面对互联网+的机遇和挑战,农村金融机构开始重组和创新传统经营发展模式。首先,学习借鉴国内外典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做法,运用互联网金融思维整合和扩大已有的客户群体,巩固优势,提高“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其次,针对互联网+的背景及时调整农村金融企业战略规划,把握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在科学制定战略规划的同时,适时调整金融企业组织结构,完善组织公司治理,优化金融企业业务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最后,利用大数据库和信息技术手段,对客户进行科学分类,基于客户的数据信息(工作、年龄、生活、偏好等),掌握客户基本行为特征,及时预测客户潜在的金融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最优金融服务。
2、创新金融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智能水平。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该迅速跟随市场变化,敏锐感受客户需求的变化,学习互联网金融下快速、灵活、创新的经营理念,改变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单一的经营形式和刻板的经营理念,积极塑造金融机构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打造农村金融机构全新的形象品牌。首先,升级各经营网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服务理念,紧随市场变化,对工作人员进行市场理念和服务理念的培训;其次,对各服务网点进行业务操作系统升级,提高网点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在日常经营中改变网点形象,同时逐步改变农村客户对智能化金融业务的认知,提升客户体验度;第三,开发智能系统平台,加强与电商平台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研发适合自身客户需求偏好的移动客户端或APP应用,将日常客户端应用与金融业务应用融合,提高银行互联网业务对客户的快速传达。
3、创新金融产品功能,强化核心竞争优势。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农村金融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契机,要针对互联网金融运行新特征,结合农村客户出现的新金融需求和趋势,不断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提升金融企业竞争力。首先,完善拓展传统的网上银行功能。传统网上银行基本上仅局限在操作平台的设计,面对“互联网+”背景,金融企业需要强化网络金融经营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功能。要从传统封闭式服务功能向开放式服务功能转型,为客户提供人性化、多样化的金融产品,进而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其次充分利用现代通讯产品和手段,诸如微信、微薄等,开发微信银行和手机银行,方便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办理转账支付、交易提醒、信息查询等各种金融业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最后,积极构建金融电商服务平台,自主创建或与其他电商平台(支付宝、微信等)合作创建电商交易数据平台,利用数据平台拓宽营销渠道,实现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金融服务平台体系。
互联网金融要求金融机构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能力,因此农村金融机构要想在互联网+背景下获得较快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首先,农村金融机构要充分运用现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对市场变化的把控力,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第二,进行农村金融机构自身资源整合,建立客户与产品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资源整合平台,方便银行全方位了解客户需求与自身业务种类的匹配程度,并进行数据分析,提高金融机构服务的精准化,提高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第三,借助信息技术,改变金融服务链水平,加强互联网金融下的跨界合作与同行数据信息共享,建立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打造金融服务上下游交易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与交易平台的建立,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跨界客户资源数据分析,对客户需求偏好进行深入挖掘,把握金融市场变化趋势;第四,加快打造农村金融机构的全国信息平台,突破金融机构与地区之间的较差业务障碍,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与其他银行的业务合作往来和交流。
作者:陈骐 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13,(24):15-17.
[2]叶冰.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怎么做[J].银行家,2013,(3):110-112.
[3]]刘志平.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的启示[J].中国金融,2015(3).
[4]翁文东.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6).
