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经济学的出口产品结构提升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结构经济学的出口产品结构提升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结构经济学的出口产品结构提升路径

摘要: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从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产业结构,进而决定出口产品结构的逻辑,分析要素禀赋结构指标与同期出口产品结构指标变化的关系。提出建设有为政府,依托比较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构建有效市场,高效配置资源,促进技术进步等政策建议,以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实现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关键词:新结构经济学;要素禀赋结构;出口产品结构

世界经济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事件显示,继续维持出口的持续大幅度顺差已较为困难,在现有出口规模的基础上,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增加出口附加值的需求日益迫切。贸易实际上是产业的延伸,出口贸易增长,结构升级,必然以国内相关产业竞争力的增强为前提。林毅夫系统地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分析框架,以比较优势为立足点,指出一国的经济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会带来产业的提升。比较优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依赖于不同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1]。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能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禀赋,促使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

一、要素禀赋结构对出口产品结构的作用路径

经典贸易理论和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一国出口产品的结构,最终是由本国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要素的成本,从而影响了出口产品的成本[2]。

(一)资本积累路径

通过资本的累积,改变资本劳动比,使原先的要素禀赋丰裕度发生变化,使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导致产业比较优势的改变。贸易实际上是产业的延伸,产业竞争力增强,进而通过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最终影响到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变。

(二)技术进步路径

通过技术创新的不断投入,使得技术进步,带来产品生产成本的改变,并形成新的比较优势,进而影响出口产品的结构。在要素价格均等假设前提下,国与国在技术上的差别引起不同国家生产同一产品的机会成本不同,显现比较优势差异[3]。持续的技术投入,使得产业技术获得进步,具有了比较优势,最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实现了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

(三)人力资本积累

人力资本的增值,提高了相关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值,可以节约和替代生产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物质资本数量和普通劳动数量,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出口产品结构提升的直接表现是,出口产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上升。实际上是本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增强,拓展到国际市场的结果,而产品竞争力的增强则取决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等投入要素的效率提升。

二、中国要素禀赋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演进的关系

(一)主要要素禀赋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指标的构建

1.出口产品结构

采用Lall(2000)的SITC2分位法,将230类商品分为初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低技术密集型产品、中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密集型产品[4]。将钢铁、工业机器、通讯设备动力设备和医药等76大类中高技术制成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作为出口产品结构指标。

2.人均资本

人均资本即资本劳动比,采用年度就业人员人均资本形成总额作为指标。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可以反映该年度劳动者所支配的资本总量。以年度就业总人数作为劳动要素指标,该指标表示年度劳动者人均所支配的物质资本存量,该指标的变化,能反映出资本相对劳动的充裕度。

3.人力资本

HC代表人力资本水平,Ei代表不同学历层次对应的受教育年限,Pi是第i个学历层次对应的就业人口占当年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其中,未上学为2年,小学学历为6年,中学为9年,高中为12年,大学及以上统一按16年确定。4.技术进步采用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的研发强度指标,通常研发投入越大,越容易产生技术进步。

(二)要素禀赋结构演进与出口产品结构的指标变化关系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收集和整理1991-2015年数据,包括人均资本、人力资本和研发强度与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趋势,如表1所示。从表1可见,1990年以来,人均资本、研发强度和人力资本基本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同期出口结构也显示逐渐优化态势,高、中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重稳步提升。在初期,出口产品结构并未随要素结构提升而提高,而后几年维持了一路升势。2011年,因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有小幅下降,随后仍保持上升态势。显示出口产品结构与要素结构之间有短期的滞后性,但长期上,伴随着人均资本的逐渐提高,人力资本的增值和研发投入强度的加大,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了稳步提升。数据还显示,2015年人均资本已经达到1990年的14倍,显示中国资本积累较为迅速,说明了依托比较优势发展开放型经济路径,比较适合要素禀赋结构现状,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资本积累速度较快。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升值和技术投入实现的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促进了出口产品结构的提升。因此,可以凭借产业政策,实现资本、劳动和技术投入等要素的升级。通过消除要素扭曲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措施,建立有效市场,构成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内在驱动力。该结论对老工业基地依托比较优势提高出口质量,实现经济振兴具有借鉴意义。

(一)依托比较优势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形成竞争优势

出口产品结构的提升,是以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为前提,而产业结构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应结合比较优势,针对性制定产业政策,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6]。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的绝对与相对数量都已发生巨大变化。应在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基础上,科学划分产业类型,合理制定产业政策,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出口产品结构的提升。特别是对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依托工业大省的产业比较优势,充分发挥沿海地区便于开放的区域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推动经济振兴,是必由之路。

(二)加强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

技术进步是经济高质增长的最终动力,也是提升一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所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技术和产业开始接近国际前沿[7]。新技术的创新需要相关基础科学的突破,而这种突破是以大规模前期投入为基础,需要进行必要的投入。中兴通讯事件表明,必须依靠自主研发,突破核心技术,才能在发展中不受制于人。长期以来,中国的研发投入强度长期低于2%的国际参照水平。因此,必须加大研发投入,促进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

(三)提高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一项重要的投入要素,经济的创新型驱动依靠的是创新型人才,而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长期低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这一数值为5.3%。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缓慢,人才流失严重是重要因素之一。应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高劳动者教育文化程度,加快人力资本积累。

(四)建设有效市场,完善制度环境

有效市场有利于企业基于要素禀赋比较优势选择产业和技术,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进而开拓国际市场,实现更大利润。有效市场通过消除要素扭曲,可以提供一个能准确反映要素相对稀缺性的价格体系,使企业按照要素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选择技术和产业[8]。还可以通过提供完善的制度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因此,应积极建设有效市场,逐步调整和完善法律、金融等制度,使之与当前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相适应,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出口产品结构的提升。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过程中,完善体制机制,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基础条件。必须规范政府行为,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做到有为政府有所不为,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效要素配置机制。

作者:郭浩淼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