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反思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反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反思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越来越重要。《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理论课程,但是课程的知识点多、逻辑性强、理论抽象,使得该课程不易被学生掌握。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原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等不符合时展的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认真分析了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和完善对策。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课程中的核心基础课,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包括西方国家的重要经济理论和经济策略。通过研究西方经济学,可以研究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以及经济作用体系。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们的基础课,西方经济学的应用性非常强,如果学生们能掌握好这门课,不仅对其经济思维和经济方法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们对日常经济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因此,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要,如何完善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

(一)理论性

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课程理论性,且学派众多,不同的学派理论相互交织,共同支撑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目前,高校课堂上所采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一般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从宏观上考量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分析国民总收入、经济周期、就业水平等宏观变量,研究如何实现最优的资源利用。微观经济学从微观角度出发,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分析如何实现有效资源分配后的最大利润或消费者的最大效用。西方经济学流派虽然众多,但是根据时间的发展顺序,总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

(二)数学性

数学性强是西方经济学的另一大特点,众多的经济变量与数学密不可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需要数学模型作为支撑,更精确更科学的描述经济理论。因此,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理解西方经济学,这也是该课程的难点所在。数学性强就代表该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设计课程的讲解方法,就难免使得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三)实践性

西方经济学的产生源于西方真实的经济生活,通过学习其理论,又可以进一步的指导当前的经济生活。通过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研究经济大背景下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实践性主要用来指导西方国家的经济情况,针对我国的经济现状,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国情,有选择性的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性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经济学与其他社会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抽象,学生接受困难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偏多,且具有很强的数学性和逻辑性,研究的众多经济变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例如通货膨胀,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以及相关的数学模型等,学生们在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中非常困难。如果教师不能将课程设计合理,学生们很容易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甚至一旦跟不上就放弃后续知识的学习。在高校的课程安排中,西方经济学作为基础课程,常常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由于学生刚刚从中学过渡到大学,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这就更加重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困难程度。

(二)理论和实践没有有效结合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目前高校大部分采用的是直接翻译过来的教材,很多文字和概念学生们不容易理解,而且缺乏与当前热点的有效结合。西方经济学起源于欧洲国家,因此教材中涉及的教学案例大部分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主,并没有具体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脱离了与实际的有效联系,造成了教学内容的空泛,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西方经济学的现实价值。在当前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满足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们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才能够真正培养符合国家行业需求的经济学人才。

(三)教学方式落后

目前,许多教师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进行灌输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式死板,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另外高校的各种学科课时有限,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也只有一到两个学期,高校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课堂安排的教学内容往往过于繁重,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理论的传授,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理解,这样就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打击,降低了教学效果。西方经济学本身有众多难以理解的复杂概念和模型,教师如果只是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实现学生们对理论的真正掌握,也无法培养学生们的经济思维和经济逻辑性,短暂的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最终只能是失去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应试化教育,实现课程的跨越式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多的鼓励学生们去表达自己对当前经济热点的想法和思考,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加强经济理论交流,通过互动和讨论来加强双方对经济学的深层次理解。有时候教师在和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也会发现新的讲解和理解方式,甚至是豁然开朗。同时,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授课效果,例如可以播放经济新闻,经济评论等,让学生们更直观的感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新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板书模式相结合,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利用有限的课时,将教学内容精化、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

(二)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的教学培养,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配备相应的实践实训基地,安排适当的实践活动等都是教学过程的必修课。针对目前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很多高校都以理论讲授作为主要的授课方式,相关的实践活动没有与其有效的结合。培养应用型的经济型人才,必须进一步提高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教学和实践实训设施。首先,学校应该建立相关配套的实验实训室,利用模拟实训室,帮助学生们理解和加深西方经济理论,同时开展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热点经济问题,并可以展开讨论。同时,学校要安排教师们的实践能力培训,只有教师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经济学理论的讲授,更要注重结合当前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式,培养学生们对现实经济情况的分析和理解。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课程,只有充分贴近生活,利用众多的经济热点和经济案例去增强其实践性才能避免学习的枯燥和乏味,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强化师资力量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的培养说到底还是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是重中之重,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培养出符合国家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学校必须强化师资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培养教师们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为教师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提高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励,例如可以采用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校外实践和企业学习等方式。学校在加强师资力量的时候要注意内外结合,一方面引进海内外的高素质经济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最大程度的优化教师队伍,培养创新型人才。

四、结语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师资力量,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注意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型,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正静.逆向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

[2]刘旺霞,夏力.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方法及改革研究新进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

[3]许鸣宇.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经济刊,2016(28).

作者:曾力 单位:河南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