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金融创新视角下自贸区建设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背景下,自贸区建设成为区域跨越发展的新引擎。为了适应国际贸易投资的规则变化,主动创建自贸区来推动经济转型是最好的选择。第三批自贸区的设立,是在资本管制加强的大背景下,国家将自贸区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河南自贸区在推进内陆地区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方面有着重要使命。着眼于金融创新的角度,在分析河南自贸区金融基础、问题及需求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经济特征和河南自贸区特色进行创新思考,提出推进河南自贸区金融产品和制度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河南自贸区;金融创新;金融问题;政策建议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和贸易格局深入调整与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需要持续推进综合性、全方位的改革开放试验,以深化国际合作,配置全球资源,驱动经济跨越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建设为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重要基础,通过构建更高规格的对外贸易投资模式,支持贸易、投资和结算的便利化,自贸区为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动力转换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通道。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17号)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这意味着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成立。河南自贸区建设过程中既有天津、广东、上海等自贸区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又有不同于沿海地区的资源特征和自贸区功能定位。本文根据河南经济资源特征和自贸区功能定位,分析河南自贸区建设的基础和金融需求变化,从创新角度研究河南自贸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金融问题和机遇,探索内陆地区开放新模式,为河南自贸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为内陆地区自贸区发展探索经验。
一、河南自贸区的定位和使命
在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自贸区的设立既是我国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通道。河南地处中原,处于沟通东西南北的重要位置。拥有“三纵五横”的国铁干线网和“米”字形高铁网,以及“十二横九纵六放射”的高速公路网,我国主要的产业转移、资源输出、经贸交流都会途径这里。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河南还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南向、西向和联接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具备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核心腹地的坚实基础。河南自贸区定位于依托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改革创新优势、文化底蕴优势和辐射带动优势,通过实施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并加强建设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体系,让自贸区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更有特色、更有作用、竞争力更强劲[1]。河南自贸区承担着推进内陆地区在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重要使命,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发挥河南的支点作用,带动整个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新的经济增长极。河南自贸区的设立也是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将自贸区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逐步形成一个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自贸区战略新格局。通过将河南自贸区打造成为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探索内陆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形成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大平台,加速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产业支撑。
二、河南自贸区建设的金融基础
自贸区是实施优惠关税和特殊监管政策,以促进贸易往来和金融便利的特定区域。总结国内外自贸区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自贸区建设的意义在于打造“三大自由”:一是自贸区的货物进出自由,二是自贸区的投资自由,三是自贸区的金融自由。其中,金融自由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Mckinnon和Show(1973)针对金融抑制提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理论,成为金融自由化改革实践的主要理论依据。金融自由化能够有力地促进金融业发展,而金融业的发展又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减少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干预,有助于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
(一)自贸区建设的金融现状
河南省地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中西部之首,自身消费能力强,辐射周边区域广,发展潜力巨大,河南自贸区的建立有着深厚的经济支持。同时,河南自贸区面临金融供给相对不足、金融集聚程度不高、金融创新力度不够等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1.金融机构较少与其他自贸区建设初期一样,由于河南自贸区本身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同样存在区内金融机构较少、交易对象匮乏等问题,通过区内市场实现资金自求平衡难度较大,而从境外市场融入资金属于新兴业务,存在寻找交易对手、定价、时间等困难[2]。2.金融业务创新不足当前,河南自贸区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多为分支机构,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一方面受益于自贸区先试先行的制度优势,另一方面经常会遇到与现行规定不相符的情况。如果河南自贸区金融分支机构在业务授权方面不能有效突破,则难以及时将客户需求转化为金融产品与服务,从而影响创新绩效。3.缺乏金融创新的外部环境缺乏与金融业务相关的中介服务,难以为自贸区内金融创新提供外部支撑,特别是咨询、评估、征信、技术检测和安全认证等重要领域。4.缺乏自贸区业务管理经验自贸区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商业银行进入自贸区发展,意味着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虽然我省的一些商业银行也办理了一些国际业务,但毕竟其业务规模非常小,在整个业务中占比非常小。
