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经济学教育的现实化改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经济学本来就存在着模型化(或数学化)与现实性的矛盾,但经济学最终选择了模型化,这样就不得不放弃现实性。西方国家已经多次发生学生和教师的反主流经济学运动,他们批评经济学缺乏现实性、只分析虚构的情形。因此经济学教育要进行现实化改革:在经济学教材中的每个理论后面都加上其对应的现实是什么,与模型分析的情形和结论进行对照,不掩饰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不用理论牵强附会地解释现实。
关键词:主流经济学;经济学教育改革;模型化;现实性;反经济学运动
一、虚构的经济学几乎完全脱离现实
经济学本来就面临模型化和现实性之间的冲突:要模型化就必须放弃现实性,要现实性就必须放弃模型化,两者不可兼得。经济学数学化实际上让经济学最终选择了模型化,这样就不得不放弃现实性。尽管经济学与经济学家很不情愿放弃现实性,但做严谨的数学模型就是这个结果。模型化导致理论如此偏离现实,经济学家还要坚持做模型原因在于数学模型是逻辑最严谨的,逻辑严谨被认为是科学理论必备的基本特征。逻辑严谨对所有经济学家都是一种极为强烈的诱惑,所有学者(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者)都难以抗拒这种诱惑。另外主流经济学也过于迷信自由市场。遇到市场就认为这个市场的价格变动可以引导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因此市场是有效率的。然而,现实中市场运行并不是完全均衡和有效率的。更重要的是,在经济或市场运行中,当出现下行趋势时,所有的私人企业和投资者都抢先逃离,撤出投资或不再投资,这时候只有政府能扛起挺经济或挺市场的重任,政府可以使用经济政策甚至可以直接投资。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早已发生了抗拒主流经济学教育的运动。2000年6月,法国一些经济学的大学生在网上发表了一封请愿书,对他们所受的主流经济学教育感到不满,在请愿书中,他们明确反对:经济学教学中现实性的缺乏;经济学没有控制地使用数学,数学本身已成为一种目的。法国的一些经济学教师为了呼应学生们的请愿也发动了他们自己的请愿。他们不仅支持学生们要求改革的呼吁,而且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他们指出:在真实的科学中,解释要针对实际现象。一种理论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只能通过与“事实”相对照进行评估。而当前的经济学教学强调模型构建的形式化特征,极大地忽视了模型与经济现实的关系。经济学教学改革思潮在很多国家蔓延开来。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学教学改革运动再次兴起。这些运动都指出,主流经济学严重脱离现实,也严重损害了人类应对经济与金融危机等挑战的能力。
二、经济学教育改革:让主流经济学直接面对现实
如果不改革经济学教育,我们将面临两个问题:第一,经济学教师将继续在课堂上讲授那些只研究虚构对象的模型,并且将这些模型、理论牵强附会地与现实相联系,也就是教师要继续欺骗学生说,模型化的主流经济学是科学;第二,经济学将继续维持对一些问题的错误认识,从而继续对经济实践产生误导。经济学包含一些对现实的错误认识。笔者不揣冒昧拟定如下经济学教育改革方案:在经济学教材中的每个理论后面都加上其对应的现实是什么,与模型分析的情形和结论进行对照。经济学教材对原有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和模型还像以前那样讲,从假设到模型构造、数学推导到模型结论都和原来丝毫不差,然后,和原来相比再加入两个内容:第一,揭示模型假设与现实的差距,包括模型存在的问题、弱点,对模型问题尤其是理论与现实差距的揭露要毫无保留,要透彻,要深刻;第二,告诉学生这个理论和模型所对应的现实是什么样的,它对应的现象是什么样的,对应的主体行为是什么样的。如主流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说消费者根据效用最大化决定对商品和服务的选择,这是严格最优化的结果,但是要告诉学生模型假定偏好是不变的、商品数量是连续变量,这些都是受质疑和不现实的假定。然后,总结和归纳现实中的消费者选择行为及其特点。在介绍生产者行为理论及其弱点后,告诉学生现实中生产者怎样进行生产。在介绍市场均衡理论及其弱点后,告诉学生现实中市场的均衡是怎样的。经济学的教学不再为主流经济学做皇帝的新衣。经济学教学的这种现实化改造也可以看成是对经济学理论创新的一种尝试。在经济学内部也有很多人对主流经济学感到不满,并且进行批判和创新。其一是利用科学哲学和方法论批判主流经济学;其二是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如演化理论、混沌理论等构建起对经济进行解释的新学说,以替代传统的主流经济学;其三是修正原有模型的部分或个别假定让模型更切近现实,但上述诸尝试效果都不显著。笔者此前曾撰文指出,主流经济学凭借它分析工具的优势可以在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现实的情况下做出模型。