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学改革新思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经济学教学改革新思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经济学研究同数学教学方法密不可分,本篇文章介绍了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经济学教学改革新思路,通过介绍问题解决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问题解决在经济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问题解决;经济学;教学改革

一、问题解决教学方法的发展

在问题解决研究方面,波利亚的贡献在于启发了问题解决研究的方法,他强调问题解决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教条之内,而应该利用一般方法来解决。之后,人们开始将问题解决的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对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另外,问题解决研究方法将多门学科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利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这一门学科,进入八十年代之后,问题解决开始涉及到心理学、哲学、人工智能等等各种学科的研究,这进一步的促进了问题解决方法的研究。而且不仅仅在数学教学中,在其余学科的研究中也被广泛应用,因此对于问题解决的认知也不仅仅局限在数学这一门学科领域内。而是成为了整个教育界的教学规范。虽说如此,我国在社会科学教育中应用问题解决来进行教学应用仍然不算太多。因为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育和研究方法差异巨大,而数学一般被归类于自然科学方面,因此在从数学教学向着经济学教学过渡的时候难免存在着障碍;其次我国在教学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就是采用统一模式的教学,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这样一来,便失去了创新的条件和便利;除此之外,学校教学模式向来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便很难推行,即便是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更符合教育改革理念以及市场的需求;而中国学生长久以来的学习方式已经让他们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是单纯的满足应试教育,对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足够的习惯和兴趣来接受。

二、经济学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的意义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已经渐渐成熟,且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严密,但是在表述方法上面却仍然抽象化。将经济问题进行抽象化处理对于经济学研究来说是一次不同的尝试,而对于经济学学生们来说,抽象化教学使得经济理论和实际的差距逐渐增大,从而对经济理论和模型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产生了怀疑。有些学生不认为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经济学,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因为学生们对于经济学的教学存在着疑惑。抽象化的理论是实际应用的基础,而理论的形成又要得益于每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理论和实践从来都不能剥离开来。回首以往的经济理论发展历程,几乎每一次经济学理论的突破都要伴随着实践的解决。20世纪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危害巨大,不过之前的经济危机是靠着市场调节的力量而化解的,因此对于此次经济危机,理论界仍然遵循国家不干预、仅靠市场调节,不过这次的危机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似乎并不能够有效的化解,因此美国政府开始推行“新政”,之后美国经济开始回暖。也正因为“新政”的推行,使得经济学理论史开始爆发异常革命,也就是注明的凯恩斯革命,在这场革命的推动之下诞生了宏观经济学。自此,凯恩是理论开始在经济学界盛行并且在五六十年代间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但是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又出现了经济滞胀的现象,当时许多人又开始怀疑凯恩是理论并且提出质疑,而与此同时新型的经济学派开始诞生。中国的经济学实践对于世界经济理论的发展的影响虽然不如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来的深远,但对于今后经济理论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越加重要,与此同时,很多资本主国家的经济学家看到了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开始到中国来寻找经济学素材,研究中国经济实践对于世界经济理论的影响。经济学理论是伴随着问题解决而诞生和发展的,因此要理解经济学理论就要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而经济学的教育也要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来进行改革。

三、问题解决中案例教学的重要影响及设计原则

在学习经济学理论、提高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中案例教学是一个有效的方式。通过列举案例来向同学传递经济学理论,理解经济学实践,能够增加学生们对于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并且能够感知到学习经济学所带来的实际应用的价值。案例分析教学可以增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能够对学生的创造性的提高有所帮助。通过列举案例,促进学生们针对具体的案例进行研究,从案例出发来理解相应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而不是像传统课堂那样,一味的记忆那些单调枯燥的经济学理论避免了死记硬背对学生兴趣的消磨。案例教学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教师能够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案例分析的应用方面,我国应用于管理学教学中比较多,而在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比较少,一方面是关于经济学方面的案例搜集比较困难,素材较少;另一方面是对于案例的整理也较为困难,从而影响了案例教学在经济学教育中的应用。经济学问题解决教学案例应该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遵循典型性原则。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慎重,不是所有的教学案例都可以拿开参考的。所谓的典型性原则是指教学使用设计的案例要对国家经济生活甚至是经济学的理论产生重要联系或者影响,并且案例中存在明确的政府调控手段和目的,操作方法要符合规范,政府调控的结果和预期的结果相符才行,这样设计的教学案例才能够保证从中学习到的经济学知识和教材上的理论相符合。第二,遵循完整性原则。案例教学的重要一个因素就要要保证经济学案例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在使用教学案例的时候,要确保将这个案例的发生背景、经济特征、产生的影响交代完整,同时要给出政府调控的措施以及调控之后产生的影响和结果等等,因为要保证案例的完整性,因此这样的案例通常需要跨越较长的一个时间段,至少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不过一定要确保案例的完整。第三,遵循简单性原则。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学理论模型的时候通常会重点关注经济学中的主要矛盾,而对于次要矛盾或者不占主要地位的方面会置之不理。因此设计出的经济学模型相对来讲比较简单,那么在进行案例设计的时候也要遵循这样主次有所取舍的做法,选择相对简单一些的经济学案例。符合以上三条原则的案例在世界经济史上有众多的案例可以参考,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拿来做案例分析。

四、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经济学教学案例中存在着众多的经济问题,要保证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真实性,而问题情境可以说虚拟的,当然也可以是真实的。经济学和自然科学不同之处在于,经济学无法进行相同条件之下的重复试验,那么也就是说经济学的问题情境无法与历史的案例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表明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经济环境是不同的,那么针对案例就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来对问题进行分析。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遵循真实性原则。所谓的真实性原则是指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基于历史上真实的经济事件来进行,只有依托于真实的经济事件,才能够让案例更加具有说服性,才能更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二,遵循时效性原则。所谓时效性原则就是在对经济事件的产生和存续时间而提出的。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为了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现在的经济情况有所指导,最好选择离当下时间较为接近的经济事件。第三,遵循本土化原则。经济学理论主要来源于国外,不够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不能以国外作为基础,应该选择本国的经济事件。这样的问题情境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并且接受,同时还有可能会引起学生们的切身感受,能够更加深刻的人知道经济学理论对于经济事件的影响。第四,遵循开放性原则。经济学理论的教派较多,而且对于同一个问题具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因此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主动的引导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解决经济问题。

五、问题解决教学的知识建构

传统的经济学教学的知识建构途径是通过符号化的学习,这种途径虽然能够保证系统化以及概括性的实现经济学的学习,但是同时也具有教条化的缺点,产生的结果就是学生只知道一味地学习理论而对于实际问题往往没有能力去解决。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要知道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下进行分析,通过对特殊个体的理解和分析,提炼出其中的普遍规律,在案例分析中积累经验,理解经济学理论。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经济事件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不断的积累知识和经验,最终完成知识的建构。本文通过对于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为引子,探讨了问题解决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路。问题解决教学能够摆脱传统的符号化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经济学理论,并且提高解决经济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付岱山,李倩,马千里.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经济学教学改革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6.

[2]吴晓英,全.课堂知识管理的时间意蕴与运行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2014.

作者:鲍骏超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