(二)自贸区建设的制度支撑
已公布的《关于支持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意见》,对河南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提出了6个方面27条支持意见,主要包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自贸区的金融支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开立跨境人民币结算账户,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境内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贷款等;进一步便利经常性收支,便利涉外主题跨境融资,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拓展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拓展跨境电商金融服务,完善自贸区金融科技服务水平;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健全自贸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加强金融研究与宣传,推动研究成果在自贸区实施,为自贸区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银保监局等部门围绕河南自贸区内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提出了支持银保监局政策意见。一是支持河南自贸区金融业创新发展。对自贸区新设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新总部给予帮扶支持。二是支持地方保险法人机构落户河南自贸区,壮大自贸区金融业实力。三是支持河南自贸区融资租赁企业创新发展,允许自贸区内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
三、河南自贸区金融创新内涵及思路
自贸区建设为金融创新提供了直接动力,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关键在于是否与实体经济发展密切匹配。河南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应当围绕自贸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来展开,从服务实体经济入手,深度挖掘各个企业市场主体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推动金融创新。河南自贸区金融创新可以在学习国内外自贸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经济特征和自身功能定位和特点,开展差别化的金融创新探索,设计满足河南自贸区金融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支持河南自贸区建设发展。
(一)根据企业需求变化进行金融创新
随着自贸区创新政策的不断出台,自贸区连接境内外市场、对接国际规则的独特优势吸引着国内外大量企业入驻或通过自贸区开展业务,区内企业具有“走出去”深度参与国际合作的迫切要求,金融机构可以依据先行先试的金融政策,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在跨境贸易方面,需要金融部门提供信用证、保理、贸易融资资产支持证券化等金融业务。在跨境投融资方面,需要金融部门为企业提供自由贸易账户等,促进企业对外投资的便利。在跨境资金管理方面,为了更好地规避外汇资金风险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可以允许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一定使用条件下从境外借用人民币。在资产配置方面,可以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为区内企业或符合条件的个人提供各类境外投资服务,实现区内、区外和境外的全方位资产配置。
(二)围绕商贸物流领域进行金融创新
河南建立自贸区的优势主要在于郑州航空港的竞争优势、综合交通网络优势、物流畅通优势等。河南自贸区的发展要充分依托现有的区位和交通优势,结合河南自贸区的功能定位,放大枢纽物流优势,以商贸物流的金融需求作为金融创新的方向。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性商业银行等可以加大与物流企业合作,深度参与企业的采购与分销的物流运营,介入企业供应链领域,创新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和产品,为企业提供融通仓、保兑仓等不同类型的物流金融服务,并以此带动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的创新发展[3]。以产业链为重点服务对象,针对核心客户主营产业上下游客户的融资需求,运用大数据和网络新技术等手段,开发应收、应付类创新融资产品,特别是推动融资租赁保理业务的创新。
(三)依托“一带一路”建设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支持,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条件。河南自贸区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河南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在基础设施上互联互通,还要实现产业及社会民生领域合作,需要在多个方面提供金融创新支撑。一是以自贸区为依托,以促进流通国际化和投资贸易便利化为重点,推进我国与沿线地区和国家的互联互通,利用金融创新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能力。二是为“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揽子金融创新服务。通过创新金融服务的模式和产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航空设备、船舶、工业设备、施工设备等的融资租赁服务。三是通过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的参与力度,利用融资租赁等便利化的金融服务,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大项目,为打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通道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四)根据各片区的特点进行金融创新