主流经济学的模型分析的完全是虚构的情形,实际上相当于丢掉了或放弃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现实,因此,应该为经济学找回现实,也就是为经济学找回自己的研究对象。主流经济学特别强调实证检验,其实是经验检验,用经验数据检验理论和模型。主流经济学将实证检验看作理论研究的当然组成部分。现在,我们不妨将本文的改革方案也作为一种经验检验,用“肉眼观察到的现实”检验理论和模型,国外的反主流经济学运动就是基于“肉眼观察到的现实”与模型不一致导致的。由于统计方法难以克服的缺陷和数据本身的误差,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检验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所设计的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看是激进的,它让经济学直面现实,充分暴露自己的致命缺陷,但是,在政治和社会层面上,该方案又是温和的,它主张全部保留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这样不会对经济学的教学体系产生很大的冲击,只是小的调整。对经济学教师队伍(职位和工作)基本不会有影响。从内容上看也不应该将主流的理论一下子彻底铲除,因为替论没有建立起来,匆忙赶走主流理论,某些问题上会出现理论的空白。这个方案的另一个优势是它的灵活性。未来视效果可进可退,如果效果好,就坚持这个改革,并继续完善现实化内容。如果效果不好把它删掉,也不影响原教材的使用。从众多学生与教师的抱怨和不满可以看到经济学现在的水平有多糟,而经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这意味着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十分重要,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问题的研究,搞出来的却是一个藏身于数学神圣光环下的伪科学。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是腐败的官员和警察,主流经济学的保护伞是数学。因此,不只是经济学教育要改革创新,经济学理论也同样需要进步,尤其需要更正那些经济理论对现实的错误认识,这样经济学才不至于对经济发展起掣肘作用。经济学教育改革也应该成为经济学进步的契机。
三、经济学教育改革的其他方面
(一)经济学教育的多元化。法国经济学学生和教师包括中国学者都主张经济学教学多元化,这并不是对其他理论的认可,而主要是因为对主流经济学不满,不让它独霸大学讲台,它另一个含义是学术自由。许多学生和教师都强调科学就应该是多元化的,各种理论相互竞争,科学才能进步。如果不允许多元化,那就连反对主流经济学的观点都不可以发表了。然而,笔者以为多元化不足以撼动主流经济学,主要是现有的理论对主流理论的可替代性不强,主流理论讨论的某些问题其他理论不能提供替代性的解释。而主流理论讨论的问题又是现实中不可回避的。所以,还是把多元化看成是学术自由的诉求,它不能成为改革的重点。
(二)破除市场迷信,让中国经验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有所贡献。过于迷信市场,用传统的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理论分析和看待所有市场和轻视国家的作用是主流经济学的顽疾。迷信市场逻辑已经导致对某些市场产生错误的认识。现实中,政府的作用无所不在,是不可或缺的。中国的经验证明了政府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引领和稳定作用,这是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原因。尽管政府的作用不是十全十美的。中国的这个经验应该对经济学原理有所贡献。从中国的经历和发展势头看,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影响经济理论的时候。
(三)创办两个导向性的经济学杂志,让经济学现实化的声音发出来。主流经济学独霸天下与经济学学术期刊的倾向性有关,经济学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优先考虑有数学模型的文章,没有数学模型的或非主流经济学的文章则受到歧视。因此,要打破主流经济学的统治地位,需要创办两本专门发表非主流思想的经济学学术期刊,让经济学现实化的声音发出来,这应该是对经济学教学进行现实化改造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崔殿超.经济学数学化的代价[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爱德华·富布鲁克.经济学的危机: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最初600天[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保罗·罗默.宏观经济学的困境[A].政治经济学报,2017,6(8).
作者:崔殿超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