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迭代、变革创新及全民普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二者深度融合的产物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均积极开发、引进最新技术,投身于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但由于该行业门槛低,相关法规缺失,缺乏完备的行业规范,导致互联网金融产品质量鱼龙混杂,而且目前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公司可能存在的败德风险会给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或者信息泄露等问题引发的巨大隐患对互联网金融业本身健康持续发展也会带来相当程度的不利影响。将主要以第三方支付与区块链技术为例,就互联网技术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金融领域;区块链
互联网金融(ITFIN:InternetFinance)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1];是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有机结合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2],非但是互联网虚拟无线技术和传统金融经济行业的简单结合或浅程度的交叉应用,而是在确保安全、便捷等网络技术水平应用的基础上,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也为了降低信息不确定性程度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出多样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包括众筹、P2P、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门户等。进行交易的双方通过网络线上平台自助自主地完成整个交易,无过去的中介介入,还可避免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且消费者能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由于计算机操作流程的完全标准化,用户反馈更好。互联网的透明公开也削弱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水平等远落后于美欧等西方发达的经济体,而且,从政府不断出台的改革政策中不难看出其主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它们占中国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而互联网金融轻应用、定制化、碎片化、便携智能、及时性理财、更具针对性的属性,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和渠道而言,更适合小、微企业发展模式,同样地这些企业也正被拥有大量信息和数据挖掘分析处理能力的移动支付企业或机构所青睐。
1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作为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近些年发展愈发苗头火热,它是具备一定的资金能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支付机构通过与互联网对接而促成交易的支付模式;也可描述为一种信用中介服务或支付托管行为,运作实质是通过在买卖双方之间设立一个中间过渡账户,使汇款资金实现可控性停顿[3]。特点如下:信用中介性,由第三方平台企业承担由于不对称信息或不确定危机所产生的交易风险,进而减少由此产生的低效率,保证了在双方进行交易的过程中货币和商品的正常安全的双向流动;一站式接入服务,使货币接收方即银行,与货币支付方即商家和消费者避免了一对一相互联通的过高的成本,提高了社会资金的流转速度和运转效率,是对银行支付功能的辅助延伸;与银行博弈日趋激烈,但仍互相依赖、共同发展;同质竞争激烈,由于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差异性较小,几乎同质,而后进入的公司企业无论在产品质量还是在特色性服务上,都不具有相对突出的卖点,因而很难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加之支付宝、财付通等从发展之初凭借大量潜在用户占领了市场,并不断扩大声誉、增加其影响力,加剧了其他平台的进入壁垒;共生性,由于第三方支付产业链涉及繁多,形成以第三方支付企业为核心的复杂商业系统,使某一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自身实力的提高、服务的完善,还依赖整个商业系统中其他产业发展。伴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信用度逐步增高,风险规避能力不断加强,但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如支付欺诈、信用卡套现等。在支付过程中,资金会在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处滞留,即出现所谓的资金沉淀,此时,如果政府有关部门或市场相关机构缺乏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巨额的沉淀资金易引发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和资金错配风险。再者,绝对安全的互联网并不存在,如病毒传播导致的后台系统错乱或系统本身存在漏洞,且并不是每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都能保障数据的安全稳定,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数据安全标准,各公司只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操作。以上问题对用户和公司的资金安全、日常运营带来隐患。而随着技术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二者由最初的部分从属和合作关系渐渐转向竞争。第三方支付平台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涉猎各类金融服务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其多样、个性的产品能满足银行现有资源难以覆盖的某些客户群体的需求,对商业银行发展造成一定冲击。首先,第三方支付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受到影响,掠夺其市场份额,除不拥有线下实体媒介,移动支付企业已形成相对它自己的结算账户体系。其次,减少了商业银行潜在客户,而且以其便捷、无时空限制等优势使现有客户有较强黏性,这使得今后的博弈竞争中,移动支付将更具话语权。再次,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部分资金存在“漏出”,即以某种形式无法再回流到银行系统,加上其虚拟账户的储值功能和支付功能,整合了相对分散的民间借贷资源,使它本身也具备一定的“吸收存款”能力[4]。从积极方面考虑,以上问题也将产生所谓的“鲶鱼效应”,迫使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生存进行革新。商业银行若不想在今后的竞争中一败涂地,应积极创新定制化、特色化的中间业务模式及新型金融产品,尽量精简流程,向去中介化、智能虚拟化发展,尽量缩短交易成本,重视零售业务的发展。加大技术投入,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其中的商业价值,同时提高信息透明度及对称程度,并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协同线上,积极开阔新市场、发展新客户、扩宽业务渠道。还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把控风险以减少坏账发生。此外,要加深与线上平台企业沟通合作,共享信息、有效分工。
2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很好地解决互联网金融行业交易的信任和安全问题,故接下来对这一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进行探究说明。区块链(Blockchain)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数据块序列,其中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交易记录列表,颇似传统的公共总账或分布式共享账本,是一种新形态的有共识机制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本质上是一个以群蜂思维为设计思想的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使用不能追踪的密码学方法(以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产生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交易信息,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编程、操作,进行点对点传输和更新数据,属于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各个节点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制约,以防伪和更新[5]。该技术可运用于诸多领域,如物流供应链、公共网络服务、保险行业的风险监督和投保人风险管理、比特币、跨境支付与清算、电子化贷款以及资产托管、证券业等。它可以形成点对点的数字价值转移,从而提升传输和交易的安全性,搭建稳定兼容的应用系统,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或管理体系采用平面化协作机制,摆脱传统技术对中介的依赖,极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性,进而降低逆向选择和败德风险。但是,由于该技术依托互联网,不可避免地存在技术安全风险;该产业是高能耗产业,需要大量资源,可能对其他行业有一定挤出效应;对大数据需求高,要求更高性能、更大规模的储存设备;将其整合到现有金融系统的成本较高,目前无法大规模应用于实践。
3结语
总之,该技术对金融领域的影响表现为整个技术业态的转变,它能以极低的成本地解决金融活动中的信任难题,提高交易效率,生命力强大且发展空间广阔。相关部门应强化监督管理,严防引入新风险,在考虑兼容性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进行顶层标准设计,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有序、规范持续地发展。
作者:王雪芳 单位: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