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档案馆馆藏资源体系建设探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地方综合档案馆的基本任务,对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满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提供档案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阐述了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途径。
关键词:综合档案馆;资源体系建设;思考
地方综合档案馆(以下称档案馆)的档案是本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族、宗教、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真实记录。在新时代,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档案的迫切需求,彰显档案馆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档案馆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建立起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种类齐全、载体多样、结构合理、质量优化的馆藏档案体系。
1.1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馆践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要求档案馆时刻把为党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扛在肩上,把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信念和一心为民的政治情怀体现在档案馆具体业务工作中,集中体现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
1.2档案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工作“四个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条件
档案馆的功能是在收藏档案基础上,提供利用档案实现的,档案资源是实现档案馆工作价值的基础和前提。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能为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等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可能。
1.3档案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推动档案事业在服务
大局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档案资源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的价值日益显现,档案工作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在档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背景下,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2档案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档案馆作为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和利用档案的中心,馆藏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总体要求是馆藏内容丰富、质量优化,其健全的标志表现为馆藏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载体多样,完整精炼、质量优化。
2.1内容丰富、门类齐全
依法依规将属于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最大限度地接收进馆,达到馆藏数量充足、内容丰富、门类齐全。2.1.1按照档案形成者的不同,既要接收反映党政机关及有关社会组织公务活动形成的政务、公务档案进馆,又要接收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档案进馆。2.1.2按照档案的内容不同,既要接收记录反映党政机关及有关社会组织主要职能活动的文书档案进馆,又要接收有关企业经营、基本建设、自然科学研究等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进馆。2.1.3按照档案形成的时间不同,既要接收新中国成立后的当代档案进馆,又要接收和征集历史档案资料进馆。2.1.4按照档案形成者级别的不同,既要接收领导机关形成的档案,又要接收其直属部门、下级单位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基层单位档案进馆。2.2结构合理、载体多样2.2.1档案馆应根据一个时期内社会利用的总要求,对所接收的档案要有明确分工,根据档案的成份和数量,将馆藏各种门类档案按照一定比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合理的馆藏结构。例如县级档案馆在全面收藏反映本县域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历史真实面貌的档案外,还要重点收藏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著名人物、重大历史事件档案进馆。2.2.2档案馆收藏档案的载体应具有多样性。除收藏传统的纸质档案进馆外,还应接收诸如照片档案、影片档案、录音录像磁带、光盘、电子文档等新型载体材料档案进馆。2.2.3不同级别的档案馆在接收档案进馆的同时,应接收与馆藏档案内容相关的各类资料进馆。
2.3完整精炼、质量优化
完整精炼、质量优化的要义是实现馆藏档案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资源优劣直接关系着档案信息的可信度和价值量,必须进行优化和控制。2.3.1完整,就是使馆藏档案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全面反映一定地域的历史全貌,全面收藏建国前后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并保持收藏范围内各个全宗档案的完整。精炼,是对馆藏档案的质量要求,即采取相应措施,对馆2021.7下兰台内外兰台纵横藏档案进行优化,以较少的档案实体包含较多的档案信息,提高保管利用效益。2.3.2质量优化,是指严把进馆档案质量关。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质量指档案资源的整体质量,主要是档案内容的丰富性、结构的合理性、门类载体的多样性,及满足社会需求的广泛性。微观质量指每个全宗、每件(卷)档案的质量,体现在档案的内容完整、准确程度和整理加工及载体质量。
3档案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主要途径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依据相关档案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丰富馆藏;二是树立优化观念,在丰富馆藏基础上优化档案资源。
3.1依据相关档案法律法规,将属于本馆收藏范围内的档案资料收集齐全
3.1.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档案馆应依据国家档案局关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主要接收本级组织机构档案、全部或部分接收本级机构的下属单位和临时机构的档案(县级档案馆接收乡镇机构形成的档案)、本行政区域历史档案、本行政区域内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档案及涉及民生的专业档案,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组织、集体和民营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家庭和个人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利用价值的档案,部门档案馆保存的本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形成的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档案、破产转制国有企业和撤销事业单位档案、有助于了解档案内容和立档单位历史的资料等。3.1.2各综合档案馆应依据上述规定,制定本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经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施行。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应包括收集档案的指导思想、范围、载体、时限和要求等。3.1.3档案馆在制定本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同时,制定实施《本馆接收档案进馆单位及进馆档案种类目录》。该目录可根据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实行动态管理。
3.2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优化意识,在丰富馆藏的同时进行档案资源优化,实现馆藏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档案馆服务功能最大化
3.2.1树立优化意识,增强优化馆藏的自觉性。一段时期,一些档案馆强调丰富馆藏而忽视馆藏质量的提高,把丰富馆藏单纯理解为馆藏数量的增加,使馆藏资源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生偏差。我们应牢固树立馆藏资源数量与质量统一的优化观念,使馆藏档案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从片面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3.2.2严格控制进馆档案范围和数量。档案馆应对接收范围内的全宗逐个进行分析论证,正确评估全宗内档案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科学准确地确定进馆档案范围和数量。一般情况下,一级单位形成的全宗,只要是记述和反映该单位主要职能活动的具有永久或者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应全部接收进馆,这是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的主体。而二、三级单位形成的全宗,只选择少数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全宗中有重大影响和价值的档案进馆,防止将价值不大的档案接收进馆。3.2.3消除馆藏档案的过量重复。馆藏档案的过量重复,必然造成馆藏档案资源臃肿庞大,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给有效利用服务带来困扰。馆藏档案重复包括形式上的重复、内容上的重复和同一份文件不同稿本的重复。为减轻馆藏档案的重复,档案馆应会同机关档案室做好档案进馆前的审核工作,把每个单位拟进馆档案放在整个档案馆接收范围的全局中去考虑。就一个全宗而言,原则上只要求把记述和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档案进馆,避免片面追求立档单位档案的小而全。3.2.4及时剔除失去保持价值的档案。为改变馆藏档案臃肿繁杂、玉石不分的状况,应根据档案鉴定处置的有关法律法规及业务规范的规定,有计划地对馆藏档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再鉴定,及时销毁或者另行处置确实失去保存利用价值的档案。3.2.5确定馆藏档案资料的合理比例结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是按一定比例、顺序和层次组成的有机整体。馆藏档案资源的优化要求馆藏档案中的不同门类、不同载体档案之间,馆藏档案与资料之间的比例适当。3.2.5.1馆藏档案层次分明。按照进馆档案所属立档单位的职责和级别,馆藏档案应分层次。第一层次应是本级党政机关、团体等一级单位的档案,是主体;第二层次是各主管机关所属的分管某一方面或专门业务单位的档案,是主体必要的组成部分。第三层次是基层单位形成的档案,是补充,应有选择地接收进馆。3.2.5.2馆藏档案与资料比例适当。在馆藏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应坚持档案为主资料为辅的指导思想。收集资料的目的是有助于了解档案内容和立档单位的历史。应注意资料与档案的关联性,即资料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档案有关。注意资料与档案的互补性,即资料对档案内容有补充、替代或说明作用。注意资料与档案的原生性,即各单位编印出版的档案汇编、史志、年鉴、大事记、全宗介绍以及反映某一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资料等,实际上是由档案转化来的,这是资料收集的重点。
作者:王丽茹 单位:吉林省交响乐团副研究馆员