[5]芮晓武.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第二篇: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
[摘要]
我国中小企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中小企业一直都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下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对策,对于金融业健康发展,对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同时也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要能够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深化改革,创新融资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以柜台开展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融行业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跨境结算,转账汇款,开始向基金、保险销售等领域渗透,极大地丰富了金融方式,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也需要积极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企业有效融资,解决自己长期运行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资金融通,促进融资方式的转变。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行业新的发展模式,这种金融模式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展,对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性能要求很高,能满足新的需求,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互联网金融运行的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P2P模式,这种模式与民间个人借贷较为相似,但金融业务开展的媒介方式不同,这样,就使资金更为融通,更容易实现交流,这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中发展最快,应用最为广泛。第二,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开展的金融业务,这种模式的应用,需要相关网络金融企业通过大数据方式挖掘客户资源,搜集相关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第三,众筹模式,众筹模式指的是依托某一项目内容而开展的融资活动。筹资方需要在网站上公布项目内容、项目获利方式和回报方式。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小企业一直以来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向银行贷款一直受阻,效果不明显,而互联网金融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具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了的影响如下。第一,降低服务成本。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金融机构能利用自身的网络平台搜集中小企业相关信息,根据相关信息通过网络途径与中小企业建立业务联系,这种业务开展方式便捷高效,能够降低服务成本,能够便捷地为企业服务。第二,能够实现订单化服务,降低小额贷款风险,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接受互联网金融企业递交的相关资料,将订单标准化,对相关业务进行批量处理,通过本地化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融资贷款的风险。第三,风险控制方法不完善,融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金融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众多不安全因素,金融机构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健全金融风险管理机制以提升中小企业融资的安全性。但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也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风险问题,因为金融风险控制体系还不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也不是很完善,这就导致信息资源安全性问题,使金融业务的开展也无法得到安全保障。
2互联网金融平台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2.1安全问题
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大数据被广泛地用来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这样,信息安全就难以保障。互联网金融在服务中小企业的同时,在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比如:个人信息泄露、金融欺诈、账户信息被盗取等。这些安全事故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更容易产生。在互联网背景下,要确保个人账户安全,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性,确保信息数据不丢失或者不被篡改和泄露,防止黑客的攻击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互联网金融有效开展的前提,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2风险问题
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在中小企业贷款的资金市场,相关信息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信息也存在来源不明的情况。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放贷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很难进行准确的辨别。放贷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就通过提高贷款利息的方式甚至是拒绝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方式避免或者降低放贷的风险,这也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增加、贷款困难的问题。在高风险贷款背景下,企业贷款利率不断提升,当企业难以承受还贷压力时,资金贷款违约风险就增加了。资金贷款违约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现象最终造成了信任危机,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企业融资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实现,这样方式也给借贷双方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危机,也制约了互联网金融融资的发展。而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危机的方式是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识别机制。目前,我国信用风险识别机制还不完善,这方面的工作开展不顺利,效果不明显,难以对潜在的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难以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2.3政策问题
目前,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但各方不能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办事,导致中小企业依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发展难以享受政策上的扶植和帮助。另外,我国虽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管理,但这些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管理不善,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由于机构服务不到位,缺乏对中小企业的有效扶植,缺乏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监管,就导致中小企业融资一直存在问题。此外,目前,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一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以及贷款体系不完善的情况,这样,就导致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很难真正得到金融服务机构的扶植,也加剧了中小企业与贷款机构之间的矛盾。
3互联网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优缺点分析
