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金融支持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金融支持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一、引言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2014年九项重点工作之一,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金融与城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分析福建金融支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对于深化金融创新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二、福建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分析

1.指标体系的构建。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为此本文将新型城镇化指标归纳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3个方面。金融支持指标选取:金融相关率,计算公式为(L+D)/GDP,其中L为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D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效率指标,本文拟采用金融机构中贷款总量(L)与存款总量(D)的比值来衡量(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首先,为了消除量纲与量纲单位的影响,常采用极差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基于均方差求解多指标决策权系数的方法——均方差决策方法,文中取出各指标随机变量的均方差,然后将这些均方差进行归一化处理,结果即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3.评价结果。

2008-2013年福建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协调状态呈现协调等级1的高度协调状态。自2009年开始关联协调度有所下降,但金融支持的持续发展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福建金融支持综合指数始终低于城镇化综合指数,且两者间的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说明金融支持滞后于城镇化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加大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力度,不断满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多元化需求。

三、福建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解决“钱从哪里来”、“人住哪里”、“人去哪工作”等问题。而探索金融服务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模式,则成为大力服务“以人为本、产业支撑”的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手段。自2008年以来,福建金融支持与新型城镇化高度协调发展,离不开近年来实施的金融创新、完善投融资环境以及提倡互联网金融的举动。

1.完善金融创新、稳步推进农地抵押贷款。

由于福建的农业生产风险大、农村信用环境差、信贷担保体系和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这些问题削弱了金融组织助农、支农的积极性,直接导致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不高。新型城镇化必将开启农村新一轮改革,为农村土地资本化提供有利的宏观环境,而推进农地抵押贷款,盘活农地资源,促进农地资本化,成为破解城镇化资金困境的必然路径之一。推进农地抵押贷款,关键在于加强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和配套建设,推进金融创新,完善制度设计,创造配套条件,推进农地抵押贷款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创新信贷业务流程,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2.完善投融资环境,利用PPP模式推动福建新型城镇化建设。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政府与民营资本之间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基于具体项目的合作模式,也称公私合营模式。新型城镇化需要建立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PPP模式的引入既可以降低政府负债压力,有助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减少地方债务压力;也可以进一步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域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区域,已启动并推广应用PPP模式,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投融资渠道,提高公用产品提供质量和效率,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3.将金融融入互联网时代,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推进城镇化的全面发展就需要重视利用Web2.0、物联网、云计算、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等新技术,加快推进城市智能化金融市场建设,以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方式,将城市的水、电、油、气、通信、交通等资源与金融有机连接,将金融融入互联网时代,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互联网金融是从技术到产品及金融制度和体系的全方位创新,不仅使交易、理财和融资更加高效、便捷,而且在关注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需求多元化、支付电子化、存款理财化、融资多元化。这种新型金融模式必然存在很高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完善市场开放、信用健全、监管有力的投融资环境,建立公平诚信、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有效提高金融开放度,鼓励跨地区金融合作,积极吸引其他地区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为当地城镇化发展服务。

作者:林南艳 单位: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