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提要:随着利率市场化以及资本市场的完善,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不断显著,对商业银行盈利性产生冲击。本文首先分析金融脱媒的内涵和特点,其次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方面分析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盈利性
一、前言
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很多方面的挑战,出现了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该现象最早出现在20世纪的美国,被描述为“金融脱媒”。
二、金融脱媒的内涵及特点
金融脱媒指的是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直接进行投融资,不通过商业银行等中介机构。金融脱媒的出现依赖直接融资市场的建立。金融脱媒的“媒”广义上指商业银行等一系列金融中介,狭义上指间接融资的主要金融中介即商业银行。本文所指的金融脱媒仅针对商业银行这一狭义概念,又可以分为资产方的金融脱媒和负债方的金融脱媒。
三、金融脱媒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的作用机理
金融脱媒通过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对其盈利性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贷款业务总量和结构的影响。首先,对总量的影响,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使得企业融资渠道增多,信贷需求减少。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组成中,股票和债券融资占比由2016年的11.09%升至2016年的23.82%。债市和股市的建设推动了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其次,对贷款结构的影响,贷款趋于长期化。我国15家商业银行2013~2017年短期贷款占比由43.2%降至37.0%。中长期贷款占比由56.8%升至63.0%。受脱媒影响,贷款期限结构变动主要因为中长期贷款能够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是企业稳定的资金来源,企业更偏好中长期贷款。贷款的长期化使得商业银行资金管理成本增加、不良贷款率上升,对盈利性产生影响。金融脱媒通过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对其盈利性产生影响。首先,企业和居民投资的非中介化,使得存款分流,商业银行的存款增速逐渐下降。其次,脱媒使存款结构趋于短期化,中长期存款的减少使商业银行失去稳定的资金来源。存款的短期化与贷款的长期化配比失衡,为满足中长期贷款需求,用部分活期存款来发放中长期贷款,造成期限错配,加重流动性风险,增加贷款业务的经营成本,对经营绩效产生冲击。金融脱媒通过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对其盈利性产生影响。资产和负债的脱媒使得商业银行经营成本上升,存贷利差减少,传统的业务模式盈利能力下降。转变业务模式,增加非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实现金融反脱媒的路径。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断拓展,非利息收入显著增加,非利息收入贡献度在利息收入绝对量较少的情况下逐渐增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金融反脱媒。
四、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实证研究
(一)变量和样本选择。金融脱媒的度量主要有直接度量和间接度量两种方式。直接度量主要是金融脱媒中介化比率,反映金融脱媒对不同部门资产负债结构造成的影响,用非金融企业对银行负债中介化比值(即非金融企业对银行的负债除以非金融企业的总金融负债)作为衡量金融脱媒的变量。间接度量主要是衡量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不同方面造成的影响。从资产方和负债方分别衡量金融脱媒。本文基于上文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的机制分析,采用间接方法衡量金融脱媒。资产方金融脱媒用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衡量,用AD表示,AD下降表明资产方金融脱媒程度加深。负债方金融脱媒用银行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衡量,用LD表示,LD下降表明负债方金融脱媒程度加深。用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衡量脱媒矫正效应,用DCE表示。本文研究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以脱媒与脱媒矫正效应的交叉项作为解释变量(资产方AD×DCE,负债方LD×DCE)。参考以往文献,本文采用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商业银行盈利性。银行层面的控制变量主要选取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宏观层面控制变量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本文选用我国15家大型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15家上市商业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商业银行,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以及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3家城商行。数据来源于各商业银行年报、Wind数据库、国家统计局官网。
(二)变量描述性统计。15家商业银行2007~2018年间资产收益率均值为1.1%,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ROA略高于平均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略低于平均水平。全样本的资产脱媒和负债脱媒指标均值分别为49.26%和73.63%,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脱媒指标均高于平均水平,城商行均低于平均水平,说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资产和负债脱媒压力高于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脱媒指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负债脱媒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资产脱媒压力较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脱媒校正效应均值为22.61%,高于全样本均值,说明国有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较强、中间业务发展较好,脱媒校正效应最显著。而城商行脱媒矫正效应为15.25%,低于全样本的脱媒校正效应均值20.14%。传统的利差收入在15家上市商业银行中仍占据主要地位,非利息收入在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不高。脱媒校正效应的标准差为8.21%,说明15家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增长较慢,脱媒校正效应或许不能彻底消除脱媒给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带来的冲击。
(三)模型设定及回归分析。通过假设检验,得出本文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最合适。利用STATA软件,拟合出具有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计算出2007~2018年上市商业银行金融脱媒对盈利性的影响。资产脱媒与脱媒校正效应的交互项同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率负相关。说明脱媒校正效应并没有抵消脱媒对资产方的冲击,也反映出脱媒对资产方的盈利能力冲击较大。负债脱媒与脱媒校正效应的交互项同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率正相关。表明脱媒校正效应抵消了负债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使银行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宏观经济指标GDP增长率与商业银行盈利性负相关,盈利能力随着经济发展而下降。通货膨胀回归系数为正,盈利能力通货膨胀正相关,可能因为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减轻人民币压力、扩大出口,鼓励消费。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负相关,说明资产规模的扩张不一定能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增强,资产扩张造成管理成本增加,资产质量把控不严。衡量营运效率的成本收入比与银行的盈利能力负相关。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降低,营运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增强。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正相关,资本充足率越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越强,风险管理成本较低,促进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提高。
五、政策建议
首先,根据实证分析商业银行应控制自身规模,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大运营成本的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加强资产管理,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其次,商业银行应转变业务发展模式,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商业银行可以发展全能银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拓展盈利渠道。通过提供资产管理和配置等金融服务发展零售银行,补充对公业务,转变盈利模式。商业银行只有积极地改变传统的资产负债经营模式,才能减少金融脱媒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金融反脱媒。
主要参考文献:
[1]肖崎,赵允宁.我国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分析[J].上海金融,2017(1).
[2]肖崎,黄翠敏.金融脱媒我国商业银的影响分析[J].新金融,2015(5).
[3]曾力,朱民武.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研究[J].南方金融,2015(4).
[4]孙伟家,张晓辉.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
作者:陈文凤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