互联网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的优点,具体而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大数据能力强。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通过大数据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根据信息对中小企业资产状况和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在评估基础上,决定是否放贷。这样,通过大数据处理就可以有效把握金融融资企业相关信息,有效规避金融融资风险。第二,成本低。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建设之初,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这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但在后期所投入的成本非常低。这样,可以通过低投入的方式做好相关信息搜集和处理工作,有效地降低了运行成本。另外,互联网金融结构通过网络方式开展业务,这样,也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中小融资企业都能获利。互联网金融融资不仅有很多优点,也有缺点,表现如下。第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系统不健全,网络借贷方式简单化,只需要在线上填写资料,开展简单的业务咨询,就可以在线下开展贷款业务,这种方式导致潜在的风险加大。第二,缺乏有力的监管,在法律层面上,我国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不完善,同时监管部门工作开展不力。这样,就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增加了金融融资安全隐患。第三,信用支持不充分,我国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健全,在互联网金融信用评价体系中缺乏统一的标准,这样,不利于金融融资工作的安全开展。
4基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4.1构建互联网信息安全平台
在信息社会环境下,要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就必须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解决融资问题,需要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必须要有安全的网络信息系统作为保障。因此,构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要保障互联网金融业务安全开展,创建金融业务安全运行的环境,监管机构及金融行业必须要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管理意识,要在网络安全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购买必要的软件,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安全建设工作,通过安全技术手段的应用,防止金融平台系统被黑客和病毒的攻击,防止用户信息被非法盗取,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这样,才能构建安全可靠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融资服务。
4.2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确保互联网金融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相关部门要能够在现有信用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法律程序,完善个人诚信体制,使之更为规范。要根据个人的信用情况,建设个人信息档案,完善个人信息档案建设机制,提升其建设的速度。要依托法律完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诚信借贷关系,完善相关诚信借贷管理制度,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另外,监管机构也需要积极作为,要根据情况制定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根据一定的指标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客观的评价,要通过有效策略,对中小企业资信状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对其偿债能力进行科学评估,为金融贷款的发放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4.3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目前,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渠道,在互联网金融下,要能够根据形势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多种贷款的可能性。要能够积极借助天使投资、债券投资等投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这样,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实现有效发展。
4.4完善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完善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对于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对于中小企业实现有效的融资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要建立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降低融资风险,降低银行等投资方的贷款风险,这样,才能激发投资方放贷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升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要完善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国家就需要建立一批国家级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这些机构要能够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关系提供担保,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融资的风险,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另外,国家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引入民间资本开展担保业务,形成以国家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的融入了商业性担保的多元化担保体系,提升融资的安全性,提高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这样,才能为中小企业顺利融资拓宽渠道。
4.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互联网环境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国家要能够针对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效的规整;要根据情况制定法律法规,有效引导互联网金融业务,使之能够合法、有度、有序地开展。国家要对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制定政策法规,重点要解决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信息隐蔽、不公开的问题,要通过有效的法制手段保障互联网金融资金与信息的安全性;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信用中介、理财服务、金融信息等机构进行全方位监管,为互联网环境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
作者:黄慧雯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梁红英.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网络联保贷款[J].会计之友,2010(14).
[2]孙曙光.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及其风险控制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5.
第三篇: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探讨
摘要:
互联网金融是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金融形式,其通过网络平台分散了大众的投资,对传统的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然而互联网金融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逐步暴露出了如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虚假、诈骗信息、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跑路等问题,这些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是技术层面的,但在实质上还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的。因此,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以及监管的必要性,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措施
0引言
互联网金融运作的技术支持是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具备高效、便捷等优势,转变了金融机构和平台的服务手段,极大地提高了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益。但互联网金融活动是通过货币与数字化信息在网络间的相互传递与控制信息来实现的,交易双方的身份不明确,透明度偏差。虚拟化环境下的金融风险会被放大,其风险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当下,必须重视其监管工作,提高金融活动的约束性,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下面就如何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机制进行相关的探讨。
