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对经济改革的影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制度经济学对经济改革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制度经济学对经济改革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体制该给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具有一定的设计性,由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去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要目标在于为“设计”提供指导,若忽视所存在的其他缺陷,则制度的设计会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最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革方式,有助于局部均衡目标的实现。制度经济学对于局部改革的影响明显大于整体改革。

1、改革的关键在于宏观整合问题的解决。

怎样对其他国家的改革经验进行正确看待,防止借鉴他国经验时发生谬误,进而对宏观整合过程造成影响。因为“交易费用”具有检验标准和不确定性特征,当部分社会实践证实了理论后,也仅仅能够认为这一理论符合一定范围、时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而在进行自身的制度安排时,有必要参考其他社会的实践经验,并进行适当改造。引进的经验从局部向一般适用性转化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是错误的。这是制度的体系性特征。

2、稳妥推进“可控经济实验”。

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特定的公共产品性质,通常情况下,自发的供给无法达到最佳供给水平,政府是主要的制度供给者。因为制度变迁价值的判断需要以一个可以比较交易成本的参照物为基础,则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经济实验”这样的参照物,也就是,首先在我国的某个领域或某个局部进行试验,获得经验后进行广泛推广。政府不应完全包办制度供给,很多微观的市场制度还应以市场和实际需要为导向。

3、注重产权界定的连续性和效率。

因为制度经济学具有交易成本衡量和主观性缺陷,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无法保证制度改进的帕累托最优,而且无法保证这种制度的应用具有必然的市场竞争优势。在一定的产权界定、行业和地区内无法实现改进。

4、放开微观管理制度的借鉴。

保持制度实验与整合设计可控的基础上,需尽可能保持微观领域的放开性。保证微观领域能够有效借鉴成功的经验,对各种微观经济主体进行重塑,设定制度变迁相关的参照指标,保证各个企业在进行产权初始界定后,能够重新整合产权资源和交易,保证所有契约均可以在更加安全和便捷的条件下达成。

5、构建新的宏观制度理论体系。

将中国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相结合,是其在我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证实,该制度也可以在发展与加工的基础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带来实际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随着认知科学的迅猛发展,制度经济学和认知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制度经济学家们通常不重视个体理性假设,只有将个体理性和制度赋予更多的内涵才能不断推动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所以,认知理性的研究要选择一个适合的研究视角,这样对认知理性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张婷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