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课程因其结构严谨、理论性强、解释能力欠佳,造成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因此,政治经济学课程改革必须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升级、考核方式调整等方面进行,要运用参与式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一、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困境与分析
1.学校思想上缺乏重视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经济学教育以政治经济学为主,主流经济学当时被冠以“西方经济学”之名,主要用于批判。改革开放后,通过主流经济学家访华、举办讲座以及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等方式,西方经济学真正被引入中国,在中国高校的讲台上有了一席之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各高校基本在经济管理专业的理论经济学教学课程中安排了西方经济学,分两个学期教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因西方经济学的实用性和较强的解释能力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实践,如今西方经济学在教学和科研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成为所有的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相反,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地位遭受严重冲击,课时数不断被压缩。原来定于两个学期上完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部分共计128的课时,如今一些高校里取消了社会主义部分,将资本主义的课时压缩至48课时。更有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连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也取消了。
2.教材内容陈旧与实践脱节
目前,政治经济学可选择的教材从数量上看很多,但其实高度雷同、大同小异。时至今日,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主要内容还是来源于《资本论》,逻辑体系严谨,重点仍然侧重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一百多年过去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日益繁荣、稳定,产生很多新的变化,如剥削形式、劳资关系的变化。这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区别,导致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缺乏对现实的解释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资本主义,西方左翼学者在回顾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和观点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运行重新分析和诊断,呈现出了多样的研究成果。但这基本上未体现在《政治经济学》现有的教科书中。因此,仅仅包括《资本论》的基本原理、核心观点和方法,但不能解释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的教材,已经严重与社会实践脱节,教学工作越来越难。
3.教师怕教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供给方,学生是需求方。搞好教学首要的是教师愿教、会教。因此,合格的政治经济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主要来自《资本论》,很多高度抽象的概念、表述也比较晦涩。要教好政治经济学,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静下心看原著,理解其中的核心原理和精髓,培养自己的理论功底。教师如果做不到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高度抽象的原理就没法理解更谈不上向学生讲透彻。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读懂了原作但不能运用理论分析我国和世界经济实践也是无益于教学的。这些要求意味着教授政治经济学花的时间较多,一些学生因其晦涩难懂与现实解释的乏力无法信服老师,教师也很难从学生那里得到正回馈。目前,学校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师人数不多,而且在教学和科研上的热情不高,部分教师甚至转换学科退出了政治经济学的教学队伍。
4.学生厌学
一些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一些大学生寒窗苦读多年入学之后,便没有了明确的目标,对人生感到迷茫,不知道学习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统计表明,大学生的兴趣广泛,70%以上会阅读各类书籍,但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一般,大部分人只是为了一个分数而学习,考到六十分甚至都成为一种追求目标。对政治经济学的厌学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一是学习带来的挫败感。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通常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开设,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一上来接触的就是高度抽象、复杂的理论,特别是地方高校和一些应用型本科整体学生素质不高,学生难以理解。加之没有预习+听讲+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随着时间的推进就会影响学习情绪,继而产生厌学情况。二是功利的学习动机。一些大学生比较现实,为了“找个好工作”,他们对计算机、外语和实践性强的课程更感兴趣,对专业的抽象的理论课程学习兴致不高。
二、政治经济学的改革路径
1.更新教学内容
自2014年初教育部提出建设应用型高校的改革动议以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普通高校把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其目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不同,不再面向学科,而是面向具体职业。但应用型高校毕竟还是“高校”,也不能等同于“放大版”的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强调高技术含量、专业性强的技术教育的一面,还应有厚基础、宽口径的大学教育的另一面。确切地说,应用型人才是“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重实践,敢创新的技能型高级人才”。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都应该体现这一要求。在政治经济学的具体教学中,任课老师应结合本校培养方案和生源情况,编写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鉴于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只开设《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在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上,笔者建议做以下处理:一是传统教材中描述的一些现象和陈旧观点,如无产阶级绝对的贫困,如今看来不合时宜也难以让学生理解和信服,可以作为阅读材料,不予讲授。二是如今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如逐渐趋缓的劳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现象,教学中一定要及时予以更新,有条件的可以适当介绍国内外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成果。三是在讲授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时候,要结合我国市场经济情况进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比较。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既能增强政治经济学的现实解释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优化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是一种单向、被动式的交流方式。政治经济学的课堂往往是大班化教学,这样长时间下来一方面学生比较疲惫,失去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也无法得到反馈,无法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益于政治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也无益于“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参与式教学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全员主动参与,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独立性、主动性,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从高校的在校本科生来说,一方面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对于政治经济学涉及的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大多是“00后”,思想活跃,创造性强,也愿意表现自己。这些充分说明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方式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算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政治经济学的具体角度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堂讨论
传统的课堂授课中,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机械、被动地记忆知识点。但课堂讨论中学生需要自己思考具体问题。学生发挥了主动性,相应的知识点得到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最重要的是培养了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有益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课堂专题讨论中有两点一定要做好:首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专题。一般来说应选择热点、难点问题供学生讨论。选择当今热点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难点问题才会有师生思想的碰撞、有讨论、辩论的意义。例如,“企业经营中资金的周转联系”“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分析”“海外投资的利弊分析”“资本主义地租和社会主义地租的不同”。为取得良好的讨论效果,教师需要提前一到二周通知学生,方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其次,做好讨论中的监督和引导。当讨论无法顺利进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激起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当讨论离题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回到原题;当讨论中出现明显错误时,教师要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2)学生讲解
这指的是讲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互换,让学生自己制作PPT,在课堂上向大家讲解。将课堂交由学生,表面看教师似乎把教学任务转移给学生了,轻松了,不用备课和讲课了。其实,学生讲解有助于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思考面对的主题,对所涉及知识和理论会有一个分析整理的过程。当学生成功完成一次授课任务时候,收获的不只是胆量和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学习带来的乐趣。为真正发挥此方式的作用,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3)升级教学手段
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政治经济学课程改革中要达到预期的效果还离不开合理教学手段的应用。一是课堂教学中做好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的结合。目前高校中大多数课程现实了多媒体教学,但这不该成为取消板书的理由。教师在重点内容适当的板书既可以给学生理解缓冲的时间,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的推导部分,就很有必要使用板书。使用多媒体课件的部分教师只是将教学内容复制其中,学生缺乏兴趣。多媒体课件包容性强,可以有文字、图表、视频、动画,这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帮助。二是课后用好网络资源。很多院校已经创建了精品课程网站,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大趋势下,学生很容易通过相应的APP访问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教师可以在线发动实时讨论、发放作业与测验,也可以为某一位同学答疑解惑提供一对一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慕课甚至是微信等开放平台形式,将课堂和课下联合起来,进行更为灵活的教学。
(4)调整考核方式
当前,教学方式开始强调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唯考试论的考核方式急需随之改变。例如,学生在课上、课下以讨论、讲课、实践等方式参与教学的活动,教师都需赋予一个合适的权重,将其最终折算成具体的平时分数,在试卷的设置中,适当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考点的分值,减少记忆性要点的分值。
参考文献:
[1]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经济研究,2005
[2]洪银兴,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
作者:徐雪竹 单位:江苏宿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