1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分析
互联网金融风险包括了常规传统的显性风险和高科技带来的隐性风险,其中显性风险有黑客入侵、个人信息泄露与盗取、缺乏有效监管下的网络借贷欺诈、虚假信息等;隐性风险主要包括暗箱操作业务、非法集资、网络洗钱等。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总结出其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技术性风险
技术性风险可划分为两个方面:①内部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操作运行需要配置要求较高的软件与硬件,通过有力的技术支持,实现自身的高效、便捷化操作。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会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的问题出现错误或故障。②外部风险,由于网络系统本身就存在黑客入侵、病毒等人为恶意攻击手段,互联网金融依托网络系统势必也会受到这方面的人为破坏,造成交易双方的信息被窃取、篡改以及泄漏,严重影响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安全、有序进行。
1.2虚拟性风险
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开放共享性的信息交流平台,其具有虚拟化的特点,此特点导致用户在信息交易和传递时无法辨别其真伪,极易造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此外,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的资金周转功能通过金融平台来实现,虚拟性的环境难以有效应对资金积累引发的信用风险,无法实行有效的担保和监管。
1.3操作性风险
此类风险的形成原因包括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系统漏洞以及金融交易活动主体的失误操作。其中安全系统的漏洞包括系统内部设计缺陷,以及大数据在收集、统计整合、分析和风险控制过程中的漏洞;交易主体的操作性风险是由于用户没有规范、正确地操作系统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1.4法律性风险
该项风险指的是现行的金融法律法规及制度无法有效约束和管理互联网金融,更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需求。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规模和速度呈现出了迅猛的态势,但与之匹配的法律却处于空白期,导致有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钻法律的空子,躲避监管,加剧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1.5“长尾”风险
“长尾”风险说的是那些需求不大或销量不佳的产品通过多样的存储和流通渠道占据了可以匹敌数量不多的热卖品的市场份额,甚至更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拓展了经济交易的可能性边界,使得游离于传统金融外的人群接受了互联网金融的服务,由此也增加了新的风险特征。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知识与风险识别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而导致的不公正待遇、互联网金融风险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互联网金融市场不规范经营等都是潜在的“长尾”风险[1]。
2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2.1宏观层面
第一,金融市场纪律与完全扼制风险不等同。我国针对投资风险实施了大量的担保,使得我国大众投资时遵循刚性兑付原则,这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风险定价机制的失效。在此市场环境中,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就会被借机推出,用较高的预期收益率遮盖高风险的事实,如果投资者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遮盖风险还极易引发严重的道德风险。第二,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可以积极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由于金融交易信息的不对称、自然垄断等问题,导致了市场的失灵,为了进一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就必须强化金融市场的监管。
2.2微观层面
首先,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存在非理性判断。例如,在P2P网络借贷中,用户购买的是针对借款者个人的信用贷款。虽然P2P平台准确提出了借款者的信用风险,分散了投资组合,但个人信用贷款是一项高风险性的投资,一旦投资失败将会对个人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加强合理地监管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其次,拥有大量客户资源或具备较大资金规模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落实市场出清。例如,微信钱包,该软件系统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一旦其出现问题进行市场出清,在其破产时极有可能导致金融系统基础设施的损坏,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2]。
3改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有效途径分析
3.1建立完善的监管组织体系
首先,深化政府监管机构的责任。目前,我国主要的金融监管部门是“一行三会”,其中银监会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与P2P网络借贷机构的主管部门;证监会是众筹机构的主观机构。建议银监会与证监会分别下设专门负责监管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部门,进一步细化监管职责,保障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与持续发展。其次,建立行业协会并制定完善的行业自律原则。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来积极引导各个机构的规范化运营。同时,利用自律原则辅助监管机构监管行业,并逐步形成规范化的原则。最后,建立健全社会监管体系。社会监管是面向大众的监管,属于外部监管,涵盖了如律师事务所、传媒等社会层面的监督,提高了监管角度的多面化。
3.2完善监管法律
由于互联网金融涉及的领域交叉冗杂,难以准确界定其交易主体的责权利及金融活动是否存在本身违法问题,给相应的立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建议监管部门针对不同形式的互联网金融进行分别立法:①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部门应在原有的法律基础上设计新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法律条文,完善监管细则,还要提高立法层级,将监管办法转变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法》,规范整个行业的经营行为。②P2P网络借贷机构的独立立法。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立法原则,以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风险防范为核心,制定对应的法条对其进行约束。③众筹融资机构,其具有特殊性,其股权众筹融资中有悖于我国现行的《证券法》,因此需要首先解决此问题,建议适当修订《证券法》,增加关于众筹融资的相关法律,并对其发行者、投资者与众筹平台分别提出监管法律。
3.3实施精细化的机构监管
3.3.1完善第三方与移动支付的监管对策
第一,市场准入。第三方支付与移动支付平台应具备支付业务许可证,该证的申请必须具备符合注册资本的最低额度;机构聘有具备支付业务资质的高级管理人员;支付设施要符合监管要求;具备风险判断能力4项条件。第二,信息监管。支付平台应严格保管客户信息资料,杜绝随意泄露。第三,保障客户利益。支付平台不得私自动用客户资金,并对客户设置陈列详细的交易提示,方便客户掌握交易信息,了解支付去向。
3.3.2P2P借贷平台的监管设计
首先,建立准入P2P行业的标准,严格审查P2P平台主要高层与管理者的金融知识素养、金融从业经验等资质。同时核实P2P的运营条件,必须健全互联网运营设施并具备高端的IT人才与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等。其次,加强运营监管。①P2P平台内部监管,规范P2P行业营业准则,其只能作为金融中介服务。同时建立充足的风险储备金,增强承担风险与判断风险的能力。②P2P平台对客户义务与责任的监管。应充分了解客户,仔细识别辨认客户身份,杜绝金融诈骗。坚持为客户服务,准确评估投资者是否有能力进行P2P网络借贷[3]。
4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现如今,必须深刻认识到了其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制定完善的应对策略,降低金融风险带来了损失,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吕罗仙 单位:厦门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晓朴.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J].金融监管研究,2014,02:6-17.
[2]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08:3-9.
[3]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05:10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