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微观经济学原理课程改革新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国民教育规定的经济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在整个学科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该对与经济学相关的现实事件有一个专业的认识,并具备解释和分析这些情况原因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从课程改革意义、课程改革方式和课程改革成效方面分析基于ISEC项目的成果导向教学改革,以期在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成果的同时,具备分析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成果导向;课程改革;学生发展
一、课程改革意义
微观经济学原理是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理论。从本质上讲,微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理论,是对世界上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机制研究和规律总结。就研究内容而言,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即个人或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对象的经济行为分析来总结出价格机制如何配置社会资源的问题,探讨与分析了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微观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ISEC项目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课,也是我院ISEC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ISEC项目传递的教学理念和评价方式都较大地区别于传统教学,其核心是EMI(EnglishasMediumofInstruction)教学方式,以英语传递专业知识,注重明辨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的培养,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比重,基于学习成果(leaningoutcome)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每一个leaningoutcome都必须达标。学生的成绩要是过程性评价,要设计并实施3~5个不同形式的考核方法,不能够使用期末考试这一种形式。在不同的时期,教师可以设计多种考核的方式,这样可以破除以往仅靠期末考试来评价的弊端,也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只是国外有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完全照搬照抄,而应结合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传授知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再创新。成果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教学目的的课程设计,学习成果的确定应根据社会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逆推课程的教学要求,因而更加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此教学模式符合当代教学人性化的需要,既以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也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不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微观经济学既是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总结,确也有赖于数学分析工具,即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很多的经济学原理,还要求学生掌握其数理分析模型,难免让部分同学感到抽象和脱离实际。因此,要从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出发,运用合理、形象、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成果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地掌握抽象的理论基础,并具备分析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改革方式
1、加强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大部分的经济学原理都可以选择典型经济真实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其中,在引导学生的分析和讨论中介绍给学生对应的经济学原理。贯穿始终的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手段,理论知识在实践分析中传授,学生理解更为透彻;实践能力在学习理论知识中得以培养,可同步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技能、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典型经济学案例综合在一起,丰富了经济学过多曲线、公式的抽象特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微观经济学中涉及的公式和图表,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可以形象动态的展现给学生,比教材中静态的展示更便于理解。根据专业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了中国大学MOOC网上电子科技大学的国家精品课《经济学》作为慕课辅助教学资源,这些教材以外多形式的教学资料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不断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接受领域。
3、评价方式的改革。ISEC项目强调过程性评价,不只依据期末考试一种形式来考核学生。本课程三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对应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要求,不同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应对应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例如,对于利用供求原理解释现实经济现象的成果,采用给定主题范围多选一的个人论文考核方式;对于利用成本理论评价企业长短期生产决策的成果,采用小组为单位的商业报告汇报的考核方式;对于区别不同市场结构的资源配置方式成果,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如此,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多维度的更高要求。
三、课程改革成效
1、推行“案例教学法”,培养成本控制能力。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坚持以成果为导向的改革主线。教学进程中,我们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经济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再空泛。学生可充分发挥自主性,拓宽了教学的单一目的,提升了教育高度。
2、过程性评价和差异化教学,共促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进程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并鼓励不同意见的表达,保护学生持有不同想法的自尊心。以穿插分小组互助互带的方式补齐学生学习基础上的差异,并提供多渠道的教师答疑辅导;设计多维度的成绩评价体系,涵盖课程的全部进程,且各项任务要求环环相扣,从基础知识掌握要求到结合实践的应用能力要求,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避免单一考核方式造成的结果偏差。整个培养过程把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以学生成果效果反馈教学进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目标。
3、优化教学方式,整合课程资料,拓宽学习渠道。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见到的各种经济关系,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模型,对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供求关系进行验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分析、对比和总结,增强学生对微观经济基本性质、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单项训练、综合案例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分析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并积极调动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者:朱巧楠 单位: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