河南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可以立足于各个片区战略发展的重点方向,因地制宜、因区而异,围绕各片区的经济特色和发展重点,开展针对性的金融创新。河南自贸区涵盖洛阳、开封、郑州三个片区:洛阳片区位于洛阳市区核心区,涵盖洛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涧西区部分区域,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以及文化旅游、文化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开封片区处于国家级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域,以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重点发展医疗、旅游、文化、金融、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郑州片区范围涵盖经开区块、郑东区块和金水区块,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跨境电商、现代金融、服务贸易等。自贸区发展可以依托各片区产业间的合理分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形成片区经济互补发展,体现出自贸区发展的整体优势。
四、河南自贸区金融创新对策与建议
(一)学习成熟经验,推广有成效的金融创新成果
学习借鉴成熟经验,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复制推广,是快速提升河南自贸区金融创新能力的捷径之一。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创新领域定位于我国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开展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创新探索,带动全国金融体系的开放创新。作为新的“1+3+7”自贸区新格局的一部分,将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产品直接“引过来”,是迅速满足河南自贸区内实体企业金融需求的有效手段。应充分借鉴上海等成熟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实践,复制推广已经取得成效的金融创新成果,包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国公司外汇资金运营管理、取消境外融资租赁债权审批、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在境内外设立子公司、取消对外担保行政审批、放开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业务许可范围等专属创新内容。
(二)进行组织流程变革,推动金融创新顺利开展
自贸区内的金融创新涉及许多全新的业务领域和业务种类。金融机构应进行相应的组织流程变革,推动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顺利开展。首先,金融部门通过组织创新,给予自贸区金融分支机构业务决策权,便于及时捕捉业务创新机遇,提高创新效率。也可以由商业银行总行直接管理自贸区金融分支机构,缩短管理层级,提高业务创新的速度。其次,以境外机构业务管理模式为标准,实施适应性调整,结合负面清单思维模式,建立“未禁即可”的负面清单业务准入模式,全面推进金融业务创新发展[4]。再次,制定创新自贸区金融分支部门的绩效考核办法。结合自贸区金融分支机构“先行先试”的特性,实行业务创新激励措施,比如,以创新业务类型、创新业务占比等指标引导自贸区金融分支机构开展创新业务,支持自贸区发展。
(三)加大金融资源配置,建立完善金融创新体系
一是支持股权投资基金创新发展。自贸区新兴产业高风险的行业特征,需要股权类投资基金的金融支持,通过引入和扶持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等股权类投资基金的发展壮大,为自贸区内具有发展潜力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和资金支持。探索开展自贸区企业之间股权质押、股权转让等金融创新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二是推动融资租赁产业创新发展。随着河南自贸区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对融资租赁业务的金融需求会急速增加。加快在自贸区内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以满足客户多样化融资租赁需求,补充完善自贸区内金融基本服务。
(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创新保障工程
一是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征信公司、评级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借助征信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对客户进行有效识别,为河南自贸区金融创新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支撑。二是自贸区金融业务涉及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融合,加快引进涉及评估、法律、征信、担保、咨询、技术检测和安全认证等金融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为河南自贸区金融创新提供服务支撑。三是试点建立自贸区企业股权流转等平台建设,探索自贸区企业之间股权质押、股权转让模式,促进自贸区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河南自贸区金融创新提供平台支撑。四是制定优惠的金融人才引进政策,提供配套设施,为人才落户提供便利,营造有利于高层金融人才集聚的良好氛围。根据自贸区发展需要,依托省内相关院校设立金融人才培训基地,为河南自贸区金融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五)开展与自贸区发展相匹配的风险管控创新
风险与发展同步,河南自贸区的创新发展,同样会伴随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基于自贸区金融业务特殊的风险属性,积极开展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管控创新。一是借鉴国内外自贸区的风险管理模式,研究揭示金融业务创新中的各项风险,并进行有效评估和计量,构建风险预警体系以及处置方案,支持河南自贸区的稳健发展。二是河南自贸区跨境跨界业务,增加了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金融机构应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判断,有效管理区内企业信用风险。三是要注重跨境风险的防范。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国际市场分析和研究,对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做好风险计量和风险对冲工作。四是资本项目项下的放开会导致大规模资金流动,加大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金融机构应立足区域业务需求,引导外资战略性投资,加快河南自贸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萍,陈捷,陈兆康.金融业如何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基于金融支持“一带一路”视角[J].征信,2017(12):13-18.
[2]陈一鼎,张怀洋,乔桂明.上海自贸区内金融机构发展态势剖析与问题透视[J].上海经济研究,2015(9):95-102.
[3]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航空经济引领地区发展研究:以郑州航空港为例[J].区域经济评论,2016(1):52-65.
[4]韩祥飞.金融创新环境下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构建[J].征信,2016(6):87-85.
作者:承寰 贺新然 单位:郑州银行 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