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下的国内西部发展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经济学下的国内西部发展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经济学下的国内西部发展路径

一、赖纳特的主要观点

(一)教育政策必须与产业政策配套使用

任何国家,专门从事不需要知识和教育的经济活动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对于伴随着快速技术变迁、边际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制造业而言,更凸显教育的重要性。赖纳特指出,对穷国而言,如果仅仅通过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而不同时考虑制定一种对受教育人需求的产业政策,只是一味地强调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结果会导致受教育者由于其所在国家没有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环境而流向富国工作。由于富国所具有的更高工资水平和优越的环境,不仅没有在本国找到适合工作的人流向富国,而且已在本国工作的人也会流向富国。对于流向富国的人而言,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他们也会将大量的钱寄回给国内的亲属,使自己亲属的生活得到改善,但对本国的社会结构构成了一种威胁:“最有能力、受过最好教育的人都离开了。”人才大量流失严重,最终不利于穷国的发展。

(二)一国的经济结构与政治结构紧密关联

赖纳特认为,不同的经济结构决定和影响着相应的政治结构,而政治结构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结构。具体而言,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工人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雇主的利润以及政府的税收,从而直接导致了相应政治结构的产生,而既有的政治结构又会反作用于经济结构。因此,“造就和保护工业,就是造就和保护民主”。在缺乏必要的经济活动前提下盲目地推进民主进程无助于穷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对于穷国而言,自由贸易无助于改善其所处的不利地位

赖纳特对时下流行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自由贸易政策的局限性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主张穷国对幼稚工业进行保护。在拉纳特看来,由于富国擅长于各种边际报酬递增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处于价值链的顶端,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而穷国擅长从事的农产品、原材料生产以及粗加工等简单经济活动,位于价值链的底端。如果穷国不加甄别地将自由贸易理论误用于现实世界,很可能被锁定在产品附加值链的底端,陷入“贫困陷阱”。赖纳特以确凿的历史事实指出,纵观富国发展的早期,他们所说的自由贸易也没真正实施过。历史上,所有先进的富国都曾在一段时间内用强制性政策保护本国的制造业部门。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也曾对自己的制造业保护了150余年。

二、赖纳特对穷国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发展制造业

赖纳特认为,穷国应注重发展制造业。在他看来,一国哪怕有一个相对缺乏效率的制造业部门,总比没有制造业部门好。在一国的所有产业活动中,制造业的存在和发展十分关键,因为该国所有生产所需的技术知识、组织制度、人才素质等要素的投入都要依靠先进的制造业部门来提供、培养或改进,并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穷国通过发展制造业,可促进农业和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完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国家的收入、解决国际收支平衡、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等重要作用。

(二)扶持具有战略地位的“幼稚产业”、提升穷国的国际竞争力

按照主流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的观点,穷国最有效率的生产活动就是原材料生产。赖纳特认为,这必将使穷国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与富国开展的是不对称的贸易。为了改变穷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需要模仿富国过去曾经使用过的对特定产业进行保护的政策,使本国企业具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例如通过对原材料出口进行控制来促进特定制造业的发展,提高本国资源使用效率、延伸产业链、产品增加附加值。为此,穷国要通过包括减税、提供低成本信贷、提供低成本津贴、专利保护等一系列政策手段来扶持国内特定产业发展。

(三)通过经济发展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

鉴于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密切相关性,赖纳特指出,一国的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要促进穷国政治和民主的发展,应采取措施限制那些长期从事无益于边际报酬递增的经济增长活动(如原材料生产),须扶持具有报酬递增的制造业等生产活动。通过边际报酬递增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政治结构的优化,最终形成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良性互动。

三、赖纳特的演化发展经济学理论对中国西部后发赶超的启示

(一)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

演化经济学认为,不同的经济活动具有不同的质量,决定国富国穷的关键在于一国是否拥有高质量经济活动。当前,从经济总量上看,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一些高端产品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已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广大的西部地区制造业基础依旧很落后,很多西部地区仍以原材料生产和粗加工等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与东、中部地区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只有加速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使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一样具有高质量经济活动,才能从总体上提高中国经济活动的质量。

(二)要加快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工业化步伐

中国自然资源大多分布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从长远看,西部地区的经济振兴必须要立足于当地制造业的发展,而以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为龙头,通过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和不断的产业升级,资源富集地区完全可以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多样化。”改变资本、劳动和资源等从西往东输出的格局,真正实现通过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西部地区的资源富集地就近布局一批资源深加工及其相应的应用产业,不仅可以降低昂贵的运输成本,而且可以通过资源深加工及相关产业带来的协同效应,带动当地的其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有助于促进就业和政府财政税收的增加,这反过来又有利于促进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注重教育、重视人才

教育和人才培养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当前中国,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东、中部的条件较好的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出国或继续留在发达地区和条件好的城市。而广大西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国家财政投资又相对有限,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拉大,而且这些地区学校培养的优秀人才也会由于较高的工资和优越的环境或是西部没有相应的就业岗位而流向发达地区,结果导致本区域人才大量流失,不利于西部的发展。因此,对于西部地区的发展而言,教育和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应考虑建立一种将企业、政府和学校等连接在一起的知识网络系统,将教学科研与当地产业需求相结合,通过政策法规确立各类学校对地方急需的人才进行培养和培训。其次,要建立人才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和留住所需的各类人才。再者,国家的教育资源投入应重点向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倾斜,为中西部地区培养更多的人才。

(四)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演化经济学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从不发达状态走向发达状态,不能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要借助国家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报酬递减活动的束缚,逐渐走向动态报酬递增的自强道路。当前,我国西部属欠发达地区,应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首先是制度和基础保证。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和完善基础设施,建立一套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学习和创新的制度,为学习和创新行为提供保障。其次,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西部地区要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为提高该地区所有部门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奠定基础。再次,提供必要的政策保护。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专利保护等措施保护并扶持一批特定产业的发展,逐渐在这些产业构筑起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总之,在当前中国西部的后发赶超过程中,有关从欠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转变的历史经验及其理论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赖纳特的从成功国家的历史经验中归纳出来上述观点对如何加快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作者:王飞 单位:安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